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_第1页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_第2页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_第3页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_第4页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24时计时法》这节课,是学生在学完时分秒后学习的,因为时间方面的学问比较抽象,是“时间”这部分学问的一个难点。“24时计时法”,是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生活而又好玩的教材。在教学中,我发觉学生对于一般的计时法比较娴熟,而“24时计时法”是交通,运输等部门通用的时间。教学的起点是培育学生以数学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应用意识。

1.利用生活情境,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起先我让学生“猜猜昨天老师7:00在做什么?”由此引出争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先引出一般计时法,然后用学生特别感爱好的电视节目预报表,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驾驭。

2.注意直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学问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肯定的困难。比如: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然后在演示过程中一半学生说一般计时法,一半学生数24时计时法,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时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简单驾驭。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一日有24小时”。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0时,夜静静静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时针接着移动)天慢慢的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

4.走进生活,让孩子感受胜利与喜悦。

在练习上我采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银行门上的营业时间,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到处要用到数学。。

5.不足之处:

练习太少,有些练习没有当堂完成,反馈不刚好。今后教学时,要调控好时间,当堂刚好反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驾驭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而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须要借助肯定的想像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留意选取了和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的素材,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单位,教学时,我把教材上供应的几幅有意义的日子的图片制成投影片,一张一张给学生出示,先让学生视察,再说一说呈现的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的什么时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胜利、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把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学问的活动和思索空间。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我留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学问的平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如视察年历时,让学生思索“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和身边的教化资源的作用。

在教学24时记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老师充分运用钟表模型和课件演示或学具,加强了对钟面的视察操作,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从而理解了24时记时法。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对年、月、日学问有了充分的理解,学习爱好也很高。但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在视察、操作、合作沟通过程中老师组织不够,少数学生没有打算一张年历,老师也没有打算,只是课件出示了年历,学生视察不清,稍有些混乱,今后要加以改进。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

估算是指在不须要精确计算的状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实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阅历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牢靠,更有平安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详细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育非一时而蹙的,须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渐渐培育起学生的估算意识。

1。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2。从学生已有学问阅历动身,给学生创设思索与沟通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加强估算,激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究,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尝试中发觉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学生通过仔细的思索与合作沟通慢慢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究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子。

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爱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沟通中,参加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须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阅历,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4

估算是指在不须要精确计算的状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实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阅历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牢靠,更有平安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详细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育非一时而蹙的,须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渐渐培育起学生的估算意识。

1.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2.从学生已有学问阅历动身,给学生创设思索与沟通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加强估算,激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究,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尝试中发觉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学生通过仔细的思索与合作沟通慢慢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究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子。

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爱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沟通中,参加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须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阅历,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

本节课创设了与生活休戚相关的情境,提出了须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阅历,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沟通,帮助学生驾驭两个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导入新课时通过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导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先让学生依据给出的条件提出乘法问题,并请全班同学帮助列式解答:25×30,板书两种计算过程,让学生自己比较哪种简便,使学生产生最简便计算的意识。再提出一个乘法问题,要求用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正好对应了书中的试一试,这样设计既敏捷地运用了教材供应的'情境,又敬重了学生提出的不同的问题,还运用了阶梯式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驾驭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想想做做”时,第1题计算之后,着重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添上的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巩固简便笔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6

一、创设了一个生动好玩的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索和探究。课堂上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老师只有细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许多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剪纸课上,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态、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簇新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相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出示一个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整个图形,在猜图嬉戏中最终出现半个花瓶,激发学生想方法剪出一个完整的花瓶”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相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推断对称现象供应方法。

二、开展有序、有效的活动。

1.首先在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中加深体验。

“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究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当学生有不同的剪法时,可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剪法好?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能对称?这样,让学生在详细实践活动中很自然地引出“对称轴”的概念。这一活动的.开展,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爱好和欲望为前提,将视察、思索、操作有机的结合,充分感知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2.视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

视察图片探讨:“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沟通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老师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觉图形的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的一半。这一活动的开展,是把学生视察到的形态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亲自验证。这一视察——探讨——动手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在充分的练习中巩固。

给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名称以后,我没有更多的去强调定义。而是出示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数字、字母、平面图形等让学生去推断是否是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等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去构建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有一个更精确、更深刻的了解。

三、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整、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本节课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师生一起观赏生活中一幅副精致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7

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季节。必需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聚精会神的听讲的确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需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面对几种现实反思如下:

1.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反思

任小学低年级数学,最挠头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爱好。这里的缘由是多样的,也是困难的,除了学生自身的缘由,数学学科特别性之外,老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支配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在教学一些课时,用不同的方法就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忽然爱好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之中。尽管要通过多个情境解决几个学问点,这么大的容量,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识和感爱好,往往能达到特别好的效果。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建性运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经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厌学的症结所在。

2.对学生的两极化现象的反思

新课改的理念中提倡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化面对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学生的实际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峻。面对这种现象,我实行以下措施: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需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成功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示他们留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胜利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果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焦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性的讲解。恒久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他喜爱你才会情愿学这门学科。

在教学中,我细心视察了学习吃力、成果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觉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化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育、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在今后教学中,我肯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主动参加、操作、沟通、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总之,我觉得,教学活动是一个最具创建性和敏捷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动身,才会收到实效,避开误区。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

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相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支配的。教材是通过学生熟识的分米、米的学问,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中学生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我觉得这是学生相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简单出错的地方,还是须要通过练习来解决。

教材先支配相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相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终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初步分成了四部分,先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为什么学习小数,学习小数有什么作用,接着在视察对比中理解零点几的小数意义。其次部分,则在商店中进行把几元几角换成元作单位的过程,引出几点几的小数,并让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换算。第三部分,让学生自学书本上关于小数的学问,让学生沟通读懂了哪些学问。第四部分则是把前三部分整合在数轴上总结练习,感受整数和小数的区分,并在数轴上找到小数从而理解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练习的支配有层次,每个练习的支配也都有它的目的性,讲评时也应当留意轻重缓急,能有重点的进行评讲。

通过反思,我发觉孩子的状况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去,要针对孩子的不怜悯况进行教学。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9

每次一上完公开课,我都会有许多感受,在上完《24时计时法》一课后,看到同学们的表现,再看一看检测的结果,觉得效果不是很志向,回想这一节课打算的全过程,有胜利也有不足。

一、从教学重点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教学的重点抓的还是挺准的。本课的重点使学生理解和发觉一般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一般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在这点上我抓住重点,来进行教学,由学生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探究实力。

二、从练习的设计上看,奇妙、开放。

一个练习,多变,步步为营,由浅入深,解决方法也多样,给学生创建的、发散的空间。而且从学生感爱好的节目预报单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更是巩固了所学的学问,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在评价上,这点我做得也很好,能刚好给与适当评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爱好也激发了。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我一上完就觉得效果不佳,自己似乎始终没有进入状态,学生纪律很好,但却很肃穆,使整节课学习气氛显得很惊慌,这样学生就学得不轻松,效果也受到肯定的影响。再从从备课的角度看,备学生备得不够充分。学生在理解24时计时法上还有肯定的难度,不能很快辩出24时计时法和一般计时法。在这一环节我应多加练习,发挥教学机灵,从而让学生很好的驾驭,但我没能做到。对于这方面,我要多加努力,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自己的反思,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在课后给学生在难点重点上又补了一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接受学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子,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老师该孜孜以求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上的《年月日》一课,谈谈我的些许思索。

一、敬重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每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学问,每个学生都有肯定的学问积累。但须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学问应当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支配时间让学生自己视察年历片,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接着让同学们沟通自己了解的有关年、月、日的学问,激活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学问奠定基础。

二、敬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体验探讨的乐趣。

在教学如何记住大、小月的时候我不是把方法干脆教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沟通,通过沟通会的同学就教给不会的同学。这样做,既敬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使学问丰富的学生感受到胜利的体验。让学生有相互沟通中获得了学问。我既让学生自己找寻熟记大小月的方法,又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熟记大小月的方法;既为学生供应了思维发散的空间,又为学生供应了统一相识的依据;既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育了学生敬重科学的精神。老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供应思索、沟通、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验感悟、体验的过程,使教学充溢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三、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变更了这种指令式的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教学的根本动身点,设计了具有较大探究空间的问题—”你发觉了什么?“来组织学习活动。学生视察年历卡,依据自己所发觉的'学问畅所欲言,发觉什么就说什么。怎样视察?发觉什么?按怎样的依次反馈?还有什么问题?这些老师都不越俎代庖、硬性规定,而是留给学生自主思索的时间和空间,敬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

四、重视参透德育教化:

而对于主题图所意图要渗透的思想教化我支配在了后面的环节,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把抽象的时间和详细事务联系起来,体现对学生看法情感、价值观的关注,又加深对年月日的感性相识。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了这方面的思想教化,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且说一说生活中有意义或不寻常的日子活动环节,无不体现了爱国思想教化和孝敬父母等一些思想教化,这种思想方面的教化能够在一节数学课中达到了很好的结合,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当然,本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自己在处理一些细微环节甚至在对学生“自主探究”时,有些地方放的不够,如学生在教记大小月方法时,老师不应过多的指导,只要在学生说错时给于订正就可以了。在以后教学中,还应信任学生,大胆放手,以顺应课改精神,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在设计支配练习题时,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细心支配,在设计练习时必需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这是一堂计算课,目标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相识,激发学习爱好,提高计算实力,并培育学生仔细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在探究检验过程中我一共支配了4道题:31×1223×1341×2134×12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学问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主动主动更有爱好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学问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驾驭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惶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行怕,也只不过是旧学问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觉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日其次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相同数位的对位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因而导致课堂时间短缺,并且出现了许多重复教学的状况。我想有了失败,才会去找缘由,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在反思中不断磨练自己。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

1、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沟通

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合作与沟通。在小组制作年历的活动中,老师留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引导他们依据自己的特进步行分工合作,如教材上展示的“谁设计花边”“谁写每一月份的日期”“谁标重要节”等。另外,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还进行了制作成果的展示与沟通,在展示中,学生既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又可以观赏、借鉴别人的优点,培育了承认他人、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2、留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体验了年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老师的提问“你们的年历还能做什么”,引起学生的探讨与思索。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3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溢了视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学生相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老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注意学习发展的数学学习应当供应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主动参加

。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视察、描述、操作、猜想、试验、思索、沟通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建”,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气,促进数学的学习。

在这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猜想?感知?体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在本节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理解面积的意义、比较面积的大小、相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我分别通过活动体验、视察比较和猜想这三种主要的数学活动来学习这三方面的内容,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新理念。

但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1平方厘米的教学中,在学生猜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后,我出示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快速地出示课件中“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接着立刻就让学生想象用1平方厘米去测量桌面有什么感觉?学生是也可以立刻想到1平方分米,但对于1平方分米的理解,学生还是靠着感觉在讲,而没有用对1平方厘米的感知来相识1平方分米,这就是我在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时,没有加以说明,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使学生没有建立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回想试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由于对1平方厘米讲得比较清晰,学生就能很快得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在多次试教与正式上课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是“活”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4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相识,主要是要求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相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概念。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极易混淆,而且学生的思维实力也相当薄弱。纠其缘由,学生没有形成精确显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老师干脆告知学生定义,公式。让学生背熟也是缘由之一。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面积

学生学习了1平方厘米的形态和大小,并能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去量课桌的表面的面积,学生在实践中发觉了1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这时我支配了学生看书自学平方分米,学过了一平方分米并用1平方分米量了相应的表面积之后,我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量干墙面的面积,学生又发觉1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我再次让学生看书学习平方米。

二、创建单位,猜想获新

在学习平方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看书的主动性不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