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06.12LYM2【导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①1949—1956年: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2年: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历史条件)
●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初级)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误严重③1966--1976年:“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④1978—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文革”中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受挫(1966--1976)年代52576066717375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0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949—1952)
1、政治上:巩固人民政权基本解放全国——标志: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开展土地改革(1950—1952底)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夏)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恢复经济的措施(49-5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中共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各种经济并存;社会主义革命势在必行。〈三年〉2、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1、思想上: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制定(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2、经济上:一五计划(1953——1957年)(成就、意义)3、政治上:1954年宪法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供法律保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3年)(1)内容:①规定“过渡时期”的含义……②规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总任务:“一化三改造”)(2)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
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生产关系变革与生产力发展同步进行)(3)两者关系:工业化是主体(核心),三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服务总路线的核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必要条件实质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主体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在这里?第一个五年计划(53-57)13(三)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1)内容:(2)实质:(3)结果:(4)意义:(5)存在的问题: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政策)对农业、手工业和改造(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①标志……②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改造后期,急躁和粗糙(急于求成)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但是……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出现破坏农具的现象。①时间和目的:1953—1956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基本任务:集中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③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④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①提出:1953年②内容:一化三改造③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并举一五计划背景①土地改革的完成②国民经济的恢复③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知识整理①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②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三大改造评价: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改造后期,存在过急、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时间:1953—1956年底内容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主要矛盾
经济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先进的社会制度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成为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A、背景B、内容C、意义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1、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依据、内容、意义)(自主阅读)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一)成功的探索16(二)、探索中的失误:(1)表现: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特点: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指导思想)②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标志)(3)实质:“左”倾错误(4)影响: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生产力极大破坏②导致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5)原因:①缺乏实践经验②理论认识不成熟③对国情认识不足
1957年,苏联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15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但1958年先改为7年,后改为3年赶上英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特点:高指标、浮夸风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原因: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高越能促进生产发展特点:“一大二公”危害: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不同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
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不顾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第21讲│要点探究第21讲│要点探究21(三)、纠正错误:①开始:②八字方针:③成效: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什么?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四)、十年探索成就:(1)基础工业建设:(2)交通建设:(3)能源建设: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启示一:
从国情出发三年经济困难59-61启示二:
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探索与失误(1956-1966)第21讲│要点探究第21讲│要点探究第21讲│要点探究26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966---1976年)1、国民经济陷入混乱:①经济计划废置;②经济工作瘫痪;③交通运输阻塞;④企业管理混乱;⑤物质供应紧张;⑥人民生活下降2、1973、1975年经济复苏:原因:周、邓主持工作(实质:纠正“左倾”错误)3、“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①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破坏,直接损失5000亿元②更为严重的是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会,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③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LYM272006.12“文革”十年,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教训?①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④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二:伟大的转折①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转折②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起点③揭开了伟大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④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②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④伟大决策: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1决3转2新”请思考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2)开始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3)它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巨变结果任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背景内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12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提:内容:目的:目标:实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过程:农村——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点)
现实原因历史原因人民公社体制弊端
(高度集中,平均主义)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原因(2)经过(3)新变化(4)意义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词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农村改革势在必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安徽、四川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度集中统一平均主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2)经过(3)新变化A.经营方式的改变:B.行政机构的改变: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D.产业结构的改变:统一经营
分户经营分配:平均主义
自负盈亏人民公社
乡镇政府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单一化
多元化(4)意义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改革原因内容结果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丁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①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②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③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新中国初期53-56年1958年1978年以后运动名称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运动内容从地主土地私有变成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变成公有大幅度提高公有化程度坚持公有化前提下,改革经营、分配方式行政机构乡镇合作社人民公社乡镇政府经营方式农民个体经营集体合作一大二公集体合作家庭联产承包所有制农民个体所有集体所有集体与国家所有集体与国家所有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2007年山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①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高考题训练A2.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考点)
1984年(1)原因:
使企业失去活力;、、、、、、(2)中心环节:
;(3)内容计划经济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基本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政策性调整阶段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国有制(4)影响: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要点探究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1978-12对外开放是在某些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的背景国际:1.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联合国、中美、中日)2.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1.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国内2、克服计划经济的弊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3.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伟大决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什么是经济特区?
“特”在哪里?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深圳的昨天今天的深圳“一夜崛起的城市”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涌现出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新发展——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1、为什么要开发浦东?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现代建筑企业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盐城工学院《免疫学原理及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后期特效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中国当代文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生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都市型现代农业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大同大学《仪器分析(光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民族大学《工程训练(Ⅱ)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六年级上册下册齐全)
- 食管纵隔瘘的护理
- 县医院聘请社会监督员实施方案(经典版)
- 二《风景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教学工作奖励办法
- 会员卡转让协议书范本(2024版)
- 育婴师培训课件
- 2024年扬州市职业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化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