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色谱分离过程Chromatographicresolution也称色谱法(chromatography)色谱分离是分离科学的一次革命。主要内容11.1概述11.2色谱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11.3色谱分离的分类11.4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11.5气相色谱及其应用11.6高效液相色谱及其应用11.7典型制备色谱工艺及应用11.8色谱技术展望11.1概述11.1.1色谱法的定义11.1.2色谱法的发展简史11.1.3色谱法的特点11.1.1色谱法的定义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当流动相推动样品中的组分通过固定相时,在两相中进行连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形成差速移动,达到分离的方法。
11.1.2色谱法的发展史色谱法的诞生常见的分离方式如过滤、蒸馏、沉淀、结晶、离心、萃取、膜分离等在分离复杂的混合物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1903年,M.C.Tswett进行了分离植物叶中各种色素的实验。创立了色谱法。然而,在20多年时间里,他的新分离方法并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著名化学家R.Willstätter对色谱法的排斥和不信任。Willstätter(191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13年在其名著“叶绿素的研究”中,称色谱法是一种“离奇的方法”,认为它不适用于制备工作,在吸附过程中,试样组分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他写道:“色谱法只能在试样很少的情况下使用,似乎不适合于制备目的……”
Willstätter的观点,即过分强调制备工作,也反映出当时有机化学家的一种普遍态度。因此,茨维特的技术是超越其时代的。1930年12月,奥地利22岁研究生E.Lederer到海得堡R.Kuhn领导的化学研究所研究类胡萝卜素。他对文献进行了仔细考察,从文献中了解到茨维特的色谱技术。在Kuhn的指导下,他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在一小色柱中,成功地分离了-、-、-胡萝卜素,并发表了三篇论文,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标志着色谱法的复兴。Karrer在1937年,Kuhn在1938年,Ruzicka在1939年相继获诺贝尔化学奖。从此以后,色谱法得到普遍的公认,成为最有效的分离提纯手段。色谱法的发展1931年,Kuhn、Lederer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了-、-、-胡萝卜素后才引起重视。Tswett的方法是借助于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吸附能力的强弱不同而进行分离的,称为吸咐色谱adsorptionchromatography。1935年,Adams和Holmes合成了离子交换树脂,并用于色谱分离,从而诞生了离子交换色谱法。1941年A.J.P.Martin和R.L.M.Synge发明了分配色谱法(partitionchromatography)。195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ArcherJohnPorterMartinRichardLaurenceMillingtonSynge1941年Martin和Synge提出用气体代替液体作流动相的可能性。1952年James和Martin发表了从理论到实践比较完整的气液色谱法gas-liquidchromatography。1957年Golay开创了开管柱气相色谱法open-tubularcolumnchromatography,即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capillarycolumnchromatography。1956年VanDeemter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描述色谱过程的速率理论。1965年Giddings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色谱理论。
1944年R.Consden、A.H.Gorden和Martin等发展了纸色谱。1949年Macllean等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粘合剂制作薄层板使薄层色谱法(thinlayerchromatography)得以实际应用,1956年E.Stahl对TLC的标准化、规范化及应用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开发出薄层色谱板涂布器之后,才使TLC得到广泛地应用。1959年Porath和Flodin提出了凝胶色谱法(
gelchromatography
)。1967年Porath、Axen和Ernback成功地创立了亲和色谱法(
affinitychromatography
)。20世纪60年代初,Giddings将气-液色谱理论用于液-液色谱,同时把高压泵和化学键合固定相用于液相色谱,于60年代末出现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20世纪80年代初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得到发展,90年代未得到较广泛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由Jorgenson等集前人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在90年代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同时集HPLC和CE优点的毛细管电色谱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到重视。
11.1.3色谱法的特点分离效率高可选操作参数多应用范围广高灵敏度的在线检测快速分离与过程自动化操作在色谱分析中常用分配系数来描述组分对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作用力的差别:
K=Cs/Cm分配系数的差异是色谱分离的根本原因。11.2色谱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分离原理固定相色谱柱及柱技术溶质在不互溶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的交换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的差异而使不同的溶质分离。11.2.1色谱分离原理不同组分在色谱过程中分离情况首先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是否有差异。分配系数的定义:K=cs/cm11.2.2固定相(色谱柱填料)定义:在色谱分离中固定不动、对样品产生保留的一相。特点:既起分离作用又不移动。固定相的的选择对样品的分离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色谱采用不同的固定相,如气-固色谱的固定相为各种具有吸附活性的固体吸附剂;气-液色谱的固定相是载体表面涂渍的固定液,液相色谱中的固定相为各种键合型的硅胶小球,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固定相为各种离子交换剂,排阻色谱中的固定相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凝胶等等。1.硅胶及其衍生的固定相2.活性炭3.离子交换树脂4.大孔吸附树脂5.凝胶6.手性固定相11.3色谱分离的分类
按分离机理不同分类
按固定相及流动相的状态分类按固定相形状分类其他分类方法
11.3.1按分离机理不同分类吸附色谱Adsorptionchromatography,AC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吸附剂)时,由于固定相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吸附作用力可以是物理吸附作用,也可以是化学吸附作用。物理吸附的特点是选择性低,吸附速度较快,吸附过程可逆;化学吸附的特点是有一定选择性,吸附速度较慢,不易解吸。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可以同时发生,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互相转化。吸附色谱是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中应用最早的一类,传统的吸附色谱以各种无机材料为吸附剂。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吸附色谱技术,如疏水作用色谱(hydrophobicinteractionchromatography,HIC)、金属螯合作用色谱(metalchelationchromatography,MCC)和共价作用色谱(covalentinteractionchromatography,CIC)等,所用吸附剂一般为有机基质并通过化学修饰后制成,它们都有比较明确的作用机理,即疏水作用、螯合作用和共价作用。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ionexchangechromatography,IEC)是基于离子交换原理进行的色谱分离。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中。亲和色谱亲和色谱(affinitychromatography,AFC)是将与目的产物具有特异亲和力的生物分子固定化后作为固定相从混合物中分离目的产物的过程。亲和作用是特殊的吸附作用。分配色谱Distributionchromatography,DC又称为液液色谱,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分配色谱可分为正相色谱(normalphasechromatography,NPC)和反相色谱(reversedphasechromatography,RPC)。离子对色谱ion-pair
chromatography。凝胶色谱凝胶色谱(gelchromatography,GC)以凝胶为固定相,是一种根据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因而又称为分子筛色谱(molecularsievechromatography,MSC);空间排阻色谱(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y,SEC)。凝胶色谱分为两大类:凝胶过滤色谱(gelfiltrationchromatography,GFC)和凝胶渗透色谱(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GPC)。电色谱电色谱(electrochromatography)是电泳和液相色谱的融合技术。所谓电色谱是采用电渗流来推动流动相,使得峰扩展只与溶质扩散系数有关,因而使电色谱的理论塔板数远远高于液相色谱。同时由于引入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使电色谱具备了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所具有的选择性,使它不仅能分离带电物质。也能分离中性化合物。11.3.2按固定相及流动相的状态分类气相色谱GC(气体为移动相,液体或固体为固定相的色谱)气相色谱(gaschromatography,GC)仅限于能够气化的物质,且主要用于分析。气相色谱包括气液色谱GLC、气固色谱GSC。
液相色谱LC(液体为移动相,液体或固体为固定相的色谱)液相色谱(liquidphasechromatography,LPC)可分为液液色谱LLC、液固色谱LSC。超临界流体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fluidchromatography,SFC)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色谱分离技术,其流动相为超临界流体。11.4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11.4.1有关概念11.4.2色谱理论模型11.4.1
塔板理论塔板理论PlateTheory就是把分配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沿用精馏塔中塔板的概念来描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挥发度大的组分最先从“塔顶”(即柱出口)逸出,由于流动相连续地进入柱内,为了便于研究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塔板理论的基本假设:①柱由完全相同的不连续的体积单元组成,每一个体积单元犹如精馏塔中的一块塔板,而它在柱内又是不存在的,故称理论塔板。②每一块塔板的一部分空间为固定相所占据,另一部分空间为流动相所占据。这后一部分空间称为塔板体积(
Vm)。流动相从柱入口以一个个
Vm体积,脉冲式地加入。③组分在每块塔板上的两相间瞬时达到平衡。④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都为常数,与组分浓度无关即相当于线性等温线的情况。⑤忽略塔板间的纵向分子扩散。
进流动相平衡K=11/42/41/41/83/83/81/81/21/16¼3/8¼1/16(一)塔板理论优缺点成功处: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值对应的tR
阐明了保留值与K的关系评价柱效(n,σ)存在问题:1)做出了四个与实际不相符的假设忽略了组分在两相中传质和扩散的动力学过程2)只定性给出塔板高度的概念,却无法解释板高的影响因素3)排除了一个重要参数——流动相的线速度u,因而无法解释柱效与流速关系更无法提出降低板高的途径11.4.2速率理论RateTheory塔板理论满意地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呈高斯分布;论证了组分的保留值与分配系数间的关系;并能成功地用于塔板数的计算。塔板理论的局限性塔板理论作了五个不符合实际的假设。它还排除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流动相速度,并忽略了两相体积的大小。由于排除了流动相速度这一参数,因而不能解释在不同流动相速度时的柱效不同的原因。从本质上说,塔板理论的缺点在于忽视了组分分子在两相中扩散和传质的动力学过程。(二)VanDeemteer方程式吸收了塔板理论的有效成果——H,并从动力学角度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柱效的因素涡流扩散项纵向扩散项传质阻抗项色谱过程中的扩散和传质对速率理论作出全面解释的是荷兰化学家VanDeemter等,以后又由美国化学家J.CalvinGiddings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当组分的谱带向柱出口迁移时,在非理想线性色谱状态下必然要展宽。在柱内有四种受动力学控制的过程,使谱带偏离理想状态而展宽。这四种过程是涡流扩散、纵向分子扩散、流动相中传质和固定相中传质。涡流扩散eddydiffusion当组分随流动相向柱出口迁移时,流动相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的障碍,不断改变方向,使组分分子在前进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导致谱带展宽,故称涡流扩散。由涡流扩散引起的展宽程度可表示为:
2e=2dpL
为填充不规则因子,它决定于固定相颗粒的直径dp、粒度范围和填充情况;L为柱长。涡流扩散项(多径扩散项):A
产生原因:载气携样品进柱,遇到来自固定相颗粒的阻力→路径不同→涡流扩散影响因素:固体颗粒越小,填充越实,A项越小讨论:
注:颗粒太小,柱压过高且不易填充均匀填充柱——60~100目空心毛细管柱(0.1~0.5mm),A=0,n理较高图示纵向分子扩散longitudinaldiffusion纵向分子扩散指沿x轴方向的扩散,它是由浓度梯度造成的。由纵向分子扩散引起的展宽程度可表示为:
2l=2DmL/u为弯曲因子,亦称阻碍因子,它反映固定相颗粒的几何形状对自由分子扩散的阻碍情况,一般小于1;u为流动相线速;Dm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Dm1/√M。同一组分在氢气中的扩散系数要大于在氮气中的扩散系数,因此用氢气作流动相对,纵向分子扩散更严重。纵向扩散项(分子扩散项):B/u产生原因:
峰在固定相中被流动相推动向前、展开→两边浓度差影响因素:
讨论:
注:为降低纵向扩散,宜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控制较高线速度和较低的柱温选择载气原则:兼顾分析时间和减小纵向扩散
u较小时,选M较大的N2气(粘度大)
u较大时,选M较小的H2气,He气(粘度小)
传质阻抗项:C·u产生原因:样品在气液两相分配,样品未及溶解就被带走,从而造成峰扩张影响因素:讨论:
注:固定液应完全覆盖载体表面,不可以太薄,否则柱子寿命短,k太小;
T不可以超过固定液最佳使用温度小结:范氏方程说明了在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中,填充均匀程度、填充物的粒度、流动相的种类及流速、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和峰展宽的影响气相色谱及其应用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一、GC分类
1.按固定相分气-固色谱气-液色谱
2.按分离原理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
3.按柱子粗细分填充柱色谱毛细管柱色谱气相色谱及其应用二、气相色谱仪的组成
载气→减压→净化→稳压→
→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
进样
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三、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占有机物20%
适于分析气体、易挥发的液体及固体不适合分析不易气化或不稳定性物质样品的衍生化使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气相色谱柱色谱柱组成柱管填充剂填充柱:2~4米柱长,2~6mm内径毛细管柱:几十米~几百米柱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