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权力与经济绩效阿西莫格鲁理论评述_第1页
制度、权力与经济绩效阿西莫格鲁理论评述_第2页
制度、权力与经济绩效阿西莫格鲁理论评述_第3页
制度、权力与经济绩效阿西莫格鲁理论评述_第4页
制度、权力与经济绩效阿西莫格鲁理论评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置下载,感谢!如有你有帮助,请购置下载,感谢!10页制度、权力与经济绩效——2023年美国克拉克奖获得者阿西莫格鲁〔Acemoglu〕理论评述郭艳茹2023年美国经济学克拉克奖被授予了麻省理工〔MIT〕37岁的阿西莫格鲁(Acemoglu)教授。阿西莫格鲁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及政治经济学领域都做出了富有价值的奉献,尤其是制度经济学方面,他近期关于制度在政治经济及社会进展中的作用的争论,极具开创性。本文拟对他的争论成果进展简洁的总结和评述。2023年同时获得了美国首届舒尔茨奖,但鉴于其克拉克奖的获得主要是由于其对制度争论的奉献,故本文的评述集中于其制度经济学及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著。阿西莫格鲁在制度的争论上因袭了古典制度经济学家,如诺斯、奥尔森等人的思路,强调制度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展中的打算作用,并用计量模型实证了诺斯“制度至关重要〔 InstitutionMatters”的命题〔Acemoglu,2023a,2023b,2023打算经济增长,那么为什么会存在无效率的制度?不同社会的不同制度到底是由什么打算的?阿西莫格鲁的争论由经济制度导入政治制度并最终深入到社会权力的安排上,他认为打算一个社会经济增长的经济制度最终是由这个社会的权力安排状况所打算的,并提出了制度打算的“社会冲突论Acemogl,2023a,2023。诚如他自己所言,在这一方面,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打算理论有些相像,但从根本的方法论上看,这种相似仅仅是外表的:尽管强调了不同利益集团或阶级在制度形成和变迁中的冲突和冲突,Acemoglu的制度变迁照旧是古典模式的,是“个人主义的Acemogl2023b。一、制度逆转与命运逆转阿西莫格鲁获奖之后,有关的评论中特别强调他关于前西方殖民地国家收入逆转及制度逆转的论文〔Acemogl2023支持。长期以来,缺乏实证根底是制度经济学争论中的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障碍,由于制度,尤其是长期的整体的处于不断变迁之中的制度,是简洁的,难以量化,不但其衡量指标难以确定,而且也难以获得相应的准确数据。以往的制度经济学家,如诺斯等,都试图以细心选择的案例来弥补严格的实证分析的缺乏,但在阐述社会经济现象的主要经济变量间的规律关系上,案例争论与严格的实证分析相比,到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缺乏,而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恰恰就在于它建立在一套严格的形式规律体系之上,离开了规律上的全都性,经济学的理论就无法称之为理论,而仅仅是一种信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赫伯HerberSimo(Simon,1991)福格尔(RobertW.Fogel)曾以对计量经济史的奉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后一批经济学家也用计量方法来争论制度与其他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如巴罗〔Robert.J.Barro〕等以跨国回归提示了民主制度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Barro,1997),布拉德福特“德龙(BradfordDelong)和安德烈“施莱弗〔AndreiShileifer〕对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增长与专制制度的关系进展了阅历检验(Delong1993)。与这些争论相比,阿西莫格鲁的争论对象无疑具有更大的时间、空间跨度和更强的整体性,由特定历史时期中的单项的制度争论转向整体的制度变迁。其争论视角宽阔,对相关技术手段的权衡和对工具变量的查找过程严谨而极富创意,呈现了娴熟而标准的阅历争论应当如何进展。在《命运的逆转:地理因素和制度对现代世界的收入的奉献〔与SimonJohenson和JamesA.Robinson合作〕50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一种命运的逆转:西方殖民统治开头时期,即公元1500年左右时,曾经富有的国家,如印度、加勒比海国家、撒哈拉以南国家、墨西哥等,如今均陷入贫困、落后的状态,而那时的穷国,如加拿大、美国,如今均极为富有。这种收入上的逆转是怎样发生的呢?在这个问题的答复上,影响最广泛的理论是“地理打算假说主要是由地理、气候或生态方面的差异打算的。该理论包括两种版本:一是简洁地理打算假说〔不考虑时间变量对地理因素的影响,如萨克斯Sachs2023,2023〕认为地理因素影响疾病环境、交通本钱和技术从而能够打算长期经济增长,那些拥有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有利于人类安康和农业进展的优越条件的国家,获得了进展;一是简洁地理打算假说〔引入时间变量〕,它包括一系列的假说,分别强调了不同的时间序列地理变量对收入的影响。如“气温转移假说煤、铁等,而搭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那些缺乏煤铁和出海口的国家则正好相反。阿西莫格鲁通过严格的实证分析,否认了地理打算假说,提出并验证了“制度打算假说是制度逆转。15世纪后期,西方列强在殖民地的扩张导致这些国家原有的社会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当时的贫困地区,他们建立起了私有产权制度,为范围广泛的社会成员供给产权保护,结果鼓舞了私人投资,并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绩效。相反,在当时的富有地区,他们却建立起或保存了原有的掠夺性制度,将权因而不能实现经济增长。这种制度逆转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当时的贫困地区,人口稀有,吸引并且能够容纳大量西方移民进入其中,他们在这里建立起了同他们原来的国家同样的制度。在富有地区,当地大量的财宝和人口使掠夺性制度对西方殖民者而言更有利可图,他们以此为手段从当地大肆掠夺财宝,如强迫当地居民在矿厂或种植园劳动,或接收原有的税收、贿赂渠道对当地居民征收高额税收。制度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不同,并由于路径依靠效应,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持续的发挥着作用直至今日。阿西莫格鲁以1500年的城市化和人口密度作为当时的经济富强程度的衡量指标,由于在前工业化条件下,唯有较高的农业生产力和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支撑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的进展,唯有相对富有的地区才能够承载大量的人口。他有关1500年城市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贝尔罗奇〔Bairoch〕数据库、埃格曼〔Eggimann〕数据库及钱德勒〔TertiusChandler〕数据库,有关当时人口的数据,主要来源于McEveday和Jones〔地区〕1500年的城市化〔居于5000人以上城市的人口百分比〕以及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的对数〕与当前〔1995年数据〕该国家〔地区〕的人均收入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从而证明白“命运逆转”的真实存在。关于“命运逆转”产生的缘由,阿西莫格鲁推翻了“地理打算假说地理因素变量的影响,依此假说,1500年前后富有〔贫困〕的国家现在应当照旧富有〔贫困,收入逆转事实使这种假说不攻自破。对于简洁的地理打算假说,阿西莫格鲁也以实证阅历一一证伪。首先是“气温转移18世纪晚期和1910050多个国家的产量这些变量间的相关度极低。阿西莫格鲁提出了“制度打算假说1500年殖民地收入与制度间的关系进展了阅历分析。他选取了三个指标来衡量制度:一是来源于“政治风险效劳PoliticalRiskService〕数据库的“1985-1995年间财产免于没收程度”指标,他代表了产权的安全程度;二是来源于第三代格尔政治数据库〔Gurr’sPolityⅢdateset〕的“1990年执政者权力受限制程度”指标,它代表了政治权利集中于统治集团手中的程度。由于事先假定了前殖民地国家自殖民统治时期至今的制度连续性,这两个当前指标可作1500数据库的“独立后第一年执政者权力受限制程度果显示1500鲁引入了一个工具变量:欧洲移民在殖民地的死亡率,数据由17-19世纪居于殖民地的欧洲士兵、传教士、水手的死亡率计算而得。它对当前收入没有影响,而对制度却有直接影响,由于死亡率较高的地区,欧洲移民进入较少〔欧洲移民缺乏当地居民所拥有的对当地流行疾病,如麻疹、黄热病的免疫力,因而更有可能实施掠夺性制度。回归计算证明白上述因果关系的存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阿西莫格鲁解释如下:制度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制度的差异打算了不同得国家是否能够参与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恰巧就是确定国家间贫富差异的分水岭。工业革命之前,投资时机集中于农业,不同制度所导致的经济绩效差异可能并不明显,由于把握权力的少数精英自己投资农业并雇佣其他人口从事劳动,也能实现产出的增长。工业革命时期状况发生转变,工业化要求广泛的社会人口,如众多的中产阶级、制造家、小持股人而不仅仅是少数精英参与到投资中来,尤其是要求有才能的企业家的消灭。建立了私人产权制度的社会,由于能够鼓舞私人投资而搭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从而获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而少数精英统治的社会,却由于缺乏投资而丧失时机。这是由于,首先统治精英不愿定拥有企业家才能以进展投资,而统治集团之外的拥有企业家才能的人由于掠夺型制度下缺乏产权保护而不情愿参与投资;其次,当的工业化投资使统治集团外部而不是其自身获利的时候,统治集团会想方设法阻碍投资,尤其是当他们担忧技术的使用会威逼到自身的政治权力时。阿西莫格鲁也对上述观点进展了阅历检验:他以贝尔罗奇〔Bairoch,1982〕对英国工业产出的估量值作为工业化时机的替代指标,以第三代格尔政治数据库中的执政者权利受限制程度作为制度变量的衡量值,对1950年前的数据进展回归计算,结果显示工业化时机与好的制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将数据扩展至1980年,这种相关性照旧存在,参与是否为独立国的虚拟变量,或者剔除掉仍处于殖民规章之下的国家,相关系数几乎不变。二、制度打算的社会冲突论:政治上的科斯定律为什么不能存在?既然制度之于长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那打算经济制度的根本因素又是什么呢?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实行不同的制度?有些国家被长期锁入坏制度及其导致的贫困之中,是什么因素在阻滞他们不能获得好的制度呢?在2023年完成的《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缘由》的论文中,阿西莫格鲁在总结前期争论成果的根底上建立了一个关于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动态理论框架,将政治制度和资源安排作为根本的国家变量,认为是这些根本变量随时间的转变导致经了济制度的变迁并影响到经济绩效Acemogl,2023。关于制度的打算,现有的经济学文献包含的观点主要有:第一,有效制度论。该观点认为一个社会最终会选择富有效率的制度,剩余在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安排不会影响经济制度的选择。阿西莫格鲁将这种观点称为政治上的科斯定律〔PCT,PoliticalCoaseTheorem〕(Acemoglu,2023)。科斯曾指出,在产权清楚界定且交易本钱的条件下,产权的初始安排不影响资源的配置效(Coase,1960)。将科斯定律扩展至政治领域,便会得到这样的观点:当一项制度使一局部人获益而使另一局部人受损时,双方可以通过谈判来达成协议选择最有效率的制度然后由制度的获益者补偿受损者,这就是有效制度论。在以往的经济学文献中,制度的有效性通常是作为一个根本的方法论前提消灭了经济学家的理论中。如德姆塞兹在有关产权起源的文献中指出随着土地稀缺性的增加土地的私有制更有效率,因而在公共产权制度之上产生了私人产权制度,科斯、威廉姆森等在企业理论中也示意有效率的制度最终会被选择,张五常甚至明确指出当人们认为一项制度缺乏效率的时候,通常是由于他们没有找到暗藏的约束条件(Coase,1937;Demsetz,1967;Cheung,1983)。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诺斯和托马斯关于西欧农奴制解体的理论,他们认为在中世纪条件下农奴以劳务(North,1973)。另外,贝克尔〔Becker〕的压力集团模型也说明利益集团间的竞争最终会导致有效率的政策或制度的消灭。无效率的制度是不稳定的,制度企业家可以通过推翻他来获益,如争取到更多项选择票。(Becker,1959)。其次,意识形态论。该观点与上面提及的有效制度论格外相像,被阿西莫格鲁称之为修正的政治上的科斯定律(ModifiedPoliticalCoaseTheorem)。它认为国与国之间在制度上的差异主要是由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的。不同的社会选择不同的制度,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影响,是由于社会成员或领导者对“什么是好制度”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最终选择了他们自己认为是好的而不是经济增长绩效事后证明是好的经济制度。该观点同有效制度论一样,认为一个社会最终会选择有效率的制度,只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局限,其选择结果与经济效率之间会消灭偏离,一旦意识形态上的失误得到订正,富有经济效率的目标就能实现第三,偶然因素论。该观点认为制度不是个人或集团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其他社会行为交互作用或偶Moor在《专制和民主的社会起源》一书中,将英国、德国和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差异归因于欧洲早期农业组织模式及其导致的阶级组合方式的不同。早期农业的组织模式之于今日的政治制度而言,只是偶然的历史的因素,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因果关系是难以预料的。另一个例子就是欧洲殖民地的法律起源,它们被认为是欧洲殖民者入侵这种外生的偶然性历史大事的结果。由于法律起源打算和影响着当前的制度产出,当前的制度因此可被归结到当时的偶然事件上Moore,196。阿西莫格鲁不赞同上述观点,首先,他认为科斯定律在政治市场上不能存在,并从理论上和阅历上进展了证明。在理论上讲,科斯定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国家作为第三方来界定和执行产权,降低交易本钱从而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农夫和养牛者之间的交易所以能够达成,就在于他们信任合约是能够确保被执行的。假设养牛者赔偿的承诺不行置信,农夫不行能做出让资源的打算。政治市场上缺乏的恰巧就是这种第三方保证机制,统治集团和其他社会成员间的合约没有一个第三方来强制执行。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握政治权力的统治集团不会放弃在将来的时间里通过再安排和抽租为自身谋取利益的做法,只要他们手中所控制的政治权力允许这样做,他们就不会自动停顿。保证机制的缺乏引发出敲诈问题。在缺乏产权保护的社会中,统治集团外部的投资者一旦将投资付诸实施,就会面临着来自统治集团的敲诈,统治集团会凭借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来没收财产或提高税收,预见到这一点,社会成员便不会参与投资,从而导致经济的衰退。为了增加租金的来源,统治集团也会承诺保护产权,但这种承诺通常是不行信的,除非有某种机制来限制他们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有效率的经济制度不会自动消灭。另一方面,在政治市场上也不存在一种机制来保障统治集团外的其他社会成员遵守承诺。依据政治上的科斯定律,其他社会成员可以从统治集团手中赎买权力,统治集团承诺放弃掠夺性的坏制度,实行保护产权的好制度,其他社会成员将好制度带来的产出剩余中的一部分支付给他们。但事实上是,一旦统治集团依据协定放弃了权力,其他社会成员便不会遵守承诺,同时,由于统治者的权力已经丧失,他们也没有力气强制对方履行诺言。预见到这一点,再加上担忧丧失权力后的政治迫害,统治者不会实行可能导致他们权力丧失的好制度,即使这种制度能够提高社会产出。从反向承诺的角度看,有效率的制度也不会自动消灭。阿西莫格鲁通过正式的模型分析和来自现实的阅历证明白这一点,他列举众多的实例,其中之一是关于罗得西亚白人精英向津巴布韦黑人大多数的权力移交的。白人精英要求黑人政府建立保护他们租金的制度,在他们交出权力之后确保他们财产的安全,包括建立他们有求的选举制1980的宪法条款中规定保护白人产权,101985年Mugabu政府便转变了选举制度,1990年众议院被取消,然后宪法被修改,允许土地改革,白人的土地被剥夺。其次,意识形态论,即修正的政治上的科斯定律在阿西莫格鲁看来也有失偏僻。尽管信仰和意识形态因素在经济增长和制度打算中的作用不行否认,但将制度的差异完全归因于此,也很难令人满足。他举了南北朝鲜的例子。南北朝鲜在经济制度上的不同,通常被认为是不同的信仰所导致的,对于分裂初期来讲,这也2080年月之后,共产主义制度在经济效率上的缺陷已经暴露无遗,而北朝鲜却照旧不愿放弃这种制度的事实,就无法用意识形态论来解释。另外,上文述及的前来自前西方殖民地的阅历也说明,西方殖民者在文化信仰既定的状况下,在殖民地实施了不同的制度,他们以掠夺性制度在当地抽取资源,以私有产权制度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另外,对偶然因素打算论,阿西莫格鲁也表示疑心。制度在历史中确有连续,但这种连续却处于人们的选择之下。假设执政者选择制度变迁,制度的变迁通常都能实现。例如,明治维之后的日本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它的法律体系,前打算经济国家,大多数也进展了或进展着制度转型。偏好而是集体选择。由于经济制度具有再安排功能,不同的利益集团偏好不同,最终什么样的制度会被选择,就取决于该社会中政治权利的安排。把握政治权利的集团会依据自身偏好来设计和实施经济制度,通过再分配政策〔制度〕来抽租。经济制度是由把握政治权利的集团供给的,他们只在不会导致他们权力丧失的范围内供给经济制度,其他集团只有通过转变权力的安排状况才有可能转变经济制度。政治权力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法定政治权力(dejurepoliticalpower)约束和鼓舞,不同的政治制度规定了执政者的不同权力,其内容包括政府的形式〔民主、专制还是专制、对政治家和政治精英的限制等。一是实际政治权力〔defactopoliticalpower。没有被政治制度赐予权力的集团,可能会通过行动来猎取实际的政治权力,如通过造反、发动政变或和平方式下的抗议将本集团的意愿加诸社会之上。一个集团实际政治权力的获得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该集团抑制搭便车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二是该集团手中把握的经济资源,它打算了该集团是否能够利用现有的政治制度来猎取权力以及是否有力气雇用和使用军事力气来反对其他集团。由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政治权力、资源安排的关系入手,阿西莫格鲁确定了他的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中的两个国家变量:政治制度与资源安排。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被描述如下:当前的政治制度打算当前的法定政治权力,当前的资源安排打算当前的实际政治权力,当前的法定政治权力和实际政治权力共同打算当前的经济制度,当前的经济制度打算将来的产出和资源安排。将来的资源安排又会影响到将来的实际政治权力,同时,当前的政治制度也影响着将来的法定政治权力的安排,如民主制度的确立可以限制将来执政者的权力。从长期来看,经济制度对于社会产出尽管至关重要,但却始终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是由该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资源安排所打算。外来因素,如技术的引进、国际环境的变化、偶然性历史大事,是通过影响政治权力间接,而不是直接作用于经济制度的。17主要是英国和荷兰的建立,被认为是西方世界兴起的缘由〔。阿西莫格鲁认为,这种制度上的变化是由这一历史时期英的政治权力变化所导致的。在他广为引证的论文《欧洲的兴起:大西洋贸易、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中,他说明白这样的观点:在1500-1850年之间,大西洋贸易促进了欧洲的兴起,这不是由于得自对外贸易的直接利益,而是由于贸易转变了政治权力的安排格局。政治权力的变化导致经济制度的转变并最终打算了社会产出的变化。16世纪初期,英国和荷兰的专制把握相对较弱,从事大西洋贸易的时机被赐予广泛的社会阶层,而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对外贸易权却始终被王室垄断。大西洋贸易为英国和荷兰造就了一个王室之外的富有阶层,他们包括商人、奴隶贩子、殖民地种植园主等。他们与国王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要求限制王权保护私人财产的安全。财宝使他们拥有实际的政治权力,1642年的英国内战和1688年的英国荣耀革命是英国王权受到限制的两个重要的标志性大事,在这两次战斗中,富有的商人、贵族都支付了大量的军费来支持议会战胜国王。西班牙和葡萄牙尽管也从事大西洋贸易,但贸易没有转变政治权力格局并引发制〔Acemoglu,2023b〕实际的政治权力打算经济制度,但实际权力通常是短暂的、易变的。由于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行为,也由于各集团手中把握的资源的相对转变,今日在实际政治权力处于劣势的集团在将来的时间里就可能会占据优势地位,并选择符合自身偏好的经济制度,这会导致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不稳定。政治制度具有稳定经济制度的功能,它通过在制度上安排法定的政治权力而打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打算,将来的实际权力安排。民主政治制度的意义正在于此,它在制度上确定了将来的再安排方式,从而抑制了阻碍有效率的制度实现的保证机制问题。阿西莫格鲁供给了20世纪英国现代民主制度建立的精彩案例。2020年之后,随着工业革命的稳步进展,英国原有的政治力气格局发生转变。1832年之前,英国的政治权力始终把握在地主和贵族组成的少数精英手中,在工业革命中积存起巨大财宝的中产阶级要求获得法定政治权力并实施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制度。利益冲突使英国在1832年之前爆发了一系列的骚乱和暴动,如1911-1816路德骚乱等,法国也发生了1830的七月革命。面对这样的骚乱,把握政治权力的精英可能有三种选择:一是镇压,如1848年的法国大革命,二是让步,赎买暴动,如德国贝斯马科〔Bismark〕时期实施的福利政策;三是扩大选举权,建立民主制度,将政治权力安排给精英之外的其他社会阶层。英国选择了第三种,1832年改革法案确立了以收入和财产为根底的选举方式,将选举权扩大至全部成年男性人口的14%,但照旧无法适应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力气的上升,如1832年改革法案并没有使兴工商业城市曼彻斯特及设菲尔德获得下议院的席位。骚乱、抗议照旧不止,并因1867年的经济危机而加剧。1867年国会通过其次次改革法案,将选举权扩大到城市劳动阶层,1984年第三次改革法案又赐予农村劳动阶层选举权,至此60%的男性成人获得了选举权,1918年英国妇女成年妇女获得选举权。1867-1884转变,主要表现在:现代文官选拔制度确实定,通过考试的方式将参与政府工作的时机向全社会开放;现代10187040%1890100%;现在转移支付制度确实立,包括医疗保险与失业保险制度,政府支付的养老金制度,最低工资制度,累进的具有再安排特征的税收制度等。这意味着选举权的扩大和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在制度上保证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力以及表达他们利益的再安排方式,民主制度因此可以被理解成政治市场中合约履行及科斯定律发挥作用的保证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著述,阿西莫格鲁为“制度是由什么打算的?不同的制度?”这些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问题供给了独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答案。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经济制度是由该国当时的政治权力状况及其背后的政治制度、资源安排状况打算的。由于政治领域中保证机制的缺乏,有效率的制度不愿定消灭,除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产生民主制度这样的保证机制。好制度的出现是偶然的,假设将好制度理解成广泛保护私人产权的制度,那它的消灭至少依靠于这些条件:第一,限制执政者的权力,否则,其关于再安排的承诺便不行信;其次,使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拥有政治权力,那么他们关于在安排的承诺便符合“鼓舞相容”原则;第三,削减社会租金,扩大经济自由,使统治者不能靠抽取垄断租金获利。三、比较与评价一是对制度争论中的一些重要命题进展严格的实证检验,涉及“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Acemogl20232023b,2023;二是建立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提出了制度打算的“社会冲突论其可能跨入经济学大师行列的潜质——在经济学的进展史上,全部大师级的人物,都是以思想而不是纯粹的技术跻身这一行列的,尽管技术之于思想的表达至关重要,但是离开了超越其上的思想,纯粹的经济学技术,不管它有多么简洁,也仅仅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从这个角度推想,阿西莫格鲁在将来的时间里有可能成2023年克拉克奖之后一位评论人所说,他所关注的始终是制度与进展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他不会让自己陷于技术与模型之中,尽管对于后者,他极为精通。在工业革命前后欧洲经济史的陈述上,阿西莫格鲁认为自己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资产阶级兴起与世界经济进展以及制度经济学中关于西欧的政治制度与私人产权制度进展的有关理论〔Acemoglu,2023了的一个明显的特征。但是从根本方法论上来看,我们会觉察他的理论照旧是古典的,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这是由他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哲学根底所打算的,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像,或者说他对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借鉴,则主要表达在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即对理论体系内各个经济变量的规律关系的处理上。阿西莫格鲁的制度变迁理论的方法论特征: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哲学根底。尽管强调制度、阶级或集团以及不同阶级间的冲突和冲突在社会制度〔生产关系〕打算上的作用,阿西莫格鲁照旧不能被看作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克思集体主义、历史主义的方法论根底不同,他的理论始终建立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之上。他笔下的阶级和集团,尽管作为一个集体消灭,但最终都能被复原为个人,这些具有经济人特征,基于本钱——收益的权衡来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因此集体行动总是会受制于个人搭便车的自利行为,只有那些能够成功抑制搭便车行为的集团,才能够猎取实际的政治权力,去影响制度的打算。这一点上,阿西莫格鲁直接承袭了奥尔森、诺斯等人的理论(North,1981;Olsen,1982)。同诺斯一样,阿西莫格鲁也承受了国家的经济人假定,国家的代理人——“精英集团”或“统治集团”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诺斯称为暴力的垄断权〕通过本钱——收益依据鼓舞相容的原则,好的制度才会消灭。因此制度的变迁是偶然的,不存在必定的历史规律性,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完全相反。在马克思笔下,个人从来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组成阶级的零件被嵌入进由技术〔生产力〕演进所推动的历史进程中去的。个人被浩大的社会体系所碾碎、异化和吸取,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决策依据及行为方式,甚至也没有独立的意识形态,这可从马克思频繁使用的“阶级意识”一词中体会出来。在马克思看〔199波普尔曾指出〔包括所谓的大人物都看作是被经济线路——被他们所无法驾驭的历史力气——不行抗拒的推动着的木偶”〔波普尔,1999,第168页。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中,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阶级不行避开地被推上了统治地位,并制定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统治阶级籍以剥削和斗争被统治者的方式依靠于这些条件。任何一种特别的社会体系都是与某个特别的经济进展时期相适应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都可以由其社会的阶级体系表现”〔波普尔,1999,第183页。地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依次登上统治的舞台是历史的必定,无产阶级最终在全人类的成功是可以推想到的。阿西莫格鲁提出的制度打算的社会冲突论,尽管也将制度变迁归因于不同的阶级和集团的利益冲突,但这种冲突是基于不同的个人偏好的,个人依据本钱—收益的推断,打算自己在冲突中的行为选择,制度最终作为某些个人选择的结果而加诸于整个社会,它是偶然的,不行推想的。依据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只有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阶级才能在冲突中胜出,而依据阿西莫格鲁的社会冲突论,冲突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个集团解决搭便车的力气,各级团所把握的再安排资源的数量,把握先进生产方式的阶级可能由于掌握的资源更多而胜出,也可能由于对立的集团拥有某种更为有效的实际政治力气而失败。他把好制度理解成能广泛保护私人产权,鼓舞私人投资从而使社会产出最大化的制度,而把坏制度理解成仅仅保护少数统治者精英的产权而使他们能够从社会中抽租的制度。产权意味着财产安全与契约自由,同时也意味着统治者能够抽取的资金的削减,产权的鼓舞和约束作用导致社会产出的增长。根本方法论根底的不同打算了阿西莫格鲁的社会冲突论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论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最不成功的是他的预言和打算论〔199。希克斯也曾强调自己的经济史理论,与马克思和德国历史学派在制度演进序列上的相像,在打算论和进化论上的不同〔Hick,196。阿西莫格鲁制度打算的社会矛盾论,剔除了马克思理论中的历史打算论颜色,放弃对制度演进的将来的预言,而专注于解释制度变迁的事实,解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大事中,好的或者不好的制度为什么以及如何消灭。马克思理论尽管具有格外严谨的规律性,但其对历史进程中的制度变迁的描述是粗线条,其基于历史主义、整体主义的阶级斗争论,除了告知我们历史演进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序列外,似乎没有给我们供给更多的细节的东西。而阿西莫格鲁的社会冲突论,从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角度动身,对历史和制度进展了更为细致的探究和更为深入地解释。这种区分可通过对西欧现代民主制度建立这一历史案例的解释中表达出来。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是由其生产方式打算的,而阿西莫格鲁却指出,面对随工业化到来的社会冲突和冲突,英国民主制度的消灭是偶然的,是统治集团在本钱——收益约束下的选择。工业化使通过镇压来维持旧制度的本钱上升收益下降,由于,首先,城市化降低了工人的组织本钱;其次,工业化使人力资本价值上升,而人力资本在镇压中极易消灭;另外,对人力资本进展再安排所获租金小于土地。二元的理论体系构建方法。在阿西莫格鲁的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观看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二元方法“斯密式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赏心悦目。他在经济史中选取极富创意的案例,如欧洲殖民地的制度逆转与收入逆转,大西洋贸易的进展与欧洲产权制度的变化等,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归纳和抽象出自己的理论,并用更多的案例来,包括工业革命前西欧政治制度的变化,西欧现代民主制度确实定,庄园制解体与自由劳动市场的消灭,美国和墨西哥的金融制度比较,非洲国家的农产品价格管制等,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在这一点上,他与马克思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路有些相像。同时,他对理论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间的规律关系的处理也极为严密。这首先表现在他对关于个别事件的理论假说的证明上,他可以凭借娴熟的经济学技术来对相关理论进展严格的实证检验或规律推演,证明或证伪理论,表达了波普尔所谓的科学哲学的精神。例如,在前欧洲殖民地制度逆转与收入逆转的案例中,1500-1850年大西洋贸易与欧洲兴起的案例中,他也以计量分析证明白大西洋贸易与西欧兴起间的关系,然后在此根底上进一步的探究大西洋贸易对欧洲制度变迁的影响。他还用计量证明民主与经济增长、民主与教育之间只存在相关性而不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和教育都不会带来民主,他们可能是被某种未知因素共同打算的。同时他还擅长10衡模型,推导出在寻租社会中存在多重而不是单一均衡,这篇论文如今也广为引证Acemogl199。他还以正规模型推导出政治领域不存在科斯定律,这成为他制度打算的社会冲突论的理论核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他在努力建立一个关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总体的动态的理论框架,将有关经济变量,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政治权力〔市及政治权力与法定政治权力、资源安排、社会产出等,纳入到这个框架中来,构建一种以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为主线的经济史理论,并在该理论中实现历史和规律的统一,这是希克斯所认为的好的经济史的理论所必需具备的特征〔Hick,196。与诺斯的古典的制度变迁理论相比,阿西莫格鲁的社会冲突论表现出更强的规律严密性。仅选取两个方面进展说明。首先,是关于庄园制解体及自由劳动力市场兴起的。在诺斯早期的理论中,根本上表达了一种“有效制效契约形式,中世纪之后,随着土地与劳动力相对价格的转变,自由劳动力制度成为更有效率的契约形式替代了庄园制。在阿西莫格鲁的社会冲突论中,制度被替代的缘由不是其效率而是各集团政治力气的变化,如果在旧制度中受损的阶层没有足够的力气来实现制度变迁,那有效率的制度就不会消灭,要素价格的转变,〔Acemoglu,2023Hicks,196。阿西莫格鲁认为,包括诺斯在内的很多制度经济学家有意无意间承受的制度有效论暗含了一个致命的规律硬伤:既然有效率的制度总是能够消灭,那制度有效就可以作为一个预设的前提消灭在理论中,同古典的处理方式一样,那“制度至关重要的”的命题也就失去了意义。阿西莫格鲁将政治市场为什么不存在科斯定律归因于第三方保证机制的缺乏,保证机制是他理论体系中一个最核心的词,保证机制的缺乏打算了政治市场上各集团的冲突和制度的不稳定,制度演进的过程就是一个找到和形成保证机制的过程。其次,是关于意识形态的处理的。诺斯后来的理论强调了政治领域的冲突和冲突,为提示历史上的国家解决搭便车问题。诺斯在国家理论中引入意识形态理论,在确定程度上放映了古典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在处理制度这种具有整体特征的争论对象时的力不从心,但这种将制度的变迁最终归结到意识形态这种不行操作的因素的做法,使其理论体系多少显示出一些脆弱。与其相比,阿西莫格鲁的理论线条更为硬朗,他不否认文化、意识形态在一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但却认为它们只在既定的〔正式〕制度框架下发挥作用,即在特定的制度框架下,文化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产出均衡,但这种差异并不能突破〔正式〕制度框架的规定。他以严格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经济增长和制度与宗教、文化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在他的制度变迁的长期动态理论框架中,意识形态并没有作为一个根本变量消灭其中。这种淡化意识形态的处理方法,对他的模型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还需进展进一步的分析和争论,在此不再深入。需要指出的是,阿西莫格鲁的理论和观点问世之后,也受到多方面的质疑和批判,如麦克阿瑟〔JohnW.McArther〕和萨克斯〔JeffreyD.Sachs〕就指出他关于殖民地命运逆转的论文观点有失偏颇,他们认为他选取的样本数量过小,这使他在殖民地制度逆转和收入逆转间因果关系的推断上缺乏统计学上的严格(McArtherandJeffrey,2023),gleaser和他的和作者则认为他的制度衡量指标不合理,财产免于没收的程度和对执政者的限制,只是制度的产出而不是制度的本质特征,后者应当通过选举和立宪来刻画,另外以“殖民者的死亡率”为工具变量也不尽合理,由于欧洲殖民者带入殖民地的不仅是好的制度,还有他们自己,殖民者的死亡率既可以做制度的工具变量证明制度与收入间的因果关系,也可以做教育的工具变量,证明教育和收入间的因果关系EdwardL.Glaeser,RafaelLaPorta,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AndreiShleifer ,2023。这些反面的意见有助于我们对他的理论进展更客观的生疏和评价。另外,我们也觉察,在他的理论中存在一些规律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他对长期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理论框架中的几个变量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循环论证。例如,他认为大西洋贸易导致政治权力安排的转变,政治权力安排的转变导致经济制度变迁,经济制度变迁导致经济增长,但大西洋的对外贸易权又是此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所打算。这使得他对经济史的解释最终也落入了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往复中。四、简洁的总结纵观阿西莫格鲁在制度争论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著述,我们会觉察他是一位思想敏锐、功底扎实的青年经济学家。他的争论领域广泛,涉及经济学的众多分支,但他始终关注制度,在劳动经济学中的争论,他也202310年前的成名论文就是关于制度对人力资本配置影响的,论文发表时他只有27岁。他以标准的经济学方法来争论制度、历史,试图理清历史进程中经济增长、制度、政治权力等变量的关系,构建一个经济学的经济史理论,在他之前,只有希克斯和诺斯这样做了。就思想内容而言,我们必需成认,阿西莫格鲁的理论极具灵感和创意,对很多问题的解释布满真知灼见,为我们理解历史和现实问题以及从事相关的争论,供给了很大的借鉴。如他关于收入和教育与民主的观点,对我们极有启发。通常我们会认为,随着收入的增长和国民教育程度的提高,一个国家的民主化会不断加强,但阿西莫格鲁的理论却说明除非有政治权力安排格局上的变化,即把握政治权力的人由少数精英转向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民主的制度不会产生,收入和教育只有通过转变权力安排才能影响制度,这使我们理解为什么官僚资本的结合可以在短期内制造财宝却不能带来长期的经济增长,由于这种结合是加强了而不是转变了抽租式的权利安排格局。40西莫格鲁的获奖可以说明在将来的时间里制度及政治经济学,照旧是一个活泼的倍受关注的争论领域。参考文献:Acemoglu,Daron,1995,“RewardStructureandtheAllocationofTalent”,EuropeanEconomicReview,39,17-33.Acemoglu,Doron,SimonJohensonandJamesA.Robinson,2023a,“ReversalofFortune:GeographyandInstitutionsintheMakingoftheModernWorldIncomeDistribution”,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18,1231-1294.Acemoglu,Doron,SimonJohensonandJamesA.Robinson,2023b,“TheRiseofEurope:AtlanticTrade,InstitutionalChangeandEconomicGrowth”,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WorkingPaper9378.Acemoglu,Daron,SimonJohnsonandJamesRobinson,2023a,“InstitutionsastheFundamentalCauseofLong-RunGrowth”,unpublished.Acemoglu,Daron,SimonJohnson,JamesA.RobinsonandPierreYared,2023b,“FromEducationtoDemocracy?”,Acemoglu,Daron,2023c,“WhyNotAPoliticalCoaseTheorem?SocialConflict,CommitmentandPolitics”,JournaloftheComparativeEconomic,Dec.Acemoglu,Daron,SimonJohnson,JamesA.RobinsonandPierreYared,2023,“IncomeandDemocracy”,Bairoch,Paul,1982,“InternationalIndustrialLevelsfrom1750to1980”,JournalofEuropeanEconomicHistory,XI,269-333.Bairoch,Paul,198,CitesandEconomicDevelopmenFromtheDawnofHistorytothePresen,Chicago,IL,UniversityofChicagoPress.Barro,RobertJ.,1997, “ThedeterminantsofEconomicGrowth:ACross-CountryEmpiricalStudy”,Cambridge;MITPress.Barro,RobertJ.,1999,“Thedeterminantsof Democracy”,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07,S158-S183.Becker,GaryS.,1958,“CompetitionandDemocracy”,JournaloflawandEconomic,1,105-109.Chandler,TertiusandGeraldFox,1974, “ThreeThousandYearsofUrbanGrowth”,NewYork,NY,AcademicPress.Chandler,Tertius,198,FourThousandYearsofUrbanGrowth:AnHistoricalCensus,Lewiston,N,St.David’sUniversityPress.Cheung,StevenN.S.,1969, “AtheoryofShareTenanc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Coase,RonaldH.,1937,“TheNatureoftheFirm”,Economica,3,386-405.Coase,RonaldH.,1960,“TheProblemofSocialCost”,JournalofLawandEconomics,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