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第八讲_第1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八讲_第2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八讲_第3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八讲_第4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八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投资关系

一、国际投资的概念二、国际投资的分类三、国际投资的发展四、国际直接投资五、跨国公司六、国际间接投资一、国际投资的概念1、什么是投资?将财富投入价值增值过程的一种经济活动。社会财富无论其具体用途如何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用于积累用于消费投资属于财富的积累,但不是简单地将财富积累储存起来,而是将其投入到社会再生产的运动过程中,以求得财富的增加,价值的增值。2、什么是资本?

货币本身虽然具有价值,但并不一定是资本,只有将它投入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它才转化为资本。资本只有在不间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获得剩余价值。可以用来投资的财富,还有: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3、产业资本的运动依次经过三个阶段: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货币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本在价值量上没有增加,但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

一定量的商品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剩余价值价值转移

价值商品货币>原来付出的货币=预付资本+剩余价值商品资本货币资本接着资本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过程:货币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更多的货币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三个不同阶段的职能相对独立,这使得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在地理位置上也可以不断扩大和分散,比如可以在甲地购买、在乙地生产、在丙地销售。当投资活动的甲、乙、丙地越过本国疆界进入另一个国家时,就被称为是国际投资。4、什么是国际投资?一般是指某国的企业、个人或政府机构以资本增值或其他经济目的所进行的超出本国疆界的投资。这种经济活动从国际角度看,即称为国际投资。从接受外国投资的东道国角度看,即为利用外资,或引进外资。

从目的来看,国际投资是以获取资本增值为主要目的的资本流动,因此商业性资金流动和赠与性资本转移等都不属于国际投资。

二、国际投资的分类广义的国际投资,泛指各种形态的资源的跨国界的流动,包括资本、物质、设备、智力、技术、信息等形式。1、按照投资者的类型来分:官方投资PublicInvestment、海外私人投资PrivateInvestment

最主要,也是最活跃的部分2、按时间期限分类:Long-termInvestment长期投资

投资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Short-termInvestment短期投资

投资期在一年以下的投资。3、按照投资方式分类: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灵活投资。国际灵活投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贸易信贷、国际租赁、信托投资、项目贷款、技术转让、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与合作开发、国际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等。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和国际信贷等。三、国际投资的发展国际投资是随着金融资本的逐渐形成而出现的。伴随着金融资本的形成,以追求资本迅速增值为目标的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国际投资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国际投资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国际投资出现、形成阶段。即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也就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国际投资主要是资本输出,资本流向主要是从先进工业国向殖民地经济落后国家扩张。由于这一阶段国际投资的形式为借贷资本和证券投资等占主导地位,因此又称作间接投资阶段。2、国际投资大发展阶段即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以各种形态在生产、流通、金融、技术各个领域扩张,但却以生产领域为主导.即直接投资阶段。

投资流向错综复杂,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相互投资和多边投资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如国际金融机构信贷、政府信贷、银团信贷、国际债券、银行投资、私人投资、租赁信贷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趋向1、国际投资总额不断增长,国际资本输出的增长很不平衡。2、直接投资在国际投资中据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

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并逐渐取代证券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进入90年代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长速度虽低于80年代,但仍呈增长趋势。直接投资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流,对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国际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

美国的对外投资占据一统天下的地位。60年代

欧洲资本开始兴起,石油输出国的“石油资本”也开始兴起。70年代

日本加快对海外投资的步伐,中东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外投资。80年代

投资的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深入发展,并由此引起国际资本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日本和西欧尤其是德国的投资地位不断上升,美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地位和作用下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从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对象,到日益重视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广泛的国际投资双向交流使每一国家都兼有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的双重身份。4、国际投资流向和投向改变,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流向: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投资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趋势开始出现投向:从“外延性投资”为主

“内涵性投资”为主以用于研究和开发型的投资和用于发展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的投资为主。资金来源: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国际资金来源

广泛而且方便。自有资金、折旧基金、国外利润(常规)、海外收益再投资在世界各地吸收的投资和信贷资金可见,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投资主体的跨国公司,其资金要来源不仅来自国内,而且来自国外。

5、国际资本流动出现脱离商品劳务运动的趋势,国际投资市场呈全球一体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资本开始脱离国际商品和劳务交易而形成自我运行饥制。进入80年代国际资本相对独立运动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资本迅速增长及其频繁流动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并使国际商品和劳务交易的作用相对下降。四、国际直接投资1、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InternationalDirectInvestment)指投资者在国外创办企业或与当地资本合营企业,涉及生产要素诸如资本货品、管理技术的直接卷入,投资者对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管理部有直接控制的权力。它和国际间接投资相区别的特征在于投资者直接与企业的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相联系。2、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对所投资的企业拥有有效的控制权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可以带动技术出口和管理经验的传播对于受益国来说,FDI便于管理、控制,有利于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其出口能力3、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创办新企业开办独资企业举办合资企业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国外避税地公司股份制合资企业合同制合作企业控制外国企业的股权以利润再投资4、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因素:投资环境投资气候

指投资者从事投资活动所面临的外部条件。

自然环境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法律环境

文化环境5、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理论:海默一金德尔伯格:垄断优势论市场内部化理论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小岛清:比较优势理论

B、西方现代国际直接投资理论A、马克思、列宁关于资本输出的论断6、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与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加速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7、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A、19世纪70年代~1900年的萌芽期:

英国,以间接投资为主,FDI的数量不祥B、1901年~1914年进入起步性增长英美德法加快了国际扩张,但FDI的规模还比较小。原因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有了缓慢增长

1914年-143亿$,到1938年-264亿$年均

3.86亿$,年均增长率2.7%,增长缓慢的原因D、二战后~70年代初,出现快速增长

1938年-264亿$~1971年-1584亿$年均

15.22亿$,年均增长率约为5.8%,快速增长的原因E、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呈现出高速增长1971年-1584亿$~1983年-6000亿$年均

185.91亿$,年均增长率约为11.74%,高速增长的原因F、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显示出超高速增长1983年-6000亿$~1999年-47593.33亿$年均

888.28亿$,年均增长率达14.8%,超高速增长的原因资料五、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组织载体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促成了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而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又带动了直接投资的不断扩大。国际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实行其“全球战略”的最主要手段。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今最有影响、最活跃的经济力量。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达2万家左右,其拥有的海外子公司达10万家以上,对外直接及资总额达650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产值已超过资本主义世界国民总值的1/4,销售额接近世界出口贸易总额。1、跨国公司的概念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1980年5月第六次会议的决议,跨国公司的定义可以表述如下:a.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该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的法律形式如何,也不论其在哪一部门经营。b.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反映企业全球战略目标的政策c.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a.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

跨国公司经营方式最基本的特征

跨国公司对再生产周期的所有环节都实行国际化的安排。海外新建或收买现有企业

利用当地资源就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国际范围内的再生产卡特尔

瓜分世界商品销售市场的国际垄断同盟b.实行“全球战略”

不孤立地考虑某一子公司所在国的市场、资源等情况和某一子公司的局部损失,从多国或全球的角度考虑全公司的发展,制定“全球经营战略”。在世界上劳动力最便宜的国家雇俯劳动力,在资源最廉价的地方采购原材料,在利息率最低的地区筹措资金,在税率最低的国家缴纳税金,从而最终达到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c.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

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以母公司为中心,把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统一为一个整体。管理权集中在母公司手中,统一安排各子公司的组织生产、产品销售、利润分配、资金筹措、人事安排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为跨国公司实行内部一体化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2、跨国公司的特点:3、跨国公司的类型:

跨国公司从公司内部经营结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类型:横向型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经营产品相同,经营业务相似,因而可以不通过国际市场,而是在公司内部完成生产技术、营销技能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转移,充分利用各国有利条件,增加产量,提高规模效益。垂直型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制造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业务,但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经营不同行业的相互关联的产品,另一种是经营同行的不同加工程序的产品。这类公司的主要特点是投资多、分工复杂、联系密切,便于按各子公司优势,安排专业化生产和协作.混合型这类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经营不同业务,制造不同产品,产品间没有有机的联系,也互不联接。其主要特征是加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有利于公司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4、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

股权参与的形式:

股权式投资收购企业难以准确估算收购企的资产和后续投资规模,经营风险模糊。母公司在国外子公司中占有一定的股权份额使投资者迅速进入国外市场,并利用现成的生产设备、技术、管理和品牌、销售渠道,短时间内推出产品,形成规模效益。股权式投资能以有限减少风险,并利用股权优势取得经营控制权。

非股权安排形式:

(20世纪70年代)不参与股份,不能凭借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

5、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跨国公司以世界市场为角逐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实施生产力配置。它的全球战略使之能够享受各种一体化效果,如生产一体化,新技术、新产品一体化,营销一体化等效果。为了使这些效果最大化,跨国公司采用:产品多样化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策略出口带动投资策略转移定价策略6、各国对跨国公司政策

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活动,往往和东道国或母国的利益和管理目标发生冲突。各国政府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对跨国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发展中东道国的政策。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正反两方面影响。跨国公司能弥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不足,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国际销售渠道,增加出口等,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跨国公司投资有不利于东道国的地方,如汇款回国,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恶化,转移价格会损害东道国利益,对本国企业发展产生竞争压力,操纵东道国经济等等。因此,发展中东道国对跨国公司活动采取了既限制又利用的政策。主要的限制措施有:行业限制:外资不得进入少数基础工业和战略工业部门、国内批发和零售部门、易于垄断部门等。股权限制:一些国家规定,外资股权比例必须低于50%,特殊部门除外。利润汇出限制:将利润出额限制在投入资本的一定百分比内。当地成分限制:即限定在最终产品中使用一定的当地生产的原材料。随着发展中国家谈判地位的提高以及吸引外资发展经济需求的增加,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政策表现出较大的务实性、灵活性和成熟性。

主要的鼓励政策有:避免征用;提供财务援助和税收优惠;放宽外汇管制和行政管理;国民待遇;保障水电及原材料供应等政府支持。目前,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管理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侧重于规划和促进外资和技术向特定重点部门流动。越来越重视对外国企业在实际贡献方面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增加本地附加值,承担出口义务和转让技术等。采取必要的政策和规划,以增加本国技术与管理能力。发达母国的跨国公司政策: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对发达母国益处:能促进的生产专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投资可以成为出口的必要补充;海外利润的汇回会对母国的国际收支带来极有利的影响。为此发达国家对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基本持鼓励态度,主要措施:

风险担保

由政府对私人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进行担保。资本援助

主要是向跨国公司提供信贷税收激励

主要是通过双边税收协议来消除双重征税问题。对高科技部门提供支持,以增强企业竞争力。跨国公司过度扩张可能对发达母国造成的不利影响:技术外流,培养了海外竞争对手;资本输出,使国内资金短缺,造成国内生产停滞和失业;生产活动向海外迁移,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使母国进口增加,加剧了贸易不平衡。为此,母国对跨国公司也有一些监控措施,以保证母国利益不受损害,主要措施包括:

对外流投资的审查,尤其是技术出口的审批。根据能否保护现有国外投资、投资目的地、投资部门及对母国影响决定是否批准资本外流。对就业的关心。根据资本输出是否会减少母国就业机会控制对外投资对跨国公司偷税避税的管理。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办法是联合审计。六、国际间接投资1、国际间接投资的概念(InternationalIndirectInvestment)指用于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其他证券的投资,也包括国际长短期贷款。

国际间接投资是传统的国际投资形式。它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已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迅速发展起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就是国际间接投资。二战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其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也相对减弱,但是,国际间接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国际间接投资的类型:

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国际信贷公司股票公司股票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信用工具之一。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收入的有价证券。实质上是代表对一定的经济利益分配请求权的资本证券,是一种虚拟资本。公司股票之所以具有价格,在于凭借股票可以向该股份公司获取一定的股息收入。股票持有者就是公司的股东,享有盈利分配权、出席股东会议权、资产分配权等权利。普通股优先股公司股票享有按规定固定利率的股息和比普通股优先分配的权利普通股则按公司业绩在优先股之后分配利润。股票的特性:期限上的永久性

股票没有期限,没有约定的到期日,股份公司不对股东偿还本金,股东也无权提出退股要求。股东想收回投资,只能将股票转卖给他人。责任上的有限性

股东只负有限责任,股东对公司的债务仅以其认购的股份金额为限决策上的参与性

普通股股东有权参与股东大会并有投票权,有权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报酬上的剩余性

公司在取得利润后,先上交所得税,然后提取公积金、公益金,余下的净利润才能作为股本的报酬分给股东清偿上的附属性

股份公司破产时,在偿付了其他债务后才偿还股票的本金交易上的流动性可以自由转让,可以在交易所或柜台市场上出售投资上的风险性具有高风险,公司经营不善或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都会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股票价值可以分为:

票面价值,就是企业发行股票上所标明的金额,没有重大实际意义。账面价值,是股票所含的实际资产额,账面价值=公司资产-负债/股票股数,账面价值可以作为估计股票实际价值的一个根据,但和实际价值也往往相差甚远。

内在价值,是分析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前景及其他影响公司增长的因素以后,认为股票真正代表的价值。它是一种理论价值。市场价值,又称市场价格,即股票在股市上实际买卖的价格。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宏现的如经济周期、利率等;微观的如公司经营状况等。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是企业对外举债并承诺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所发行的借款凭证。公司债券通常都载明承诺按固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在确定日期归还本金。债券持有人每年可以从公司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但不享有企业管理权。公司债券的持有风险相对小于股票。公司债券的质量正如它的价格和收益所反映的一样,依赖于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益和信守契约的程度。债券的基本要素包括面值、价格(溢价或折价)、还本期限、利息率。

又称公债,是一国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为弥补财政赤字,平衡国际收支,支持资源开发和经济规划,以政府信用为保证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购买外国政府债券是重要的对外间接投资方式。外国政府债券不仅有政府信用作保证,而且每种公债在发行、利息的支付、本金的偿还、偿债基金的设置、管理机构的建立等都有具体的安排。政府债券在各种证券投资中,其安全性、收益性、流通性都优于其他债券,享有最高的信誉。政府债券美国政府债券可转让债券不可转让债券持有人可随时在市场上转让的债券,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包括国库券、国库负债证、中期债券、长期债券等。(储蓄公债)不能在市场转售或流通,其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指一国银行或企业向外国银行和工商企业提供贷款,是一种普遍简易的国际间接投资方式。重要的国际信贷方式有:

国际银团贷款

由若干家商业银行组成的贷款集团联合向一个借款者提供相当数额资金融通的一种贷款形式。

其优点是借款成本低、手续简便、能适应借款者的不同需求联合贷款

商业银行和下列各种机构的联合,如世界性国际金融组织、地区性国际金融组织以及许多国家设立的发展基金或对外经济援助机构等。联合贷款在形式上类似于银团贷款,在性质上是官方外援信贷与商业银行贷款的组合。项目贷款

贷款人为某一特定项目提供的贷款,资金来源除国际金融市场外,主要有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或外国政府支持的金融机构。

国际信贷按用途国际信贷可分为3、影响国际间接投资的因素利率汇率风险国家偿债能力

利率长期利率和实际利率对间接投资的影响较大。国际间接投资

追逐较高的资本利息收入。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

促使资金流入市场的利率下降

资金流出市场的利率上升

平衡,停止流动。各国政府采取政策限制或鼓励措施使资本流动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方向变化美国为缓解国内资金短缺,20世纪70年代以来采取高利率政策,结果导致大量外资涌入美国。瑞士为了限制外资的大量流入,曾经对外币存款采取不付或倒收利息的做法。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交换的比率。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引起资本的流动。顺差

对外债权

外汇供>求

汇率

国外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

该国资本外流。逆差

对外债务

外汇供<求

汇率

增加对外汇的需求

外国资本流入。一国汇率长期稳定较易吸引资金流入该国。

目前国际上大量游资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动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视汇率的稳定状况而定的。

汇率各种证券或者贷款的风险是不同的。在相同收益率的情况下

风险较小的证券或贷款项目。随着国际间接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对投资风险的分析和评估也越来越重要。目前,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和美国的跨国银行都有各自的风险预测方法。风险偿债能力是吸引国际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各异,因而形成了偿债能力的差异。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雄厚,有较多外汇储备,偿债能力强,因而能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间接投资也多是集中在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比较快,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偿债能力也较强。而拉美债务国的债务危机使它们的偿债能力普遍下降,这极大地影响了西方债权国在拉美的投资。

国家偿债能力国际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国际间接投资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尤其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国际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资金在各国间频繁移动

各国的资金市场在利率、交易方式、交易条件等方面越来越趋于一致

各国在资金市场上的业务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通过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把各国资金市场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国际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为各国资金在国际间正常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国际间接投资在一定条件下能促进资金在国际间的合理配置信贷资金、证券在国际间的频繁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国际资金的供求状况相联系的。资本不断以间接投资形式从相对过剩的地区流向相对不足的地区,最终将使资金的国际配置逐渐趋向合理

4、国际间接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间接投资加剧了外汇投机在一定条件下,生息资本和证券的流动,会迫使一些国家货币汇率发生变动。如大量资本从美国流出,改投他国。这需要在外汇市场大量抛出美元以获得投资国货币,就会引起美元的贬值。在升贬值前景确定的情况下,外汇投机会随着国际间接投资的增加而更迅速地发展。

国际间接投资加剧了国际信贷市场的波动国际间接投资中的大部分信贷资金投放是通过国际货币市场进行的。由于信贷资金经常地通过货币市场从一种货币变动为另一种货币,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所以使国际信贷资金的流量常处于不规则变动之中。这同各国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相违背,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

国际间接投资削弱各国货币政策的效力当一国试图提高利率以实行国内通货紧缩政策时,利率的上升会引起大量外资内流,结果使国内货币供应量无法下降,不能达到预期的紧缩目标。而当一国试图降低利率而实行货币扩张政策时,利率下跌又会诱发本国货币外流,使货币扩张政策无效。

国际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5、国际货币市场的运行方式及其作用国际货币市场最核心的部分是欧洲货币市场以及延伸的亚洲货币市场。它没有特别设置的市场结构,而是由众多经营欧洲货币存贷款业务的欧洲银行组成的一个国际资金信贷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是形成与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新兴国际金融市场。欧洲货币特指在欧洲一国国境以外流动的该国货币资金,也就是欧洲各国商业银行吸收的除本国货币以外其他国家的货币存款。现在泛指存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的该国货币。欧洲美元存放在美国境外的各国银行(包括美国银行的国外分行和附属机构)中的美元。欧洲银行:特指经营其所在国货币以外另一种或数种货币存款业务的银行。比如,设在伦敦的某家银行,如果它经营英镑以外的其他货币,那么,它就是一家“欧洲银行”广义的欧洲货币市场实际是境外货币市场的统称狭义的欧洲货币市场指在欧洲各金融中心的境外货币市场,如伦敦、卢森堡、法兰克福、巴黎等亚洲货币市场是欧洲货币市场在亚太地区的延伸。由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的国际银行进行境外货币借贷交易而组成的一个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A、为银行业规避本国管制提供了场所。B、为短期国际资金的融通提供了便利,尤其是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同业存款不仅是跨国银行弥补存贷款余缺,调节头寸的一种重要资金来源,更起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分配清偿能力的作用。C、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信贷创造能力和货币流通速度。由于欧洲银行吸收存款无需提留准备金,可用于提供更多的贷款,因此具有更大的信贷创造能力。D、为信贷风险的国际蔓延提供了温床。由于欧洲货币市场不受任何国家政府的管制,高风险性金融经营活动就不受限制。在信用体系不稳定时,巨额的资金挤提和抽逃将由一家银行向多家有存贷关系的银行扩散,从而导致信贷风险的国际蔓延。独资企业外国投资者提供全部资金,刨办或购买企业,独立经营并获取全部利润的国际直接投资形式。一般所需投资量大,风险也较大。投资者之所以选独资:为了获得最大的自主经营管理权,以克服合资企业下管理方法、目标市场等不协调的问题。为了保持其新技术和占有技术领域内的国际领先地位,不愿和东道国分享技术,形成潜在竞争者。所以,从全球竞争略的角度,许多跨国公司宁愿冒风险,不惜大量投资在国外建造自己的专有设施(生产基地、研究开发中心和销售网络等),而不愿合资。

国外分公司:指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或经营范围在东道国依法设立的、在组织和资产上构成与母公司不可分割部分的国外企业。从经营方面来看,它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业务活动,并且是在它的严格授权下。从法律上讲,它不是独立法人,不能单独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母公司对它有连带责任。这种公司创办手续简单,只要申请,一般都能批准。国外子公司:指由母公司投入全部股本资本,依法在东道国成立的独立企业。它是东道国的独立法人,有独立的公司章程、组织结构、财务报表,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业务活动,母公司与它无连带责任。对这类公司,东道国审批严格,要求外国独资子公司能给国内经济带来一定效益。国外避税地公司:避税地一般是指所得税和财产税的税率大大低于国际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国际上重要的避税地有:巴哈马、巴拿马、百慕大、卢森堡、香港、直布罗陀、摩纳哥等。投资者在这些地方投资可以进行国际避税,谋求最大限度地减轻纳税负担。避税地公司就是为了这种目的而开设的。股份制合资企业:

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合资双方根据所在国法律规定按其资本份额比例(股份)共同组成董事会。董事会负责任命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利润按双方投资份额分配。外国投资者采用股份制合资企业的国际投资形式可以减少投资成本和降低风险,也可以通过合资加强与东道国的合作。但股份制合资企业容易受市场状况、生产技术发展、双方的战略目标以及政治气候等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

合同制合资企业:

是指跨国投资者按照合同投入资本并获取一定利益,但不以持有股份为主要目的,生产活动主要由当地企业负责。定单生产、合作制造、合作研究开发、合作销售等都可以归纳为合同制合资企业。合同制合资企业的优点是比较灵活,容易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其主要缺点是,由于双方的合作关系难以长期化,短期行为的倾向比较严重。控制外国企业的股权:指购买外国企业的股票并达一定比例,从而拥有对该企业控制的权利。在国际投资的股份购买行为上,直接投资与有价证券(非直接)投资的区别集中在控制权的问题上。至于控股率达到多少才算直接投资,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美国规定拥有外国企业股权达10%以上者,即算直接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拥有25%以上的股权定为直接投资。

加拿大

50%

以利润进行再投资:即投资者把通过直接投资所获得利润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于对原企业的追加投资。随着国际投资的深入发展,海外利润再投资已越来越成为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有时,子公司完全是在东道国借取创办企业的金融资本,只是再加上它的商标牌号、经营准则,以及较少属于有形资产的其他一些资产而已。这个子公司一旦成为获利的企业,它就可以通过内部利润再投资和新借入资金来发展了。而母公司最终会积累起一笔数额庞大的股份资本同时把每年利润的一部分送回国内。

自然环境:1、自然资源2、地理位置3、气候条件政治环境:1、政治的稳定和政府的连续性战争和内乱是一般投资者的大忌。政治风险的影响有两类:a.通过征用、没收或迫使撤回部分外国投资的方式影响资产的所有权(加拿大1980年的能源政策)b.通过限制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来最终减少其收益(只能出口、不得在国内销售,或者规定销售比例)2、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官员的廉洁程度3、东道国与投资国政府间的关系

法律环境:1、国内法律是否健全,法律的实施是否严格专利法外商投资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2、与重要国际组织签署条约或协议的情况

文化环境:1、语言的异同与沟通的难易(新加坡)与当地雇员的沟通与当地顾客的沟通

原来的品牌搬到东道国是否会产生误会?(美国通用汽车公司NOYA牌汽车在拉美的语言里“跑不动”的意思2、国民的教育水平3、文化传统和社会观念经济环境:经济因素宏观因素微观因素生产要素成本市场规模和特性外资政策汇率稳定行业利润率项目的资本收益率和风险率投资者本身的特点生产要素成本:生产要素成本是指资金、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劳动力价格因素是促使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广泛投资于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动力。资金要素价格则决定于国际金融市场、东道国的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完程度,以及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因此,东道国的金融条件也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要考虑因素。市场规模和特性:东道国市场规模的大小和特性,是决定能否吸引直接投资的另一重要因素。市场规模大,消费层次高,投资项目容易有良好的销售和增长前景,对直接投资有较大吸引力。如美国国内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层次高,是吸引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是众多跨国公司争相抢滩的重要原因。又如瑞士和瑞典虽然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消费水平却比较高,因此,这两个国家都吸引了许多世界驰名的跨国公司。事实上,正是由于消费市场结构的差距,使得经济落后国家无法从数量和质量上容纳和消化发达国家的大量投资。相反,国民收入高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结构相对接近,为外国资本的流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汇率稳定:汇率因素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虽然不如对国际间接投资重要,但汇率稳定仍是影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外国直接投资的企业,其财务核算都以东道国的货币计价,所以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汇率变动直接影响着对外投资价值的确定、股权及收益的确定。这类风险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东道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对外资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价值的变化,生产经营变化,以及产品价格变化,需要变化等的影响程度。外资政策: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政府的外资政策影响和制约国际投资行为。资本输出国的贸易政策、税收政策和反垄断法,影响资本的流出和投资者的投资战略。如美国严格的反垄断法迫使美国工业公司到国外寻求新市场。

从资本输入国这方面来讲,政府对外国企业税收、信贷、外汇管理和所有权等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法令,以及政府政策的稳定性,是影响外国投资者的重要因素。良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在税收、融资、外汇管理和关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是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有效手段。行业利润率:

利润率是任何投资者首先关心的问题,但是,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利润率不是一个国家的平均利润率,而是该国的某一行业(部门)的行业利润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所在的工业的特点分不开。它并没有在所有的工业领域出现,而是相对集中在某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复杂型的工业。因此,东道国这些行业的利润率是影响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并不把它们的全部资本投到平均利润率高的发展中国家去获取高额利润,反而把大部分直接投资投到了发达国家。项目的资本收益率和风险率:资本增值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因此,投资者最终的注意力将集中在微观的项目本身的资本收益率和风险上,即每投资一单位资本所能产出的效益以及其中的风险。这两点也是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必备内容之一。由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原理,一般投资者会在资本收益率和风险率之间选择合适的平衡点,以尽可能地追逐高利润低风险的经营项目。

A、马克思、列宁关于资本输出的论断马克思指出:资本过剩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资本过剩是指由于一般利润率趋于下降,一部分资本相对于是资本价值增殖这个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而言成为了多余的资本。资本的这种过剩并非多余没用了,而是相对于国内狭小的市场空间的过剩,相对于利润率而言的过剩。过剩资本

资本输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资本输出

过剩资本的一条必要的出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要求。资本输出到国外

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而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

列宁认为: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

加速了过剩资本的形成。工业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业务上的相互渗透和人事参与)使资本输出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当国际投资环境具备赚取超额利润的因素时就能使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成为现实。这些因素是:某些部门的不完全竞争足以证实其垄断优势的存在;在国外生产销售比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更为有利;利用技术优势转换为产品优势比转让技术专利权更为有利。

海默一金德尔伯格: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理论)企业的垄断优势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

外国公司进入某国市场时要比当地厂商面临更多的不利因素和开销,因此要成功,就必须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并且能够抵消或超过与东道国厂商竞争时的不利因素。是企业对外投资的决定性因素(MonopolisticAdvantageTheory)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海默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先提出的:《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主要是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海默认为:市场如果是完全的:市场具有效率,信息不产生费用,没有贸易障碍,公平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唯一方式,企业将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从事进出口活动。然而,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全的:政府政策造成的不完全:

市场本身的不完全: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FDI可以绕过这些限制)政府的其他限制,如反垄断、反托拉斯等,促使企业到国外开办企业信息不对称、竞争不完全产品市场不完全:产品的差异性、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要素市场不完全:专利、技术诀窍、资本获得能力的差异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

资金优势。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拥有的巨额资金;二是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其中第二个方面是最主要的,海默认为美国跨国公司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良好的信誉度可较容易的从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包括东道国银行和其他跨国银行的贷款,这一点是一般企业难以做到的。

技术优势。新产品和新工艺是技术优势中最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跨国公司通过其庞大的科研队伍和雄厚的资金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和新工艺,使其生产效率成倍甚至几十倍的提高,从而抵消跨国投资成本高的不利因素。

规模优势。跨国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外部规模经济优势)的或水平一体化(内部规模经济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取得东道国企业不能达到的生产规模,从而可以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组织管理优势。优秀的管理人才、统一的管理体系和具有良好市场反应的组织结构,以及快速、全面获取全球市场信息的能力,使得跨国公司拥有普通企业所不具备的组织管理上的优势

信誉和商标优势。悠久的历史和显赫的信誉度以及由此产生的驰名商标成为跨国公司巩固老市场和开拓新市场的锐利武器国际直接投资就是跨国公司使用和发挥其内在组织优势的过程。但该理论无法解释不具有技术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也日益增多地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雷丁大学的经济学家巴克雷和卡森首先于1960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投资是一种比出口产品和转让许可证更为有利的经营方式。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础是科斯教授的产权经济学理论。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企业的性质》文中指出:由于市场失灵等市场属性不完善,导致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通过组织形式,组织内部交易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所谓内部化,指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若将厂商所拥有的科技和行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跨国公司通过其有效的组织手段,变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为企业内部的供需关系

市场内部化,将中间产品置于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下在公司内部自由流动,以内部市场来替代原来的外部市场组织交易,提高了交易效率。市场内部化使买卖双方对这些商品的质量和价格有准确认识,避免因交易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高交易成本。内部化贸易还可以减少贸易壁垒的影响,可以通过“转移价格”使税收支出最小化。巴克莱等认为,正是市场内部化的动机,促使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市场内部化理论:外国直接投资两个基本必要条件:国外生产成本比国内生产成本要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比当地企业低。当跨国公司具备三大优势,又符合这两个基本条件时就倾向于国际直接投资生产。

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76年英国邓宁教授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形态和发展程度取决于三方面优势的整合结果,所有权优势位置优势市场内部化优势0L1模式三优势范式若外国企业想要在另一国家进行生产,与当地企业竞争,必须拥有所有权优势,比如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如对原材料或生产技术的垄断;有效的行政管理能力等,而且这些优势足以补偿国外生产经营的附加成本。东道国投资环境和政策方面的相对优势对投资国所产生的吸引力。不同的国家的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具有不同的价格结构和质量,通讯和交通设施状况也不一样。企业把在母国生产的中间产品从空间上转移到别国,并同该国的生产要素或其他中间产品结合以后,能够获得最佳利益时,才会在国外进行投资和生产。企业对其优势进行跨国转移时,必须考虑到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两种转移途径,只有当前者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较后者大时,对外直接投资才可能发生;小岛清认为垄断优势并不是进行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直接投资也遵循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原则。但这种理论既不能解释当时处于鼎盛阶段的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也不能完全解释80年代以后日本迅速崛起的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可以说,这种理论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

小岛清:比较优势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小岛清认为,各国经济情况均有特点,所以根据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研究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他认为,日本对外投资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企业能够利用国际分工原则,把国内失去优势的部门转移到国外,建立新的出口基地;在国内集中发展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国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即所谓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主要内容是:从国际分工原则出发,以比较优势指导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口贸易的发展保持其市场份额。而失去比较优势的企业则应当利用其标准化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来开拓对外直接投资。美国的直接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导致出口被直接投资所替代,贸易恶化。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创造”的实际上是补充的日本比较优势的一种手段。

国际直接投资加速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而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规模的直接投资带动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转移和结合,使一国的经济越来越成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各国资本的相互渗透,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而且导致了国际化分工的深化。国际直接投资会带动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出口,促进国际贸易。投资接受国由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投资接受国还能利用跨国公司的销售网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国际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积极影响:获得一种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生产、增加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

加速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如果投资项目是出口导向型的,会改善国际收支;如果投资项目是进口替代型的,进口初级投入品,而成品的销售在国内,可能会引致国际收支的恶化;而外资企业生产替代进口的产品,以减少外汇支付,则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消极影响:东道国主权的部分丧失,使一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的干扰,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将控制在外国投资者手中,从而影响到本国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有资源被廉价开发、工业布局和结构难以合理化、受到国际剥削等问题。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它为国内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带来了丰厚的海外投资利润。它能使投资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而利用他国的比较利益。不利影响:直接投资可能会导致优势输出,阻碍母国的出口贸易发展,从而使母国的国际收支受到不利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过度发展会造成母国产业的空心化,对母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跨国公司根据本身的实力,可以选择不同的股权参与形式。对于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具很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大型跨国公司,由于它们在市场所处地位,如果对东道国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那么在对子公司的股权要求上一般比较强烈,要求建立拥有全部股份的子公司比较普遍。技术较先进、规模略小的跨国公司,其产品在市场上不处于垄断地位,对东道国又有原料、市场等要求,这一类公司除建立全资子公司外,也可能建立多数股权拥有的公司,或与东道国举办合营企业。技术不太先进,销售能力不太强的跨国公司,-般在子公司的股权要求上不很强烈,比较容易接受多数股权或合营的安排。规模较小,产品相对过时的中小型跨国公司,或新进入国际市场的跨国公司,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般较愿意接受小数额股权的参与形式。

非股权安排的主要形式有: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

产品分成合同

允许许可证获得者按合同采用某种技术的合同,跨国公司不参与股权,但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可以进行监督。许可证贸易

提成支付方式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按一定价格,就某种技术知识的转让达成协议。偿付方式是一次或分期付清对转让的某种技术知识的补偿在一定年限内,按产品的产量和售价、根据协议规定的百分比提取

只管理不投资。授权跨国技木公司管理企业,而企业的重大问题仍由董事会批准。

全面经营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商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仅由外国技术公司和人员管理技术。双方预先商定分享企业的产品方案,外国公司购买的全部设备在一定期限后归东道国所有

销售协议代理、寄售和分销产品多样化策略:针对不同市场的需要推出产品分散跨国公司的风险同时发展长线和短线产品在资金上取得较大的回旋余地

多种经营产品市场

销售的地理方向技术

公司掌握的先进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能力生产

合理生产使产品富有竞争性结合起来在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方位需求方面把产品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产品

产品提供给顾客的基本效用形式产品

呈现在市场上的产品的具体物质形态或外观,通常反映在产品的质量、形态、包装等方面。附加产品

跨国公司为客户提供的附加服务和利益,包括修理和维护服务、安装、交货等。以上三个层次构成了产品的整体概念,也反映了跨国公司开发、生产,销售产品的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策略:该策略是雷蒙德·弗农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跨国公司的策略是不同的在产品的成长和成熟初期,主要依靠出口,只做小规模的投资在进入产品成熟期以后,跨国公司在国外集中投进行大规模发展,同时增加营销宣传。创新国销售量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净出口净进口t1t2t3t4t5贸易开始发达国家开始出口创新国开始进口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创新国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t0该策略也和产品周期策略紧密联系。跨国公司最初的出口是委托国外经销商的,由于业务的扩大,公司必须在国外设立一系列销售服务机构。随着市场扩大和竞争加剧,并且产品走向成熟,公司开始到国外装配或直接制造产品,就近在当地市场销售以取得更大利润。这样跨国公司随着出口把投资带到各新市场,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经营。

出口带动投资策略:该策略是跨国公司独有的一种经营策略。它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间出售或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相互约定的价格。这种定价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法则制约,而是根据公司的全球战略制定的。转移定价的策略:内部成本定价法外部市场定价法转移定价会损害东道国和母国的利益。因此,各国政府通常采用“比较定价原则”或“公平交易价格”,来审核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

转移定价策略:跨国公司运用转移定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减轻税负,包括所得税和关税。

跨国公司可利用分布在各国的子公司,通过转移定价,人为地调整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利润,利润由高税区转到低税区,以减少所得税。有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通过避税地)两种方法。另外,也可以对设在高关税国家的子公司,以偏低的转移价格出售,降低子公司的进口额,以降低从价关税。调拨资金。转移定价可使国外子公司分担母公司的研究管理费用,也可用以提前收回投资。增强子公司竞争力。通过高价收购子公司产品等扶持刚刚创建的子公司。规避外汇风险。提前或错后支付,调拨资金,转移利润,减少风险。避免东道国的各种措施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东道国的资金管制(利用高利率贷款或高的转移价格,把资金调出。这一时期,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大部分是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如,英国

印度、加拿大以及其他英属殖民地FDI规模比较小的原因: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活动还处在分散和无序状态中这些经济强国拥有大量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可通过贸易甚至武力掠夺、欺诈的方式,获得工业发展所必须的低成本原材料,实现资本的大幅增值。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有所增加,如,英国在1914年~1938年间设立了244家国外子公司,其中分布在欧、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就达166家,占66%。FDI增长缓慢的原因:参战国本身经济力量被削弱战争中断了直接投资关系和投资的正常运行频繁的资本主义危机破坏了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使风险增大一些国家政府在保护民族国家利益的名义下,制定了限制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末,发达国家大部分处于经济恢复时期,资金主要从美国流向其他发达国家,属于“单向投资”的性质。60年代中期起,西欧、日本对美投资增加,相互投资增加。FDI快速增长的原因:战后,美国确立了经济霸权,美国援助西欧、日本、韩国、台湾等,使它们的经济从战争中恢复过来,为东道国吸收美国私人资本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关贸总协定下进行的贸易自由化谈判,使各成员国相继制定了自由开放的外资政策。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方式扶持和推动跨国公司的发展一批殖民地、附属国家相继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独立。一些发达国家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来替代过去宗族国的特权。而这些国家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了积极欢迎的态度,改善本国基础设施,制定了保护外资的政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交通现代化、管理计算机化,运输成本下降,为跨国公司投资者进行大规模国际直接投资提供了可能性和重要条件。高速增长的原因:从70年代初开始,主要发达国家陷入经济的滞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各国加大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以绕过各种贸易壁垒。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集团内各成员国的公司加快了对区域内的直接投资,集团外国家的公司也转向了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打入集团内市场。产业结构的国际转移超高速增长的原因:世界经济复苏,日本超过美、英成为对外投资大国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各国更加转向对外直接投资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推动全球化进程,加速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的主要竞争手段,并购占直接投资流量的很大比例各国投资政策的目标越来越趋向自由化,各国政府争相减少投资控制,提供投资保护,增加优惠条件,政府间保护和促进投资的协定大幅增加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Corporation:跨国公司发展的早期,从事有限的跨国生产经营活动。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Corporation:根据不同东道国的特有环境开展跨国经营活动。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在跨国经营中注重考虑兼顾效率和适应能力两个目标。

跨国公司的名称:

近年来全球跨国并购的特征

1、发达国家仍是跨国并购的主体2、跨国并购的交易金额巨大3、跨国并购的增长速度快4、在产业方面跨国并购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移5、在跨国并购中收购占绝大部分6、在跨国并购中水平并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

①发达国家仍是跨国并购的主体

1990~1999按地区统计的跨国并购出售与购买(单位:10亿美元)地区出售购买1990199519971998199919901995199719981999发达国家134.2164.6234.7445.1644.6143.2173.7272.0511.4677.3发展中国家16.115.964.380.763.47.012.832.419.241.2中东欧国家0.36.05.85.110.3-0.10.31.01.6发达国家跨国并购占全球跨国并购的比重(%)89.188.277.083.789.595.193.189.296.294.1资料来源: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整理

年份交易数占总数的百分比(%)价值(10亿美元)占总价值的百分比(%)1990331.360.940.4199170.220.425.21992100.421.326.81993140.523.528.31994240.750.940.11995360.880.443.11996430.994.041.41997641.3129.242.41998861.5329.762.019991091.7500.869.6

②跨国并购的交易金额巨大

1990~1999年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并购

③跨国并购的增长速度快

1995~1999年跨国并购与国际直接投资

(单位:百亿美元)

年份全球国际投资总额全球跨国并购总额跨国并购占国际直接投资比重(%)跨国并购增长速度199531.5023.7175.3220.78199635.0027.4676.6815.82199740.2734.2079.0024.54199864.4054.4384.4659.15199980.0072.0090.0032.28

④在产业方面跨国并购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移

1987~1999年世界跨国并购的部门分布

(占总价值的百分比)出售

(购买)

⑤在跨国并购中收购占绝大部分

1990~1999年按所有权比重分别统计的跨国并购

(占交易总数的百分比)

年份所有并购跨国并购跨国收购总数全部收购(100%)超过50%10%~49%19901002.196.567.411.817.319911000.898.664.114.519.919921000.698.662.516.919.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