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_第1页
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_第2页
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_第3页
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_第4页
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学习目的1、掌握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2、掌握乘数加数原理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概述二、哈罗德-多马模型一、经济增长概述经济增长是指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一国总产量(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的现象以Yt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前一时期的总产量,则t时期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也可用人均产量表示以yt表示t时期的人均产量,yt-1表示前一时期的人均总产量,则t时期经济增长率亦可表示为tY经济增长的趋势1.经济增长的定义2.经济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实力的长期增加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长期扩大或总产量的增加、GNP或GDP增加等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长期化和动态化。主要研究三个基本问题存在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长期增长的可能性?稳定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稳定增长的可能性?恢复性问题:即经济如果偏离正常的增长轨道,怎样才能使其恢复?3.经济增长的事实国家间在人均收入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1997年美国人均收入28740美元列在首位,尼日利亚仅为880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的3%左右,尼国工人工作一月才能挣到美国工人一天所得收入经济增长率在国家间有显著差异1960-1990年期间,美国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为1.4%,法国2.7%,英国2.0%,日本5%;“四小龙”中韩国6.0%,港台5.7%新加坡5.3%;乌干达-0.5%,马达加斯加-1.3%增长率并不一定长期保持稳定1960-1990年期间,印度人均GDP平均增长率2%,1960-1980为1.3%;1950-1970年毛里求斯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为-1.2%,1970-1990年则高达3.6%结论是:一国在世界人均收入分布中相对位置并非不变,可由穷国变富,反之亦然(没有止境的“龟兔赛跑”)2003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2004年1月1日汇率)01----美国--------10,8572亿美元

02----日本---------4,2907亿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

04----英国---------1,7750亿美元

05----法国---------1,7316亿美元

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

07----中国---------1,3720亿美元★★★★★

08---加拿大----------8505亿美元

09---西班牙----------8271亿美元

10---墨西哥----------6116亿美元世界各地GDP总量排名国家或地区GDP/人(美元)数据来源1卢森堡48,900未注明的为2002年2美国36,300

3百慕达群岛35,200

4开曼群岛35,000

5圣马利诺34,60020016挪威33,000

7瑞士32,000

8冰岛30,200

9加拿大29,300

10爱尔兰29,300

11比利时29,200

12丹麦28,900

13日本28,700

14阿卢巴28,000

15奥地利27,900

16香港27,200

17荷兰27,200

18摩纳哥27,000199919澳大利亚26,900

20德国26,200

中国排名第127,印度排名第156世界各地人均GDP排名美国1961-1999年GNP的增长单位:万亿人民币中国GDP总量的增长中国GDP的增长率生产函数:Y=AF(N,K)Y为总产出,N、K分别为投入的劳动,资本量A代表经济技术状况,又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4.经济增长的源泉若劳动变动△N,资本变动△K,技术变动△A,则产出变动:△Y=MRPN×

△N+MRPK×△K+F(N,K)×△A两边同除以Y=AF(N,K):MRP:边际收益产品,厂商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所能增加的收益α=劳动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β=资本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结论:经济增长的源泉可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美国经济增长的经验估算年份产出增长△Y/Y增长源泉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a△K/K+(1-a)△L/L+△A/A1950--19603.51.10.81.61960--19704.11.21.31.71970--19803.10.91.60.51980--19902.90.81.30.81990--19962.20.60.80.81950--19963.20.91.21.1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丹尼森经济增长的六因素:劳动、资本存量、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他因素据此对美国1929-1982年数据进行了考察分析,结论如下表增长因素增长率(%)总要素投入劳动:1.34资本:0.56单位投入的产量知识:0.66资源配置:0.23规模经济:0.26其他:-0.331.901.20国民收入2.922032253060PF0PF0技术变动效应资本存量增长效应每小时工作的实际GDP含量每小时工作资本含量0经济增长的效应二、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1.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S=sYs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假设其不变,则s=S/Y=△S/△Y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固定系数的生产函数,即劳动和资本之间不可以相互替代,只能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劳动力增长由外生条件给定)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生产规模报酬不变资本产出比:哈罗德认为,一个社会的资本K(存量)和该社会的总产量Y或实际GN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此比例称作“资本—产出比”即v=K/Y如v=3,即1个单位产量需要3个单位资本投入在劳动力增长外生给定条件下,随着K增加△K,Y也增加△Y如果v不变,则有△K=v△Y,即v=△K/△Y假定不存在折旧,则△K=I因此有I=v△Y又已知S=sY2.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假定v=3,s=15%,则经济增长率G=5%模型含义:经济增长率取决于社会储蓄率增长其中:G—经济增长率

s—储蓄率

v—资本-产出比率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哈罗德用下列三个概念分析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和波动的原因:有实际增长率GA、保证增长率Gw、自然增长率Gn(1)实际增长率GA:一个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率s:一个国家的实际储蓄率v:一个国家的实际资本-产量比实际增长率(actualgrowthrate)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实际发生的增长率,它是由实际发生的储蓄率与实际发生的资本-产量比决定的,公式为(2)有保证的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Gw,warrantedgrowthrate),又叫合意增长率,是长期中能使各年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的增长率经济含义:考虑的是总产出按怎样的比率增长才能保证各年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在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之所以发生,必定是由于各年生产要素投入,包括劳动和资本的投入要多于前一年,或者说,经济增长来源于劳动增长和资本存量的增长据假定,劳动力增长外生给定,故经济增长只取决于资本存量的增长,而资本存量的增长来源于投资没有资本积累的增加,没有投资,就不会有经济增长那么,投资是怎样影响经济增长的呢?需考虑投资的二重效应问题投资的二重效应投资的需求效应投资是总需求的一部分,投资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的增加不仅如此,投资的增加还会通过乘数效应带动一系列消费的增加,从而引起总需求进一步增加,最后导致总产出增加以△Yr表示实际增加的产出,△I表示增加的投资,s表示不变的储蓄率,则△Yr=△I/s(1/s实为乘数)例如,设s=1/5,当投资增加1个单位,其需求效应可以使总产出增加5个单位投资的供给效应投资的结果导致资本存量,即生产能力的增加在资本-产出比v一定的情况下,Yp=K/v,则有△Yp=△K/v

→△Yp=I/v例如,设v=4,则4单位的投资可以使生产能力增加1单位合意增长率的实现条件进行经济增长研究时,必须同时考虑投资的二重效应合意增长率必须保证各年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也就是保证投资的二重效应彼此完全适应,即要求满足下式上式左边是投资增长率,右边是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率该式的经济含义是合意增长率要求每年的投资按一固定比率增长,这一固定比率恰好等于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率,这便是合意增长率实现的条件例如,假设储蓄率为s=1/5,资本产出比率v=4,则投资增长率△I/I=5%表明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投资每年按5%的速度增长(也即增长率每年为5%),方可保证投资的二重效应完全适应,从而保证各年实现生产能力充分利用,满足合意增长率的要求投资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时期t资本存量生产能力消费投资实际产出均衡增长率KYpCIYrGs14001008020100--242010584211055%3441110.2588.222.05110.255%4463.05115.7692.6123.15115.765%假设储蓄率为s=S/Y=1/5,资本产出率v=K/Y=4,投资按s/v=5%的速度增长,具体均衡增长过程见下表第二年投资增长率I2=(21-20)/20=5%,实际经济增长率G2=(105-100)/100=5%;以后年份亦如此,此增长率恰好就是G=s/v=5%可见,当投资增长率恰好等于s/v时,GA=Gw投资增长率小于合意增长率时期t资本存量生产能力消费投资实际产出产能过剩KYpCIYrYp-Yr140010080201000242010582.420.610323440.6110.1584.8721.22106.94.064461.82115.4587.4221.86109.286.17仍假设储蓄率为s=S/Y=1/5,资本产出率v=K/Y=4,投资按3%的速度增长,具体均衡增长过程见下表第二年实际经济增长率G2=(103-100)/100=3%;第四年实际经济增长率G4=(109.28-106.09)/106.09=2.98%;以后年份亦如此可见,当投资增长率小于s/v时,GA≠Gw投资增长率大于合意增长率时期t资本存量生产能力消费投资实际产出产能过剩KYpCIYrYp-Yr140010080201000242010586.421.6108-33441.6110.493.3223.33116.65-6.254464.93116.23100.825.2126-9.77仍假设储蓄率为s=S/Y=1/5,资本产出率v=K/Y=4,投资按8%的速度增长,具体均衡增长过程见下表第二年实际经济增长率G2=(108-100)/100=8%;第四年实际经济增长率G4=(126-116.65)/116.65=13.16%;以后年份亦如此可见,当投资增长率大于s/v时,GA≠Gw(3)自然增长率前面的讨论只涉及投资以及资本存量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现在需要考虑劳动投入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劳动投入的增长指有效劳动投入的增长,取决于劳动人数的增长以及劳动生产率增长这两个因素若没有发生技术进步,则有效劳动增长率等于劳动人数的增长率;若技术进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则有效劳动增长率约等于劳动人数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和例如,设劳动力年增长率为2%,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为3%,则自然增长率Gn=2%+3%=5%

据前面假定,有效劳动增长率由外部给定,设其为n自然增长率(natrualgrowthrate),定义为与有效劳动增长率相一致的经济增长率以表示Gn自然增长率,则Gn=n经济含义:自然增长率是在实现充分就业前提下,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可能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与一致性条件如果,Gw<Gn假设s=1/5,v=8,n=3%→Gw=s/v=2.5%,Gn=n=3%内在要求投资增长率为2.5%,劳动增长率却为3%,意味着有新增劳动的1/6不能被有效吸收,形成失业,经济增长不能维持在2.5%的合理水平如果,Gw>Gn假设s=1/5,v=4,n=3%→Gw=s/v=5%,Gn=n=3%内在要求投资增长率为5%,劳动增长率却为3%,意味着劳动力短缺,一部分资本不能被有效吸收,经济增长不能维持在5%的合理水平结论:Gw=Gn是经济长期稳定有效率增长的必要条件各年的供给等于需求(I=S)各年生产能力充分利用(△I/I=s/v)各年劳动充分就业(△K/K=△L/L=n)结合前述合意增长率实现的条件GA=Gw,哈罗德模型认为:三种增长率相一致是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有效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即4.多马模型即投资增长率与储蓄率及资本生产率(或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与ν是互为倒数关系请比较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不足之处:固定系数生产函数的假设与现实相差太大模型中的三个参数v、s、n都是外生给定的一旦偏离均衡增长路径,没有自动调节机制“刀锋上”的均衡δ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⒈索洛模型的假设前提⑴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完全具有弹性;⑵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之间存在替代关系;⑶充分就业均衡是随时可以达到的,实际产出总是和潜在产出相等;⑷只有一种商品被生产,这种商品既用于消费也用于投资;⑸储蓄就是投资,储蓄被看作以固定储蓄率决定的当年收入的一部分。⒉索洛-斯旺模型总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函数。生产方程式为:Y=F(K,L)假定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经济增长率的公式为:该模型表明:人们就可以通过调节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生产力,即调节资本-劳动的配合比例,来调节资本-产出比率,以实现理想的均衡增长。△YY=α△KK△LL+β索洛在生产函数中增加了技术变化,用A(t)表示。

模型假定:①生产要素的收入(价格)等于它们的边际产品(生产力);②总量生产函数的变化是线性的;③技术变化是“中性”的。建立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新古典生产函数:Y=A(t)F(K,L)可得到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表明,经济增长率决定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各自的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变化。△YY=α△KK△LL+β△AA+⒊索洛-米德模型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特点⑴假定生产要素具有相互替代性,使资本-产出比由固定不变为可变。⑵强调了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从而可以改变生产的要素结构。⑶说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趋势,收入分配有利于工人而不利于资本家。⑷突破了“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观点在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有的统治地位,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贡献”的观点,三、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⒈基本假定与经济增长公式

⑴基本假定:

①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中,只有两个阶级:资本家和工人;②资本家的收入完全来自利润,工人的收入完全来自工资;③每个阶级分别有固定的储蓄率,并且资本家的储蓄率大于工人的储蓄率;工人的储蓄率很小几乎接近于零;④长期内经济趋于充分就业均衡。⑵基本公式:

国民收入为:Y=P+W整个经济的总储蓄:S=P·SP+W·SW假定经济增长率为G,资本存量为K,工人的储蓄率SW=0,则S=Y·SPPS=SYPYWY·SP·WP=+于是全社会的储蓄率:于是有PK·SPG=SVPYYK·SP·==这就是经济的剑桥公式,该式表明经济增长取决于利润率和资本家储蓄倾向。⑶经济增长的剑桥公式公式的意义:①通过资本家的储蓄倾向,建立了利润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比关系;②长期均衡经济增长可以通过调节分配以改变利润率来实现;③只有资本家阶级的储蓄行为对经济增长具有绝对意义。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概述二、乘数-加速数模型1.经济周期的概念

经济周期:又叫商业循环(businesscycle),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的经济现象一、经济周期概述

经济周期具有以下特征:

1)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短期经济波动

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3)一个完整的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4)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异同同:都是以国民收入为中心的经济活动的波动。都是NI决定理论的延伸与发展,是NI决定理论的长期化与动态化异:经济周期是由于AD变动引起的NI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是由于AS变动引起的NI的长期增长经济周期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GNPO时间繁荣繁荣萧条衰退复苏潜在GNP萧条衰退ABCDEFGHI顶峰低谷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衰退:是周期波峰过去,经济开始向下滑坡。衰退期间,需求萎缩,从而生产和就业下降。就业下降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又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利润也随着下降,企业经营困难,投资急剧降至最低水平。萧条:是经济周期接近低谷部分。萧条的特点是劳动力失业率高,公众消费水平下降,企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存货积压,利润低甚至亏损,企业对前景缺乏信心,不愿冒新投资的风险。

复苏:从周期最低点开始,经济逐渐开始上涨的过程。促使复苏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大批机器经过多年磨损需要更换,存货减少需要补充,企业定单增加,就业、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增加,生产销售增加以后,利润随着增加。经济前景看好,投资增加等。繁荣:是周期的波峰。在繁荣时期,现有生产设备业已充分利用。劳动力,特别是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已感缺乏。主要原材料也开始感到供应不足。生产的增加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价格不断上涨、成本上升,生产仍有丰厚的利润,投资量可能超过现有销售水平。12.00PercentofLaborForce–4.00–2.000.002.004.006.008.0010.00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美国商业周期(1950-1998)

PercentageChangeinRealGDP

UnemploymentRate

Recesssions2.经济周期的类型基钦(美国,1923)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朱格拉(法国,1860)中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长周期,平均为50年库兹涅茨(美国,1930)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熊彼特(美国,1939)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他在1939年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纺织机时代”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蒸汽机和钢铁时代”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电气化和汽车时代”3.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消费不足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多,消费不足。这是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富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投资过度论:投资过多,生产资本品的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波动。投资的增加首先引起对投资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上升,这样就刺激了用于生产投资品的投资,投资的增加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在这一过程中,生产消费品的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对消费品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这种生产结构的失调最终引起经济萧条而使经济发生波动。信用过度论: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

创新理论: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正常形态,是创新所引起的旧均衡的破坏和向新均衡的过渡。思想要点:企业家创新的动因是看到了盈利机会,创新的结果又为其他企业开辟了新的道路,从而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的出现引起了对银行信用及资本品需求的大幅增长,推动了经济向上摆动。随着创新浪潮的平息,超额利润消失。由创新而增加的大量产品的价格下降,于是对银行信用及资本品的需求减少,导致经济收缩并逐渐萧条。预期过度论: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预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其特征就是具有不确定性。当任何一种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经济高涨后,人们会对未来产生乐观的预期,而这种乐观的预期总是超过合理的程度,从而引起投资高涨,形成繁荣。当这种过度投资被察觉之后,又会变成不合理的过度悲观,由此引起过分紧缩投资,导致萧条。

政治周期论:该理论把经济周期循环的原因归为政府的周期性决策。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1、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2、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3、政治家喜欢连任。政治性周期的具体运行:大选前,总统为了连任,采取宽松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大选结束后,宽松的政策使通货膨胀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而不得不采取紧的经济政策,使经济走向衰退。太阳黑子论:太阳的周期造成农业产出的变化太阳黑子活动频繁→地球气候变坏→农业歉收、减产→其他产业萧条太阳黑子活动减少→……太阳黑子每11年爆发一次,所以……二、乘数-加速数模型1.加速原理加速原理:产出的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设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v=K/Y,其中K是存量,Y是流量,K>Y,所以v>1因为Kt=vYt,Kt-1=vYt-1所以,t期的净投资It=Kt-Kt-1=vYt-vYt-1=v(Yt-Yt-1)表明:t期的投资取决于产出的变化,变动幅度大小取决于v的数值V被称为加速数

强调导致投资变动的因素某种因素,如新技术,使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2.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国民收入增加后,通过加速数的作用,投资增加进一步推动国民收入增加,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在经济达到周期的峰顶时,收入不再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