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b47eb469be7d2c47866691614b101b1/cb47eb469be7d2c47866691614b101b11.gif)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b47eb469be7d2c47866691614b101b1/cb47eb469be7d2c47866691614b101b12.gif)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b47eb469be7d2c47866691614b101b1/cb47eb469be7d2c47866691614b101b13.gif)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b47eb469be7d2c47866691614b101b1/cb47eb469be7d2c47866691614b101b14.gif)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b47eb469be7d2c47866691614b101b1/cb47eb469be7d2c47866691614b101b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5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有误的一项()(2分)A.山麓(lù)沼泽(zé)彗星(huì)天衣无缝(fèng) B.龟裂(guī)迁徙(xǐ)孕育(yùn)草长鹰飞(yīng) C.静穆(mù)羁绊(jī)眼眶(kuàng)人情世故(shì) D.争讼(sòng)冗杂(rǒng)怠慢(dài)戛然而止(jiá)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犹如亲闻。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名言方能经久传世。A.打磨摆脱金玉良言一清二楚 B.磨蚀摆脱一家之言一目了然 C.打磨挣脱至理名言屈指可数 D.磨蚀挣脱真知灼见历历在目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我可以像植物一样安静,在这个像龙卷风一样疯狂的世界里,我其实可以做一盆安静的绿萝,用自己沉静的绿意,点缀它,美化它,也宁静它。这个世界之所以喧嚣,是因为我们喧嚣。如何让世界安静下来?这也许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如果是一盆安静的绿萝,这个世界,必将芳草萋萋。A.“点缀”“美化”都是形容词,“像植物一样安静”“疯狂的世界”都是偏正短语。 B.“我其实可以做一盆安静的绿萝。”这个句子中,“安静的”充当定语成分。 C.“这也许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安静下来。”一句的主干:这需要安静。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个世界”移到句首。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经典著作。 D.《经典常谈》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分)(1),在河之洲。(《诗经•关雎》)(2),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3)悠哉悠哉,。(《诗经•关雎》)(4)从小离家的李教授回到家乡,看到老老少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不禁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语句道:“,”。二、阅读理解(55分)6.下列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甲】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乙】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②胡③不夷④?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⑤。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选自《诗经•郑风》)【注释】①喈喈(jiē):鸡呼伴的叫声。②云,语气助词,不翻译。③胡,何,为什么。下文的两个“胡”意思相同。④夷:平,指心情平静。⑤胶胶:鸡呼伴的叫声。⑥瘳(chōu):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A.【甲】诗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面写景,后面点明主题、描绘追寻的情状。 B.【乙】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时的喜悦、欢欣之情。 C.【甲】【乙】两诗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是当时的民歌。【甲】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谊。【乙】诗表达了女主人公见到心上人时愁苦凄凉的心情。 D.《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7.阅读选文,完成问题。(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①。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石篑②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次早,山僧供茗糜③,邀石赛起。石赛叹曰:“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僧曰:“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石簧大笑急披衣起啜④茗数碗即同行。(选自袁宏道《初至天目双清庄记》)【注】①精:精致,讲究。②石篑(kuì):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文学家。③茗糜:茶与粥。茗,茶。糜,粥。④啜:喝。(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溪流激石作声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石篑梦中误以为雨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C.响者乃溪声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遂不能寐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3)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A.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B.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C.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D.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4)【甲】文中的柳宗元和【乙】文中的石篑,在游览的过程中,心情各自是怎样变化的?(4分)【甲】文柳宗元由到;【乙】文石篑由转为。8.阅读选文,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日前,国家有关部门下发文件指出,“近期一些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这里所说的“网络视听节目”,就包括近来异常火爆的短视频。单从娱乐消遣的层面看,短视频的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可从意义维度看,短视频带来的不是丰富,而是空虚。诗人柯勒律治说:“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能喝。”这不失为短视频价值的隐喻:在短视频托起的信息场中,信息固然是海量的,可你却找不到多少有用的干货。乍看里边都是乐子,可当你沉溺其中时,你就会发现,能吸收到的营养少之又少。(摘选自“澎湃新闻”2020年10月2日)【材料二】前不久,记者在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有家长表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短视频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摘选自“钱江晚报”,2022年4月11日)【材料三】刷短视频成了中国青少年缓解压力的方式,以下是不同学习负担下的未成年人刷短视频的比例。(摘选自“人民号”2022年8月23日)【材料四】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一些短视频APP拥有极高的人气,每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亿以上。这些短视频APP具有“个性化推荐”功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推送符合其兴趣爱好的内容,给用户带来一种极致的“沉浸式体验”。正因如此,有人感叹,“短视频就像毒药一样让人欲罢不能”。青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理应让青春闪耀“奋斗”“奉献”“担当”的明媚亮色。感受新鲜事物、进行适度娱乐,固然无可厚非,但最起码,应保持清醒克制、明辨是非黑白、培养高雅格调,不能受到网络负能量的浸染侵蚀,不能让“短暂的视觉冲击”造成观念的错位、信念的动摇。(摘选自“央广网”2018年4月10日)(1)选出说法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是(3分)A.短视频受众范围广,涉及了海量的信息,需要未成年人去甄别好坏,不能盲目模仿。B.短视频传播速度快,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是想要完全回避短视频是可以实现的。C.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D.有家长担心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对孩子各方面成长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2)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A.分析材料三可知,学习负担重的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刷短视频,学习负担较轻的未成年人更喜欢刷短视频缓解压力。B.短视频有极高的人气,每日活跃用户数量也很多,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但是不会让人上瘾。C.在短视频中,我们能汲取的营养较少,但是从意义维度看,短视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D.青少年应该让青春闪耀起来,适度娱乐,保持清醒克制、明辨是非,不能让“短暂的视觉冲击”动摇信念。9.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8分)父亲的针线活儿周莹①父亲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太好,总是和母亲闹别扭,不懂得关心爱护母亲。后来,父亲和母亲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那年,我12岁,弟弟10岁。离婚后,父亲不让母亲带走我们其中任何一个。母亲只好去外地打工,父亲留在家里照顾我和弟弟。自从母亲走后,我就对父亲有了深深的成见。②父亲作为男人,最擅长的不是吸烟喝酒,也不是打牌赌博,而是女人做的针线活儿。③我一直怪父亲心狠,让我们像飞离鸟巢的幼雀,失去了母爱的庇护。母亲离开后的那些凄风苦雨的岁月中,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辛苦地照顾着我们。大多数时候,为了惩罚父亲,我和弟弟商量好了在外疯狂地玩耍,故意隔三岔五地把衣服和裤子的线缝扯脱。我和弟弟都变成了调皮捣蛋的主儿,父亲虽然脾气很大,却从不打骂我们。那个时候,他忽然之间就学会了针线活儿。④最初,父亲那些蹩脚的针线活儿,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⑤16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我半夜醒来,发现父亲的屋子里还亮着灯。我就蹑手蹑脚地走近门边,透过缝隙,看见了令我终生难忘的情景。父亲坐在椅子上,正为我缝补衣袖。傍晚时分,我和弟弟比赛爬树,结果我把衣袖剐破了。晚饭时,我掖着藏着,生怕父亲知道骂我。睡觉前,我把衣服藏在枕头下。半夜起来,却找不到外衣了,只好穿着棉袄起来却意外看见外衣在父亲手中。⑥如豆的灯光下,父亲的头微微地低着,目不转睛地盯着袖口,不紧不慢地穿一针,拉一下,再穿一针,再拉一下,一针又一针,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他全神贯注的样子,让我心生愧疚。⑦父亲在门里,我在门外,隔着一扇虚掩的门,我清楚地看见他缝补的动作,像极了拐角耕地的老黄牛。再抬头看一眼,在那忽闪忽闪的灯光中,父亲脸上沧桑的皱纹,像小豆豆一样一跳一跳的格外显眼。⑧寒冷的冬夜,屋外冷风哗啸,哗啦啦地刮过屋顶,贴在窗户外的那张塑料纸,呼啦啦作响。父亲缝补一会儿,手指冻僵了。他捧着手,哈一口气,再继续缝补。我站在门外,感到一股冷飕飕的风,从土墙的屋檐下鱼贯而入。虽然我浑身冷得直打寒战,但心里却是倍感温暖。那是爱的阳光,穿透了童年的叛逆和幼稚,直抵被寒冷包围的心灵。爱的温度,融化了那块久居心扉的坚冰。⑨我想惩罚父亲的心理和那份坚硬的情感,一起融化在寒夜的温暖中。那晚,我心里充满了感动和心酸。感动的是从父亲那笨拙的缝补动作中折射出来的细心和爱心,心酸的是母亲不在身边的岁月,父亲粗犷的心思慢慢变得细腻了,我终于体会到他尽量不让我们受到委屈的心思。可惜,以前小小年纪并不理解父亲的苦楚,也不懂得父亲的疼爱,甚至看不出父亲为我们所做的改变。⑩我暗暗自责:对不起,父亲,我曾经对您有过深深的成见。为了不让父亲尴尬,我悄悄地退回到里屋,躺在床上时,泪水还是忍不住溢了出来。从此,我变了,弟弟也变了。我变得乖巧懂事了,弟弟变得不再调皮捣蛋了。我们在父亲慈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⑪大学毕业那年,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不尽如人意,我得了失眠症。父亲为我找医生,我也吃了一些药物,均不见效。我依然夜夜失眠,白天头晕目眩。⑫那年秋天,父亲到很远的山上摘回很多金黄灿烂的银杏叶,一片片洗净灰尘,摊在外面的竹架上晒干,收藏。然后,他到镇上的商店买回很多橘子,把橘子一瓣瓣掰出来,用白糖腌制在瓦罐内,封存。弟弟好奇,就问他腌制那么多橘瓤干啥。父亲慢言慢语地说:“我要用橘子皮,那些橘瓤也不能糟蹋吧。腌制后啥时间想吃都可以。”弟弟再问父亲:“你要橘皮有什么用?”父亲一边忙着将晒干的橘子皮细心地掰碎,一边回答说:“我要缝银杏陈皮枕头。”弟弟疑惑地看着父亲。父亲用掰碎的橘子皮和银杏叶做了一个枕头。当我抱着那个散发着清香味的枕头时,百感交集。我枕着父亲缝制的“银杏陈皮枕头”,一如枕着一腔爱的暖流,安然入睡。没过多久,我的失眠症就痊愈了。⑬搬家多次,我都没有舍得丢弃父亲缝制的枕头,枕头上面保留着父亲的指纹和爱的香味。枕头上那些细细密密的针脚,就像一束束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没有母爱的天空,温暖着我失眠的神经,滋润着我忧伤的心灵。(1)结合选文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情节父母离婚,母亲外出打工B体会到父亲心思,退回屋内,溢出泪水C心理A心生愧疚暗暗自责(感动心酸)D(2)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我悄悄地退回到里屋,躺在床上时,泪水还是忍不住溢了出来。(3)如何理解⑧段“虽然我浑身冷得直打寒战,但心里却是倍感温暖”?(3分)(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4分)(5)请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结尾段的作用。(4分)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3分)海水降解塑料研发,任重道远①当前,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地球上直逼气候变化的另一重大威胁,因为它正在急剧而不可逆地污染每一种自然系统,并危及越来越多的生物。海洋也是如此。②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有多严重?据统计,全球每年塑料废弃物超过3000万吨,其中有超过800万吨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丢弃或从陆地通过河道、风力最终进入海洋。目前,几乎所有类型的塑料都已经在海洋中找到,其中80%以上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尼龙(PA)、聚氯乙烯(PVC)等非降解树脂材料,它们在海水中受光、风化、涡流机械和生物群的不断作用,最终形成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由于难以降解,这些微塑料会不断积累,不仅会影响海鸟、鱼和其他海洋生物,也将逐渐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③与陆地上的白色污染治理不同,受海洋特殊水域环境限制,人们几乎无法通过传统打捞方式对这些细小的塑料微粒进行广泛收集和处理。因此海洋塑料污染的治理日益紧迫但困难重重。④那么,如何才能遏制这种趋势?开发和使用能在海洋环境中自行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PE、PP、PA等难降解塑料制品,是公认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途径。⑤近年来,我们为了解决“白色污染”开发了很多种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如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聚己二酸(PBAT)等。这些新材料已在众多领域中替代了不可降解的通用塑料,成为“禁塑令”实施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陆地上的“白色污染”。⑥但这些材料在海洋中却难以降解——聚酯材料堆肥降解的本质是聚合物在微生物酶作用下发生的酶促水解反应,这需要环境中特异微生物、数量、温度等满足一定的要求。⑦然而海洋却没有这种条件。⑧研究表明,海洋环境以高盐、高压、低温和稀营养为特征。海面及近海处平均温度为17℃,海面以下大部分水温为0℃﹣4℃。海洋微生物数量除了近海区密度略大外,大洋中微生物密度平均每毫升只有几个至几十个,与堆肥降解过程中每升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海洋环境的这种特点极大抑制了聚酯材料在海水中的降解性能。以陆地上常用的生物降解塑料PLA为例,堆肥条件下,PLA标准样本50天左右失重达到70%;但是在自然海水中放置1年也没有观察到明显失重。⑨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对不同材料在海水中降解过程和降解机制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将非酶促水解与生物降解过程相结合,已经设计研制出了一类海水中可快速降解的聚合物,这类高分子材料在功能主链中嵌入了易水解的位点或片段,不仅具有通用塑料相媲美的使用性能,同时可以在海水、土壤、淡水等自然环境中快速降解,是一种全自然域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⑩这只是迈出第一步。作为新的可降解材料,还需要经受相关材料标准和检测标准的进一步验证。而作为新的海水降解的塑料制品,还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材料筛选,并将复杂的合成工艺进行生产放大,仍然任重道远。(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3日,文章有删改)(1)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3分)(2)文章第⑧段中的画线句除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以陆地上常用的生物降解塑料PLA为例,堆肥条件下,PLA标准样本50天左右失重达到70%;但是在自然海水中放置1年也没有观察到明显失重。(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目前”的表达效果。(3分)目前,几乎所有类型的塑料都已经在海洋中找到。(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受海洋特殊水域环境限制,人们完全无法通过传统打捞方式对这些细小的塑料微粒进行广泛收集和处理。B.科研人员将非酶促水解与生物降解过程相结合设计研制出的一类海水中可快速降解的聚合物,可以在海水、土壤、淡水等自然环境中快速降解。C.海洋微生物数量除了近海区密度略大外,与堆肥降解过程中每升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D.海洋塑料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目前,几乎所有类型的塑料都能在海洋中找到。由于难以降解,这些微塑料会不断积累,最终将逐渐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三、写作(50分)11.(50分)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亲近自然,我们能够感受季节的轮回,万物欣欣向荣,能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亲近风土人情或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亲近榜样或英雄人物,我们能够感受他们的智慧、思想和情趣,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砥砺意志,成就自我,服务社会。请以“亲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12.右面是韦远东先生的一幅漫画,请仔细品读,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5分)1.(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有误的一项()A.山麓(lù)沼泽(zé)彗星(huì)天衣无缝(fèng) B.龟裂(guī)迁徙(xǐ)孕育(yùn)草长鹰飞(yīng) C.静穆(mù)羁绊(jī)眼眶(kuàng)人情世故(shì) D.争讼(sòng)冗杂(rǒng)怠慢(dài)戛然而止(jiá)【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解答】ACD.正确。B.有误,“龟裂”的“龟”应读作“jūn”,“草长鹰飞”的“鹰”应为“莺”。故选:B。【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2.(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犹如亲闻。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名言方能经久传世。A.打磨摆脱金玉良言一清二楚 B.磨蚀摆脱一家之言一目了然 C.打磨挣脱至理名言屈指可数 D.磨蚀挣脱真知灼见历历在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磨蚀:指风力、流水、波浪和冰川等所携碎屑物对基岩进行的机械磨损。第①空强调的是“岁月”,也就意味着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应该选择“磨蚀”;摆脱:冲破束缚和障碍而获得自由。挣脱:奋力摆脱。第②空说的是“思想内涵”,根据具体的语境,应该选择“挣脱”;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至理名言: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形容对事物十分了解。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第③空强调的是“千百年前”,这里突出的是时间的久远,也算是一种比较透彻的见解,选择“真知灼见”;第④空根据“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表明更加久远,选择“历历在目”。故选:D。【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3.(3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我可以像植物一样安静,在这个像龙卷风一样疯狂的世界里,我其实可以做一盆安静的绿萝,用自己沉静的绿意,点缀它,美化它,也宁静它。这个世界之所以喧嚣,是因为我们喧嚣。如何让世界安静下来?这也许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如果是一盆安静的绿萝,这个世界,必将芳草萋萋。A.“点缀”“美化”都是形容词,“像植物一样安静”“疯狂的世界”都是偏正短语。 B.“我其实可以做一盆安静的绿萝。”这个句子中,“安静的”充当定语成分。 C.“这也许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安静下来。”一句的主干:这需要安静。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个世界”移到句首。【分析】本题考查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句子主干、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根据各知识点的掌握作答。【解答】A.有误,“点缀”“美化”都是动词;B.正确;C.有误,这句话的主干: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安静下来。D.有误,文中画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应把“如果”移到句首。故选:B。【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通畅,如果不,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是病句。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③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⑤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4.(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经典著作。 D.《经典常谈》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试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教材中涉及的作品的了解及握情况。识记内容要紧紧围绕作家、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文体知识等。【解答】ABC.正确。D有误,《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故选:D。【点评】文学常识考题常从四个方面设题:1.作家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4.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5.(5分)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4)从小离家的李教授回到家乡,看到老老少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不禁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语句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关关雎鸠(注意“雎鸠”的书写)(2)便要还家(3)辗转反侧(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注意“髫”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阅读理解(55分)6.(3分)下列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甲】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乙】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②胡③不夷④?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⑤。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选自《诗经•郑风》)【注释】①喈喈(jiē):鸡呼伴的叫声。②云,语气助词,不翻译。③胡,何,为什么。下文的两个“胡”意思相同。④夷:平,指心情平静。⑤胶胶:鸡呼伴的叫声。⑥瘳(chōu):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A.【甲】诗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面写景,后面点明主题、描绘追寻的情状。 B.【乙】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时的喜悦、欢欣之情。 C.【甲】【乙】两诗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是当时的民歌。【甲】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谊。【乙】诗表达了女主人公见到心上人时愁苦凄凉的心情。 D.《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分析】《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郑风•风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与久别的丈夫(或情人)重逢的诗。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长歌之。全诗三章,每章十二字,诗境单纯,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咏,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使达情更为充分,诗味更为深长。【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乙诗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时的喜悦、欢欣之情。“愁苦凄凉的心情”理解有误。故选:C。【点评】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7.(15分)阅读选文,完成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①。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石篑②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次早,山僧供茗糜③,邀石赛起。石赛叹曰:“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僧曰:“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石簧大笑急披衣起啜④茗数碗即同行。(选自袁宏道《初至天目双清庄记》)【注】①精:精致,讲究。②石篑(kuì):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文学家。③茗糜:茶与粥。茗,茶。糜,粥。④啜:喝。(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溪流激石作声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石篑梦中误以为雨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C.响者乃溪声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遂不能寐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3)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正确的一项是AA.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B.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C.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D.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4)【甲】文中的柳宗元和【乙】文中的石篑,在游览的过程中,心情各自是怎样变化的?【甲】文柳宗元由乐到忧;【乙】文石篑由忧愁转为高兴。【分析】【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鸟,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萝,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一连几天的阴雨,让人十分苦闷。到了双清庄的时候,天色微微放晴。双清庄在山脚下,有很多僧人住在此处,僧房很是干净整洁。溪水冲击着石头发出声音,整晚都传到耳边。石篑睡梦之中以为又下雨了,愁闷至极,于是不能安睡。第二天早上,僧人准备了茶饭,叫石簧起来。石簧叹气道:“下了这么大的雨,怎么回去呀?只能躺在床上神游罢了!”僧人说:“天已经晴了,风和日丽。那响声是溪流的声音,不是雨声。”石篑大笑,急忙穿好衣服起来,喝了几碗茶,便一起走了。【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作:发出/奋发;B.以为:认为/把……当作;C.乃:是/竟然;D.遂:于是/于是。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②重点词:安,怎么。归,回去。句意:下了这么大的雨,怎么回去呀,只有躺在床上神游罢了。(3)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石篑大笑,急忙穿好衣服起来,喝了几碗茶,便一起走了。故断为: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故选:A。(4)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甲】文中的柳宗元心情由乐到忧。从开头的“心乐之”(或者“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文末“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乙】文中的石篑则是由忧愁转为高兴。从开头“愁极,遂不能寐”可以看出“愁”,从结尾的“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可以看出“高兴”。答案:(1)D(2)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②下了这么大的雨,怎么回去呀,只有躺在床上神游罢了。(3)A(4)柳宗元由乐到忧。从“心乐之”(或者“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石篑由忧愁转为高兴。从“愁极,遂不能寐”可以看出“愁”,从“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可以看出“高兴”。【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8.(6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前,国家有关部门下发文件指出,“近期一些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这里所说的“网络视听节目”,就包括近来异常火爆的短视频。单从娱乐消遣的层面看,短视频的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可从意义维度看,短视频带来的不是丰富,而是空虚。诗人柯勒律治说:“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能喝。”这不失为短视频价值的隐喻:在短视频托起的信息场中,信息固然是海量的,可你却找不到多少有用的干货。乍看里边都是乐子,可当你沉溺其中时,你就会发现,能吸收到的营养少之又少。(摘选自“澎湃新闻”2020年10月2日)【材料二】前不久,记者在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有家长表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短视频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摘选自“钱江晚报”,2022年4月11日)【材料三】刷短视频成了中国青少年缓解压力的方式,以下是不同学习负担下的未成年人刷短视频的比例。(摘选自“人民号”2022年8月23日)【材料四】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一些短视频APP拥有极高的人气,每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亿以上。这些短视频APP具有“个性化推荐”功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推送符合其兴趣爱好的内容,给用户带来一种极致的“沉浸式体验”。正因如此,有人感叹,“短视频就像毒药一样让人欲罢不能”。青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理应让青春闪耀“奋斗”“奉献”“担当”的明媚亮色。感受新鲜事物、进行适度娱乐,固然无可厚非,但最起码,应保持清醒克制、明辨是非黑白、培养高雅格调,不能受到网络负能量的浸染侵蚀,不能让“短暂的视觉冲击”造成观念的错位、信念的动摇。(摘选自“央广网”2018年4月10日)(1)选出说法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是BA.短视频受众范围广,涉及了海量的信息,需要未成年人去甄别好坏,不能盲目模仿。B.短视频传播速度快,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是想要完全回避短视频是可以实现的。C.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D.有家长担心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对孩子各方面成长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2)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D。A.分析材料三可知,学习负担重的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刷短视频,学习负担较轻的未成年人更喜欢刷短视频缓解压力。B.短视频有极高的人气,每日活跃用户数量也很多,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但是不会让人上瘾。C.在短视频中,我们能汲取的营养较少,但是从意义维度看,短视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D.青少年应该让青春闪耀起来,适度娱乐,保持清醒克制、明辨是非,不能让“短暂的视觉冲击”动摇信念。【分析】这是一组关于短视频的材料阅读。第一、二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解答】(1)ACD.正确;B.有误,结合“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短视频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可知,“但是想要完全回避短视频是可以实现的”表述错误。故选:B。(2)A.有误,分析材料三可知,学习负担重的学生更喜欢刷短视频缓解压力;B.有误,根据“短视频就像毒药一样让人欲罢不能”可知,“但是不会让人上瘾”表述错误;C.有误,根据“可从意义维度看,短视频带来的不是丰富,而是空虚”可知,“但是从意义维度看,短视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原文不符;D.正确。故选:D。答案:(1)B(2)D【点评】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9.(18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父亲的针线活儿周莹①父亲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太好,总是和母亲闹别扭,不懂得关心爱护母亲。后来,父亲和母亲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那年,我12岁,弟弟10岁。离婚后,父亲不让母亲带走我们其中任何一个。母亲只好去外地打工,父亲留在家里照顾我和弟弟。自从母亲走后,我就对父亲有了深深的成见。②父亲作为男人,最擅长的不是吸烟喝酒,也不是打牌赌博,而是女人做的针线活儿。③我一直怪父亲心狠,让我们像飞离鸟巢的幼雀,失去了母爱的庇护。母亲离开后的那些凄风苦雨的岁月中,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辛苦地照顾着我们。大多数时候,为了惩罚父亲,我和弟弟商量好了在外疯狂地玩耍,故意隔三岔五地把衣服和裤子的线缝扯脱。我和弟弟都变成了调皮捣蛋的主儿,父亲虽然脾气很大,却从不打骂我们。那个时候,他忽然之间就学会了针线活儿。④最初,父亲那些蹩脚的针线活儿,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⑤16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我半夜醒来,发现父亲的屋子里还亮着灯。我就蹑手蹑脚地走近门边,透过缝隙,看见了令我终生难忘的情景。父亲坐在椅子上,正为我缝补衣袖。傍晚时分,我和弟弟比赛爬树,结果我把衣袖剐破了。晚饭时,我掖着藏着,生怕父亲知道骂我。睡觉前,我把衣服藏在枕头下。半夜起来,却找不到外衣了,只好穿着棉袄起来却意外看见外衣在父亲手中。⑥如豆的灯光下,父亲的头微微地低着,目不转睛地盯着袖口,不紧不慢地穿一针,拉一下,再穿一针,再拉一下,一针又一针,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他全神贯注的样子,让我心生愧疚。⑦父亲在门里,我在门外,隔着一扇虚掩的门,我清楚地看见他缝补的动作,像极了拐角耕地的老黄牛。再抬头看一眼,在那忽闪忽闪的灯光中,父亲脸上沧桑的皱纹,像小豆豆一样一跳一跳的格外显眼。⑧寒冷的冬夜,屋外冷风哗啸,哗啦啦地刮过屋顶,贴在窗户外的那张塑料纸,呼啦啦作响。父亲缝补一会儿,手指冻僵了。他捧着手,哈一口气,再继续缝补。我站在门外,感到一股冷飕飕的风,从土墙的屋檐下鱼贯而入。虽然我浑身冷得直打寒战,但心里却是倍感温暖。那是爱的阳光,穿透了童年的叛逆和幼稚,直抵被寒冷包围的心灵。爱的温度,融化了那块久居心扉的坚冰。⑨我想惩罚父亲的心理和那份坚硬的情感,一起融化在寒夜的温暖中。那晚,我心里充满了感动和心酸。感动的是从父亲那笨拙的缝补动作中折射出来的细心和爱心,心酸的是母亲不在身边的岁月,父亲粗犷的心思慢慢变得细腻了,我终于体会到他尽量不让我们受到委屈的心思。可惜,以前小小年纪并不理解父亲的苦楚,也不懂得父亲的疼爱,甚至看不出父亲为我们所做的改变。⑩我暗暗自责:对不起,父亲,我曾经对您有过深深的成见。为了不让父亲尴尬,我悄悄地退回到里屋,躺在床上时,泪水还是忍不住溢了出来。从此,我变了,弟弟也变了。我变得乖巧懂事了,弟弟变得不再调皮捣蛋了。我们在父亲慈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⑪大学毕业那年,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不尽如人意,我得了失眠症。父亲为我找医生,我也吃了一些药物,均不见效。我依然夜夜失眠,白天头晕目眩。⑫那年秋天,父亲到很远的山上摘回很多金黄灿烂的银杏叶,一片片洗净灰尘,摊在外面的竹架上晒干,收藏。然后,他到镇上的商店买回很多橘子,把橘子一瓣瓣掰出来,用白糖腌制在瓦罐内,封存。弟弟好奇,就问他腌制那么多橘瓤干啥。父亲慢言慢语地说:“我要用橘子皮,那些橘瓤也不能糟蹋吧。腌制后啥时间想吃都可以。”弟弟再问父亲:“你要橘皮有什么用?”父亲一边忙着将晒干的橘子皮细心地掰碎,一边回答说:“我要缝银杏陈皮枕头。”弟弟疑惑地看着父亲。父亲用掰碎的橘子皮和银杏叶做了一个枕头。当我抱着那个散发着清香味的枕头时,百感交集。我枕着父亲缝制的“银杏陈皮枕头”,一如枕着一腔爱的暖流,安然入睡。没过多久,我的失眠症就痊愈了。⑬搬家多次,我都没有舍得丢弃父亲缝制的枕头,枕头上面保留着父亲的指纹和爱的香味。枕头上那些细细密密的针脚,就像一束束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没有母爱的天空,温暖着我失眠的神经,滋润着我忧伤的心灵。(1)结合选文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情节父母离婚,母亲外出打工B父亲为“我”缝补衣袖体会到父亲心思,退回屋内,溢出泪水C父亲为“我”缝制银杏橘皮枕头心理A有了深深的成见心生愧疚暗暗自责(感动心酸)D温暖了“我”的心(2)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我悄悄地退回到里屋,躺在床上时,泪水还是忍不住溢了出来。(3)如何理解⑧段“虽然我浑身冷得直打寒战,但心里却是倍感温暖”?(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5)请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结尾段的作用。【分析】本文主要围绕“父亲的针线活儿”具体写了两件事情:16岁那年的一个冬夜,父亲为“我”缝补衣袖,融化了“我”内心的坚冰;大学毕业那年,父亲为“我”缝制银杏橘皮枕头,治好了“我”的失眠症,温暖了“我”的心。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根据情节“父母离婚,母亲外出打工”和关键句“自从母亲走后,我就对父亲有了深深的成见”,可得出答案:有了深深的成见。B.根据心理“心生愧疚”和关键句“如豆的灯光下,父亲的头微微地低着,目不转睛地盯着袖口,不紧不慢地穿一针,拉一下,再穿一针,再拉一下,一针又一针,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可概括为:父亲为“我”缝补衣袖。C.根据上一情节“体会到父亲心思,退回屋内,溢出泪水”和关键句“父亲用掰碎的橘子皮和银杏叶做了一个枕头。当我抱着那个散发着清香味的枕头时,百感交集。我枕着父亲缝制的‘银杏陈皮枕头’,一如枕着一腔爱的暖流,安然入睡。没过多久,我的失眠症就痊愈了”,可概括为:父亲为“我”缝制银杏橘皮枕头。D.根据关键句“搬家多次,我都没有舍得丢弃父亲缝制的枕头,枕头上面保留着父亲的指纹和爱的香味。枕头上那些细细密密的针脚,就像一束束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没有母爱的天空,温暖着我失眠的神经,滋润着我忧伤的心灵”,可概括为:温暖了“我”的心。(2)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我悄悄地退回到里屋,躺在床上时,泪水还是忍不住溢了出来”一句中的“溢”的的本意是指水多而满而涌出,这里的意思是形容“我”看到父亲为“我”缝补衣服的情景而感到动得流出泪来,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上文“父亲缝补一会儿,手指冻僵了。他捧着手,哈一口气,再继续缝补。我站在门外,感到一股冷飕飕的风,从土墙的屋檐下鱼贯而入”和下文“那是爱的阳光,穿透了童年的叛逆和幼稚,直抵被寒冷包围的心灵。爱的温度,融化了那块久居心扉的坚冰”可知,“虽然我浑身冷得直打寒战,但心里却是倍感温暖”一句的含义是:虽然天气寒冷,冻得我的身体只打寒战,但是因为感受到父爱,内心非常温暖。(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析。根据“父亲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太好,总是和母亲闹别扭,不懂得关心爱护母亲。后来,父亲和母亲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可知,他脾气不太好,不懂得关心爱护母亲;根据“离婚后,父亲不让母亲带走我们其中任何一个。母亲只好去外地打工,父亲留在家里照顾我和弟弟”可知,他喜欢、疼爱孩子;根据“父亲的头微微地低着,目不转睛地盯着袖口,不紧不慢地穿一针,拉一下,再穿一针,再拉一下,一针又一针,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可知,他耐心细致;根据“我要用橘子皮,那些橘瓤也不能糟蹋吧。腌制后啥时间想吃都可以”可知,他节俭;根据“父亲用掰碎的橘子皮和银杏叶做了一个枕头”可知,他疼爱孩子。(5)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父亲的针线活儿”具体写了两件事情:16岁那年的一个冬夜,父亲为“我”缝补衣袖,融化了“我”内心的坚冰;大学毕业那年,父亲为“我”缝制银杏橘皮枕头,治好了“我”的失眠症,温暖了“我”的心。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根据本文内容可知,“搬家多次,我都没有舍得丢弃父亲缝制的枕头,枕头上面保留着父亲的指纹和爱的香味。枕头上那些细细密密的针脚,就像一束束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没有母爱的天空,温暖着我失眠的神经,滋润着我忧伤的心灵”通过“搬家多次,我都没有舍得丢弃父亲缝制的枕头”的行动,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像一束束明媚的阳光”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爱给“我”带来的温暖和力量。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答案:(1)A.有了深深的成见B.父亲为“我”缝补衣袖;C.父亲为“我”缝制银杏橘皮枕头D.温暖了“我”的心(2)“溢”表现了“我”看到父亲为“我”缝补衣服的情景而感到动得流出泪来的样子,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3)示例:然天气寒冷,冻得我的身体只打寒战,但是因为感受到父爱,内心非常温暖。(4)从对待母亲的态度可知,他脾气不太好,不懂得关心爱护母亲;从自己一个人照顾“我”和弟弟,为“我”缝补衣服、用掰碎的橘子皮和银杏叶为“我”做枕头的事情看出,他疼爱孩子、耐心细致。(5)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爱给“我”带来的温暖和力量。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10.(13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海水降解塑料研发,任重道远①当前,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地球上直逼气候变化的另一重大威胁,因为它正在急剧而不可逆地污染每一种自然系统,并危及越来越多的生物。海洋也是如此。②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有多严重?据统计,全球每年塑料废弃物超过3000万吨,其中有超过800万吨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丢弃或从陆地通过河道、风力最终进入海洋。目前,几乎所有类型的塑料都已经在海洋中找到,其中80%以上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尼龙(PA)、聚氯乙烯(PVC)等非降解树脂材料,它们在海水中受光、风化、涡流机械和生物群的不断作用,最终形成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由于难以降解,这些微塑料会不断积累,不仅会影响海鸟、鱼和其他海洋生物,也将逐渐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③与陆地上的白色污染治理不同,受海洋特殊水域环境限制,人们几乎无法通过传统打捞方式对这些细小的塑料微粒进行广泛收集和处理。因此海洋塑料污染的治理日益紧迫但困难重重。④那么,如何才能遏制这种趋势?开发和使用能在海洋环境中自行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PE、PP、PA等难降解塑料制品,是公认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途径。⑤近年来,我们为了解决“白色污染”开发了很多种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如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聚己二酸(PBAT)等。这些新材料已在众多领域中替代了不可降解的通用塑料,成为“禁塑令”实施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陆地上的“白色污染”。⑥但这些材料在海洋中却难以降解——聚酯材料堆肥降解的本质是聚合物在微生物酶作用下发生的酶促水解反应,这需要环境中特异微生物、数量、温度等满足一定的要求。⑦然而海洋却没有这种条件。⑧研究表明,海洋环境以高盐、高压、低温和稀营养为特征。海面及近海处平均温度为17℃,海面以下大部分水温为0℃﹣4℃。海洋微生物数量除了近海区密度略大外,大洋中微生物密度平均每毫升只有几个至几十个,与堆肥降解过程中每升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海洋环境的这种特点极大抑制了聚酯材料在海水中的降解性能。以陆地上常用的生物降解塑料PLA为例,堆肥条件下,PLA标准样本50天左右失重达到70%;但是在自然海水中放置1年也没有观察到明显失重。⑨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对不同材料在海水中降解过程和降解机制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将非酶促水解与生物降解过程相结合,已经设计研制出了一类海水中可快速降解的聚合物,这类高分子材料在功能主链中嵌入了易水解的位点或片段,不仅具有通用塑料相媲美的使用性能,同时可以在海水、土壤、淡水等自然环境中快速降解,是一种全自然域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⑩这只是迈出第一步。作为新的可降解材料,还需要经受相关材料标准和检测标准的进一步验证。而作为新的海水降解的塑料制品,还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材料筛选,并将复杂的合成工艺进行生产放大,仍然任重道远。(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3日,文章有删改)(1)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文章第⑧段中的画线句除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以陆地上常用的生物降解塑料PLA为例,堆肥条件下,PLA标准样本50天左右失重达到70%;但是在自然海水中放置1年也没有观察到明显失重。(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目前”的表达效果。目前,几乎所有类型的塑料都已经在海洋中找到。(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A.受海洋特殊水域环境限制,人们完全无法通过传统打捞方式对这些细小的塑料微粒进行广泛收集和处理。B.科研人员将非酶促水解与生物降解过程相结合设计研制出的一类海水中可快速降解的聚合物,可以在海水、土壤、淡水等自然环境中快速降解。C.海洋微生物数量除了近海区密度略大外,与堆肥降解过程中每升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D.海洋塑料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目前,几乎所有类型的塑料都能在海洋中找到。由于难以降解,这些微塑料会不断积累,最终将逐渐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分析】本文说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教育人们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率,不断增强环保意识。【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说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教育人们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率,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据此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文章第⑧段中的画线句:以陆地.常用的生物降解塑料PL.A为例,堆肥条件下,PLA标准样条50天左右失重达到70%;但是在自然海水中放置1年也没有观察到明显失重。这句话除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生物降解塑料PLA在海水中难于失重降解。(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目前”是现在的意思,表时间,起修饰限制作用。这里说明几乎所有类型的塑料都已经在海洋中找到是目前的情况,不排除在海洋之外的地方找到,以后也可能有特殊情况。“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有误,结合“与陆地上的白色污染治理不同,受海洋特殊水域环境限制,人们几乎无法通过传统打捞方式对这些细小的塑料微粒进行广泛收集和处理”分析,可知选项错误;BCD.正确。故选:A。答案:(1)本文说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2)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地说明了海洋环境中微生物数量少这种特点极大抑制了聚酯材料在海水中的降解性能,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3)“目前”是现在的意思,表时间。这里说明几乎所有类型的塑料都已经在海洋中找到是目前的情况,不排除以后有特殊情况。“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4)A【点评】说明文经常考查修饰限制性词语能不能删去的问题,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先表态,然后解释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进而比较删除后的不同,最后明确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三、写作(50分)11.(50分)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亲近自然,我们能够感受季节的轮回,万物欣欣向荣,能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亲近风土人情或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亲近榜样或英雄人物,我们能够感受他们的智慧、思想和情趣,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砥砺意志,成就自我,服务社会。请以“亲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分析】本题考查话题作文。请以“亲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亲近”指(双方)亲密,关系密切。(一方对一方)亲密地接近。“亲近母亲”“亲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作宣传海报合同范本
- 2014网签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例重写
- 2025年度客运站旅客信息服务系统升级合同
- 保证合同范例 博客
- 农村保姆协议合同范本
- 深化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并行
- 分公司 保证合同范例
- 村计生专干申请书
- otc药品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宽带研究分析报告
- 建筑与市政工程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方案
- 二零二五版财务顾问保密与工作内容协议3篇
- 2025-2030年中国干混砂浆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江苏盐城市交通投资建设控股集团限公司招聘1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托管班二人合伙的协议书
- 《输电线路金具识别》课件
- 基于PLC的猪场智能液态饲喂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优化方案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任务型阅读 -2024年浙江中考英语试题专项复习(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