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中国文学史》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中国文学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尚书2.永明体3.文以载道4.神魔小说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汪中的《________》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2.____(4)____,视死忽如归。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___________。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5.________,忧伤以终老。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在新文学的建设方面,胡适和周作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古诗十九首》是什么时候作品,收入何书?大致内容是什么?其中《行行重行行》一首具体写的什么?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2.南朝文笔说体现了怎样的审美观念?
西北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中国文学史》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2.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人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辞彩、用典、押韵、对仗等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这种声律规则和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诗体。清代学者王闿运在《八代诗选》中,把齐至隋代这种讲究声律、对偶的格律诗叫做“新体诗”,这种新体诗因为是齐永明年间由沈约等开创的,所以又叫“永明体”。“永明体”诗歌使中国古典诗歌由不注重形式到日益注重诗歌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为唐代律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家“竟陵八友”,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跳。解析:考察诗歌的一种体式,可从时间、内容、作家群、特点等方面回答。3.文以载道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关于文道关系的主张,是中国古代对文学本质的一种重要论述。它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一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4.神魔小说是古代小说的类别名,以其内容主要讲神魔之争而得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始标其名,并认为是明朝小说创作的两大主潮之一。其代表作为《西游记》、《封神传》、《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不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创作了大量名著。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哀盐船文解析:汪中的骈文内容上取材现实,情感上吐自肺腑,艺术上能“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风格道丽富艳,渊雅醇茂,而且用典属对精当妥帖,被视为清代骈文复兴的代表。《哀盐船文》是骈文中的绝作,写一征盐船失火,毁船百馀艘,死伤千人的事件。2.捐躯赴国难解析:语出曹操之子曹植《白马篇》。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解析:原句出自《国风·卫风·氓》。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原诗如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4.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原句出自范仲淹的词作《渔家傲》,《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原词如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同心而离居解析: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与新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是彼此相爱却不能相伴一生,心系爱侣,只能终生忧伤。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文学革命是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发生的一场全方位的文学变革运动,就整体而言,是理论先行,即先有舆论倡导,后有创作实践。最初的理论思考集中在为文学革命寻找根据,证明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当时的先驱者的一种共识,就是坚信文学革命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白话文必定取代文言文的正宗地位。而这些“共识”理论化,并形成可以被接受的概念而加以推广的,还是胡适。他的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的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这两者相辅相成,筑起胡适的文学思想的基本结构。胡适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出发,提倡白话文学。他指出:“以近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而要改良中国文学,提倡用白话作文,他认为当从“八事”入手。其关键是从语言形式肯定白话文学,以此作为摆脱旧文学,创建新文学的突破口。后来,胡适又发表《建设中的文学革命论》,更明确地标示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以此来造就言文一致的统一的“国语”,取替往昔言文脱节的状况,以此作为实现思想启蒙和建立统一的现代民主国家的必要条件。胡适的主张在当时具有特殊意义,白话文运动由文学改革的范围向整个社会全方位推进,这也是文学革命在短时期内大获胜利的原因之一。第二,为了强化“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胡适一方面加紧评介西方的文学思潮理论,同时又在继承中找根据,这就导致了他对中国文学传统的重估。1923年,胡适提出“整理国故“,主张对过去的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的清理,吸收精华,弃其糟粕,他把这工作也看作是新文化与文学建设的一部分。他写有《白话文学史》(上卷)和关于《红楼梦》、《镜花缘》等小说的考证论著,都是对传统文学现代化阐释的基础性工作。第三,在新文学的思想内容与方法上,胡适重视宣扬个性主义,主张采用写实主义。这些主张引发了“五四”后一、二年间的“问题小说”与“社会问题剧”的创作热潮。第四,胡适在《谈新诗》等著述中提出过“诗体解放”说,认为新诗要摆脱旧诗词曲的束缚,不但要用白话,还应不拘格律,向自由诗发展。他还有意输入与借鉴西洋诗体,以蜕变出中国特点的新诗体,包括用语体散文来写的完全“解放”的体式。如果说胡适侧重从语言、形式方面为文学革命寻找突破口,那么周作人更多地思考与探讨新文学的思想建设。他的理论主张有以下几点:第一,“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的提出。在《人的文学》这篇文章中,周作人提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因此,“人的文学”又被他称为“人道主义文学”。他明确指出,他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接着,他又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实际上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周作人指出,平民文学以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状况,忠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这些理论中,周作人明确地把思想革命的要求与文学革命的要求结合了起来,对文学革命的思想基础进行了更高、更具理论涵括力的理论概括,把文学现代性与“人学”现代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新文学明确了与旧文学在基本的思想原则上的歧义。第二,“自己的园地”的文学观的提出。周作人以“自己的园地”作比喻,主张依照个性,表现自己的情思的文学。由此,他针对当时文坛上出现的“人生派”和“艺术派”的分野,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后来,他又推崇“即兴言志”的创作心态,强调尊重文学的独立性与维护自由表达思想见解的文学原则。第三,对现代散文文体的理论确认。周作人在《美文》中将那种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艺术性的散文视为美文,并把它摆到了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位置。这实际上阐明了艺术性散文的文类品格。周作人不但自己写有一手别有韵味的散文,主要是小品文,而且常作散文批评,强调好散文需具备饶有“趣味”的内容,“平淡自然”的气质,追求能引发读者体味思索的“涩味”与“简单味”。此外,周作人还提出“批评宽容原则”,以尊重创作个性的自由抒发。总之,胡适与周作人都是“五四”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大家,他们的理论都为文学革命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解析: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要掌握的重点作家如鲁迅、郭沫若外,胡适和周作人的文艺理论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关于这道题,首先要注意审题,因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他们不仅在文艺理论方面有建树,在创作等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所以对他们二人的理解务必做到全面、深刻。2.(1)《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是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2)主要内容《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它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其内容多写夫妻朋友的离情别绪和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对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3)《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①本诗的主人公和其丈夫感情很深,但因为种种原因又不得不远远分开,难以会面。她既担心丈夫在外地发生变化,又忧虑自己年华会很快消逝。但是当种种忧愁感伤都无法排遣时,她却努力把这一切抛开,深情祝愿游子在外多加保重。因而主人公的多情温柔和善良形象,是很能感人的。②诗歌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行行重行行》一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以及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最为光辉灿烂的人物,其人物形象主要表现为:(1)她是一位纯情的少女杜丽娘出身在一个名门大家,父母对她的教育是传统的封建礼教教育,使她具有许多为封建家长所要求的美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谨守闺训,淑静端庄等等。在父母的管束下,杜丽娘在太守衙门住了三年,居然没去过自家的后花园!但是杜丽娘毕竟是一个正当青春年华的少女,她和常人一样,具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精神上的被压抑、枯燥单一的生活环境,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苦闷,同时也萌生了反抗的意识。她在丫鬟春香的陪同下,步入春光烂漫的花园,少女的情怀受到深深的震撼,长期的忧郁哀怨和对幸福人生的憧憬,鼓荡在她的心头。(2)她还是一位“痴情种”杜丽娘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万斛春愁,进入了梦乡,她只能把爱情的理想寄托在一个在昏然梦幻中出现的书生柳梦梅的身上,只有在那里,她才能够自由地和书生柳梦梅邂逅,幽期密约,得到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幸福,并且把这次相遇当作高于一切的情感财富。她那番“这般花花草草有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感喟,正是对所谓恋爱自由的强烈呼唤。但是梦醒之后的杜丽娘依然无法冲决封建礼教的牢笼,所以她含恨而死,为情殉身。(3)她是一位勇敢的斗士杜丽娘死后,仍然不能忘怀柳梦梅,她和阴间的判官据理立争,为自己争得还魂再生的权利,她和柳梦梅立下“生同室,死同穴,永作夫妻”的盟约,她在柳梦梅的帮助下,起死回生之后,就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婚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承认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杜丽娘的性格经过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终于完成了她作为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争取个人婚姻幸福的斗士的光辉形象。《牡丹亭》谱写了一曲至真、至纯、至美的爱情颂歌,是中国戏剧史最为动人的经典曲目之一。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牡丹亭》都是古代戏剧中光辉夺人、永不掉色的伟大作品。《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2.“文笔”说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由文体论见本质论的重要学说。六朝人辨析文学体制的论说,一般以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前者是纯文学,后者则包括一般有文采的文章。南朝文笔说体现了两种审美观念,分别是注重形式美和注重辞藻美与情感美。(1)注重形式美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的选文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开始接触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问题。“沉思”、“翰藻”,实际上涉及艺术思维的特点及艺术创作的形象特征问题。“沉思”指的是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想象活动,应该说,“沉思”与刘勰所说的“神思”,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翰藻”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华美辞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语言和一般理论文章、应用文章的语言是有差别的。但是,萧统的这种认识毕竟还是一些初步的朦胧的体会,只局限于感性认识,当他要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的时候,还不能正确地表达出这种艺术思维的特点,说“沉思”,类乎深思,不能有效地区别开理论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不同。说“翰藻”,偏于外表形式之美,也不能分清艺术形象与一般文章的华丽辞藻之间的差别。(2)注重辞藻美和情感美①注重辞藻美梁元帝萧绎不以有韵、无韵来区分文笔,他在《金楼子·立言》篇中说:“古人之学者有二,今之学者有四。夫子门徒,转相师受,通圣人之经者,谓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今之儒,博穷子史,但能识其事,不能通其理者,谓之学。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而学者率多不便属辞,守其章句,迟于通变,质于心用。学者不能定礼乐之是非,辩经教之宗旨,徒能扬榷前言,抵掌多识,然而挹源之流,亦足可贵。笔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惠,笔端而已。至如文者,唯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而古之文笔,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8-2024年中国电池铝箔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研究报告(目录)
- 《交流电动机》课件
- 其他纸包装制品教学课件
- 卫生行为干预效果长期跟踪-洞察分析
- 胎盘miRNA与遗传变异关联-洞察分析
-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国际合作研究-洞察分析
- 反诈防诈骗活动总结范文(11篇)
- 先进铸造技术发展趋势-洞察分析
- 税收环境与企业发展-洞察分析
- 羽绒制品产业国际竞争力-洞察分析
- 2024年云南中考历史试卷试题答案解析及备考指导课件(深度解读)
- 工程电磁场(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航空学院
- 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率PDCA
- 汽车电器DFMEA-空调冷暖装置
- 国开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形考实训任务二
- 生命健康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温州医科大学
- 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赛项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 《湖北省竹山县四棵树钒矿 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生态复绿方案》
- 胸痛中心关键质控指标及质量改进计划
- 2024年西藏自治区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 2024年中考作文十二大高频热点主题4-青春梦想(素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