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内容要点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医患关系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
医疗行为中的人际关系是指在医疗行为中以医疗方和患者方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医务人员患者及其亲属社会的其他人员涉及医患关系是核心一、医生角色第一节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
医务人员角色(roleofmedicalpractitioner)
与患者角色对应。是一种社会角色。
(一)医生角色的心理素养第一节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
1、角色形象2、角色行为3、医生的语言4、态度和价值5、认知特征6、情感7、胜任力医生角色的心理素养(二)医生的责任第一节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
1.诊断和治疗的责任;2.预防和保健的责任;3.为社会提供安全感。医生角色的责任(三)医生的权利第一节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
医生角色的权利1.诊断的权利;2.了解患者隐私的权利;3.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的权利;4.对患者进行医学治疗的权利;5.死亡判定权;6.参与医学司法活动的权利;7.从事医学研究和参与医学学术交流的权利8.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四)医生的义务第一节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
医生角色的义务1.人道主义的义务2.告知义务3.为患者保密的义务4.健康教育的义务5.为患者提供其他医学资源的义务二、社会文化因素对医疗行为的影响第一节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
1.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医疗行为的影响2.患者隐私对医疗行为的影响3.患者病耻感对医疗行为的影响▲一、医患关系的定义第二节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广义: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群体与接受医疗服务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狭义:指医生个体与病人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医患关系的基本结构第二节医患关系
四个基本成分1、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了解2、患者对医生的信任3、患者对医生的忠诚4、医患间的相互尊重▲三、医患关系的特点第二节医患关系
1、目的的指向性2、医患关系的职业性3、医患关系有时限性4、医患关系的动态性▲四、医患关系的类型第二节医患关系
(一)主动-被动型(Active-passivemode
)
(二)指导-合作型(Guidance-cooperationmode
)
(三)共同参与型(Mutualparticipationmode
)美国学者Szasyt和Hollander提出了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
▲四、医患关系的类型(一)主动-被动型
(二)指导-合作型(三)共同参与型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影响而建立的医患关系模式。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婴儿”。这种医患关系的特点是“医生为病人做什么”。▲四、医患关系的类型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疾病治疗为指导思想而建立的医患关系。(一)主动-被动型(二)指导-合作型
(三)共同参与型这种医患关系的特点是“医生告诉病人做什么和怎么做”。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儿童”。
▲四、医患关系的类型(一)主动-被动型(二)指导-合作型(三)共同参与型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而建立的医患关系。这种医患关系的特点是“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模式的原型是“成人-成人”。
五、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第二节医患关系
(一)医生因素(二)患者因素(三)就医过程因素(四)社会传媒导因素医生的沟通技巧、医生个人应激性事件、医生对患者的反移情、医生的职业素养与人格患者的疾病因素、患者对医生的移情、患者的人格、患者文化因素就医时间、患者对就医过程的体验如传媒对医疗负性事件的不负责任的报导第三节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医患关系应建立在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基础上二、医患关系应该保持职业的关系三、处理好“移情”和“反移情”的问题四、良好的医患沟通一、医患沟通第四节医患沟通
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的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沟通(communication)二、医患沟通的形式与层面第四节医患沟通
沟通的形式1.面对面的言语沟通2.书面沟通
3.非言语沟通沟通的层次1.情感层面交流2.文化层面交流
3.知识层面交流三、医患沟通的结构第四节医患沟通
沟通的结构1.信息源2.信息(文字、声音、表情、姿势、动作等)
3.通道(各种感觉器官,视听为主要的通道)4.信息的接受对象5.反馈四、医患沟通的功能第四节医患沟通
沟通的功能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提高治疗依从性3.获得完整准确的病史资料4.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5.告知预后6.诊疗费用的合理支付7.化解医疗纠纷8.提供对患者人道主义的关怀9.健康指导五、医患沟通的基本方法第四节医患沟通
(一)选择正确的沟通形式(二)选择恰当的沟通场所(三)正确运用沟通的技巧正确运用沟通的技巧第四节医患沟通
认知诚信准确简明人情味认知人情味诚信沟通简明准确沟通五大原则正确运用沟通的技巧第四节医患沟通
沟通注意1.形式2.渠道3.距离言语体语书面口头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动作姿势,躯体接触公众距离:3~7米社交距离:1~4米个人距离:0.4~1米亲密距离:0~0.5米第四节医患沟通
医患双赢医患受到尊重医术提高市场扩大医患双赢感受温暖信心增强费用节俭快乐增智交友掌握要点概念:医患关系、沟通、移情问题:1.医患关系的特点
2.医患关系的类型及特点、模式原型
3.医患沟通有哪些功能?思考题:
结合临床谈谈,影响医患关系有哪些因素?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心理评估内容要点心理评估概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评定量表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一、心理评估的概念及作用▲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assessment):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心理诊断(psychologicaldiagnosis):
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作出心理方面的判断和鉴别。心理评估的范畴比心理诊断更广泛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一、心理评估的概念及作用心理评估的作用1、区分心理的正常和异常2、寻找心理异常的原因3、对心理异常的程度做出判断
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
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二、心理评估的方法1、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2、会谈法(interviewmethod)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psychologicaltest)及临床评定量表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三、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确定目的明确问题与方法了解特殊问题结果描述与报告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四、心理测验发展心理测验是一种心理测量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纳的十年。”——美国心理史学家波林离不开心理测量先驱们的努力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四、心理测验发展▲
1879年心理学奠基人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事人的感知觉和反应时的研究。▲
1884年高尔顿在英国国际博览会上建立了一个人类学测量实验室,为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将统计学方法用于心理测量。▲
1890年卡特尔首先使用了“心理测验”这个概念;并指出心理测验应当建立在统计学与实验室的基础上。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四、心理测验发展▲
1905年比奈和助手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标志着人们对智力的鉴别进入了数量化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Wechsler)进一步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离差智商不是以一个人的年龄为标准,而是以其所在团体平均水平为标准来衡量他的智商高低。目前,国际上大约有上千种心理测验在应用。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四、心理测验发展Binet-Simonscale智力测验文字测验个别测验能力、人格、非文字、团体等测验方式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五、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为了减少误差,就要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控制的过程,称做标准化。指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测验结果不稳定或不准确的效应。标准化: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五、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一)施测条件(二)主试者因素(三)受试者因素(四)信度、效度及常模1.应试动机2.测验焦虑3.生理状态▲误差来源一测验工具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一个测量工具能测量出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六、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标准化:工具标准,方法标准保密性:是心理测验的一条伦理道德标准。
客观性:对结果解释要符合受试者实际情况。第二节智力测验一、智力、智商和智力水平的分级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
智商:智力的量化单位1.比率智商:IQ=(MA/CA)1002.离差智商:IQ=100+15(测值-均值)/SD
智力的量化单位智龄实龄第二节智力测验一、智力、智商和智力水平的分级智力的量化单位智力水平IQ值标准差范围天才145~160+3~4SD极超常130~144+2~3SD超常115~129+1~2SD平常85~114±1SD边界70~84-1~2SD轻度智力低下55~69-2~3SD中度智力低下40~54-3~4SD重度智力低下25~39-4~5SD极重度智力低下<25-5SD以下智力水平分级国际常用的智力水平分级方法第二节智力测验一、智力、智商和智力水平的分级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
智商:智力的量化单位1.比率智商:IQ=(MA/CA)1002.离差智商:IQ=100+15(测值-均值)/SD
智龄实龄第二节智力测验一、智力、智商和智力水平的分级智力等级智商范围理论百分数非常优秀≥1401.6优秀120~13911.3中上110~11918.1中等90~10946.5中下80~8914.5边缘状态70~795.6智力缺陷≤692.9另外,智力缺陷又可分为愚鲁(IQ为50~69)、痴愚(IQ为25~49)和白痴(IQ为25以下)三个等级。中国比内测验的智商分布表第二节智力测验二、常用智力测验和发展量表国际上通用的智力测验:比奈量表(B-S)韦氏量表(W-S)考夫曼儿童能力成套测验(K-ABC)成人量表(16岁以上)儿童量表(6~16岁)学龄前量表(4~6岁)
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S)由龚耀先修订,适用16岁以上成人。第三节人格测验人格:指一个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特征模式,以及这些模式背后隐藏或外显的心理机制。问卷法(自陈量表)
投射测验
最常用的方法:动机系统
---意识的---潜意识的常用的人格测验:为了判别精神病患者和正常者。明尼苏达大学Hathaway和Mckingley(1940)编制。我国宋维真(1980)修订。适用于16岁以上成人。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由英国心理学家Eysenck编制,在国际上被广为应用。我国经典修订:龚耀先的修订本成人和儿童均为88项;陈仲庚修订本成人有85项。儿童75项。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由英国心理学家CattellRB编制。我国经典修订:戴忠恒和祝蓓里。适用于初中文化以上成人。第四节神经心理测验神经心理测验是神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用于人类脑功能的评估,包括感知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思维等。可用于正常人,更常用于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单项测验成套测验按照测验的形式神经心理筛选全面地测量神经心理功能第五节评定量表自评量表他评量表按照评定方式受试者根据量表的题目和内容自行选择答案做出判断的评定量表。是由评估者根据对被评估者的行为观察或访谈所进行的量化评估。第五节评定量表一、自评量表(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二)抑郁自评量表(SDS)(三)焦虑自评量表(SAS)(四)生活事件量表(LES)(五)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第五节评定量表1、应用于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诊断心理卫生问题;2、评定咨询或治疗前后病情演变的疗效。由Derogatis(1973)编制。由90项组成,采用五级记分制。用途:(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第五节评定量表(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构成: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分越高,反映症状越多,障碍越严重第五节评定量表(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筛选阳性总分:90分~450分大于160总均分:在1~5级之间,大于2阳性项目数:单项分大于等于2的项目数大于43项阴性项目数:单项分等于1的项目数,低于47项阳性项目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超过2因子分:得分/项目数。大于2第五节评定量表(二)抑郁自评量表(SDS)由W.K.Zung(1965)编制。由20项组成,采用四级记分制用途:1.用于门诊病人的粗筛
2.情绪状态评定
3.调查、科研等。测量维度:四组特异性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第五节评定量表(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界值为53分53~62----轻度抑郁63~72----中度抑郁72以上---重度抑郁结果解释第五节评定量表(三)焦虑自评量表(SAS)由W.K.Zung(1971)编制。由20项组成,采用四级记分制用途: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解释分界值为50分50~59----轻度焦虑60~69----中度焦虑69以上---重度焦虑第五节评定量表(四)生活事件量表(LES)
编制者:杨德森、张亚林(1986)项目:48项用途:1.了解病因;
2.指导心理治疗、危机干预;
3.甄别高危人群,预防精神和身心疾病;
4.了解精神负荷、维护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第五节评定量表(五)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项目及记录:20项,五级记分制用途:反映被试者面对困难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特征积极应对分:分数高,反映积极应对特征明显。消极应对分:分数高反映消极应对特征明显。第五节评定量表二、他评量表他评量表方式在情绪和外显行为定量评估中广泛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普遍的量表。构成:1.焦虑/躯体化2.体重3.认知障碍4.日夜变化5.迟缓6.睡眠障碍7.绝望感掌握要点概念:心理评估、心理测验问题:1.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2.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
3.说出人格测验的常用量表
4.说出一些常用的自评量表
5.说与心理测验发展的有关人与事
心理干预内容要点心理干预概述心理治疗心理干预各论(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一、概念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各种心理干预的总称,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和心理危机干预等。针对不同群体实行的多层次干预,具体包括:健康促进、预防性干预和临床干预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二、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式健康促进预防性干预干预面向普通人群目标是促进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心理治疗针对不同群体实行的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针对高险人群目标是减少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性干预针对那些已出现心理障碍的个体目标是减轻障碍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二、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式(一)健康促进与预防
健康促进(healthpromotion)是指在普通人群中建立适应良好的行为、思想和生活方式,也称为一级干预。一级干预针对普通人群健康促进二级干预针对高危人群预防干预三级干预针对问题和障碍心理治疗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与健康促进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保护抗应激损伤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促进个人发展1.积极的心理健康(positivementalhealth)
2.危险因素
(riskfactor)3.保护因素
(riskfactor)
易感的人格因素或环境因素与危险因素相反。不易发生某种心理障碍的人格因素、行为方式或环境因素。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二、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式(二)预防性干预(preventiveintervention)是指有针对性的采取降低危险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的措施。
1.普遍性干预
2.选择性预防干预
3.指导性预防干预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counseling):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依据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其认识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其成长的过程。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1.都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2.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实施;3.服务对象都是需要给予心理帮助者;4.都要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下进行;5.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不良认识和行;为,增强身心健康等。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遵循发展与教育的模式◆针对有现实问题或心理困扰的正常人◆侧重于对来访者的支持、启发、教育、指导◆哲学社会学倾向◆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病人◆侧重于分析与矫正,消除症状,重建人格◆医学倾向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是心理咨询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对象是患者或寻求医学帮助的人,着重处理的是医学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具备专业化医学知识和技能,又有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才能承担医学心理咨询任务。医学心理咨询(medicalpsychologicalcounseling)第二节心理治疗一、概述psychotherapy源于希腊语“psyche”“灵魂、心灵或生命”源于“therapeutikos”“为人服务及医治”第二节心理治疗一、概述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一定的程序中通过与患者的不断交流,在构成密切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其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现代科学的心理治疗主要是十九世纪末由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疗法开始的。第二节心理治疗一、概述
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1.治疗者必须是经过正规培训。2.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3.建立在密切治疗关系上的职业行为。4.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5.目的是消除或缓解心身症状,恢复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第二节心理治疗二、心理治疗的范围(一)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二)精神科及相关的病人(三)各类行为问题(四)社会适应不良(五)其他问题第二节心理治疗三、心理治疗基本过程和原则(一)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1、初期阶段2、中期阶段3、结束阶段
建立治疗同盟、收集信息、评估和确认问题及制定治疗方案。依据治疗方案,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处理结束治疗所产生的问题并帮助患者迁移和巩固治疗的效果。第二节心理治疗三、心理治疗基本过程和原则▲(二)心理治疗的原则1、信赖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个性化原则5、中立性原则6、保密性原则第二节心理治疗▲四、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一)倾听技术(二)提问技术(三)鼓励技术(四)内容反应技术(五)情感反应技术(六)面质技术(七)解释技术(八)非言语性技巧第三节心理干预各论一、精神分析疗法二、行为治疗三、认知治疗四、以人为中心疗法五、森田疗法六、暗示和催眠疗法七、家庭治疗八、团体治疗九、危机干预十、临床心理会诊服务一、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psychotherapy)是由奥地利神经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的,也被称为深层心理学的方法或精神分析方向的心理治疗。Sigmund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疗法的目的是帮助病人进行人格的重建,解决早年的心理冲突,扩展自我意识等。一、精神分析疗法1.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2.释梦(dreaminterpretation
)3.阻抗(resistance)4.移情(transference)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经典精神分析疗法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开端。其基本技术主要有:(一)经典精神分析疗法经典精神分析疗法的过程:(一)经典精神分析疗法1、治疗的设置(环境、疗程、就诊时间及治疗费)2、病人评估(健康评估、病因探索、求治原因、生活史)3、开始治疗(向病人介绍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程序和目的)4、治疗深入(节制、自由联想、阻抗、移情与反移情、释梦)5、治疗结束由克莱因、科恩伯格等在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及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过程分四个阶段:(二)客体关系取向的心理治疗第一阶段:允诺参与第二阶段:投射性认同第三阶段:面质第四阶段:结束面质:是指治疗者运用言语反应描述在来访者的感受、想法和行为中存在的明显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一、精神分析疗法(三)精神分析疗法的适应症与评价▲适应证一般包括各种神经症、心境障碍、心身疾病以及某些人格障碍等。经典的精神分析疗法由于治疗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且需要患者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对治疗师的要求也较高,目前已较少使用。但随着分析性心理治疗,尤其是精神分析性短期焦点治疗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正在逐渐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二、行为疗法行为治疗(behaviortherapy)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法。始于1950年代末。(一)概述二、行为疗法(二)行为疗法的基本原则▲(三)行为疗法的方法1.通过行为分析确立病人的靶症状或靶行为2.循序渐进3.强调实践或练习1.行为功能分析2.系统脱敏疗法3.冲击疗法4.厌恶疗法5.行为塑造法6.松驰疗法7.生物反馈疗法二、行为疗法(四)行为疗法的适应症与评价1.恐惧症、强迫症及焦虑症等。2.各种进食障碍,烟酒及药物依赖等。3.阳痿、早泄、性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性功能障碍。4.同性恋、恋物癖、异装癖、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等。5.纵火癖、偷窃癖、拔毛癖等冲动控制障碍。6.注意缺陷,品行障碍、儿童焦虑、恐怖障碍、社交敏感性障碍等。7.儿童抽动症、慢性运动和发声抽动障碍等。8.遗尿症、遗粪症、异食癖、口吃等儿童行为障碍。9.学习障碍、考试综合征、电视迷综合征、计算机网络综合征。10.高血压、心律失常、胃溃疡等心身疾病。适应证:二、行为疗法(四)行为疗法的适应症与评价评价:
行为疗法的着眼点是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或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广泛适用于各种存在行为异常的个体。但对于边缘人格、人格障碍或抑郁症的病人治疗效果有限。三、认知疗法(一)概况认知治疗(cognitivetherapy):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治疗方法体系,它是以矫正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
认知治疗理论认为患者的心理痛苦大多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治疗的着眼点应放在患者的认知上。三、认知疗法(二)方法艾利斯(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贝克(Beck)的认知疗法三、认知疗法1、理性情绪疗法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造成受治疗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理性情绪疗法有人本主义倾向,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AlbertEllis三、认知疗法▲非理性信念的三种基本形式:▲非理性信念的三个基本特征:1、自我完美信念2、公平世界信念3、自我中心信念1、绝对化要求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程序(1)心理诊断
(2)领悟
(3)修通
(4)再教育
①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帮助建立自信心;②找出ABC;③一起协商,制定目标(情绪和行为);④介绍ABC理论,使其接受理论和认识之间的关系,并对自己当前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①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②他们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负有责任,应自我审查和反省;③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症状。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使其修正和放弃非理性观念并代之合理信念,使症状减轻或消除。巩固治疗效果,强化新的反应模式。三、认知疗法2、贝克的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贝克(Beck)认知治疗的基本假设是: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由于错误的信息整合或由于“逻辑性”的错误思维从而导致现实经验与其认知不符,尽管这样,他们仍然坚信自己的基本观点和信念。Beck三、认知疗法(三)认知疗法的适应症与评价▲认知疗法广泛用于治疗许多疾病或心理问题,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自杀及自杀企图、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认知疗法关注受治疗者的现在,耗时少。四、以人为中心疗法(一)概况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RogersCR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的,人有一种以生俱来的自我成长倾向。在适宜的环境下,人具有积极的成长的潜能,能自我探索,发现自我问题,有能力指导、调整和控制自己。四、以人为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学说解析: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建立无条件相互关心、尊重的气氛真诚相处、彼此尊重——出现奇迹僵化→灵活静态→动态依赖→自主消除心理异常关键实现全部潜能四、以人为中心疗法(二)疗法实施的条件第一,来访者必须能与一位治疗师联系;第二,来访者必须感知到治疗师身上所具备的这种品质;第三,来访者与治疗师的联系必须持续一段时间。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实施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四、以人为中心疗法(三)治疗的条件和氛围1.真诚一致2.无条件积极关注3.共情或设身处地的理解四、以人为中心疗法(三)适应症与评价以人为中心疗法适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问题、正常人或轻度心理障碍患者。以人为中心疗法对心理治疗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采购管理制度
- 企业环境的应急预案
- 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春节安全的应急预案范文(35篇)
- 老师工作计划11篇
- 高中体育述职报告5篇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专项训练1特征(点)描述类含答案
- 第二十三章 数据分析 综合检测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东街小学等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 水稻常见病虫害ppt
- 学生会考核表(共3页)
-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 六年级家长会家长代表演讲稿-PPT
- 公寓精装修施工方案
- 农村公路养护规范
-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填写说明-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doc
- 新冠咽拭子的采集、送检及保存注意事项
- 捷达手动变速器的拆装
- 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doc
- 《医院重点病种分析》.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