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名家_第1页
中国古代文人名家_第2页
中国古代文人名家_第3页
中国古代文人名家_第4页
中国古代文人名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人名家沧海拾遗溪水微蓝上古时代——三皇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约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针灸的发明,《帝王世纪》中有伏羲「制九针」以治病的传说,说明我国古代的针灸发展是很早的。※女娲是在伏羲氏以后为天下共主,她作笙簧,是音乐的开始,传说她练石以补天,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了五弦琴,开始蜡祭和市场。药物的运用,人类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逐渐认识到某些植物的药用功能,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溪水微蓝上古时代——五帝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首次一统中华民族

黄帝,姓姬(或云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居于西北,后迁徙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一带。炎帝传为神农氏,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窜,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黄帝统帅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败蚩尤,结果蚩尤被杀。涿鹿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发生战争,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素自承为『黄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溪水微蓝黄帝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黄帝轩辕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黄帝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中最精彩的就要数黄帝与炎帝、蚩尤的战争了。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黄帝时期的苍颉对文字予以改进,出现了假借字。在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铸鼎都先行发明,并得到发展,他的功劳为后世所称赞,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溪水微蓝少昊少昊: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少昊,己姓,一说嬴姓,名挚,号金天氏,又号青阳氏,又称“朱帝”、“白帝”、“西皇”、“穷桑氏”、“空桑氏”,在位84年,寿百岁崩。他的父亲是太白金星,他的母亲是天山的仙女皇娥。少昊之所以被成为“穷桑氏”,是因为少昊的母亲在天上织布,在筋疲力尽的时候,常到西海之滨的一颗大桑树下休憩玩耍。她在这棵树下面认识了太白金星。在少昊诞生的时候,天空有五只凤凰,分别是红、黄、青、白、玄飞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称为凤鸟氏。少昊开始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的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来,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曲阜,并以所辖部族以鸟为名,有风鸟氏、玄鸟氏、青鸟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溪水微蓝颛顼颛顼:中国远古部落联盟首领。号高阳氏。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今的河北省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今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颛顼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打败共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溪水微蓝帝喾帝喾:姓姬,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春秋战国后,被尊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他是黄帝的曾孙,“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溪水微蓝帝挚帝挚,帝喾长子,尧之兄。(公元前2450年

公元前2326年),号青阳氏,帝喾长子,生母是常仪。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帝喾死后,挚因是帝喾的长子而受禅接帝位。在位时,挚荒淫无度,九年后,诸侯废之,而推尊其弟唐尧为天子。唐尧登基后,封挚于高辛(商丘高辛镇)。溪水微蓝唐尧尧

(约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古称河东地区)。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氏村)。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今山西太原),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尧从父亲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帝尧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溪水微蓝唐尧治涝河尧的时代,又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9年,毫无功绩。大禹之父。溪水微蓝唐尧禅位尧帝,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尧退居避位,28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溪水微蓝虞舜舜(约公元前2277-

约公元前2178),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建立虞国,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假意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溪水微蓝虞舜辉煌业绩《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大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舜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大禹之功”,“天下明德皆自大禹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舜在年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不得已确定了威望最高的大禹为继任者,并由大禹来摄行政事。溪水微蓝夏朝——夏禹禹,姓姒,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帝禹。夏后氏部落长,鲧的儿子,颛顼曾孙。夏朝的第一代君主,也是子承父位、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禹聪明勤劳,待人和蔼,讲信用,又能以身作则。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经过实地调查,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来根治水患。受舜的禅让而继位,夏朝的奠定者。在位8年,因操劳过度而死,据说活到100岁。葬于会稽山。为治水将国家分为九大州,为纪念战胜水患而铸鼎成国家政权象征。成为部落联盟时最后一位英雄人物。也是世袭王权时代第一位君主。溪水微蓝禅让制度变更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溪水微蓝夏朝历史—后羿夏王朝的帝禹是一代圣君,第二代帝启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第三代的太康则是一位实打实的昏君了。太康继承了父亲启的王位后,不治理政事,不体恤民生,放情纵欲,一味喜好游乐,丧失了做人君的德行,因此失去了民心,臣民大都怀有二心。有一次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竟然一连一百多天没有回宫,他的五个兄弟意见很大,接着又发生了武观叛乱庶民也起来造反,这时候有穷国的诸侯后羿便趁机进攻夏朝的国都阳翟。后羿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历史上,后羿又叫夷羿,原本东夷部落集团的后裔,是一个势力很大的部落首领,夏王朝把他封为有穷国的首领(有穷国,上古古国名)。他箭艺、武艺高强(这也是后裔射日的由来),见夏王朝民心尽失,力量削弱,就把国都从鉏地(今河南滑县东)迁到穷石(今河南孟县内),然后率领他的人马一路攻入了夏朝的都城。太康不能回到阳翟,他的兄弟五人侍候他的母亲在洛水湾等他。大家都很怨恨太康,作了一首《五子之歌》来追述大禹的告诫,后羿赶走太康后,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君主,然而自己成为了实际上的王朝统治者。傀儡仲康做了十三年君主后,其子继位。不久,夏帝相又被后羿驱逐,干脆自己当了国君,这在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后羿夺取了夏朝的政权后,也步了太康的后尘,只知道游乐,把国事全部委托给寒浞。寒浞本来居住在寒国(今山东潍坊东北),是东夷集团伯明氏之谗子,他贪婪残忍,对后羿阿谀奉承,对官员大肆收买,很快就掌握了有穷氏的政权,后来他杀死了后羿,还霸占了他的妻子,生下了斟灌和勘寻这两个儿子,并且杀掉了帝相,从此夏王朝一度中断,“无王之世”持续了整整四十年。溪水微蓝夏朝历史—“少康中兴”帝相被杀的时候,他的妻子正才怀孕的时候,她机智的从墙洞中爬出,逃亡到了娘家有仍氏这个诸侯国,生下了儿子少康。少康在外祖父家长大后,学着放羊,并当上了主持畜牧的小官,寒浞听说夏王的后裔还在人世,又命浇派人追杀,少康只能逃到帝舜的后裔有虞氏的诸侯国,并且做了有虞氏的厨官。有虞氏的势力很强,不忍看到大禹绝后,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被赐给他田地和五百名奴隶。少康有了复国的基地,他励精图治,广施恩德,召集夏王朝的遗民,还派大臣打入敌人的内部刺探情报,搅乱敌人的阵线。太康亡国的时候有个大臣叫伯靡,寒浞杀掉后羿,消灭斟灌和勘寻两个诸侯贵族后,伯靡把斟灌和勘寻的部下和百姓收集聚拢起来,精炼兵马,大约于公元前1868年时起兵诛杀寒浞,与此同时,少康举兵在过地这个地方消灭了浇。控制中原三代四后近百年的东夷族有穷氏覆灭,结束了四十载的“无王”时期。伯靡迎接少康回到故都阳翟,重建夏朝,恢复了当初大禹和启君临天下的权威,史称“少康中兴”。少康即是杜康,是不是很耳熟?还记不记得曹孟德的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少康在有虞氏当厨官时,曾酿造出一种高粱美酒,后世就用杜康,来代替“酒”这个词了。溪水微蓝夏朝鼎盛姒杼(前1911年—前1895年),姒姓,名杼(亦作予,或作季杼),又名宁、伫、宇、相曼、舆,姒相之孙,姒少康之子,夏朝第七任王,在位17年,享年58岁。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夏朝在少康的带领下进入了中兴时代,而在季杼统治时期则达到了鼎盛。季杼在位期间,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他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降服了东夷族。他被夏朝人看成是能够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位名王。季杼先后迁都到原(今河南省济原县附近)和老邱(今河南省陈留县附近)。死后葬于安邑附近,其子姒槐继位。溪水微蓝夏朝“槐黄时节”姒槐(前1894年—前1851年)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夏朝最辉煌的时代在帝槐时代来临。这时,九夷来朝。槐树之花的黄色象征夏王室,槐树之花开花时节在夏天,因此槐树之花就是夏朝之花。帝槐又名帝芬,这也是指花朵芬芳之意。所以帝槐名号告诉我们,他在位的时代,是夏朝的“槐黄时节”,是夏王朝之花盛开的时节。溪水微蓝帝芒“沉祭”芒(前1850年—前1833年),又名帝芒,夏朝第九任君主,槐帝之子。槐死后,他继王位。他46岁登基,在位18年,享年64岁。死后葬于安邑附近。其子泄即王位。槐在位约四十四年而死。其子芒继位,举行了隆重的祭黄河仪式。除了把猪、牛、羊沉于河中,还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诚。这就是“沉祭”,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的仪式。祭河之后,芒又跑到东海之滨游玩,捕捉到了一条很大的鱼。群臣向芒称贺,认为是河神所赐,可永保太平。溪水微蓝夏朝众王简述姒泄(前1850年—前1833年),姒姓,名泄,夏朝第十任君主。姒芒子。姒不降(前1831年~前1753年),夏王泄的儿子。在泄病死后继位。他19岁登基,在位59年,享年78岁,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夏朝很有作为的君主,在他统治的五十九年夏朝版图达到最大。同时他认为自己儿子孔甲不德,所以传位给弟弟,不降死后,葬于安邑附近。姒扃,姓姒,名扃。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第十二任王。帝扃二十一年(庚辰,公元前1901年),在位21年的扃死,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姒廑。姒不降之子孔甲不服,将王位夺回。在位期间,信奉鬼神,肆意淫乱,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衰落,逐渐走向崩溃。创作有《盘盂铭》三十六篇和诗歌《破斧》。姒皋(前1753年~前1669年),孔甲子,他在位11年,享年84岁,死后葬于安邑。儿子姒发继位。姒发,姓姒,名发,一名为后发,也叫后敬。姒皋儿子姒发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各方诸侯已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姒发破格提拔关龙逄的事情,充分说明了发是一个爱惜人才并且重用人才的君王。在位7年的姒发驾崩,泰山发生地震。同年,其子履癸继承王位。溪水微蓝夏朝失国桀(?―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号桀,史称夏桀,帝发之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52年都于斟鄩(今河南洛阳)。桀文武双全,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妺喜亡夏的由来:夏桀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成汤伐桀的由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桀的党羽豕韦、顾国,击败昆吾国,然后直逼夏朝重镇鸣条。桀被汤追上俘获,放逐于南巢,夏朝覆亡。数年后死于南巢。关龙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为进谏而死的宰相。时日曷丧的由来:夏桀说“我有天下,就像天有太阳一样。太阳完了,国家才灭亡。”百姓说“若太阳何时灭亡,我这个月亮愿意同归于尽!”表达了一种愿意与憎者去死的仇恨心理。溪水微蓝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皇帝:汤

、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自天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溪水微蓝商朝“商汤革命”商汤完成灭夏重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灭夏后,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商朝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称作“商汤革命”时期。溪水微蓝夏末商初名人伊尹,姓伊,一说名挚,小名阿衡。生于公元前18世纪末至公元前17世纪初,夏朝末年生于空桑(一说今河南杞县,一说今洛阳伊川),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尹是右相之意。约公元前1600年,他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溪水微蓝商朝众王简述商太祖(商汤),在位30年,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商代王(太乙),在位1年,商汤之子。商哀王(外丙)子胜,在位3年卒。商代天子,名胜。即商朝第二代王。商懿王(仲壬)子庸,在位4年卒。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商太宗(太甲)子至,在位23年

卒。商汤长孙。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商昭王(沃丁)子绚,在位29年卒。亦称羌丁,继父太甲即位。在位期间,辅政功臣伊尹去逝。沃丁死后,由弟太庚即位。商宣王(太庚)子辩,在位25年卒。太庚,又作大庚,误称小庚。他死后由子小甲继位。商敬王(小甲)子高,在位36年。小甲,太庚子。在位36年。小甲死后,弟雍己继立。商元王(雍己)子密,在位12年。小甲之弟。荒废政事,商朝开始衰落。死后由弟太戊继位。溪水微蓝商朝由兴转衰商中宗(太戊)子伷,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汤五世孙,太甲孙。太戊继位是少年,不勤于国政。在他继位第七年时,王宫的庭院里长了一棵桑树,奇怪的是这棵桑树下又长出了一棵楮树,七日疯长。太戊很怕。他的大臣伊陟就说:臣听说妖怪胜不过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太戊一听有道理,洗心革面,勤于朝政,修德治国。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商朝中兴,故后代尊称他为中宗。太戊之子仲丁继位。商孝成王(仲丁)子庄,在位11年。当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仲丁六年,其中的蓝夷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击退蓝夷。仲丁死后,诸弟争夺王位,造成继承上的九世之乱,商朝一度中衰。仲丁死后,其弟外壬即位。溪水微蓝九世之乱、万年历春节的由来商思王(外壬)子发,在位15年。仲丁死后,外壬成功地夺取王位,并向诸弟妥协,造成了商王朝继承上的混乱,史称九世之乱。商朝开始衰落。外壬死后,由其弟河亶甲继位。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在位9年。河亶甲在位时,商朝又再度衰落,他曾迁都于相,又曾出兵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其子祖乙继位。商穆王(祖乙)子滕,在位19年。祖乙在位时,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他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国运再度中兴。甲骨文中称他为中宗祖乙,和太乙、太甲合称为“三示”(意为三位功勋卓著的祖先)。由其子祖辛即位。万年历和春节的由来:天气风云的不测,使祖乙很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祖乙,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谁知,刺客被卫士发现,被当场缉拿。祖乙知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溪水微蓝盘庚迁都商桓王(祖辛)子旦,在位16年。死后由其弟沃甲即位。商僖王(沃甲)子逾,在位25年。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商庄王(祖丁)子新,在位32年。死后由堂弟(商王沃甲之子)南庚即位。商顷王(南庚)子更,在位25年。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后迁都于奄。死后由祖丁之子阳甲继位。商悼王(阳甲)子和,在位7年。在甲骨文中称象甲。曾西征丹山戎。在位时,商朝内乱不止,奴隶主贵族之间相互残杀。商朝更加衰落,诸侯不朝。死后其弟盘庚继位。商世祖(盘庚)子旬,在位28年(前1300-前1277年在位)。甲骨文做般庚,于在位的第三年(前1298年)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死后其弟小辛继位。盘庚迁都的由来:在盘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乱,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盘庚继位以后,决定把都城从奄迁到殷,遭到贵族的反对。但是盘庚决意迁都,并作书告谕,违者重惩。于公元前1298年迁都以后,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此后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这里。

溪水微蓝武丁中兴商章王(小辛)子颂,在位21年。小辛继位后,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死后其子武丁继位。商高宗(武丁)子昭,在位59年

。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还击败四方入侵,商朝威镇四方。相传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继位后,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出土的武丁时期甲骨卜辞有“中师”之名,当是开创军队以“师”为最高建制单位,也有认为是初建右、中、左三师。鉴于

方、土方经常侵扰商朝边地和属国,甚至联合威胁商西北边安全,乃采取各个击破之策,多次遣将发兵进攻,又亲自统兵出征,终将方、土方征服。用长达三年时间平定鬼方。发重兵击败羌方,俘获大批羌人充为奴隶(见武丁攻西北部族之战)。统兵南征,深入荆楚之地,击败荆楚军,俘获甚多。还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对周边方国、部族的战争,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溪水微蓝周祭之法商后平王(祖庚)子跃,在位7年。公元前1191年即位,在位约7年,他是商朝著名国王武丁的次子。祖庚有长兄祖己,因受后母诬陷,被父亲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为后母所生,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便暗暗地离宫出走,武丁病死,祖庚得以继位。祖庚死后,三弟祖甲继位。

商世宗(祖甲)子载,在位33年,病死。祖甲即位后,创造了“周祭”之法,具体方法是:从每年第一旬甲日开始,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庙号的天干顺序,用羽、彡、三种主要祭法遍祀一周。周祭以旬为单位,每旬十日,都依王、妣庙号的天干为序,致祭之日的天干必须与庙号一致。如:第一旬甲日祭上甲、乙日祭报乙、丙日祭报丙,直至癸日祭示癸;第二旬乙日祭太乙(汤)、丁日祭太丁;第三旬甲日祭太甲、丙日祭外丙。如此逐旬祭祀,一直祭到祖甲之兄祖庚。用一种祭祀法遍祭上甲到祖庚的先工先王,需要九旬。祭毕,再分别用另两种祭法遍祀,直到全部祭遍为止。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统更为严密规范,因此盛行于商代后半期,并逐渐达到最高峰。祖甲创立的周祭之法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最好体现。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体系,周祭之法和古巴比伦、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统。祖甲之子廪辛继位。

溪水微蓝巫教VS王权商甲宗(廪辛)子先,在位6年。廪辛在位期间,西方一些方国部落不断攻扰商朝,始终没有将方国部落征服。廪辛死后,由其弟康丁继位。商康祖(庚丁)子嚣,在位1年。于前1148年继位。他死后,由其子武乙继位。商武祖(武乙)子瞿,在位35年。于前1147年继位,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丁)继位。武乙在位时,巫教势力极大,经常假借天意钳制商王的行动,武乙便想方设法打击巫权。经过种种斗争,终于使巫权大为降落,王权大为上升。从武乙晚年经常用兵于渭水流域的史料来分析,他可能死于征伐西方方国部落的战斗中。他死后,由其子太丁继位。

溪水微蓝商朝灭亡商匡王(太丁)子托,在位13年。于公元前1112年即位,死后由其子帝乙继位。文丁继位以后,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采取怀柔政策。周侯季历毫不客气,看看中央没动静,就征伐山西长治地区的余吾戎,余吾戎败而降周。周侯季历向文丁报捷(献上俘虏和战利品)。文丁看看季历越来越厉害,感觉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囚禁季历,并杀了他。而季历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商德王(帝乙)子羡,在位26年。公元前1101年即位,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死后由其子辛继位。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即朝歌)。商纣王(商纣)子寿,在位52年。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武王伐纣"的故事记载了商朝灭亡的过程。渭河流域周部落的首领武王姬发,联合各部落讨伐殷商,而当时统治殷商的商纣王也是一个像夏桀一样的暴君,早已引起人们的忌恨。为了抗击武王,纣王将大批奴隶武装起来,而这些奴隶却在前线倒戈,实际上是一次奴隶起义,纣王在惊恐中自焚而死。商王朝灭亡了,被周朝所取代。

溪水微蓝西周年表(公元前1122年——前771年)

文王嫡次子周武王

姬发灭商建周。前1122年~前1116年在位7年周成王

姬诵前1115年~前1079年在位37年周康王姬钊前1078年~前1053年在位26年周昭王姬瑕前1052年~前1002年在位51年周穆王

姬满前1001年~前947年在位55年周共王姬繄扈前946年~前935年在位12年周懿王姬囏前934年~前910年在位25年周孝王姬辟方前909年~前895年在位15年周夷王姬燮前894年~前879年在位16年周厉王

姬胡前878年~前842年在位37年共和(周、昭二伯行政,谓之“共和”)前841年~前828年在位14年周宣王姬静前827年~前782年在位46年周幽王

姬宫涅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1年

溪水微蓝春秋战国东周皇帝列表周平王姬宜臼,前770年—前720年在位50年。周平王中国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王后申后。周桓王姬林,前719年—前697年在位23年,为周平王孙。平王病死时,太子姬狐正居于郑国为人质。姬狐因一路上哀伤过度,回朝后就病死。姬林便被郑伯和周伯黑肩扶立为天子。周庄王姬佗前696年—前682年在位14年。是周桓王长子,桓王病死后继位。姬佗继位后的第三年(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遵照桓王临终时的嘱咐,策划要杀掉姬佗,改立姬克为国君。辛伯劝阻他说:“嫡庶有别,废嫡立庶,这是内乱的根源阿!”周公黑肩不听。于是,辛伯将这一阴谋报告了姬佗,姬佗就立即捕杀了周公黑肩。姬克见事情败露,逃奔燕国。这件事史称“子克之乱”。姬佗在位的公元前685年,齐国经历了多年内乱后,公子小白被立为国君,即齐桓公。他不计私仇,将曾几乎射死自己的名臣管仲设计从鲁国接回,任命为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进行了改革,逐渐强盛了起来。第二年,因为鲁国曾经阻挠过齐桓公即位,齐桓公发兵攻鲁,鲁军迎战于长勺(今地不详)。鲁庄公见敌强我弱,急于想挥兵攻击,被臣子曹刿劝阻。齐军自恃强大,连续三次击鼓冲锋,都未能奏效,顿时气竭力衰,军心涣散。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战术,发动反击,一鼓作气地击败了齐军。前682年10月,姬佗病死。溪水微蓝周朝动荡周僖王姬胡齐,前681年—前677年4年。是周庄王姬佗的长子。在位间,宋国发生内乱,国君愍公被弑,齐桓公趁机约宋,陈,蔡,邾四国会盟,商议平定宋乱。周惠王姬阆,前676年—前652年在位25年。周釐王之子,非常贪婪,即位后占取强取引起蔿国五大夫及石速的强烈不满。周襄王姬郑,前651年—前619年在位23年。周惠王之子。襄王时期,在大国争霸、小国林立时代,称霸于诸侯,为后人称为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在周襄王时地位已凌驾于周王及各诸侯国之上。周顷王姬壬臣,前618年—前613年在位6年。王室财政拮据,竟致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卿士毛伯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姬壬臣在位时,邾国的诸侯为邾文公。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准备迁都到绎山占辞上说:“迁都有利于民,但是有害于君,会使君短命。”当时的人是很相信占卜的,纷纷劝阻迁都,邾文公却说:“上天让民树立了君,就是为了替民谋利.如果迁都有利于民,就迁吧。”他还是把都城迁到了绎山。不久,邾文公果然病死了,这虽是巧合,时人却纷纷赞誉邾文公的贤良。溪水微蓝弭兵会盟周匡王姬班,前612年—前607年在位6年。周顷王之子。死后由弟定王瑜即位。周定王姬瑜,前606年—前586年在位21年。定王即位之时,大诸侯国对周王朝及周天子已无尊敬可言,中央权力继续削弱。死后由其子姬夷继位。周简王姬夷,前585年—前572年在位14年。公元前586年周定王死后即位,周简王在位时,周天子权威已经荡然无存,此期间晋、楚、秦,宋、郑等国相互攻伐不止,位于东南地区,原为楚国属国的吴国兴起,攻入楚国,几乎亡楚。子灵王泄心即位,是为周灵王。周灵王姬泄心,前571年—前545年在位27年。宋国大夫向戍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国的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这次大会史称“弭兵会盟”。“弭兵会盟”后的10多年间,因为楚国专注于对付吴国,晋国则忙于应付内事,无力开战,所以会盟的10个国家没有发生过战争。然而,各国内部的争权斗争却异常尖锐。“弭兵会盟”也就成为春秋时期两个阶段的分水岭。会盟以前以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为主,会盟以后却以各国内部大夫间的兼并为主。溪水微蓝战国时期出现周景王姬贵,前544年—前521年在位25年。周灵王第二子,灵王死后继位。周景王姬贵在位时,财政窘困,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国乞讨。周悼王姬猛,前520年—前520年在位不足1年。景王在位时,因嫡长子太子寿早死,原立姬猛为太子,但景王又宠爱庶子姬朝,于病重时要大夫孟宾扶立姬朝,而没来得及就病死。景王死后,同月贵族刘卷、单旗将盂宾杀死,仍拥立姬猛为帝。姬猛继位后,姬朝很不甘心,就带领失去职位的旧官吏和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叛乱,争夺王位。刘卷被打败逃了,单旗保护着姬猛待在王宫内。姬朝的党徒乘深夜潜入宫中,劫走了姬猛。单旗突围而逃,姬朝的徒众挟持着姬猛追赶单旗。半路上,晋顷公遣大夫籍谈、荀跞带兵救出了姬猛,护迎他避于王城。不久,派兵护送他回都城。同年10月,姬猛病死。姬猛死后的庙号为悼王。周敬王姬匄,前519年—前476年在位44年。姬匄周景王次子,继兄周悼王为周王,称东周君。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攻伐,争夺帝位。六年后,他在晋兵帮助下,击败姬朝,巩固了王位。敬王死后其子姬仁继位。周元王姬仁,前475年—前469年在位7年。姬仁继位的这一年(公元前475年),我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于攻灭吴国后,统帅大军乘胜北渡淮河,在徐约齐、晋、鲁、宋等国会盟。会盟后,派人给姬仁送去贡品,姬仁也回赠勾践以祭祖用的肉,册命他为伯,承认他处于诸侯的领袖地位,勾践成为一时的霸主。元王死后其子姬介继位。溪水微蓝三家分晋周贞定王姬介,前468年—前441年在位27年。姬介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3家大夫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在陆续并吞了其他贵族后,共同攻灭了最后一家贵族智伯,形成实际上的3个国家(赵国、韩国、魏国),晋国国君幽公反而要分别向他们朝贡。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前441年在位3个月。为周贞定王长子。即位后三个月为弟姬叔袭杀。周思王姬叔,前441年在位5个月。8月又被弟姬嵬所杀。周考王姬嵬,前440年—前426年在位15年。周考王姬嵬在位期间,封弟姬揭于王城,以继续周公的官职,史称周桓公。时人称此国为“西周”。周桓公死,传位于子威公。威公死,传位于惠公。惠公长子史称西周公。惠公又封少于班于巩,史称“东周”。这样,在周王室的领地内,又建立了“西周”、“东周”两个小国。周威烈王姬午,前425年—前402年在位24年。名姬午,为周考王之子。在位时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此即“三家分晋”。魏国当时的国君是魏文侯斯,他任用著名政治家李悝进行改革,使魏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的头号强国。赵国国君烈侯也任用公孙连等一批贤能之士整顿吏治,提高统治机构效率,节省财政开支,使赵国逐渐强盛起来。威烈王死后由其子姬骄继位。溪水微蓝田氏代齐周安王姬骄,前401年—前376年在位26年。在位时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是谓“田氏代齐”。姬骄在位期间,齐相田和在公元前391年将齐国国君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城之地作为他的食邑,田和成为齐国实际上的国君。公元前386年,姬骄封田和为齐侯,正式将他列为诸侯。这标志着齐国的新兴的封建势力取代了旧势力。当时,楚国国君是悼王,他于公元前382年任用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卫国人吴起进行变法。吴起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改善财政,增加军事力量。这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使楚国迅速强大起来,南平百越,北灭陈、蔡等国,又大败魏国。但是,第二年楚悼王死去后,仇视变法的旧贵族发动叛乱,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废除了新政,使楚国的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致使地大物博的楚国没有能发展成为统一六国的力量,最终为秦国所攻灭。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一起将徒有虚名的晋国国君俱酒废为平民,瓜分了他仅有的一点领地,使晋国名实俱亡。周烈王姬喜,前376年—前369年在位8年。周烈王之子。周显王姬扁,前368年—前321年在位48年。周安王子,周烈王弟。溪水微蓝五国合纵周慎靓王姬定,前320年—前315年在位6年。周显王之子。周慎靓王姬定在位期间,战国七雄为了保存自己,壮大自己,各自找寻盟友,有时几个较弱的国家联合,攻打一个强国,称为“合纵”:有时一个或两个强国(主要是秦国和齐国)联合,攻打较弱的国家,称为“连横”。一些游说之士研究天下形势,奔走于各国之间,劝说国君进行合纵或连横,历史上称他们为纵横家。为了解除当时最强盛的秦国对各国的威胁,公元前318年,魏国的相公孙衍发起了一次五国合纵攻秦的战役,五国是魏、赵、韩、楚、燕,推举楚国为纵长。同年,五国联军进抵函谷关,秦出兵迎击,联军撤走。第二年,秦军又与五国中的韩、赵、魏军队大战于修鱼,秦军斩杀敌方8万人,取得大捷,挫败了这一次的五国合纵。公元前316年,秦军攻灭了巴、蜀两个小国,接着大量移民,占领了巴、蜀,取得了日后顺长江东下攻击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楚国的有利的战略地位,为日后灭楚创造了重要条件。溪水微蓝周朝亡周赧王姬延,前314年—前255年在位60年。周慎靓王之子,是最后一位国王,是两周在位最长的君主;但他在位时期,东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洛邑。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公降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城三万,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周赧王六十年(前255年),一百多岁的周赧王悲愤而死,周民东亡,秦取九鼎,后七岁,秦灭东周公国。周顺王姬杰,前256年——前249年。前256年,秦未立新天子,取九鼎置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迁西周公于憾狐,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欲趁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合纵伐秦,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迁东周公于阳人之地,然诸侯还有韩国、卫国、魏国、燕国、楚国、赵国、齐国、朝鲜国,周朝尚底灭亡,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韩、魏、赵、楚、燕、齐六国,自以为统一天下。至公元前194年魏满灭周代最后一个诸侯国朝鲜周朝才彻底亡,周朝至此彻底灭亡。溪水微蓝周朝名人吕尚周代齐国始祖。姜姓,吕氏,名望。又称姜子牙。曾任太师,亦称师尚父。传说他早年流落殷都,闻文王求贤,遂到渭水钓鱼以待,果为文王赏识。文王被纣王所囚,他进献美女,赎回文王。后助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俗称姜太公。据传著有兵书《六韬》。溪水微蓝周朝名人西伯昌季历之子,姓姬,名昌。周文王姓姬名昌。父季历为侯伯。武王追尊姬昌为文王。文王著《周易》。西伯死后谥为文王。西伯能遵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下士,日益强盛。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闳夭以有莘氏美女及奇物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以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邗、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县),为讨伐商纣作积极准备。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商纣的遗愿。溪水微蓝春秋春秋,公元前77O—475。春秋五霸

霸国创业霸主历时时间(年)

齐国齐桓公姜小白前720-前75040

晋国晋文公姬重耳前760-前510160

秦国秦穆公嬴任好前750-前77030

楚国楚庄王芈侣前790-前690110

吴国吴王阖闾前690-前51030溪水微蓝战国战国,公元前475--22l年。战国七雄:

秦: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

齐: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

楚:楚宣王

(?―公元前340年)

魏:魏文侯

(前472年―前396年)

赵:赵烈侯(?―公元前400年)

韩:韩昭侯(?―公元前333年)

燕:燕文公(前554年―前545年)溪水微蓝齐国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尚。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自姜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齐国疆域已经是濒临大海的大国,齐国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时代七雄之一,前221年,最后为秦国所灭。齐国国都是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溪水微蓝1齐太公尚炎帝后裔前1046年—前1015年32即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2齐丁公伋尚子前1014年—前976年393齐乙公得伋子前975年—前932年444齐癸公慈母得子前931年—前880年525齐哀公不辰慈母子前879年—前868年12其名一作不臣6齐胡公静慈母子,不辰弟前867年—前860年87齐献公山慈母子,静弟前859年—前851年98齐武公寿山子前850年—前825年269齐厉公无忌寿子前824年—前816年910齐文公赤无忌子前815年—前804年1211齐成公脱赤子前803年—前795年9其名一作说12齐前庄公购脱子前794年—前731年6413齐釐公禄甫购子前730年—前698年33一作齐僖公14齐襄公诸儿禄甫子前697年—前686年1215齐前废公无知购孙,年子前686年1父夷仲年(夷为字,仲为排行,年为名)溪水微蓝16齐桓公小白禄甫子,诸儿弟前685年—前643年43春秋五霸之一17齐中废公无诡小白子前643年1一名无亏18齐孝公昭小白子,无诡弟前642年—前633年1019齐昭公潘小白子,昭弟前632年—前613年2020齐后废公舍潘子前613年121齐懿公商人小白子,潘弟前612年—前609年422齐惠公元小白子,商人弟前608年—前599年10

23齐顷公无野元子前598年—前582年17

24齐灵公环无野子前581年—前554年28

25齐后庄公光环子前553年—前548年6

26齐景公杵臼环子,光弟前547年—前490年58

27齐晏孺子荼杵臼子,阳生弟前489年1

28齐悼公阳生杵臼子前488年—前485年4

29齐简公壬阳生子前484年—前481年4

30齐平公骜阳生子,壬弟前480年—前456年25

31齐宣公积骜子前455年—前405年51

32齐康公贷积子前404年—前379年26前391年,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田氏代齐开始溪水微蓝齐国: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巳亡怯。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由于不少人是善于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趁来游说当权者的能手,故在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之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稷下学官的存在,曾为当时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溪水微蓝晋国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是"唐叔虞"。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晋国鼎盛时期,地跨晋、豫、冀、陕,疆域辽阔。晋国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曾涌现出许多名君、名臣、名将,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甚至独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开疆拓土,逐渐强盛。践土会盟,晋文公称霸,其后人纵横中原,九合诸侯,成就百年霸业。晋平公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溪水微蓝晋唐叔虞姬虞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晋侯燮姬燮

晋武侯姬曼期晋成侯姬服人

晋厉侯姬辐(前?--前859年)

晋靖侯姬宜臼(前858年--前841年)18年

晋厘侯姬司徒(前840年--前823年)18年

晋献侯姬苏(前822年--前812年)11年

晋穆侯姬甫生(前811年--前785年)27年

晋殇叔姬殇(前784年--前781年)4年

晋文侯姬仇(前780年--前746年)35年

晋昭侯姬伯(前745年--前740年)6年

晋孝侯姬平(前739年--前724年)16年

晋鄂侯姬却(前723年--前718年)6年

晋哀侯姬光(前717年--前709年)9年

晋小子侯姬小子(前708年--前705年)4年

晋缗侯姬缗(前704年--前679年)26年

曲沃桓叔姬成师(前744年--前731年)14年

曲沃庄公姬鳝(前730年--前716年)15年

曲沃武公(晋武公)姬称(前715年--前677年)39年

晋献公姬诡诸(前676年--前651年)26年

有五子: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

658年假道伐虢

晋惠公姬夷吾(前650年--前637年)14年

晋怀公姬圉(前637年--前637年)1年晋文公姬重耳(前636年--前628年)9年春秋霸主之中原霸主

晋襄公姬欢(前627年--前621年)7年

名欢,晋文公之子,为秦穆公之女文嬴(原称怀嬴)所生

溪水微蓝

晋灵公姬夷皋(前620年--前607年)14年

襄公之子,赵氏孤儿昏君

无子

晋成公姬黑肩(前606年--前600年)7年

文公的小儿子

晋景公姬据(前599年--前581年)19年

594年灭赤狄

成公之子

晋厉公姬寿曼(前580年--前573年)8年

晋悼公姬周(前572年--前558年)15年

晋平公姬彪(前557年--前532年)26年

晋昭公姬夷(前531年--前526年)6年

晋顷公姬弃疾(前525年--前512年)14年

晋定公姬午(前511年--前475年)37年

晋出公姬鉴(前474年--前452年)23年

晋幽公姬柳(前433年--前416年)18年

晋烈成公姬止(前415年--前389哀公姬骄(前451年--前434年)18年

晋年)27年

晋孝公姬倾(前388年--前357年)32年

晋静公姬俱(前356年--前349年)8年

注:公元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开始处于分裂时期.

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封号公爵,曲沃武公改号为晋武公.

公元前453年,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家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战国时代从此开始.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正式瓜分晋国土地建立国家.

公元前349年,韩,赵两国瓜分晋国都城,弑杀晋静公,晋国自此灭亡.溪水微蓝秦国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乱而遭到西周统治者的惩罚,被迫西迁,嬴姓部族因此沦为奴隶。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败,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巴蜀,从此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郡县制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不久就被以楚为首的六国军队所灭,自巨鹿之战楚将、各诸侯上将军项羽消灭秦军主力至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当时还是楚将的刘邦投降,秦灭亡。溪水微蓝1非子(约前900—前858年)

2秦侯(前857—前848年)

3公伯(前847—前845年)

4秦仲(前844—前822年)

5秦庄公(前821—前778年)

6秦襄公(前777—前766年)

7秦文公(前765—前716年)

9秦靖公(未即位)

10秦宪公(前715—前704年)

11秦出子(前703—前698年)

12秦武公(前697—前678年)

13秦德公(前677—前676年)

14秦宣公(前675—前664年)

15秦成公(前663—前660年)

16秦穆公(前659—前621年)

17秦康公(前620—前609年)

18秦共公(前608—前604年)

19秦桓公(前603—前577年)

20秦景公(前576—前537年)

溪水微蓝

21秦哀公(前536—前501年)

22秦夷公(未即位)

23秦惠公(前500—前491年)

24秦悼公(前490—前477年)

25秦厉共公(前476—前443年)

26秦躁公(前442—前429年)

27秦怀公(前428—前445年)

28秦灵公(前424—前415年)

29秦简公(前414—前400年)

30秦出公(前386—前385年)

31秦献公(前384—前362年)

32秦孝公(前361—前338年)

33秦惠文王(前337—前311年)

34秦武王(前310—前307年)

35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

36秦孝文王(前250年)

37秦庄襄王(前250—前247年)

38秦始皇帝(前246—前210年)

39秦二世(前209—前207年)

40秦王子婴(前206年)溪水微蓝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溪水微蓝商鞅变法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溪水微蓝秦国名人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赵高: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溪水微蓝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90),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并有著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墨子砚整套科学理论。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溪水微蓝楚国楚国(公元896-951),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潭州(今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公元951年,南楚发生内乱,南唐乘机派遣大将边镐攻灭南楚。都城长沙被攻下,南楚灭亡,历六主,立国五十六年。溪水微蓝楚国年代表文肃王马筠庄穆王马祯景庄王马元武穆王马殷——高祖896年4月~930年11月衡阳王马希声930年11月~932年7月文昭王马希范——太宗932年8月~947年5月马希广947年5月~950年12月恭孝王马希萼950年12月~951年9月马希崇951年9月~10月溪水微蓝屈原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溪水微蓝老子

老子(约前571-?),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据《史记》记载,孔子曾问学于老子,后老子见周室衰而离周,至函谷关,关令尹喜强请著书,老子言道德五千余言而去,令尹将该书公诸于世,才得以流传,书名《老子》又名《道德经》。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竹简推算,《老子》成书年代不晚于战国中前期。《老子》虽是即兴之作,但确是老子对天道人事长期思考的结晶。《老子》为语录式文体,言简意赅,旨意远奥,探讨了先秦诸子讨论的一些核心命题。老子将“道”视为最高的范畴,道取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成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将“有无、有名与无名、阴阳、动静”等观念与“道”结合起来,提取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等观点,进一步丰富了道的内涵,体现出朴素的辩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