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41讲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41讲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41讲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41讲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41讲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板块选择性必修部分第41讲医疗与公共卫生历史2022内容索引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主题探究能力提升纵联横合思维升华真题实战模拟演练课程标准热词聚焦(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3)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疫病流行的消极影响;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博大精深的中国医药文化;发展迅速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1.历史上的疫病(1)概念: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种类①天花时间概况古埃及时期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18世纪肆虐欧洲,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中国清朝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②鼠疫: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黑死病”。(3)影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4)防治措施项目时期成就重视公共卫生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间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疫病防治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明代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此法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项目时期成就建立救治机构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古罗马医院收治疫病患者近代医学的进步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19世纪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2.中医药的成就

时间主要成就战国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西汉《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晚期①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②医学家张仲景因族人大量死于伤寒,立志从医,积累临床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唐代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②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明代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新中国成立后①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使得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②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③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西医发展: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2)西医传播①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②鸦片战争后

西式医院建立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陆续被引入中国西医院校建立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借鉴西方公共卫生措施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二、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1)体系构成: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2)体系建设①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内容具体成就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①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②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②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内容具体成就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扩大①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②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①世界: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②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①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②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①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②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普通人也重视心理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情境体验

1.英国医学博士梅藤更26岁来杭州,创办了广济医院,1881—1926年任院长。图为梅医师查房,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地向梅医师鞠躬,深谙中国礼数的梅医师也深深鞠躬回礼。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提示

这一经典医患关系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谐。误区警示

“疫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疫病是指发生在人、动物或植物身上,并具有可传染性的疾病的统称,一般由寄生虫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中医学认为疫病的病因是疫毒,与“非时暴寒”“非节之气”密切相关,多认为是受到“时行乖戾之气”,也就是带有致病因素不正常的邪气伤害所致。思维点拨

古代疫病频发的原因(1)政治腐败、战争频发、社会动荡。(2)灾荒及不良旧俗,公共卫生条件差。(3)医疗水平和科技手段相对落后。(4)在防疫措施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外交流及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疫病流行。思维点拨

鼠疫对明末历史的影响(1)人口锐减:鼠疫造成了明朝华北和江南人口锐减,人们体质虚弱。(2)明朝灭亡:鼠疫导致明朝税银和粮食收入锐减,军队非战斗损失巨大,城防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拓展提升古人防止疫病措施的借鉴(1)注意公共卫生,及时清洁、疏通井渠河道。(2)编撰医学书籍对疫情进行记载;对医疗方法进行创新。(3)设立疫病救治机构,实行有效隔离。思维点拨

中医学的历史甲骨文中已有一些疾病与治疗方法方式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拓展提升近代西医传播与社会变迁(1)西医的传入使中国人以全新视野看待医学,对于西方的医事制度有初步的了解认识。社会上出现的新的知识体系,开始改变人们的观念行为。(2)西医的传播冲击传统的中医学界,由于当时社会的变革与开放,很多士大夫、医家接纳西方医学知识观点,中西医开始对话,渐趋汇通。(3)明清时期,当时人们对于西方医学多持好奇、开放、接纳的姿态,西方解剖学以其科学实证精神对于明清时期的知识界具有一定影响,一批先知开始摒弃传统思想的束缚,树立科学求实的精神,促进传统医学观念的变革。提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知识拓展

实施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2)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劳动者对疾病风险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有效需求。(3)有利于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4)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5)有利于稳定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疾病而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一古代中国的防疫措施探究史料实证——古代中国的疫病防治材料

政府编纂颁行简便易用方书,并录于木版石条上,在村坊要路晓示,对疫病防治的作用更为直接有效。宋朝政府大量印行编辑医书,向各州县加以推广,向老百姓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夏商周时期,隔断传染源以防止疫病继续扩大的思想已经产生。秦汉时期,对凡是感染疫病的病人,有一套检查和隔离措施,说明早在秦代,对麻风病的诊断便有着一套报告、鉴定、隔离的完整制度,并建立起了传染病的隔离医院。《晋书·王彪之传》谈到永和末年,疾疫流传,“朝臣家有时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后汉书·礼仪志》云:“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灰为大洁。”……《金匮要略方论》告诫人们:“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否则会得疟疾。清代《鼠疫抉微》中提醒人们要经常洒扫堂房,厨房沟渠要整理清洁,房间窗户要通风透气。疫势危急时,要避开撤走,找个大树下的荫凉当风处居住,近水当风之处最好,千万不要众人拥杂在一起。——摘编自张剑光等《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探究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措施。

提示

宣传预防疫病的知识;对病人实行隔离制度,接触过病人者也要被隔离,建立传染病的隔离医院;搞好个人卫生,驱除疫病流传的可能;注意饮食卫生与安全;重视环境卫生等。【认知深化】中国古代预防疫病的思想和经验1.隔离治疗,阻断传染。疠所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传染病隔离场所。2.巡视散药,赐棺埋瘗。未感染者送药预防,一旦死亡,政府免费制棺深埋,以防疫病的进一步扩散。3.开仓放粮,减免租税。这样避免了饥民大量涌入城市,既便于赈灾,又起到了预防疫病发生的作用。4.颁布医方,群防群治。在村口要路立牌晓示或编撰一些简单的强体避疫的药方引导群众运用,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疫病蔓延,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素养感悟

历史价值观——中国传统防疫思想的现代价值中国疫病防治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避疫、防疫思想。专业医者作为医疗技术的掌握主体,是提高社会疫病认知水平的关键动力。政府机构作为防范疫病的践行者,是建立社会应急机制的主导力量。个体防疫与群体防疫在思想上、利益上存在的矛盾,需要更为开放透明的空间,通过个体防疫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凝聚群体防疫共识。主题二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探究史料实证——现代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卫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低弱的体质。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到1964年,血吸虫病流行的县市减少2/3,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1956年,斑疹伤寒发病率下降89%,回归热下降了91%。过去田园荒芜的疫区,出现了田增产、人增寿的景象。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摘编自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探究根据材料,对现代中国的公共卫生状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认知深化】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1.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致力于维护、保障和增进全体居民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将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其发展至关重要。3.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4.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使人们能够强化公共卫生观念、增强自身体质、注重精神卫生、重视心灵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5.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防疫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素养感悟

历史价值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它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旨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为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明确了具体落实方案。纵联横合思维升华中国不同时期的疫病与防控1.中国古代的疫病多发原因①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②战争、自然灾害使人口流动加剧,生存及卫生条件恶化;③思想观念落后、愚昧防控措施①政府减免税收,赈济灾民,节用救灾;②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③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防疫影响①缓和了社会矛盾;②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防疫措施的普及;④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2.中国近代的疫病

多发原因①近代中国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②清政府腐朽无能,对卫生环境等管理不力;③近代医学知识匮乏落后防疫措施①人们接受西方先进的医学科技和卫生知识;②清政府开始采用新的卫生防疫方法,开始确立近代卫生防疫制度;③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积极推动卫生防疫制度的法律化和制度化防疫影响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②有利于社会经济有序发展;③有利于中国近代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3.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②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③医学科技的进步;④国际社会的支持等意义①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③有利于国家安定、富强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2020海南卷,8)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

)A.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B.近代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C.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D.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微生物’等词”“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可知,《大公报》介绍近代西方的卫生学知识,大力宣传科学的健康卫生观,故选B项;“根本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838—1839年间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就已提出细胞学说,排除C项;“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2.(2020天津卷,4)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关于鼠疫的防疫宣传。《大公报》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有助于增强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关于鼠疫的报道,只是传播了防疫知识,并未加速防疫体系的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是报刊宣传,无法控制疫情的暴发和扩散,故D项错误。3.(2020江苏卷,12)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答案

B解析

民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中国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排除C项;建国初期,卫生防疫体系开始建立,但没有全面建立,排除D项。[模拟演练]1.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公民大会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己,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仍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

)A.伯利克里对决策失误应该负责B.疫病会影响到政治C.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雅典民主D.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答案

B解析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伯利克里因疫情遭到谴责而被废黜,说明疫病会影响到政治,故选B项。2.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知杭州。刚上任不久,杭州灾荒,疫病流行。苏轼捐款与官家合建名为“安乐坊”的医院,“作

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由此可见(

)A.宋代疫病频发B.宋中央疫情防控不力C.政府重视抗击疫情D.宋代重视开发防疫医药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苏轼知杭州”“苏轼捐款与官家合建”等信息可知,政府重视抗击疫情,故选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宋代疫病频发,排除A项;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