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二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发展第1讲人口教学案1803222119_第1页
全国通用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二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发展第1讲人口教学案1803222119_第2页
全国通用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二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发展第1讲人口教学案1803222119_第3页
全国通用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二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发展第1讲人口教学案1803222119_第4页
全国通用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二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发展第1讲人口教学案18032221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第1讲人口网络构建高考透视1.地位。本讲内容中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对区域人口的影响是常见命题点,在高考试卷中属于高频考点。2.方法。复习过程中要侧重以下几点:(1)运用人口金字塔图、柱状图、三维坐标图等数据统计图和不同区域人口资料信息,分析人口增长的特征、人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人口迁移的过程、影响等。(2)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为背景,分析人口政策调整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3.方向。以有关人口增长的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是常见考查的方向。重要考点1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关于人口抚养比人口抚养比也称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非劳动年龄人口指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指15~64岁人口。抚养比可分为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是指0~14岁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老年抚养比是指65岁以上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总抚养比为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人均年增长率与儿童抚养比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老年抚养比则是负相关关系。生育率度,提高读图的准确率。考查角度1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2017·湖北襄阳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劳动年龄组(男15~59岁,女16~54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情况,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年龄组。据图完成(1)~(2)题。(1)图中a、b、c分别表示()A.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B.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C.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D.超过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2)下列年份中,该省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A.1995年B.2000年C.2010年D.2014年答案(1)A(2)B解析第(1)题,由题可知,劳动年龄组人口是指15~59岁的男性及16~54岁的女性,该年龄组人口比重应是三个年龄组中最大的,对应图中的b;我国计划生育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即低于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减小,对应图中的a;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均寿命延长,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在上升,对应图中的c。第(2)题,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年份即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与劳动年龄组人口比值最小的年份。据图可知,该省1995年、2000年、2010年和2014年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1.2%、10.9%、14%和15.8%,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分别是57.4%、64.2%、69.3%、67.3%,计算可知2000年该省社会养老压力最轻。考查角度2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状况[2016·江西宜春、新余联考]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2)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3)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A.老龄人口增加 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 D.人口总数减少答案(1)C(2)A(3)B解析第(1)题,当劳动人口增长率为正值时,劳动人口数量在增加,当劳动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劳动人口数量停止增加,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读图可知,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2015年。第(2)题,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新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不断减少。第(3)题,读图可知,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呈负增长。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劳动力缺乏、价格上涨,使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考查角度3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下图为亚洲部分国家每百名成年劳动者中退休者人数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1)与2005年相比,2050年退休者人数上升比重最大的是()A.印度尼西亚 B.韩国C.日本 D.新加坡(2)影响每百名成年劳动者中退休人数的直接因素是()A.退休年龄 B.年龄构成C.养老制度 D.人口政策(3)针对每百名成年劳动者中退休人数的比重过大,采取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①完善社保体系②开放生育政策③适度延长退休年龄④开放移民政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B(2)B(3)C解析第(1)题,读图得出韩国退休人数上升比重最大,选项B正确。第(2)题,本题注意审题,强调直接原因。影响每百名成年劳动者中退休人数的直接因素是年龄构成。影响每百名成年劳动者中退休人数的根本因素是人口政策。各国的退休年龄差别不大。养老制度与退休人数关系不大。第(3)题,由上题可知,当每百名成年劳动者中退休人数的比重过大时,说明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应对这种现象,应完善社保体系和适度延长退休年龄。日本的生育政策早已开放,但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故②对于日本来说不准确。适度开放移民政策可以,但不能完全放开,④说法不准确。重要考点2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角度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农民工现象”:我国特殊的人口迁移[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面(1)~(2)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D(2)C技法点拨我国人口流动的主题分析(1)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务工、经商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2)贫困地区(农村、内陆省区)向发达地区(城市、东南沿海)迁移(流动)是迁移的主要方向。(3)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原因。(4)人口迁移(流动)有利有弊(详参“核心指导—人口迁移的影响”),要全面、深刻认识。(5)影响人口迁移(流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视具体情况加以分析。考查角度1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影响[2016·福建质检]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读图完成(1)~(3)题。(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2)该城市人口变动导致()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B.平均预期寿命缩短C.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3)该城市可能是()A.武汉B.重庆C.上海D.西安答案(1)D(2)A(3)C解析第(1)题,净迁入人口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差。由图可知,2003年、2006年、2009年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即户籍人口出现负增长;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即户籍人口在增长。再结合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曲线分析可知,2012年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少。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上为负值,说明人口趋向老龄化,但常住人口数量逐年上升,说明净迁入人口不断增加,且迁入的大部分是青壮年,因此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有所延缓;该城市的经济比较发达,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平均预期寿命会延长;随着人口增多,城市基础设施负担加重;其他地区人口的迁入导致文化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第(3)题,该城市有大量人口迁入,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再结合常住人口数量大,判断最可能是上海。考查角度2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2016·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月均温/℃13.616.821.024.425.826.325.224.722.420.216.112.820.8降水量/mm4.23.510.011.745.4133.4207.1210.0140.961.220.51.5849.4(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适于老年人生活。另外,攀枝花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齐备;地处西南,自然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积极意义”,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2017·济南模拟]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县内、县际—省内、省际三种,读中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图。据此完成(1)~(2)题。(1)2000~2010年间()A.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B.县际—省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C.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D.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A.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B.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C.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县内人口流动比重D.二孩政策一定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答案(1)C(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00~2010年间,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中部基本没变,西部增加,选项C正确。县内流动比重东部增长最快,县际—省内人口流动中东部比重减少,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快,促使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因此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差异,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二孩政策可能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不是一定会。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总结2.我国的人口流动(1)我国人口流动迁移持续活跃。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5亿人,占总人口的18%,2020年我国仍可能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继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2)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2015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2013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2015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3)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西部地区人口流动渐趋活跃。从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看,2013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西部地区为14.9%;2015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东部地区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2015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7.7%。(4)流动人口流向中心城市的比例下降,流向非中心城市地区的比例有所上升。中心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和地区吸纳省内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比例增加,逐渐成为吸收省内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主要地区。(5)家庭化流动趋势加强,流入人口的家庭规模扩大。2015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规模为2.61人,超过一半的家庭有3人及以上同城居住,省内流动人口的家庭规模大于跨省流动人口,居住时间越长则共同流动的家庭人口数量越多。(6)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持续增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快速提高。流动人口在现住地的平均居住时间超过4年,有一半的人在当地居住时间超过3年。(7)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是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8)流动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持续上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流动人口覆盖面不断扩大。考向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和人口流动[2017·宁夏银川一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首次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5年,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2016年1月1日,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据此完成1~3题。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得到扭转的年份最可能是()A.2025年 B.2030年C.2033年 D.2040年答案C解析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2017年人口出生率提高,至少16年后新出生人口成为劳动年龄人口,则203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得以扭转。2.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②发达地区和城市污染严重③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④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转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人口在地区间流动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外出务工收入较低且增长慢会削弱人们外出务工的意愿;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转移,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抑制了人口流动。3.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流动人口出现双降,影响最明显的产业是()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答案B解析劳动年龄人口和流动人口双降,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较大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考向二我国不同省区人口迁移的对比分析[2017·湖北新联考四]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4~6题。4.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A、D两项错误;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入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则丁表示云南省。综上可知,B项正确。5.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答案A解析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A项正确。6.2000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答案C解析乙表示广东省。2000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步增加,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广东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导致2000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C项正确。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每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不属于近30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持续上升趋势的原因的是()A.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C.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D.人口迁移答案D解析重男轻女及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且呈持续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与此关系较小。2.从长远来看,受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影响最大的是()A.教育 B.社会稳定C.就业 D.国防答案B解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未来会出现较多男性无法组建家庭的现象,影响社会稳定。下图为某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A.20~24岁 B.25~29岁C.30~34岁 D.35~39岁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外来人口中20~2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都多于其他年龄段。4.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大幅下降 B.死亡率迅速上升C.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 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流入人口以年轻劳动力为主,从而导致上海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迅速。5.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 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 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答案C解析流入上海的人口中20~39岁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最多,该年龄段人口多已结婚且生育了子女,这些人多数带着子女。并且,图中显示,0~4岁年龄段迁移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这一年龄段的儿童主要是随父母迁入。[2017·贵阳测试]下图是贵州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6~7题。6.关于贵州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2000年到2010年贵州省0~14岁人口比例下降,人口增长减慢;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7.贵州省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加速了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些青壮年劳动力迁出的主要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为了增加经济收入C.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D.支援他省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出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2017·山东重点中学调研]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8~9题。8.图中信息反映()A.2015年前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与所占比重呈正相关B.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现象C.2015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D.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前劳动适龄人口的年增长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而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二者并不呈正相关,故A项错误;2015年以后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转化为老龄人口,而只有一小部分人口转化为劳动人口,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即2015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故C项正确;但劳动适龄人口数=总人口×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所以虽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但由于总人口数基数大且仍在增长,所以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并未达到最大值,劳动力短缺并不会太严重,故B、D两项错误。9.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现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①吸引外来移民迁入②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③延迟退休年龄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⑤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A.①②④ B.②③⑤C.②④⑤ D.①③④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劳动力逐渐出现短缺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也可以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不足现状;还可以通过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增加人口出生率,可以缓解未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故B项正确。吸引外来移民迁入不符合我国国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会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2017·广东汕头质检]读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回答10~11题。10.下列选项中,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是()A.广东省B.河南省C.天津市D.贵州省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天津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量最接近,说明天津市人口流动比例最小。11.下列选项中,我国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省是()A.河南省B.广东省C.四川省D.安徽省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人口以迁入为主。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人口以迁出为主。河南省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数量且相差最大,人口迁出数量最大。二、综合题(2小题,共46分。)12.[2016·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8分)答案(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解析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