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_第1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_第2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_第3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_第4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1(优选)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优选)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2神经元神经元的相互联系感觉分析功能对运动的调节功能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功能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元神经元的相互联系感觉分析功能对运动的调节功能对内脏活动3第一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一、神经元neuron(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元胞体soma突起轴突axon树突dendrite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nervefiber无髓神经纤维轴突小体第一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一、神经元neuron(4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5结构:受体部位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传导神经冲动的部位递质释放的部位功能: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分析综合或储存,再传出分泌激素结构:受体部位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传导神经冲动的部位递质释6(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纤维类型传导兴奋的特征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nerveimpulse(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纤维类型传导兴奋的特征完整性绝缘性7神经纤维的分类:传出纤维:神经纤维的分类:传出纤维:8贮存在突触小泡,兴奋使之释放入间隙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控制进入胞体的Ca量延髓锥体处交叉、脊髓前角外侧,控制运动单位motorunit通过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产生效应的受体(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躯干对冷的敏感性高于四肢肌内肌、梭外肌的神经支配及其相互关系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potentiation(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兴奋性--谷氨酸、门冬氨酸一个神经元可以存在两种或多种递质和调质第五节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延髓锥体处交叉、脊髓前角外侧,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后膜超极化,负离子内流传入纤维:贮存在突触小泡,兴奋使之释放入间隙传入纤维:9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纤维直径髓鞘温度粗细有无升高降低快慢快慢快慢纤维粗,内阻小,局部电流大,传导快朗飞氏结,跳跃传导温度高,代谢增强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纤维髓鞘温度粗细有无升高降低快慢快10轴浆流动axoplasmicflow(三)神经元的蛋白合成和轴浆运输顺向快速轴浆流动顺向慢速轴浆流动逆向轴浆流动胞体轴突末梢胞体轴突末梢胞体轴突末梢快慢中速含递质的囊泡细胞体合成的蛋白质运输递质运输营养物质营养神经纤维反馈控制胞体合成蛋白质神经生长因子病毒、毒素轴浆流动axoplasmicflow(三)神经元的蛋白合11(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配神经的营养因子1.神经的作用功能性作用营养性作用trophicaction2.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neurotrophin神经生长因子NGF(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1.神经的作用功能性作用营养性作用12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及其作用支持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稳定细胞外K浓度,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参与神经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免疫应答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及其作用支持作用修复和再生13第二节神经元的功能联系突触synapse接头junction一、经典的突触传递组成突触前膜presynapticmembrane突触间隙synapticcleft突触后膜postsynapticmembrane第二节神经元的功能联系突触synapse接头junct14(一)突触的分类(一)突触的分类15调质neuromodulator通过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产生效应的受体躯干对冷的敏感性高于四肢表现:肌紧张增高,随意运动减少,神经元功能减退,导致黑质多巴胺或增强第二节神经元的功能联系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决定递质的作用兴奋性接头电位excitatoryjunctionpotential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感受器点状分布,分布不均,手指尖最敏感。恐惧核发怒—下丘脑防御反应区EPSP与IPSP的比较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nervefiber鼻侧视网膜的投射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突触前膜presynapticmembrane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neurotrophin调质neuromodulator16(二)突触的显微结构(二)突触的显微结构17(三)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的电活动突触间隙递质的释放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兴奋抑制关键:Ca2+(三)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的电活动突触间隙递质18(四)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突触后膜去极化,正离子内流突触后膜超极化,负离子内流局部兴奋(四)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19突触前神经元突触间隙突触后神经元AP沿轴突传递到突触前末梢Ca通道开放Ca内流触发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和递质释放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扩散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化学依赖性离子通道开放(Na、K)膜电位去极化,产生EPSP总和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AP在突触后神经元上传递突触前突触间隙突触后AP沿轴突传递到突触前末梢Ca通道开放C20EPSP与IPSP的比较EPSPIPSP突触前神经元递质突触后膜离子流NaKCl突触后膜电位结果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去极化超极化神经元兴奋神经元抑制EPSP与IPSP的比较EPSPIPSP突触前神经元递21神经肌接头和突触传递的比较神经肌接头突触化学性突触电突触递质受体作用兴奋传递AChN2受体N型Ach门控通道终板膜去极化一次冲动释放的Ach足以使肌膜产生一次APAch及其它递质N1及其它受体EPSP或IPSP需总和无有神经肌接头和突触传递的比较神经肌接头突触化学性突22(五)突触的抑制和易化—兴奋的调节抑制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inhibition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inhibition突触前易化presynapticfacilitation易化1.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五)突触的抑制和易化—兴奋的调节抑制突触前抑制presy23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24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252.突触前抑制2.突触前抑制26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性质突触前神经元突触方式递质释放抑制部位抑制机制突触后膜兴奋性影响范围去极化抑制超极化抑制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轴-轴突触轴-体、轴-树突触兴奋性递质减少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去极化减弱产生IPSP不变降低仅对某传入神经末梢产生抑制突触后神经元胞体所有兴奋性活动均受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性质突触前神经元突触方式递质释放抑制部位273.突触前易化3.突触前易化28性行为的调节—边缘系统、下丘脑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减弱递质的效应。脑桥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等。感受器点状分布,分布不均,手指尖最敏感。由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调节信息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反射reflex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姿势反射posturalreflex失活方式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y(五)突触的抑制和易化—兴奋的调节第一类细胞群----感觉接替核中枢的调节(优选)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减弱递质的效应。二、电突触传递electricalsynaptictransmission通过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产生效应的受体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ataxia感受器点状分布,分布不均,手指尖最敏感。(六)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神经纤维传导单向传导双向传导突触延搁,慢快、均匀总和(EPSP)不能总和兴奋节律可变兴奋节律不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不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易疲劳不易疲劳电-化学变化电变化性行为的调节—边缘系统、下丘脑(六)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神29(七)突触传递的调制递质释放的调制突触后膜受体的调制受体数量受体的亲和力上调下调--控制进入胞体的Ca量(七)突触传递的调制递质释放的调制突触后膜受体的调制受体数量30(八)突触的可塑性plasticity突触的可塑性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potentiation习惯化habituation敏感化sensitization(八)突触的可塑性plasticity突触的可塑性强直后增31二、电突触传递

electricalsynaptictransmission

缝隙连接膜间隔近:2~3nm水相孔道相连双向性传递传递速度快促进不同神经元同步放电二、电突触传递electricalsynaptictr32三、接头传递(一)神经-平滑肌和神经-心肌接头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三、接头传递(一)神经-平滑肌和神经-心肌接头非突触性33特点:无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特化结构一个曲张体支配多个效应器细胞递质扩散距离远时间长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决定递质的作用特点:无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特化结构一个曲张体支配多个效应器细34(二)接头后膜电反应兴奋性接头电位excitatoryjunctionpotential抑制性接头电位inhibitoryjunctionpotential(二)接头后膜电反应兴奋性接头电位excitatoryj35四、神经递质和受体(一)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1.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并能合成该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兴奋使之释放入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存在使之失活的酶系或其他失活方法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四、神经递质和受体(一)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362.调质neuromodulator由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减弱递质的效应。递质和调质无明显的界限3.递质的共存一个神经元可以存在两种或多种递质和调质4.递质的代谢合成、贮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再合成2.调质neuromodulator由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37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385.几种神经递质的失活机制神经递质失活方式酶降解弥散入血重摄取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5.几种神经递质的失活机制神经递质失活39屈肌反射Flexorreflex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nervefiber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及其作用三、单突触与多突触反射(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extensorreflex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ataxia姿势反射posturalreflex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前部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potentiation延髓锥体处交叉、脊髓前角外侧,控制统,蓝斑下部NE递质系统突触后膜超极化,负离子内流树突dendrite调质neuromodulator恐惧核发怒—下丘脑防御反应区促进精力恢复,记忆活动稳定细胞外K浓度,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二)受体receptor配体ligand激动剂agonist拮抗剂antagonist受体的分布屈肌反射Flexorreflex(二)受体receptor40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41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42神经递质受体的一般特征:对一个配体有多个受体亚型--产生多样化效应分类:与离子通道相耦联的受体--化学门控通道通过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产生效应的受体分布于突触后膜或前膜脱敏现象desensitization同源脱敏异源脱敏神经递质受体的一般特征:对一个配体有多个受体亚型--产生多样43(三)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分布: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分类:毒覃碱受体muscarinicreceptor烟碱受体nicotinicreceptor肌肉型烟碱受体神经元型烟碱受体(三)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分布:周围神经44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452.儿茶酚胺及其受体递质分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分布: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分类:

受体

受体2.儿茶酚胺及其受体递质分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分布46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和效应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和效应47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48阻断剂:酚妥拉明---受体派唑嗪--1受体育亨宾--2受体普洛萘尔--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受体派唑嗪--1受体育亨宾--49多巴胺系统: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结节--漏斗部分多巴胺系统: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结节--漏斗部分503.5-HT及其受体低位脑干的中缝核4.氨基酸类递质和受体兴奋性--谷氨酸、门冬氨酸抑制性--甘氨酸、

氨基丁酸3.5-HT及其受体低位脑干的中缝核4.氨基酸类递质和受体兴515.肽类递质和受体下丘脑调节肽---垂体阿片肽--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脑-肠肽: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胃泌素等6.其它递质受体系统NO、CO5.肽类递质和受体下丘脑调节肽---垂体阿片肽--内啡肽52第三节反射reflex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反射与反应2.反射弧reflexarc第三节反射reflex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反射与反应533.反射的基本过程3.反射的基本过程54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原则divergenceprinciple聚合原则convergenceprinciple一对多同时兴奋或抑制传入神经多对一易总和、整合传出神经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原则divergencepri55链锁状联系环状联系链锁状联系环状联系56单突触反射---腱反射多突触反射四、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局部回路神经元局部神经元回路三、单突触与多突触反射单突触反射---腱反射多突触反射四、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57五、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单向传导中枢延搁总和和阻塞兴奋节律可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局限化与扩散后发放五、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单向传导中枢延搁总和和阻塞兴奋节律可变58六、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适宜刺激adequatestimulus最后公路finalcommonpath中枢兴奋状态和中枢抑制状态反射反应的习惯化和敏感化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六、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适宜刺激adequatestimul59第四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觉传导通路(一)脊髓和脑干第四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觉传导通路(一)脊髓和脑60浅感觉深感觉感觉皮肤、粘膜的痛、温和轻触觉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和辨别觉一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交叉部位脊髓半离断脊神经节脊神经节脊髓后角神经元延髓薄束核、锲束核丘脑丘脑脊髓延髓对侧浅感觉障碍同侧深感觉和辨别觉障碍浅感觉深感觉感觉皮肤、粘膜的痛、肌肉本体感觉、一级神经元二级61(二)丘脑的核团第一类细胞群----感觉接替核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第三类细胞群----髓板内核群后腹核:外侧—脊髓丘脑束核内侧丘系换元站内侧—三叉丘系换元站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通路换元站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通路换元站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特定感觉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特定感觉(二)丘脑的核团第一类细胞群----感觉接替核第二类细胞群-62(三)感觉投射系统sensoryprojectionsystem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接受冲动特异性感觉非特异性脑干上行激动系统丘脑核团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内核群投射部位大脑皮层特定的感觉区域(第4层)大脑皮层各区定位点对点无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产生特定的感觉作用(三)感觉投射系统sensoryprojectionsy63网状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reticularactivatingsystem网状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reticularac64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65感觉感觉的大脑皮层定位体表感觉肌肉本体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嗅觉中央后回(3-1-2区)中央前回与岛页间中央前回4区第一、二体表感觉区,运动辅助区和边缘脑枕页距状裂上、下缘颞横回、颞上回海马感觉感觉的大脑皮层定位体表感觉肌肉本体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嗅66体表感觉:交叉投射,头面部感觉为双侧投射区域大小与体表感觉的精细度有关倒置安排感觉柱体表感觉:交叉投射,投射区域大小倒置安排感觉柱67视觉:一侧皮层接受同侧眼颞侧视网膜和对侧眼鼻侧视网膜的投射视网膜上半部投射到距状裂下缘黄斑区投射到距状裂后部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前部视觉:一侧皮层接受同侧眼视网膜上半部投射到黄斑区投射到距状裂68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1.触-压觉:2.肌肉本体感觉:3.温度觉:感受器点状分布,分布不均,手指尖最敏感。位置觉和运动觉。感受器点状分布,分布不均冷点多于热点躯干对冷的敏感性高于四肢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1.触-压觉:2.肌肉本体感觉:3.温694.痛觉:快痛与慢痛感受器与中枢初级痛觉过敏primaryhyperalgesia次级痛觉过敏primaryhyperalgesia躯体深部痛:4.痛觉:快痛与慢痛感受器与中枢初级痛觉过敏prim70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71内脏痛和牵涉痛内脏痛和牵涉痛72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73第五节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皮层诱发电位evokedcorticalpotential自发脑电活动

spontaneouselectricactivityofthebrain一、皮层诱发电位主反应后发放平均诱发电位第五节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皮层诱发电位evoked74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75分类慢波快波波形频率波幅最显著的部位出现特点θαδβ1~34~78~1314~3020~200100~15020~1005~20额叶顶叶颞叶枕叶额叶顶叶睡眠时,婴儿期、极度疲劳、麻醉困倦、入睡或受强烈感觉刺激、幼儿清醒时安静闭目清醒觉醒、注意力集中兴奋激动、睁眼时分慢快波频率波幅最显著出现特点θαδβ1~34~78~1376α波阻断脑电波形成的机制:α波阻断脑电波形成的机制:77三、觉醒和睡眠的机制(一)觉醒状态的维持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行为觉醒—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脑电觉醒—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三、觉醒和睡眠的机制(一)觉醒状态的维持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78(二)睡眠的时相慢波睡眠快波睡眠脑电图肌肉眼睛血压呼吸躯体唤醒阈梦其它机制意义同步化高振幅慢波去同步化低幅快波肌紧张降低肌紧张显著降低无运动眼球快速运动偏低而较稳定增高,升降运动缓慢而均匀较快而不规则安静出现抽动较高高主述少主述多生长素分泌增多神经元活动增高中缝核上部5-HT递质系统中缝核下部5-HT递质系统,蓝斑下部NE递质系统促进体力恢复和生长促进精力恢复,记忆活动和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二)睡眠的时相慢波睡眠快波睡眠脑电图肌肉眼睛血压呼吸躯体唤79(三)睡眠发生的机制上行抑制系统慢波睡眠的产生间脑睡眠区延髓同步化区前脑基底部睡眠区异相睡眠的产生脑桥网状结构(三)睡眠发生的机制上行抑制系统慢波睡眠的产生间脑睡眠区延髓80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一、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一)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α神经元γ神经元前角大α小α快肌纤维慢肌纤维梭内肌运动单位motorunit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一、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一81(二)牵张反射性质刺激传入纤维收缩成分收缩特点反射弧特点生理意义腱反射肌紧张muscletonus位相性牵张反射紧张性牵张反射快速短暂牵拉肌腱缓慢持续牵拉肌腱I类I和II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同步快速收缩持续交替不易疲劳单突触多突触辅助诊断维持姿势Tendonreflex(二)牵张反射性质刺激传入纤维收缩成分收缩特点反射弧特点生理82牵张反射的机制肌梭musclespindle本质--本体感受器结构--附着与梭外肌,并联关系梭内肌分类:核链纤维、核袋纤维传入纤维分类:Ia--核袋、核链纤维II--核链纤维牵张反射的机制肌梭musclespindle本质--本体感83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84肌内肌、梭外肌的神经支配及其相互关系梭内肌梭外肌脊髓前角IaIIαγ肌内肌、梭外肌的神经支配及其相互关系梭内肌梭外肌脊髓前角Ia85肌梭产生的感觉形态动态性反应静态性反应核袋纤维核链纤维肌梭产生的感觉形态动态性反应静态性反应核袋纤维核链纤维86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87肌梭腱器官性质与梭外肌的排列关系传入纤维对α神经元活动的影响骨骼肌效应生理意义长度感受器张力感受器并联串联Ia,IIIb兴奋抑制收缩收缩的肌肉舒张维持肌紧张避免肌肉过度牵拉腱器官tendonorgan肌梭腱器官性质与梭外肌传入纤维对α神经元骨骼肌效应生理意义长88(三)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引发随意运动调节姿势协调不同肌群的活动(三)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引发随意运动调节姿势协调不同肌群的89二、运动调节系统的功能(一)大脑皮层的运动区部位--中央前回、运动前区特点:躯体运动的交叉支配精细的定位倒置安排运动柱motorcolumn二、运动调节系统的功能(一)大脑皮层的运动区部位--中央前回90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91(二)运动传导通路皮层脑干束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侧束皮层脊髓前束延髓锥体处交叉、脊髓前角外侧,控制四肢远端肌肉,与精细、技巧运动有关脊髓白质前交叉,前角内侧,控制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与姿势的维持和粗大运动有关(二)运动传导通路皮层脑干束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侧束皮层脊髓前92软瘫硬瘫巴宾斯基征Babinski’ssign--检查皮层脊髓侧束的功能软瘫硬瘫巴宾斯基征Babinski’ssign--检查皮93三、姿势调节系统的功能(一)脊髓的整合功能1.脊休克spinalshock定义:表现: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血压—下降 外周血管—舒张粪尿—潴留发汗反射—消失原因--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三、姿势调节系统的功能(一)脊髓的整合功能1.脊休克spi94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posturalreflex屈肌反射Flexorreflex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extensorreflex节间反射intersegmentalreflex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posturalreflex95(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y表现:伸肌紧张亢进状态原因:切断了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与脑干网状结构的联系Facilitatoryarea: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脑桥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等。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位Inhibitoryarea:延髓网状结构等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夜蚓部(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去大脑僵直decerebra96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97图10-33图10-33982.脑干对姿势的调节状态反射attitudinalreflex迷路紧张反射toniclabyrinthinereflex颈紧张反射tonicneckreflex反射中枢--前庭核反射中枢--脊髓翻正反射rightingreflex2.脑干对姿势的调节状态反射attitudinalref99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一)结构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一)结构100(二)功能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三)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1.运动过少而肌紧张加强—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表现:肌紧张增高,随意运动减少,面部表情呆板,静止性震颤病因: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导致纹状体递质系统功能亢进(二)功能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三)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1012.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舞蹈病chorea,手足徐动症表现: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病因:纹状体内胆碱能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减退,导致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2.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表现: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102五、小脑的功能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层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