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研究进展及未来走向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研究进展及未来走向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研究进展及未来走向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研究进展及未来走向获奖科研报告摘

要:立足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挖掘丰富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重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强烈的求知动机,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当前教育界热议的焦点。本文基于这一教育改革大背景,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当下应用,并分析未来整合的研究走向,期望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作用,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启发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养成好习惯,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整合;研究进展;未来走向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研究工作,颠覆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上课模式;立足“互联网+”大环境,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优势,广泛汲取教育资源,改进课堂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落实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力求打造高效课堂。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受益者,主动探究、乐于思考、积极进取,打破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思维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体验,这对“教”与“学”双方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二者优化整合,让课堂教学更有魅力、更有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研究进展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中学教育的学科知识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支持下,充分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承载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融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样形式于一体,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征,让课堂教学打破教材、教室的束缚,汲取更多课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更易于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创新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实质是再设计、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根本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静止性和封闭性弊端,让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灵活、更适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需求,体现了“活用”的教学特征。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工具灵活地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建立表象认知;例如在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教学活动中,突出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三)信息技術与课堂整合改进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转变学习思路,更新学习方法。而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不仅仅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为学生启发了新的学习思路。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大数据、云空间等等,都成为学习的媒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的学、探索的学、愉悦的学。

(四)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推动交流讨论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让课堂教学从静止向互动转化,这是践行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通过有效互动支持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在线讨论,老师为学生提供网上答疑、在线辅导,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而通过在线讨论问题、共享课程教案、共享学习成果,也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可能;双向互动、实时反馈、合理调整,这让“教”与“学”都放下了负担,从“苦学”转为“乐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未来应用原则

(一)“主体”角色与“主导”角色互为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最直接的改变就是重新奠定了学生的“主体”角色和教师的“主导”角色。一方面,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育思路,实现“教”与“学”的协调与互补,调动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科学点拨;另一方面,基于强大的信息技术资源构建动态教学环境,实现自主探究、交互合作、资源共享,以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等多样方法取代传统的低效化学习,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互为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侧重点在于“课程”,不能一味地灌输信息技术而本末倒置。在保留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课程目标,“活用”信息技术,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有效结合,发挥二者合力的作用。二者整合并非简单地“1+1=2”的叠加,更重要的是“1+1>2”的融合,促进学生的主动适应性,改善教学思路与学习方法,最终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创新人才,这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初衷。

(三)“真实”技术与“虚拟”技术互为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既要把握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特征,也要凸显学科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把握好“真实”技术与“虚拟”技术的相互关系,并且利用虚拟技术提供真实的服务。考虑中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形象思维,运用虚拟的信息技术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其多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在感知与理解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激起学习兴趣,满足其认知水平与心理需求[2]。

由上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了积极的认知工具功能,颠覆了传统的课程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成为当下广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