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从《生死场》看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与思考专业班级:汉语言071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生死场》是萧红的第一篇杰作,也是萧红的成名之作。在鲁迅先生的鼎力相助下,几经周折,于1935年12月,以“奴隶丛书”之三的形式紧随叶紫的《丰收》面世于上海,从而“给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和惊动,因为是那么雄厚和坚定,是血淋淋的现实缩影”,使年轻的萧红以一个女作家的身份成功地跻身于上海文坛,并从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生死场》正是萧红经历种种困苦后凭借其敏感的心智和热切的才情写成的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生死场》讲述的是“九一八”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全书共17章,近8万字。小说背景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之间,前9章主要写东北农村大地上农民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描绘出他们如动物一样在自然状态下毫无意义的生和死,其中女性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占据了很大篇幅。小说从第10章起,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铁蹄踏入东北,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农民觉醒起来组织抗日斗争。《生死场》是对于当时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一部作品。多年以来,关于文本的解读和阐释,一直众说纷纭,言说不尽。最初“抗日文学”说一直是权威阐释,而其它重要内涵却被忽视了。鲁迅注重了《生死场》和当下时局的对应关系,从而突出了《生死场》的抗日内容。当时鲁迅还没有把民族国家的字眼赋予作品,而在胡风为《生死场》写的后记里,他把民族国家的字眼赋予了作品,他以抗日精神和中国农民正在觉醒的爱国意识来读解。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批评者运用新的理论重新对小说进行阐释,逐渐发现了过去被遮蔽的重要内涵,并阐发出新的意义,然而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失彼的现象,尤其是许多研究者盲视了《生死场》中对女性生活内容的描写。直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孟悦、戴锦华的研究现代女性文学的专著《浮出历史地表》和刘禾的《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才从女性主义角度开始把眼光投注到文本中女性生活的描写内容,开始思考这些内容所产生的意义。《生死场》不仅在中国文学论坛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吸引了众多外国学者对这部作品的关注与研究。美国学者葛浩文在《萧红评传》里写到:“萧红这段苦难日子的问题,近几年来引起了很激烈的争论,原先的小谜至今成为大谜。”他认为“贯穿《生死场》全书的唯一最有力的主题就是“生”与“死”的相走相亲,相生相克的哲学。”葛浩文的这句话有力地指出了《生死场》所蕴含的哲学意蕴。“生’与‘死’相走相亲,相生相克的哲学,意思就是说农民生活的悲剧在于生命的无意义、无价值,生与死的盲目轮回,作者无疑承认了《生死场》是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尽管《生死场》中作品的主题得到学者们的不断研究,但是女性悲惨命运的原因及其表现意义并没有得到具体地、全面地、系统地阐释。因此学者们会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番专题性的研究和论述,让读者对《生死场》中的女性命运有一个更具体地、全面地、深入地认识,从而感受主体意识沦丧后生命无价值的人生悲剧,进而更加了解她们的生存困境。这样《生死场》的主题的探讨将会更上一层楼,而且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探讨势必成为主流,对于萧红在小说中苦心经营的一个女性的生与死的世界,将会让读者去思索作品中女人是怎样活着的,以及作品如何去诉说女性在饱受心灵煎熬时无以言状的痛苦和女性在遭受肉体磨难时发出的遏制不住的哀号。作品揭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女性不仅身体上是痛苦的,精神上更得不到解放,她们蚊子似地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思索是个永无止境的话题,而这种困境又是当时普通中国人的生存缩影,同时也是顺应了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生死场》的潮流。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生死场》主要是一部体现女性的生存困境的作品。对这部作品有深度影响力的是孟悦、戴锦华的研究现代女性文学的专著《浮出历史地表》。她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生死场》作出评价,试图从女性的身体体验去看待生与死的意义,她们使我们开始把眼光投注到文本中女性生活的描写内容,开始思考这些内容所产生的意义,而这一点恰恰是多年以来《生死场》研究中一直被忽略的。在《浮出历史地表》中,孟悦和戴锦华强调萧红的女性身份成就了《生死场》的深刻和尖锐。首先,作者认为,《生死场》是“一个边缘女性写作的边缘作品”。认为《生死场》以萧红女性的眼睛透视乡土社会,描摹乡村女性的无谓的“生殖”与“死亡”“更能体现乡土社会群体生命目的的匮乏。”“女性的群体经验将重新说明整个人类曾以什么方式生存并正在如何生存。”9O年代初刘禾从女性主义角度重返《生死场》,对小说重新解读,取得了较大进展。最后刘禾得出结论“萧红在这里苦心经营了一个女人的叙事,它向读者展示女人是怎么活的;她与周围的世界怎样发生联系;为什么身体的经验对于女人又是那么实实在在的。”刘禾采用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发现了《生死场》长期以来被遮蔽的女性生活经验和身体体验,她对《生死场》的女性主义解读比孟悦、戴锦华更为具体、全面、深入而尖锐,在《生死场》的批评史上,可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单元在《走进萧红世界》中也谈到萧红通过女性悲剧向残忍的不公平的社会提出了强烈控诉,为广大女性喊出了内心的冤屈与悲愤。她指出在萧红的作品中,以大量生动、鲜活的日常生活片段,展示出中国女性最直接最经常地痛苦就是被男性奴役迫害,成年男人的奴隶。黄晓娟在《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中讲到:在阶级压迫深重、男权专制盛行的中国北方农村,女性生活在一个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历史社会中。生产和被生产是所有生命最基本最原初的苦难之一。至今仍然有许多人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生死场》的主题。如姚雅锐在《论萧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命悲剧》中在论述到《生死场》时就有这样的话:“萧红还善于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妇女非人的生涯和悲剧命运,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李晓梅、陈坤在《论萧红小说中女性的存在性悲剧》分析了萧红小说中“女性悲剧的根源是男权意识的残害”。宋剑华、杨姿在《女性悲剧命运的自我言说——庐隐、萧红、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文本意义》的文章中把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创作与庐隐、张爱玲作了对比,文中论述了“庐隐创作女性形象是对五四妇女解放的动摇与怀疑,而萧红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无奈与绝望,张爱玲则是对女性人格缺陷的反思与批判。”读者和学者们对《生死场》主题的解读已经从单一转向了多方面的解读,尤其是对作品中女性生存困境的解读,热衷于对困境因素的研究与探讨,从而更能理解女性不仅身体上是痛苦的,精神上更得不到解放,她们蚊子似地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的生存状态。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课题的研究内容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是女性的悲惨世界的写照。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以女性视角与女性生命为切入点,将她特有的“人生悲凉感”与女性的孤寂与悲剧融为一体,绘出了一幅女性受难图,谱就了一曲哀恸的女性悲歌。我将从两个部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是从《生死场》中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表现方面来阐述论题,其次是从《生死场》中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来进一步表达论题。首先在《生死场》中女性的生存困境主要表现在生育上的生存困境和生活上的困境。在生育方面作品很多地方体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生死场》中女性的自然存在是动物性存在,人如同兽,甚或不如兽。她们都是以动物的方式生存着,文中几乎每一位女性都有动物般的样子,她们像动物一样年年生育。在生活方面女性失去了自主决定权。王婆面对与前夫所生的女儿无法决定她的去留,而是听取丈夫的决定,可以她是一个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人,她的懦弱使她的女儿只能无家可归,她的懦弱也只能让她偷偷伤心。最后进一步探讨萧红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造成女性生存困境主要有两个因素构成:第一个因素就是男权统治的主导地位。男权意识使女性在这个社会里无法不处于被男性任意驱使与摆布的奴役地位,她们的社会存在是奴隶的奴隶。在作品中,每一个男人在家里都是妻子的主人,他们可以摔死婴儿,可以殴打、卖掉老婆,可以疯狂折磨正在生育的女人。女性的地位是低下的,附庸的。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们在生育中的非人处境。第二个因素就是女性自身的软弱。金枝和成业成家后,对丈夫是惟命是从,正因为她的软弱,她的委曲求全,使他们的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就被摔死了,她也只能在乱坟岗子上埋葬她的孩子。正因为这种种因素使女行的生存状态处于困境之中,她们的懦弱与男权意识使她们成为悲惨的女性,阶级、民族、传统与男性压迫是造成这群乡村妇女悲惨命运的根源。我们应从多种角度分析《生死场》中女性生存的困境,使我们能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妇女非人的生涯和悲剧命运,从而真正改善女性的生活状态。(二)研究方法我努力采用作品分析法、立论法和辩证思维法,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使我可以对《生死场》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可以对萧红笔下的女性意识有更深刻的分析。(三)研究难点我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些难点,在《生死场》中对于导致女性生存困境的因素我始终不能确定有多少,因为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是不一样的,而我一个人的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所以我会阅读大量其他学者们关于《生死场》的评价,在综合多种观点并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观点的基础上,从而去突破这些研究难点。(四)预期达到的目标我希望通过我对《生死场》这部作品的课题内容的研究,能让更多的人们看到作品触目惊心地展现了二三十年代中国封闭的乡村社会农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混沌、蒙昧的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生是动物性的生,死是动物性的死。让更多读者意识到《生死场》也是一部描写女性生存困境的作品。让我们在品读作品时,发现萧红在众多琐细的日常生活画面的描绘中,令人信服地揭示出男权及夫权对女性的巨大摧残性,及其给女性的生活命运带来的悲苦。通过我对课题的研究,可以充分表现出女性在生活中的痛苦和怨恨,可以从中看出阶级、民族、传统与男性的压迫,是造成女性悲剧的重要原因。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积极配合指导老师的安排,在搜集资料的过程当中,必须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尽可能地寻找相关的参考文献和非常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论文的工作进度进行以下安排:(一)9月末,提交论文文献综述的初稿,请指导老师批改指导。(二)10月初,将论文文献综述的二稿交给指导老师,及时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增删修改,争取在10月末定稿。(三)10月中旬,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提交论文开题报告的初稿,请指导老师批阅修改。(四)12月初,提交论文初稿,请指导老师给予意见。(五)1月至3月,修改论文,最后定稿(六)6月,参加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许广平:《追忆萧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1年1月第l版。[2]鲁迅:《<生死场>序言》,《萧红全集》上册,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5月第l版。[3]胡风:《胡风评论集》(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l版。[4]周扬:《现阶段的文学》,《周扬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5]石怀池:《论萧红》,《石怀池文学论文集》,上海:上海耕耘山版社,1945年版。[6]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组学生集体编著:《中国现代文学》上册,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7]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6月第l版。[8]摩罗:《生死场的文本断裂及萧红的文学贡献》,《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10期。[9]孙犁:《读萧红作品记》,《孙犁选集》(理论卷),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10]【美】葛浩文:《萧红评传》,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3月第l版。[11]孟悦,戴锦华:《浮山历史地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天府高三开学检测试题数学试题
- 基础教程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上海客运从业资格证2024年考试题
- 2024年九江客运从业资格证试题答案
- 2024年拉萨客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答案
- 吉林省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迪庆驾校考试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4年党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50题)
- 2024年材料员资格考试必考重点练习题库及答案(共950题)
-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高级中学2025届数学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六年级上册数学直接得数习题
-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 大学动植物检疫考试(习题卷7)
- 译林版九年级上下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
- 粗粒土大三轴试验记录
-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动态评估制度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课件(含答案)
- 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2022级)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
- 绘本:让谁先吃好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