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什么是分镜头?分镜头脚本通俗地讲就是工作台本,它是将文字转化为立体画面的中间媒介,通过前期的设计与运用把握片子的节奏和主题分镜头脚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前期拍摄的脚本二是后期拍摄的依据三是长度和后期运算的参考了解什么是分镜头?分镜头脚本通俗地讲就是工作台本,它是将文字1了解文字脚本创作文字脚本的格式与编写
电视脚本必须以视觉造型性为基础,充分调动屏幕美学原则,综合运用声音和画面元素,合理调度和利用蒙太奇艺术技巧,对现实生活和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并处理成形象化的文字语言,了解文字脚本创作文字脚本的格式与编写
电视脚本必须以视觉造型2分镜头脚本包括镜号,景别,技巧,时长,画面内容,解说词,镜头角度,剪接声音,色彩光影及影调等。分镜头脚本包括镜号,景别,技巧,时长,画面内容,解说词,3第一节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第一节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4解说词画面练习法
(区分二者的不同?)画面青蛙的头部特写,以青蛙的全身推进到眼部特写,高高凸起的蛙眼;青蛙迅速转动身驱,昂起头,蛙眼凸起,不断转动解说词青蛙头部有一对高高凸起的蛙眼,这对眼睛转动灵活,视野开阔,对活动的昆虫十分敏感,捕食时昆虫判断迅速又准确解说词画面练习法
(区分二者的不同?)画面解说词5解说词(有声语言)优点:准确规范,简洁精炼,逻辑性强,信息量大,通俗易懂缺点:缺乏色彩表达,不易被感染画面(无声语言)优点:表达清晰,一目了然,灵活机动缺点:难以理解逻辑性弱解说词(有声语言)画面(无声语言)6为了进一步学习分镜头稿本相关内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细致了解拍摄方式摄像造型摄像用光拍摄景别为了进一步学习分镜头稿本相关内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细致了7作业选取一个你熟知的成语,运用解说词和画面分开描述,字数各200字作业8第二章拍摄方式
第一节固定拍摄
一、固定拍摄的概念
二、固定拍摄的特点
三、固定拍摄的作用
四、固定镜头的拍摄要求第二章拍摄方式
第一节固定拍摄
9一、固定拍摄1、固定拍摄的概念:摄像机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动,镜头焦距不动情况进行的拍摄。固定拍摄的镜头叫固定镜头。一、固定拍摄10二、固定拍摄的特点被摄物体如是静止的,那么这个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是不变的,摄像构图的框架也是固定的。如果被摄体是移动的,那么这个物体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也是在相应地改变,甚至走出画面。二、固定拍摄的特点被摄物体如是静止的11三、固定拍摄的作用
1、能让观众集中注意力看清楚一个画面。2、稳定性强,缓解观众的视觉疲劳。3、可使运动的主体动感更加强烈。4、比较客观。5、在控制节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三、固定拍摄的作用12四、固定镜头的拍摄要求1、要尽可能发掘被摄对象“动”的因素,使静止的画面有生气。2、一定要拍稳。尽可能使用三角架拍摄。3、每一个镜头应从不同角度、不同景别拍摄几条,便于后期组接。四、固定镜头的拍摄要求1、要尽可能发掘13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4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5第二节、运动拍摄运动拍摄的概念:运动拍摄就是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摄像机机位移动,光轴变动,变焦推、拉,或将几种方法综合在一起,进行复合摄像而得到连续画面的拍摄方法。运动拍摄的镜头叫运动镜头。可以用具体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命名运动镜头,如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等等。第二节、运动拍摄运动拍摄的概念:16一、推摄推镜头
定义、利用摄像机上的变焦装置让焦距变动,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物不断接近的变焦推摄方法。
功能、1、将摄像机镜头从较短的焦距变到较长的焦距,等于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全体景物引到局部。2、在推的过程中,主体以外的背景是虚的,有突出主体的作用。3、从全景逐渐变到中景、近景、甚至特写,能将事物中本来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变成特写进行强调。4、表现静止的物体,能弥补“静”的不足,使事物具有特殊的动感一、推摄推镜头定义、利用摄像机上的变17推镜头拍摄要求1落幅有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主体的明确的指向性。(镜头开始的数秒钟画面叫起幅;结束的数秒钟画面叫落幅。)起幅和落幅尽可能多拍几秒。推镜头拍摄要求1落幅有将观众的注18推镜头拍摄要求2a、要稳、匀,不能忽快忽慢。b、推的速度要与内容的内在节奏和片子的节奏一致。c、推的过程中注意构图,主体应始终处于画面结构的中心位置。d、为确保落幅主体焦点准确、画面清晰,可先推到位,聚焦后再实拍。推镜头拍摄要求2a、要稳、匀,不能19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20二、拉摄拉镜头
定义利用摄像机上的变焦装置使焦距变动,画面框架由近而远逐渐拉开距离。景别由小范围向大范围连续过渡,被摄主体由大变小。
功能1、镜头从长焦逐渐调至广角,等于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局部引向画框内的全体景物。2、表现这一主体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3、给人一种逐渐远离的感觉。4、常用来表现一个事件结束、人物告别等情景。5、在一组镜头中有总结收场的段落感。二、拉摄拉镜头定义利用摄像机上的变21拉镜头的拍摄要求
1、拉镜头的起幅是近景,观众的注意程度高,要拍稳,防止抖动。2、长度要拍够。3、落幅要注意与起幅的关系。4、落幅必须是完整均衡的画面。5、拉摄前的起幅和拉摄完成的落幅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观众看清楚画面。6、拉摄的速度要与片子的结构、节奏一致。拉镜头的拍摄要求1、拉镜头的起幅是近景22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23三、摇摄摇镜头
定义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像机的机位不动,只靠机身朝任何一个方向幅度不同的旋转和上下运动而获得的镜头。摇摄的方向可以是左→右、右→左、上→下、下→上。也可以往上斜摇或往下斜摇。可以与拍摄对象活动的相同方向摇,也可以向背方向摇。可分为一般摇和跟随摇。“甩”是一种快摇。三、摇摄摇镜头定义拍摄24摇镜头的功能
1、摇镜头呈现一种动态,不组接就可更换画面内容,有现场转头看的感觉。2、在一个镜头中解决了近景(看清细节)全景(画面宽广)的矛盾,具有多种景别容纳于一个镜头的优点。3、在一个镜头内交待主体与画面外另一个主体的相互关系。4、给人巡视环境、逐一展示、表现景物规模的印象。5、可将观众的注意力从甲处转移到乙处。6、在表现动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事物的状态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摇镜头的功能1、摇镜头呈现一种动态,不组接就25摇镜头拍摄要求1、最好将摄像机装置在三角架上。
2、最好先试摇一遍。
3、落幅画面要完整。
4、摇摄速度要与拍摄事物的速度一致。5、起幅和落幅必须是固定镜头。
6、不同焦距的镜头,摇的速度应不同
7、“甩”镜头也应有起幅和落幅。摇镜头拍摄要求1、最好将摄像机装置在三角架上。26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27四、移摄移镜头
定义指变动机位,将摄像机固定在移动工具上进行的拍摄。移摄和摇摄的区别在于摄像机的机位是否变动。四、移摄移镜头定义指变28移镜头的功能1、摆脱了定点摄影的束缚,摇摄象人站在原地转头看,移摄象人在行进中不断观察。2、给观众一个多层次、纵深的、立体的、宏伟的造型效果。3、现场感、真实感强烈,视觉冲击力强烈。移镜头的功能1、摆脱了定点摄影的束缚,29移镜头拍摄要求1、移镜头使用专用轨道效果最好。2、在符合条件的平地面使用滚轮三脚架也有相似效果。3、也可因地制宜利用各种车辆,拍出移摄效果。4、移摄宜用广角镜头大景别,移动效果明显,而且画面稳定。5、利用飞机航拍也是一种移摄。超低空飞行航拍,视点高,画面清晰,动感强,视觉空间大,给观众特别新奇的感觉。移镜头拍摄要求1、移镜头使用专用轨道效30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31讨论“向前移摄”与“变焦推摄”,效果有何不同?讨论“向前移摄”与“变焦推摄”,效果有何不同?32答案都有将景别由小范围连续过渡而被摄主体由小变大的特征,但两者的透视关系是由明显差异的。“向前移摄”具有视点前移、步步深入的效果。可反映出视点与被摄物之间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焦推”,是将摄像机镜头从较短的焦距变到较长的焦距。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全体景物引到局部。推的过程中,主体以外的背景是虚的,有突出主体的作用。答案都有将景别由小范围连续过渡而被摄33讨论“向后移摄”与“变焦拉摄”效果有何不同?讨论“向后移摄”与“变焦拉摄”效果有何不同?34答案都有将景别由小范围向大范围连续过渡,而被摄主体由大变小的特征。但透视关系有明显的差异:摄像机“向后移摄”具有视点逐渐后移,慢慢离开的效果;而“变焦拉摄”镜头是从长焦逐渐调至广角,等于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局部引向画框内的全体景物,能有力地表现这一主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答案都有将景别由小范围向大范围连续过渡35实践作业1、用摄像机拍摄:向前移摄变焦推摄结合所拍画面,讲讲两个镜头功能的共同处和差异处2、用摄像机拍摄:向后移摄变焦拉摄结合所拍画面,讲讲两个镜头功能的共同处和差异处实践作业1、用摄像机拍摄:向前移摄36五、跟摄跟镜头定义是摄像机跟随运动的物体所拍摄的镜头。跟摄和移摄都是移动机位拍摄,但两者有显著的区别。移摄没有明确的主体,而跟摄有明确的主体。分为前跟、后跟、侧跟三种。注意:跟镜头在新闻采访中具有重要的纪实意义,如边走、边采访、边摄像。再如后跟主持人或记者,进入现场,将新闻过程真实、客观地纪录下来,给观众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的参与感。五、跟摄跟镜头定义是摄像机跟随37跟镜头拍摄要求1、应与主体运动的速度相一致。
2、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但背景是不断变化的。
3、较少使用三角架,多为肩扛摄像,要尽可能拍稳。
4、从室外跟摄到室内,由于照度不够,图像会不清晰,要提高一档“增益”,或打开电池灯。跟镜头拍摄要求1、应与主体运动的速度相一38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39六、升降拍摄、升降镜头定义:将摄像机安装在升降装置上,一边升或一边降一边拍摄。
功能:1、升空后的镜头,有登高望远、眼界开阔的感觉。2、升降过程中画面连续变化,异常新奇,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3、有清楚交待点与面、近与远关系的作用。4、有清楚交待宏观到具体、从远到近的作用。5、俯拍和仰拍时,可表达某种情感和意境。六、升降拍摄、升降镜头定义:将摄像40升降镜头拍摄要求可使用影视专用升降机,也可就地取材,如利用工厂的铲车拍出升降效果。甚至肩扛或手持摄像机由站蹲下、由蹲站起,都可拍出降与升的感觉。升降镜头拍摄要求可使用影视专用升降机,也41第三节复合拍摄复合镜头定义指拍摄时在一个镜头内使用两种以上运动方式拍摄画面。比如,先摇再推,或在摇的同时推。第三节复合拍摄复合镜头42复合镜头的功能
1、生动活泼、变化多端,观众很难产生对应的生理感受和视觉体验,给人以难以猜中的新鲜感。2、造型效果多景别、多角度、多视点、多构图,因而具有与单个的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不同的作用和表现力。3、容量大,可用一个镜头表现一个场景和一段完整的情节。4、转换点平滑、顺畅、一气呵成。5、在新闻和纪实性节目中,不经过剪辑,再现现实的空间变换和时间流程,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复合镜头的功能1、生动活泼、变化多端,观43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44第四节特殊摄像
定义指为满足不同寻常的拍摄条件而进行的摄像。1、铁吊臂摄像机。(摇臂摄像)2、固定在摄像师身上的“稳定摄像机”(斯坦尼康)。3、为满足特殊条件下偷拍而安装在纽扣、领夹、眼镜等处的微型摄像机。4、交通、银行、医疗、教学、公安、工业等领域使用的专用摄像机(探头)。第四节特殊摄像定义45第三章摄像造型第一节景别定义是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呈现出的大小不同的范围。
拍摄时为什么要划分景别?是为了适应观众心理和视觉上的变化。人观察事物时,有时看大范围,有时只需注视其中一部分,有时远看,有时近看。摄像机就象人眼一样,被摄物体在镜头上有大小远近的变化。第三章摄像造型第一节景别46景别的特点1、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特色,也表现不同的内容。2、目的不同,选用景别也就不同。3、景别要考虑画面上下组接的特点。4、在新闻中,既要有新闻事件的全景画面,也要有反映事实细节的近景或特写,还要考虑上下画面怎样组接,才能准确反映新闻事实。景别的特点1、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特色,也表47一、远景也叫“大全景”。表现开阔的场面,景物的范围大。主体不明显。在新闻中,常用来交待新闻事实发生的空间位置。观众能看到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能交待事件周围的整体环境和有特色的背景。常用来作新闻开始和结束的画面。远景画面一般不少于12秒。一、远景也叫“大全景”。表现开阔的场面48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49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50二、全景表现的范围比远景小,表现场景的全貌。以人为标准,全景表现的是人的全身。能表现事件的全部;能表现人体的运动;能表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新闻中介绍事件现场环境及发展全貌。如,会场全景、大型活动全貌、领导视察全景等。全景画面一般不少于10秒。二、全景表现的范围比远景小,表现场景的全51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52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53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54三、中景表现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取景范围比全景小,但表现的主体成像又比全景大;以人为标准,表现的是人膝部以上的上半身。善于表现人上半身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环境退居其次。新闻中领导讲话、教师讲课、人操作计算机、记者现场报道、现场采访等,多用中景。中景画面一般不少于7秒。三、中景表现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交待人与55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56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57四、近景常用来表现人物面部神情。以人为标准,近景表现的是人体胸部以上,如果是固定摄像,人的标准像就是近景。人的情绪、事物的局部特征,能看得清清楚楚。容易与观众产生亲切感和交流感。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节目,基本上都用近景。除播音和主持节目外,近景长度一般不少于5秒。四、近景常用来表现人物面部神情。以人为58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59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60五、特写表现的是人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的细部。能清楚地看到人的眼神变化、嘴角抽动、眼泪夺眶而出等面部表情,能将人物的内心感情的流露传达给观众。在新闻中,抓拍人物特写,给观众强烈的感染;物体的特写,突出了细部特征;这些对于揭示事物深层内涵和本质有重要意义。另外,多拍特写镜头,以备组接画面时使用。特写镜头长度一般不少于3秒。五、特写表现的是人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61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62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63第二节角度一、摄像方向摄像方向就是对着被摄对象的哪一个方面进行拍摄。是在一定的高度、一定的距离情况下在被摄体周围对被摄体拍摄的角度。方向不同,画面结构就不一样,背景也不可能一样,造型效果就必然不一样。可在被摄体一周360度任何一点进行拍摄。归纳起来有正面、背面、侧面三个基本方向。第二节角度一、摄641、正面摄像人的脸、胸这一面,物体的主要面,建筑物朝街的这一面,称为正面。正面拍摄的图像,能表现外表主要特征,具有稳重、庄严的效果。播音员、主持人口播新闻,人物采访,都用正面摄像,这样使传播者和观众有面对面交流的接近感和亲切感。缺点是缺乏立体透视感,画面较呆板。1、正面摄像人的脸、胸这一面,物体的65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662、侧面摄像能表现被摄体侧面特征,较好地反映物体的轮廓,透视感强。可分为正侧、前侧、后侧三种情况。前侧、后侧分别在正面、背面与正侧的中间位置。前侧表现人脸部的特征,立体感明显,画面活泼、生动。在新闻中,侧面摄像善于表现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且动感明显。2、侧面摄像能表现被摄体侧面特征,较67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683、背面摄像从被摄体正后方拍摄。以人物为例,摄像机拍摄的方向与被拍人物眼睛的方向一致,也和观众的视线方向一致。被摄人物前面的环境、景物,观众也可以看到,给人的主观参与感很强。在纪实类节目中,背摄方向跟踪采访,观众好像跟着被采访人到了现场;影视剧中,背摄给人以悬念,引发观众探究心理。新闻中,因为某些原因,不让人物“露脸”,也使用背面摄像。3、背面摄像从被摄体正后方拍摄。以人69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70二、摄像高度指将摄像机置于不同的高度来拍摄。在摄像方向和摄像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摄像高度不同,画面中的主体、陪体的背景关系会有较大改变。分为平视角、俯视角、仰视角。二、摄像高度指将摄像机置于不同的高度711、平视角简称“平拍”,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持平时拍摄,画面效果与人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物体一样。平拍省事、省力,拍摄的物体不变形。新闻使用平拍较多,便于交待人与事物的关系,显得公正、平等、客观。1、平视角简称“平拍”,摄像机镜头与72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732、俯视角简称“俯拍”,是在高处向下拍摄。就像人从高处往下看的效果一样,能表现辽阔的场面,画面的层次和深远感较强,能交待事物的的环境位置、远近距离以及数量等。人们日常生活中平视、仰视容易,俯视较难,因此给观众以新鲜感。俯拍人物,人像被压缩了似的,显得矮、短,影视剧中,常表现鄙视的情感;新闻中常用俯拍表现宽广、宏大的壮观场面和交待事件的环境位置、物体的数量。2、俯视角简称“俯拍”,是在高处向下拍74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753、仰视角简称“仰拍”,低于被摄主体,从下向上拍摄。就像人抬头仰面看高处的效果相似。多用来表现较高的拍摄体,显得庄严、挺拔,有赞颂、敬仰、自豪的感情色彩。常以天空为背景,看不到地面的杂物,画面简洁,主体突出。体育新闻中,撑杆跳、跳远、跳高、跳水、升旗等场景使用仰拍较多。3、仰视角简称“仰拍”,低于被摄主体,76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77三、摄像距离指拍摄点到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在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不变的条件下,缩短或拉长拍摄距离会获得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不同的画面景别。三、摄像距离指拍摄点到拍摄对象之间的距78讨论在拍摄点与拍摄对象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变焦镜头,也可以拍出不同景别,那是不是说在变焦拍摄条件下,摄像距离失去意义呢?讨论在拍摄点与拍摄对象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79答案不是。拍摄距离的选择既关系到景别的确定,又涉及到焦距如何采用,如景深的长短,直接影响画面的透视关系。变焦推摄远处的人物近景,透视感差,人物讲话声模糊;而在近处拍摄人物近景,能清楚地录到人物讲话。用哪种方法拍摄,由拍摄目的决定。答案不是。拍摄距离的选择既关系到景别80四、运动方向和视线方向运动的方向性和画面中人物视线的方向性,是由摄像方向决定的。人物活动方向不变,而摄像机在不同的位置拍摄,会拍出人物活动方向完全相反的两个画面。因此为了保持运动方向和视线方向的一致性,使上下组接的镜头之间方向关系不乱,就需要了解轴线规律。四、运动方向和视线方向运动的方向性和画81轴线规律轴线是人物动作和人物之间相互交流时一条假定的线。在选择不同角度拍摄轴线上的人物时,摄像机只能在轴线同一侧的0度——180度之间拍摄,不能越过轴线。这就叫轴线规律,也叫180度规律。越过轴线叫“越轴”或“跳轴”。合理越轴是允许的,但改变的过程要让观众看到。轴线规律轴线是人物动作和人物之间相互82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83实践作业1、结合拍摄实际,讲述轴线规律。2、被摄体改变了运动方向,如何拍摄,结合实践说出道理。3、摄像机在运动的同时越过轴线,如何拍摄,结合实践说出道理。4、总结:轴线规律;越轴;合理越轴。实践作业1、结合拍摄实际,讲述轴线规律。84第四章摄像构图绘画中的构图指“布局”、“章法”和安排画面结构;摄影(照相)中的构图指在画框中安排、处理人物、景物的位置和关系,使各种造型因素组合成一个整体,突出主体和美感。以上是静态构图。电视构图是讲被摄体在画面中的安排,主要是运动方向、主体与陪体、前景与后景,以及线条、透视、色彩的配置,使其与内容和谐,主体突出。既有静态构图,但重要的是动态构图。第四章摄像构图绘画中的构图指“85电视新闻摄像构图的特点1、运动性表现人和事物,不仅有静态构图,还要用推、拉、摇、移等运动的方法来表现。2、连续性画面与画面之间是连续的,摄像构图要考虑后期组接时上下画面的承继关系。3、快速性新闻很多时候突然发生,现场不具备最佳拍摄角度,没有时间考虑构图,记者要快速、敏捷、熟练、随机应变,不错过时机,把能表现新闻事实的最佳镜头抢拍回来。抢拍是第一位,构图艺术是第二位电视新闻摄像构图的特点1、运动性表现86记住:用主题思想指导摄影构图用构图技巧表现主题思想记住:用主题思想指导摄影构图87第一节画面的实体结构因素
一、主体
是画面中要反映的主要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每幅画面都有主体,主体是重点,应突出。第一节画面的实体结构因素88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89二、陪体是与主体有密切关系的对象。相对于主体它是陪体。主体与陪体共存于一个画面时,陪体从属于主体。陪体不能遮挡主体,而主体可以遮挡陪体。运动的陪体可以短暂地遮挡主体,如过往的车辆。单纯的画面只有主体没有陪体。二、陪体是与主体有密切关系的对象。相90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91三、前景在主体前面靠近镜头的人或景物。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陪体,但大多数时候是中景、全景、远景中的环境。可增强画面的透视感和平衡感,使画面中的影调层次更丰富。三、前景在主体前面靠近镜头的人或景物。92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93四、后景靠近主体后面的人物或景物。有时可能是陪体。主要表现主体所处的环境氛围。可以使画面的空间纵深感增强。可以传播更多的信息。四、后景靠近主体后面的人物或景物。有时94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95五、背景在主体背后较近的是后景,较远的是背景。背景比后景的范围更大,如大地、天空、山峦、建筑等。在交待事件发生的地点、时代特征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五、背景在主体背后较近的是后景,较96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97第二节画面的艺术效果因素一、光线指直射或散射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是影像的基础,没有光线什么也看不见,构图就无从谈起。光线影响构图的受制因素很多,如自然光条件下的时差、拍摄位置、拍摄高度、拍摄方向等。光线变化,构图效果就会改变。运用光线造型因素,能刻画形象,使画面层次丰富。第二节画面的艺术效果因素98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99二、线条线条是形象(影像)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分界和景物之间的连接线。根据物体的轮廓线条可以分辨出物体的具体形状。线条在造型上有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三维形状、空间深度和质感,还有引导或约束观众视线方向等作用。二、线条线条是形象(影像)表现出景物的100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01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02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03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04三、色彩通过提炼、选择、搭配,形成一定的色彩基调,烘托主题思想,渲染所需要的情绪,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三、色彩通过提炼、选择、搭配,形成一105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06四、影调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景物的明暗层次。是物体结构、色彩、光线效果的客观再现,是画面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元素。影调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光线条件、拍摄角度、取景范围的选择以及其它技术手段上运用影调透视规律,加强画面透视感,反映摄像意图,烘托气氛,表现情感,使画面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四、影调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景物的明暗107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08第三节构图形式一、静态构图静态构图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摄像机使用固定拍摄的方法;二是画面造型元素无明显的变化。这样拍摄的画面构图关系基本不变。静态构图给观众以宁静、平稳的感觉。有时表现凝滞、顿歇的情景,给观众抑制着的紧张感。第三节构图形式109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10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11二、动态构图动态构图有两个因素:一是被摄对象的运动;二是摄像机的运动。即“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摄像机和被摄对象都在运动着,因此,画面构图组合发生着连续或间断变化。常常为多构图形式,其中包含着静态构图的因素。二、动态构图动态构图有两个因素:一是被112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13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14三、封闭式构图在一个画框内,画面的结构元素是完整的。被摄主体常在画面的几何中心,画面完整、均衡、对称。人物一般不出现半个身体、半个脸、一只眼睛。如果人物在画面的一边,另一边就要设置一个物体,让画面均衡,没有一边重一变轻的感觉。如人是侧身,其视线必定是向心的,朝向前面必须有空间。表现动态时,画面的起幅和落幅要有足够的时间体现完整性。封闭式构图给人宁静感、平和感。但使人感到沉闷。三、封闭式构图在一个画框内,画面的结115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16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17四、开放式构图是一种不完整构图,画框内的结构不均衡、不完整。有意调动观众的视觉想象和参与感,让画框内的形象与画框外的事物建立有机的联系,达到内外空间的完整。被摄体是运动时,画框内的主体更显得不均衡。构图须注意有心理学依据,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还要注意同下一个画面的组接关系。四、开放式构图是一种不完整构图,画框内118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19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20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21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22五、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律”是几何学上的比例关系,在造型艺术上有美学价值。被广泛应用于美术、摄影、建筑、影视艺术中。黄金分割的比值为0·618,可以以5:8作为近似值。按这一比值安排画面中主体的位置,观众的视觉感到舒服,具有审美价值。五、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律”是几何学上的比123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24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25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26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27六、“九宫格”构图是“黄金分割”的一种,也叫“井字形”构图,就是在画框内,等距离的两条直线与两条竖线相交,这横竖四条线象是一个“井”字,画框内形成九个格。在两条直线与两条竖线的四个交叉点上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四个点中的任何一点都大致在0·618处。构图时无论是单人还是多人、多景物,尽量把重点放在交叉点上,不仅引人注目,而且具有美感。六、“九宫格”构图是“黄金分割”的一种128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29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30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31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32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33七、对比构图在表现物体大小和高低时,要有一个观众熟悉的参照物与之对比。动与静、虚与实、亮与暗、强与弱、重与轻,以及色彩的浓淡、冷暖等都可以进行对比。对比构图是形成视觉注意中心的有效方法。七、对比构图在表现物体大小和高低时,要134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35第五章、摄像用光第一节、光线的造型作用1、使重点突出2、表现人物感情3、表现人和物的形态特征4、使两度空间变成三度空间5、营造气氛第五章、摄像用光第一节、136第二节光线的方向
概述
光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自然光指太阳的直射光和天空的散射光。人工光就是用灯光照明摄像。光线的方向,指光从光源投射到被摄对象的方向与摄像机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直射角度。光线都有方向,阴天的散射光在室外方向性不明显。在室内主要是窗户进光造成了明显的方向。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都要注意方向的合理性,符合生活的真实,不能给人虚假的感觉。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三种。第二节光线的方向137一、顺光也叫正面光。光的照射方向和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一致。被摄对象表面受光均匀,影子被自身遮挡,画面上几乎没有阴影。色彩还原正常,给人以平和、明亮的感觉。但由于光线较平,被摄对象的立体感、质感不强,显得平淡,重点不突出。一、顺光也叫正面光。光的照射方向和摄138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39二、侧光光源照射方向投向被摄对象的一个侧面,受光的一侧明亮,另一侧较暗,明暗交界线分明,叫侧光。侧光影调变化丰富,拍摄人物,立体感强,棱角分明;拍摄山峰,山势显得陡峭、突兀、险峻。但若运用不当,会有反面效果,如,人被拍成阴阳脸;或皱纹、疤痕更突出;有些物体的质感,粗糙到夸张的程度。可进行侧顺光和侧逆光拍摄,这些斜侧光,能拍到理想的画面。二、侧光光源照射方向投向被摄对象的一个140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41三、逆光来自被摄对象后面的光,使被摄对象的边缘形成一个很亮的轮廓,物体的大面积处于阴影下。也叫背光、轮廓光。逆光画面主体具有立体感,有浮雕效果。大气透视效果好,画面空间深度大,景物层次丰富。能有效的表现地貌、雪野、水面等静态景象;能有效地表现千军万马、万马奔腾等宏大场面的动态景象。
将侧光和逆光的优势集中在一个画面上,被摄体一面有光,避免了逆光大面积较暗的不足,同时又有轮廓光,影调的层次更为丰富。这种侧逆光常常被使用。三、逆光来自被摄对象后面的光,使被摄对142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43第三节人工布光就是按照拍摄者的意图,使用灯光照明摄像。人工布光不受季节、天气、以及时间、空间的限制,比使用自然光更方便和自由。也可以和自然光结合使用,比如增加亮度,补充照明被摄主体一面的阴影。口播新闻、室内采访、各种访谈节目,离开人工布光就无法工作。第三节人工布光就是按照拍摄者的意144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45电视新闻中使用较多的光线配置
1、主光是照明被摄对象的主要光线。直接影响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和轮廓特征。在几种光中,主光是占统治地位的主导光线,别的几种光都是在主光的基础上布光。因此,首先要确定主光的光位和照射强度。主光应有明确的方向性,一般设置在摄像机两边的某个位置上,将被摄对象主要形状显现出来,造成明显的阴影,然后用辅助光减弱。电视新闻中使用较多的光线配置146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47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482、辅助光是用来弥补主光照明不足而使用的光线。它减弱主光造成的阴影使被摄对象的表面光线柔和。一般位于同主光相对应的位置。通常情况辅助光与主光的光比是1(辅助光):2(主光)。这样能使主光形成的阴影被辅助光减弱,层次丰富,立体感强。2、辅助光是用来弥补主光照明不足而使用的149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503、轮廓光是来自被摄对象后方或侧后方的光线,具有逆光的效果。能使被摄对象产生较量的轮廓线,不至于有贴在背景上的感觉。轮廓光的亮度大于主光,一般为1·5(轮廓光):1(主光)。轮廓光具有装饰的美化效果,在演播厅制作的节目中使用,如口播新闻、访谈等节目,外出拍摄一般不用。3、轮廓光是来自被摄对象后方或侧后方的151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524、背景光用来照明拍摄现场背景及环境空间的光线,也叫环境光。一般用散光灯大面积地照亮整个环境,表现完整的空间感。光亮不能超过主光,与辅助光大致相当。4、背景光用来照明拍摄现场背景及环境空153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545、眼神光是使人眼眸明亮、传神的光线。在人的眼球晶体一侧产生一个不大的亮点,在近景和特写镜头时效果显著。眼神光不能太亮,小功率的聚光灯甚至手电筒都可以表现出眼神光,而且效果很好。5、眼神光是使人眼眸明亮、传神的光线。155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566、装饰光是为了修饰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而设置的光线。亮度不应超过其他光线,防止对其他光线的影响。6、装饰光是为了修饰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157视听语言——分镜头稿本课件158第四节、电视新闻
三类节目常用光线布光一、单人口播新闻、电视讲话等布光效果(请观赏电视教材)第四节、电视新闻
三类节目常用光线布光一、单人口播新159二、两人口播新闻布光效果请观赏电视教材二、两人口播新闻布光效果160三、两人对话布光效果请观赏电视教材三、两人对话布光效果161第六章、采访摄像第一节、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要求一、具备新闻敏感。能迅速摄录到最能反映新闻事实的画面和同期声。二、采访摄像的基本方法是挑、等、抢。三、记者的摄像技巧要娴熟。第六章、采访摄像第一节、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要162挑、等、抢
挑,就是挑选、发现和捕捉,能辨别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的声、画素材;
等,就是等待最佳拍摄时机和最佳角度;
抢,就是抢拍,在最短的时间内,拍到最精彩的场面和稍纵即逝的细节。挑、等、抢挑,就是挑选、发现和捕捉,能辨163记者摄像的基本功不用三角架时,无论是固定镜头还是运动镜头都要拍得稳;使用变焦拍摄时速度要匀;拍摄运动物体时焦点要跟得快;曝光量控制的准确;运动镜头的落幅画面把握得准确;画面不仅能准确反映新闻事实,还要有艺术性,富有表现力。记者摄像的基本功不用三角架时,无论是固164第二节、偷拍、补拍、摆拍一、偷拍是不为被拍摄对象发觉的拍摄。可以达到被摄对象表情自然、动作自如、场面真实的效果。批评性、曝光性、纪实性报道,一般会遭到拒绝,只好偷拍。但要注意:不能违反法律,如涉及隐私权、未成年人犯罪、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等都要慎重。有时可背面拍摄,或用特技遮挡脸部。记者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第二节、偷拍、补拍、摆拍165二、补拍补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很多动态性新闻,补拍是不可能的。但对一些常态的事实补拍个别镜头是允许的。二、补拍补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166三、摆拍摆拍是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记者应恪守客观,无权对新闻人物指手画脚,无权对新闻现场进行摆布。但提醒被拍对象不看镜头,对现场影响摄像的因素做不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调整等,是允许的,但要把握好度。三、摆拍摆拍是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记167关于“现场模拟”和“情境再现”
实践作业1、搜集资料(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2、做作业(600字以上)3、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结论开放、不求对错、独立思考、提倡创新、自圆其说、畅所欲言、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关于“现场模拟”和“情境再现”168第三节、多角度多方位多景别多角度、多方位、多景别拍摄,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给后期制作提供较大的便利和自由。表现一个对象时,拍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沿着前进或后退两个不同方向组接,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气氛,还可以控制节奏。第三节、多角度多方位多景别多角169第四节、录好同期声1、摄像前,仔细检查声音系统如开关、话筒、电池、线路接触、音量指示表、自动或手动。2、注意摄像机与声源的距离,决定是否外接话筒。3、给话筒使用防风罩;根据噪声大小,决定使用何种话筒。4、国际惯例将同期声录在二声道,一声道配报道词。外接话筒时应注意插二声道。5、注意音量指示表,一般要控制在ODB以下,音量调好后,轻易不要变。第四节、录好同期声1、摄像前,仔细检170电视摄像与剪辑艺术
下
剪辑艺术
(声画编辑)电视摄像与剪辑艺术171声画编辑概述在摄像之后,播出之前,对图像和声音按照主题进行的剪辑、字幕叠加、画图表、加特技、配解说、配音乐等工作。剪辑是将原来零散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制作成表达一定思想,有艺术表现力的电视作品,剪辑必须遵循电视声画编辑的原则和规律。因此,剪辑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性工作。习惯上将策划、采访、摄像等工作叫“前期”,那声画编辑制作就是“后期”。声画编辑概述在摄像之后,播出之前,对图像172第七章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理论
第一节蒙太奇理论
一、基本概念和功能电视画面编辑,也叫剪辑、组接。其基本理论是电影蒙太奇理论。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来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意思是构成、装配。后被借用到电影理论中。代表人物是苏联早期电影艺术家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第七章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理论173蒙太奇的定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顺序,把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悬念,以及各种节奏,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蒙太奇的定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顺序,把不同174蒙太奇的功能蒙太奇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的承继关系上,它是镜头组接的方法和依据。同时也是一种影视声画思维的方法和创作手段。它从一部片子的构思、策划、选材、采访、摄像、撰稿开始,到片子的剪辑、配音、合成,在整个摄制过程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蒙太奇具有构成情节的功能。蒙太奇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手段。蒙太奇的功能蒙太奇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175二、蒙太奇技巧的运用1、叙述蒙太奇也叫叙事蒙太奇和连续蒙太奇。就是将镜头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组接起来,叙述一个情节和故事。二、蒙太奇技巧的运用1762、表现蒙太奇也叫对列蒙太奇。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不以事件发生的顺序组接镜头,而重在一种内在联系,以不同内容镜头的对列,产生一种新的寓意或概念。其目的不是为了叙述情节而是表达情绪,揭示内涵。2、表现蒙太奇也叫对列蒙太奇。是为了表达1773、平行交叉蒙太奇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几件事,交叉叙述。平行交叉蒙太奇组接形成了直线上升的快节奏,调动了紧张的情绪,刺激了神经,促使人们关注事态的发展。3、平行交叉蒙太奇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1784、叫板蒙太奇是画面和声音相互配合的组接技巧。报道词说什么,画面就出现什么。有些缺乏直接联系的镜头,使用这种组接方式,让声音帮助各个镜头之间建立起了逻辑关系,声音画面就会成为一个整体。4、叫板蒙太奇是画面和声音相互配合的组接1795、联想蒙太奇将观众熟悉的几个画面进行组接,引发观众产生联想,让观众自己去领会镜头所隐喻的涵义。使用联想蒙太奇时要注意,既要让人领会,又要含蓄。5、联想蒙太奇将观众熟悉的几个画面进行组1806、隐喻蒙太奇好比修辞中的比喻,通过前后不同主体形象的镜头组接进行类比,引发观众想象,含蓄形象地领会编导者的寓意。6、隐喻蒙太奇好比修辞中的比喻,通过前后181三、蒙太奇连续构成的三种句型什么叫“连续构成”?将同一对象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叫连续构成。蒙太奇连续构成的句子有三种句型:前进式句子、后退式句子、复合句子。三、蒙太奇连续构成的三种句型什么叫“连续1821、前进式句子就是景别沿着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方向前进,把观众的视线由整体引向局部,情绪逐渐上升、高涨、强烈。1、前进式句子就是景别沿着远景、全景、中1832、后退式句子与前进式句子相反,景别从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的方向逐渐后退,把观众的视线由局部引向整体。就是先用特写或近景吸引观众注意,然后气氛逐渐减弱,一般在情绪发展呈下降曲线时使用。2、后退式句子与前进式句子相反,景别从特1843、复合句子也叫环形句子,在一个句型中,既有前进式,又有后退式。可以先前进式,再后退式,也可以先后退式,再前进式。复合句子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3、复合句子也叫环形句子,在一个句型中,既有185第二节、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概述
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拍下的镜头,无论长短都是一个镜头。长镜头与短镜头组接,叙事功能具有差异。用一个镜头叙述一个情节,被认为具有较强的纪实性;用多个镜头组接的方式叙述一个情节存在着作假的可能。一般将电影胶片30·48m以上,电视1分钟以上称为长镜头。第二节、长镜头理论186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1918—1958)对长镜头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电影的基础是摄影,而摄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他提倡按照镜头一段落和景深镜头的风格拍摄电影。他反对利用蒙太奇手法随意分切、编排和组接镜头,而破坏了镜头的时空统一性。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187长镜头对于电视新闻具有重要意义现场图像具有客观性和纪实性。如果将本来能用一个完整镜头叙述清楚的情节,用若干个镜头组接,就会使观众对这一事实的真实性打了折扣。将真实的新闻拍假的事情屡见不鲜。因此,凡是需要靠镜头来证实两件事情之间的真实关系的,就要考虑,能否用一个镜头表现。采访、对话等都要尽量使用长镜头,让观众对时空的一致性坚信不移。长镜头对于电视新闻具有重要意义现场图像188第八章、画面组接
画面组接概述
影视节目制作中画面的组接,也叫剪辑或编辑。在英文中“剪辑”和“编辑”是同一个词(editing),因此,在制作中这几个词都在使用。画面组接就是将拍摄的画面,按照片子的主题和组接的规则,进行精心选择后,将画面组接起来。要求制作者,既要把握主题思想的实现,还要熟悉画面组接的规则,又要了解编辑机的性能,掌握组接技巧。第八章、画面组接189第一节、画面转换规则1、时空顺序规则就是按照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将素材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信息量最大的画面进行组接。在时空顺序中,时间是主线,空间位置遵守时间的先后关系。第一节、画面转换规则1902、内在逻辑规则按照事实内在的联系和逻辑规律来组接。在很多节目中,由于内容多,信息量大,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组接已没有实际意义,就要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科学的考虑节目的结构,将各种因素合理地组织在一起,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逻辑规律组接画面,时间顺序感不强,空间位置感也不明显,光靠画面叙述事实有困难,因此有声语言的作用非常大。2、内在逻辑规则按照事实内在的联系和逻辑1913、轴线规律在画面组接时,如果不注意轴线规律,仍然会反“方向”性错误。应站在节目的总体角度弥补整个摄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纰漏。把摄像时因为各种原因对轴线把握失误的画面纠正过来,使运动方向和人物视线方向达到一致。如在越轴画面之间加一个看不出方向的特写镜头,或改变剪辑点,或增加在动作线上拍摄的看不出方向的空镜头,等等。3、轴线规律在画面组接时,如果不注意轴线192第二节、画面转换剪辑点把握
概述两个镜头的组接处称为剪辑点。画面的剪辑点是以帧来计算的,每帧为1/25秒,可见要求的严格和精确程度。剪辑点要符合画面转换规则和人的视觉观赏规律,还要符合技术要求。剪辑点选得准确,组接的画面才会平滑、流畅、自然,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第二节、画面转换剪辑点把握1931、相同主体动作剪辑点就是选择拍摄主体一个动作完成后的地方作为剪辑点。比如一个人走到图书馆的书架前站住,组接手抽书的特写镜头。这些相同动作转换时作为动作剪辑点,可使上下镜头的组接十分顺畅。1、相同主体动作剪辑点就是选择拍摄主体一1942、不同主体动作剪辑点
就是选择不同主体运动或者同一主体作不同运动时动作形态相似、运动的方向一致、有完整瞬间的地方作为剪辑点。比如从旋转的汽车轮组接到旋转的摩托车轮。不同主体动作剪辑点,应选择较为明显、幅度较大的一个动作完成的瞬间剪断。可以去掉不明显的小动作。同一主体不同运动时,特别要注意防止动作重复和有间歇。那样不仅不顺畅,而且看起来十分滑稽。2、不同主体动作剪辑点就是选择不同主体运1953、人物情绪剪辑点人物的心理活动引起情绪变化时,也可以作为剪辑点。比如人物的情绪处于高潮,表现出喜、怒、哀、乐时,利用前后两个镜头人物情绪上的一致性切换镜头,紧凑而不露痕迹,使情绪得到渲染,使观众的激情进一步得到调动。3、人物情绪剪辑点人物的心理活动引起情1964、声音剪辑点
利用声音自身的规律和特性,在上一段声音和下一段声音之间完整的地方或顿歇处,找到衔接的剪辑点。播音、解说和现场报道声由于目的性强,剪辑较少。人物同期声由于涉及到内容的留、去,剪辑点较多。人物同期声剪辑点要选在一个完整的语句结束后或语句中较大的顿歇处。不可将上段句子中的余音切断,那会使人感到别扭。实况音响的剪辑要考虑真实性,不可断的突兀。音乐的剪辑点要选在乐段或乐句的转换处,不能有不完整的乐句出现。4、声音剪辑点利用声音自身的规律和特性197第三节、画面转换技巧
1、动接动
有两个意思:一是画面内运动的主体与另一画面内运动的主体组接,如奔驰的汽车与奔跑的骏马组接;水中游弋的鸭群与草原上蠕动的羊群组接。另一个意思是两个同方向的运动镜头组接。如两个或两个以上右摇的风景画面组接。动接动时,无论是画面内主体的运动或是镜头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必须差不多。第三节、画面转换技巧1982、静接静
在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组接的方法叫静接静。“静”有两层意思,一是画面内主体的静,一是镜头本身的静,也就是固定镜头。景别相同的画面组接,易产生“变把戏”似的跳动感,应注意。两个画面的主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组接,没有跳动感。2、静接静在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组接1993、静接动
是动感不明显的镜头与动感明显的镜头的组接方法。如运动员助跑姿势的镜头接枪响后奔跑的镜头;平静的水面镜头接汽艇在水中行驶的镜头。由静止变的运动感十分强烈,节奏突变和跳跃,但视觉是流畅的。3、静接动是动感不明显的镜头与动感明显的2004、动接静
是动感明显的镜头与静感明显的镜头的组接方法。如球场的运动员动感十分强烈的镜头组接裁判员吹哨子的镜头;赛车急驶的镜头接观众看望远镜的镜头。动接静在视觉节奏上给人一个突然停止的感觉,能表达出一种特殊的情绪效果。4、动接静是动感明显的镜头与静感明显的镜201第四节、场面转换方法也叫画面转场、场面过渡,依据手法不同可以分为两类:用镜头自然过渡叫无技巧转换。用电子特技手段过渡叫技巧转换。第四节、场面转换方法也叫画面转场、场面过202一、无技巧转换具体操作时叫“切换”或“切”。是一种自然过渡的方法。转换时,上下两个镜头必须具备自然过渡的因素,如形式上、数量上相似,情节上有承上启下的因果关系,或者通过上下镜头的对比表示隐喻、象征的意义等。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无技巧转换具体操作时叫“切换”或“切2031、特写转换就是用特写镜头结束上一个场面或从特写镜头展开下一个场面。
两个镜头明显跳动时,插入一个特写镜头,就十分流畅,可作为解决不流畅时的补救措施。
有人将特写镜头叫“万能镜头”。1、特写转换就是用特写镜头结束上一个场面2042、相同主体转换用同一主体将上下两个镜头所反映的两个空间进行场面转换。2、相同主体转换用同一主体将上下两个镜头2053、相似体转换两个外观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的镜头组接,可以顺利转场,而且视觉流畅。3、相似体转换两个外观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的2064、主观镜头转换
主观镜头代表片中人物的眼睛,客观镜头代表记者和观众的眼睛。利用主观镜头转换场面,使两个镜头之间形成因果和呼应关系,如人从城墙上往下望,然后组接城下的近景,建立起视觉联系,转场十分自然。4、主观镜头转换主观镜头代表片中人物的2075、挡黑镜头上一个镜头中,被摄主体移近甚至完全挡黑摄像机镜头,后一个镜头已开始,主体从摄像机镜头前走开。前后两个镜头中,可以是同一主体,也可以是不同主体。用来转换时间和地点,不宜作一般的转换。5、挡黑镜头上一个镜头中,被摄主体移近2086、承接关系转换利用两个镜头之间情节上的因果、呼应等承接关系,实现场面转换。6、承接关系转换利用两个镜头之间情节上的2097、镜头运动转换利用摄像机运动拍摄时画面内容的更换顺利转场。如航拍的城市接航拍的农村,就很自然流畅。7、镜头运动转换利用摄像机运动拍摄时画2108、出画入画转换以动作和方向的连贯进行转换的方法,如人从前一个环境中走出画面,再从下一个环境中走入画面。再如,前一个画面人从家里走出门,在后一个镜头中,人已经在街上走。8、出画入画转换以动作和方向的连贯进行2119、声音转换转场时借助解说词、人物讲话声、歌词、同期声等来实现。“叫板蒙太奇”就是声音转换的一种方式。特点是让观众注意力转移,为组接下个画面作基础。9、声音转换转场时借助解说词、人物讲话21210、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农村租房合同样本
- 养殖暖棚出售合同样本
- 农场会员协议合同样本
- 企业跟员工签合同样本
- 专案看护服务合同样本
- 乡镇栽树合同标准文本
- 兄妹房屋过户合同样本
- 住宅土建合同标准文本
- 公寓认购礼品合同样本
- 内勤会计劳务合同标准文本
-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 SH30182019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8精选文档
- 3 春夜喜雨课件(共16张PPT)
- DB32∕T 3921-2020 居住建筑浮筑楼板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规程
- [推选]高墩翻模施工技术PPT课件
- SAPERP_委外业务操作手册_v1.0
- 现代住宅风水全解(含文字及图解)(课堂PPT)
- 202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信息管理类专业真题
- Q∕GDW 12131-2021 干扰源用户接入电网电能质量评估技术规范
- 越野驾驶安全培训_图文
- 话剧基础知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