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_第1页
《劝学》 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_第2页
《劝学》 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_第3页
《劝学》 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_第4页
《劝学》 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YYUSHEN劝学《荀子》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荀子的有关知识;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3.赏析本文的比喻、对比论证方法;4.领悟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人物介绍荀子(前325-前235)

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名讳,作孙卿。

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提出性恶论,但是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荀子的观点和孟子对立:孟子:性善论)政治上,提出“法后王”的观点,根据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孟子:法先王)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成了法家的代表。荀子思想认识《荀子》●《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用比喻,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荀子》大部分是荀子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20卷,32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记。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被称为“学者之文”。●《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选段。题目解析劝:劝说,劝告,劝阻——今义解题:《劝学》“劝”为何意?劝鼓励,劝勉。学学习。学的内容是礼仪、道德等可以提升素养,成为君子的知识。“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劝勉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研读文本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已:停止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壹中心论点“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劝勉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贰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而:表转折。于:从。于: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为:动词,根据语境译为“冻结成”。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輮:“輮”通“煣”,使动用法,使…弯曲。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规:圆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槁,枯。暴,通“曝”,晒。挺:直。然:这样。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受绳:经墨线量过。金:金属制的刀剑等。就:动词,靠近,接近。砺:磨刀石。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作状,每日。参:验,检查。省:省察。乎:相当于“于”。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过:过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出来,但比蓝草更青;冰,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头笔直合乎墨线,用力弄弯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也不再变直,(这是)用力弄弯使它这样的。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了这一过程,人性得到改变,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那种状态。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尝:曾经。须臾:片刻。所学:所字结构,所学习的东西。跂:提起脚后跟。博见:见得广。高:形作名,高处。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彰:清楚。叁积累重点实词“疾”:①n.病,疾病。例:“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②V.生病,患病。例:“寒暑不能使之疾。”《荀子.天论》③V.厌恶,憎恶。例:疾恶如仇。④V.妒忌。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⑤adj.快,急速。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区分下列词的古义:疾:指一般疾病。病:病得很重。疾病:①病重;②同现代汉语意。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助,利用。

舆:车。利足:脚步快。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致:达到。楫:桨。能水:指游水。水,名词作动词,游水。绝:渡。生:通“性”,资质,禀赋。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肆兴:起。焉:介词兼指示代词,“于此”,从这里、在这里。渊:深水。善:善行。形容词作名词。而:表承接。神明:指人的智慧。得:获得。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骐骥:骏马。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舍:放弃,中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锲:刻。而:连词,有如果假设之意。镂:雕刻。利:锋利、锐利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

今义是坏人的党羽。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跪:蟹的脚。而:表并列。螯:蟹钳。寄托:安身。躁:浮躁,不专心。段落关键词句论述角度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找出各段的关键词句)合作探究一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博学参省,知明无过学习的意义(分论点一)生非异,假于物学习的作用

(分论点二)积

不舍

心一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分论点三)

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结合文本试作分析。

(1-3组:第二段;4-6组:第三段;7-9组:第四段)

合作探究二

学习的意义提高改变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博学参省知明无过(正面设喻)提高改变蓝

人发展、提高客观事物提高、发展直木轮木直金利客观事物改变原来状况人

知明而行无过加工胜于冷冻寒于輮绳砺引申推论变化过程学习引申推论人工改造博学总结:运用五个比喻,通过比喻说理,层层推进,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跂而望不如登高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善假于物跂而望登高博见登高招见者远通过学习一般人顺风呼闻者彰顺风而呼推论善假于物弥补不足(一般的自然条件)

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善假于物达到目标推论君子(在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改进创造)善假学习分论点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比喻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学习空想借助外力弥补不足要靠后天学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总结:君子善于运用外物,利用学习来弥补不足自身的不足。学习方法和态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正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反面设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对比)(对比)(对比)积累坚持专心(对比)《劝学》写作特点1.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阐明事理,把抽象的道理说的明白具体,比喻形象生动。2.论证方法灵活,正反论证、比喻论证;3.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气势磅礴。知识拓展设喻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劝学》中的设喻特色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课堂小结《劝学》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分论点1: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分论点2: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达到目标)分论点3: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为什么怎么样文言文知识归纳请总结归纳“而“的用法及意义。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非利足也,而致千里。(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1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通假字輮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輮”同“煣”,用火烘烤使之弯曲。“有”同“又”,“暴”通“曝”。“知”同“智”(zhì),智慧。“生”同“性”,天性古今词义变化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蟹六跪而二螯蚓无爪牙之利

墨线——泛指所有绳索(扩大)

金属制品——黄金(缩小)蟹腿——跪下(转移)

爪子和牙齿——帮凶、走狗(感情色彩变化)

常用句式青,取之于蓝蚓无爪牙之利无以至千里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固定句式35重点句子翻译(一)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叫,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自己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36(五)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六)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37当堂检测1.选出对下面句中加点字“十”“一”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骐骥一跃②用心一也③不能十步④驽马十驾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2.选出加点的“而”所表示的关系不同的一项()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1.(2022年新高考Ⅰ卷)《荀子·劝学》中“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2.(2020年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3.(2020年新课标Ⅱ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