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住宅设计-叠合板-课件_第1页
装配式住宅设计-叠合板-课件_第2页
装配式住宅设计-叠合板-课件_第3页
装配式住宅设计-叠合板-课件_第4页
装配式住宅设计-叠合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双向叠合板结构一组2017.121ppt课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结构一组2017.121ppt课件关于装配式住宅……双向板可由多个板块及接缝组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节能、环保2ppt课件关于装配式住宅……双向板可由多个板块及接缝组成国务院办公厅关装配式剪力墙设计所用图集、规范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2.

《15J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3.

《15G368-1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4.

《15G367-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5.

《15G366-1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6.《15G365-2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7.

《15G365-1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8.

《15G310-2装配式混凝土连接节点构造》9.

《15G310-1装配式混凝土连接节点构造》10.

《15G107-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3ppt课件装配式剪力墙设计所用图集、规范3ppt课件双向叠合板-适用条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要求6.6.2:叠合板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常规做法60+70=130mm)。板跨度控制在6m以内,大于6m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板。双向叠合板要求:①四边支承②板块长宽比不大于3③采用整体式接缝。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4ppt课件双向叠合板-适用条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双向叠合板-组成单元板块1板块2接缝叠合板由预制底板、现浇面层和接缝组成,如右侧板块即为由两块叠合板和一条现浇接缝组成的一块双向板5ppt课件双向叠合板-组成单元板块1板块2接缝叠合板由预制底板、现浇面双向叠合板-样式6ppt课件双向叠合板-样式6ppt课件双向叠合板-支撑目前常见的住宅预制叠合板均为有支撑体系的叠合板施工采用轮扣式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根据实际开间大小间采用1200mm及900mm穿插布置,脚手架步距1200,上放10*10木方作为主龙骨。7ppt课件双向叠合板-支撑目前常见的住宅预制叠合板均为有支撑体系的7p双向叠合板-表达方法8ppt课件双向叠合板-表达方法8ppt课件标志跨度、标志宽度以DBS1-67-3619-11-A板模板图为例(板块1)标志跨度=90+3470+90=3650mm标志宽度=115+1850+185=2150mm正确编号应为36219ppt课件标志跨度、标志宽度以DBS1-67-3619-11-A板模板符号含义C—粗糙面M—模板面图中: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10ppt课件符号含义C—粗糙面10ppt课件叠合板详图叠合板详图由模板图、配筋图和两方向剖面图组成。11ppt课件叠合板详图叠合板详图由模板图、配筋图和两方向剖面图组成。11才叠合板构造接缝处为现浇,叠合板通过接缝,使得多块叠合板形成一个整体双向板块。由图中可知,预制底板伸入支座10mm,钢筋伸入90mm直至支座中线。北京地标对接缝钢筋构造要求更为严格(下铁弯折深入上部现浇层锚固)12ppt课件才叠合板构造接缝处为现浇,叠合板通过接缝,使得多块叠合板形成设计计算1因为双向叠合板受理原理与现浇双向板几乎一致,因此板的计算方式还是按常规的方法,但应注意:①板厚按叠合板厚度设计60+70=130mm②注意双向板的边界条件以一栋镜像关系的楼层为例,左侧表示叠合板布置,右侧表示现浇层(上铁)配筋。13ppt课件设计计算1因为双向叠合板受理原理与现浇双向板几乎一致,因此板设计计算2板的作用承受竖向荷载传递水平力楼板的正弯矩由位于叠合楼板底板处的下铁承担,在设计双向板时,应明确主要受力方向和次要受力方向,以一个板块为例:主要受力方向次要受力方向图中,钢筋①为板跨度方向下铁钢筋(主要受力方向钢筋),锚入两端支座。钢筋②为双向板次要受力方向钢筋,钢筋②一端锚入支座,另一端伸入接缝,通过与另一板块同方向下铁钢筋互锚,形成双向板次要受力方向的连续下铁钢筋。钢筋④为板边构造加强钢筋,根据图集要求,加强筋距板边25mm。14ppt课件设计计算2板的作用承受竖向荷载传递水平力楼板的正弯矩由位于叠设计计算3此图为将两个板块放样回原平面,图中可知,次要受力方向下铁钢筋在两个板块接缝(JF)处搭接,使得下铁受力钢筋形成整体,此时双向板受力为我们熟悉的正常双向板。北京地标对接缝处下铁钢筋搭接要求更为严格。15ppt课件设计计算3此图为将两个板块放样回原平面,图中可知,次要受力方设计计算4每个板块详图均应附表,需要标出①板块标号②预制板长度和宽度。③每根钢筋的直径和根数,尺寸,末端样式16ppt课件设计计算4每个板块详图均应附表,需要标出①板块标号②预制板设计计算5设计预制叠合板时,最好以双向板为主,先确定接缝位置,用一条或几条接缝将整块板分成若干预制板块,如下图:用一个接缝把一块双向板均匀分隔成两个板块。因为只有一条接缝,因此上下两个板块均为边板。注意楼板上线盒/开洞位置不同,因此编号和详图均应该区分开。分别绘制上下两块预制底板的配筋详图。17ppt课件设计计算5设计预制叠合板时,最好以双向板为主,先确定接缝位置设计计算6分别绘制两块预制底板的配筋详图,如下图:18ppt课件设计计算6分别绘制两块预制底板的配筋详图,如下图:18ppt设计计算7如遇较大板块,如建筑条件允许,可用现浇梁将大板块分隔层合理的双向板如下图:较大板块或单向板,建筑条件允许有条件加梁时,可用现浇梁将板分隔成合理的双向板。双向叠合板要求:①四边支承②板块长宽比不大于3双向叠合板板跨度控制在6m以内,大于6m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板。19ppt课件设计计算7如遇较大板块,如建筑条件允许,可用现浇梁将大板块分细部构造—桁架钢筋1桁架钢筋的作用:①骨架作用,相当于钢结构加劲肋。②使叠合板下部预制部分与上部现浇部分更有效的粘合起来,相当于钢结构栓钉的作用。③叠合面抗剪。桁架钢筋由上弦杆、腹杆和下弦杆组成。20ppt课件细部构造—桁架钢筋1桁架钢筋的作用:①骨架作用,相当于钢结构细部构造—桁架钢筋2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预制板详图中的钢筋习惯用按实际比例尺寸的双线表示。21ppt课件细部构造—桁架钢筋2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细部构造—连接节点1若为预制墙板,则叠合板与墙之间连接节点处由类似“圈梁”的现浇混凝土带。22ppt课件细部构造—连接节点1若为预制墙板,则叠合板与墙之间连接节点处细部构造—连接节点2若墙厚为200mm,图集上要求底部预制板还应伸入支座10mm。因此,此处连接节点构造图集和叠合板图集细部上有出入。23ppt课件细部构造—连接节点2若墙厚为200mm,图集上要求底部预制板细部构造—吊钩1确定吊点位置可参照15G366-1第67-80页的规定设置吊点的位置。根据板的跨度和宽度合理设计吊点的位置。24ppt课件细部构造—吊钩1确定吊点位置可参照15G366-1第67-8细部构造—吊钩2吊环定位应绘制在模板图上。板底各种线盒,预留洞也应有详细定位25ppt课件细部构造—吊钩2吊环定位应绘制在模板图上。25ppt课件细部构造—吊钩2吊环详图可参照上图。26ppt课件细部构造—吊钩2吊环详图可参照上图。26ppt课件预制空调板和阳台板空调板、阳台板图集。设计原理同双向叠合楼板。27ppt课件预制空调板和阳台板空调板、阳台板图集。27ppt课件预制空调板1如图所示:M为模板面,C为粗糙面。吊件、空调预留洞均应定位。28ppt课件预制空调板1如图所示:M为模板面,C为粗糙面。28ppt课件预制空调板2预制空调板上铁伸入支座长度要求1.1La。预制空调板为单层板。29ppt课件预制空调板2预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