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不会辜负你的努力,梦想不会遗忘你的付出,努力的人都会被善待的!版权来源学科网PAGE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自己!第18页共18页人教版课本实验总结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参考答案一、实验1-1粗盐的提纯1.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称取4克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粗盐逐渐溶解,溶液浑浊。组装好仪器,将1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滤纸上有不溶物残留,溶液澄清。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蒸发皿中产生了白色固体。(2)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底端靠三层滤纸处、漏斗颈的末端紧靠烧杯内壁。(3)较多食盐晶体析出;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飞溅出来。二、实验1-2SO42-离子的检验1.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溶解后溶液的颜色、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有无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的颜色;一小部分。2.先加酸、再加BaCl2溶液;先加BaCl2溶液、再加酸。3.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提纯后的食盐约0.5g放入试管中,加入约2ml水配成溶液,先滴入几滴稀盐酸使溶液酸化,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4.(1)测pH,若pH=7,肯定无H+;(2)取样,滴加足量Ba(NO3)2溶液,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判断是否有SO42-;(3)过滤或静置取上层清夜,滴加AgNO3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判断是否有Cl-。三、实验1—3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1.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2.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3.3.步骤与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解2.在100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如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总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到100℃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蒸馏水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加硝酸银溶液于蒸馏水中,无沉淀(1)沸石(或碎瓷片)(2)下,上(3)测量水蒸气的温度(4)白色,不溶解4.蒸馏方法。如目前世界各国淡水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海水相对充足,用海水制取蒸馏水,就是用蒸馏法除去海水中的离子。四、实验1—4萃取和分液1.分离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相差很大的液态混合物。2.铁架台,铁圈,铁夹,分液漏斗,烧杯3.不,下,无,紫红;活塞和上口处;不,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而酒精易溶于水;使分液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有利于下层液体的流出。4.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五、实验1-5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1.天平(含滤纸),药匙,玻璃棒,小烧杯,量筒,胶头滴管。(1)氯化钠,砝码。(2)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精密计量仪器;温度、容量和刻度线;漏水;溶解或稀释的;配制溶液,不能贮存溶液。2.(1)58.5(2)58.5(3)烧杯,适量(4)冷却,玻璃棒(5)2~3(6)1~2cm,胶头滴管,刻度(7)摇匀3.nVc///减小不变偏小减小不变偏小减小不变偏小不变不变不变减小不变偏小减小不变偏小不变增大偏小减小不变偏小不变增大偏小4.(1)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热溶液体积偏大,则所加水偏少,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2)因为溶解溶质或稀释溶液的烧杯中,还留有溶质的溶液,蒸馏水洗涤后所得溶液若不转移到容量瓶中,会使容量瓶中的溶质的量低于计算值,从而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3)不对。这样做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如果这样做了,应倒掉重新配制。(4)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NaOH时,不能用纸称量。这是因为NaOH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并极易潮解,且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所以在称量固体NaOH时,应将NaOH放在烧杯中,并盖上玻璃片,在称量时动作还应尽量快。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参考答案一、科学探究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3.沸腾,逐滴,红褐色,红褐色。⑴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⑵因为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⑶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光速照射时的现象没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没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4.(1)垂直,光的通路(2)无(3)浊液二、实验2—1离子反应2.步骤与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NaCl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仍呈蓝色2.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BaCl2溶液溶液虽呈蓝色,有白色沉淀产生3.CuSO4溶液被NaCl溶液稀释;CuSO4溶液被消耗。4.编号溶液混合前溶液中的离子发生混合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生成的物质①CuSO4Cu2+、SO42-①和②Cu2+、SO42-、Cl-无②NaClCl-②和③Cl-无③BaCl2Cl-①和③Cu2+、Cl-BaSO4稀释;Ba2+和SO42-,Cu2+和Cl-5.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Ba2++SO42-=BaSO4↓三、实验2—2离子反应的本质3.(1)NaOH与HCl电离出的离子没有发生反应;(2)NaOH与HCl电离出的离子全部发生反应;(3)NaOH与HCl电离出的离子部分发生反应。4.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NaOH溶液,滴入2~3滴酚酞试液,接通电源溶液颜色变红,灯泡亮2.再用胶头滴管向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溶液红色褪去,灯泡没有熄灭Na+和OH—,OH—参加反应,溶液中仍有自由移动的离子,Na+与Cl-没有反应。4.不同,相同,H+与OH-结合生成H2O。5.(1)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2)离子方程式可表示某一具体化学反应,也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是跟化学方程式不同。四、实验2—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实验与分析:实验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1.5mlNa2SO4溶液中加入5ml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略2.5mlNa2CO3溶液中加入5mlHCl溶液有气泡产生略3.5ml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溶液先变红,加入盐酸后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略3.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4.(1)H++OH—=H2O(2)KNO3和NaCl溶液混和前后离子数目和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没有发生离子反应。(3)Cu(OH)2+2H+=Cu2++2H2O(4)Al(OH)3+3H+=Al3++3H2O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参考答案一、实验3-1和实验3—2钠与氧气反应1.钠在空气中的变化的不同2.钠,滤纸,小刀,玻璃片,镊子,三角架,泥三角,坩埚,酒精灯3.步骤与现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3-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没有,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久置表面还会形成溶液,再变成白色粉末实验3—2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切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1)镊子(2)滤纸(3)立即撤掉酒精灯。(4)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4.常温或加热的,加热5.拓展思考:通过实验你了解金属钠的哪些物理性质?色态密度硬度熔沸点导电导热性银白色固体比煤油大,比水小小,质软低好二、科学探究氧化膜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3.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原因或解释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用除去表面保护膜的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熔化的铝仍不会滴落铝很活泼,磨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又会很快的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4.归纳与结论:(1)强,易(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弱,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2)普通氧化物,Na2O2,Fe3O4。(3)不能保存内层金属,可以保存内层金属。5.(1)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如将铝粉撒到火焰上,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提高反应的温度,如将铝箔略卷,尖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氧气瓶中,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等。(2)致密的氧化铝氧化膜对内层金属铝起保护作用,日用铝制品可以较长时间使用。三、实验3—3钠与水反应1.实验目的:探究在常温下钠与水反应的现象2.仪器及试剂:金属钠,蒸馏水,酚酞,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3.现象与结论:实验现象原因和结论灰白,无色切割后钠迅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周围有水雾,有时可能有火花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钠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与水反应剧烈,产生气体钠球逐渐变小反应逐渐将钠消耗完钠球游过的地方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无,红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并放出热量。四、科学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1.不,水蒸气2.3Fe+4H2O(g)Fe3O4+4H2↑3.(1)发生水蒸气;(2)检验产生的气体。4.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仍呈黑色。6.(1)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2)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3)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4)方案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步骤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五、实验3-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3.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盛有2-3ml盐酸溶液的试管A中放入一小块铝片,待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将点燃的木条放在A试管口铝分放入盐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向盛有2-3mlNaOH溶液的试管中B放入一小块铝片,待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将点燃的木条放在B试管口铝分放入NaOH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4.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能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H2。5.(1)在反应中可观察到开始反应较慢,后来渐渐加快,这是因为开始时是铝表面的氧化膜先发生作用,氧化膜反应完以后才有H2产生,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也加快。(2)铝和氧化铝能跟酸、碱反应,因而铝的保护膜和铝制品会直接被酸、碱、盐侵蚀,所以,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六、实验3-5Na2O2和水反应3.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有大量气泡产生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带火星木条复燃有氧气产生试管外壁温度升高反应放热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有碱生成且具有漂白性5.物质Na2ONa2O2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氧元素化合价-2-1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应用)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2Na2O2+4HCl==4NaCl+2H2O+O2↑七、科学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2.步骤1gNa2CO31gNaHCO3①观察②加1ml水③加10ml水④加2滴酚酞初步结论3.(1)实验步骤:气密;澄清石灰水;酒精灯。(2)现象与结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化学方程式Na2CO3NaHCO34.(1)减压、低温蒸干。(2)①加热方法;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剧烈的是NaHCO3;加热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②CaCl2或BaCl2溶液;滴加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八、实验3-6焰色反应1.灼烧,物理变化,元素存在状态(单质、化合物)、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液、固),少数,不能鉴定的金属元素。2.灼烧,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什么颜色,蓝色的钴玻璃。3.黄色;紫色。4.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黄色、紫色、砖红色、洋红色、绿色。九、实验3-7和3—8Al(OH)3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1.3NH4++Al(OH)3↓,Al3++3H2O,AlO2—+2H2O3.步骤与现象:(1)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沉淀不溶解。(2)实验内容在Al(OH)3沉淀中滴加2mol/L盐酸在Al(OH)3沉淀中滴加2mol/LNaOH溶液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4.白色胶状沉淀,不溶解,强酸,强碱,两性。十、实验3-9氢氧化铁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1.实验原理:Fe(OH)3↓+3NaCl;Fe(OH)2↓+Na2SO4,4Fe(OH)2+O2+2H2O3.实验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反应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后又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FeSO4+2NaOH=Fe(OH)2↓+Na2SO44Fe(OH)2+O2+2H2O=4Fe(OH)34.(1)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红褐色的Fe(OH)3(2)Fe2+容易被氧化,所以要新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应煮沸除去溶解的氧气,FeSO4溶液上加隔氧剂(如苯),为了防止滴加NaOH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的长滴管伸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十一、实验3-10Fe3+的检验1.Fe3++3SCN-=Fe(SCN)3(红色)3.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试管中加入5mlFeCl3溶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Fe3+的盐溶液遇到KSCN溶液变红色向试管中加入5mlFeCl2溶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4.鉴别,检验,Fe3+。5.(1)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说明已被氧化。(2)观察溶液的颜色:若观察到浅绿色,则说明是亚铁盐溶液,若观察到棕黄色,则说明是铁盐溶液;滴加NaOH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说明是铁盐,若先生成白色沉淀,继而转化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则说明是亚铁盐;滴加KSCN溶液:KSCN与FeCl2溶液混合后没有没有明显现象,KSCN与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变红色。十二、实验探究Fe3+离子的的氧化性和Fe2+的还原性1.氧化性,还原性3.实验实验现象在盛有2m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铁粉振荡,静置FeCl3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滴加氯水,振荡溶液变为红色4.还原,氧化。5.(1)被空气中亚铁盐被氧化成铁盐。(2)在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使Fe3+被还原生成Fe2+。(3)向溶液中通入氯气或滴加新制氯水,使Fe2+被还原生成Fe3+。(4)在溶液中加入铁粉,使Fe3+被还原生成Fe2+。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参考答案一、实验4-1硅酸的制取1.Na2SiO3+2HCl=H2SiO3↓+2NaCl3.实验实验现象在试管中加入3~5ml硅酸钠溶液,滴入1~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震荡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4.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硅酸。5.(1)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因此,不能通过SiO2与H2O反应的方法来制取其对应的水化物——硅酸(H2SiO3)。(2)因为硅酸的酸性比碳酸还弱,所以空气中的CO2可以和Na2SiO3水溶液发生如下反应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从而使硅酸钠变质,因此保存硅酸钠要密封保存。同时,又由于硅酸钠为矿物胶,有较强的粘性,也不能用磨口的玻璃瓶和玻璃塞,以免瓶口粘结。二、实验4-2硅酸钠的防火功能1.防火3.(2)放入蒸馏水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现象当水分蒸发后就燃烧当水分蒸发后不易燃烧(滤纸只起泡)结论浸泡在Na2SiO3饱和溶液的滤纸不能燃烧,所以其可以作木材的防火剂4.(1)能;碱,水玻璃。(2)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生成。点燃三、实验4-3H2在Cl2中燃烧点燃1.H2+Cl2====2HCl3.实验现象实验结论H2在Cl2中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Cl2可以支持燃烧,可以做助燃剂4.由一些金属、非金属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可知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一切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四、实验4-4和4-5氯水和氯气漂白作用的验证1.漂白3.实验实验现象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1/3容积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颜色变浅,后褪色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不褪色4.能,不能,没有,次氯酸。五、实验4-6氯离子的检验3.实验现象解释或化学方程式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后稀盐酸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Ag++Cl—=AgCl↓氯化钠溶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Ag++Cl—=AgCl↓碳酸钠溶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溶解,且放出气泡2Ag++CO32—=Ag2CO3↓Ag2CO3+2H+=2Ag++H2O+CO2↑自来水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自来水中含Cl—蒸馏水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蒸馏水中不含Cl—4.不溶解,含有Cl―;溶解,不含有Cl―。5.(1)不能。如果在Na2CO3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也会产生白色的沉淀。(2)Ag2CO3沉淀溶于稀硝酸。所以在用AgNO3溶液检验Cl—时,要在生成的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以排除CO32—等的干扰。六、实验4-7二氧化硫的水溶性3.实验实验现象原因把装有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观察现象并分析试管中水面上升SO2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使水面上升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值约为3,溶液呈酸性溶于水的SO2有部分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在试管里保留1/3的水溶液,滴入1~2滴品红溶液,震荡。溶液红色褪去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刚刚使品红溶液褪色的SO2水溶液的试管试管内溶液由无色又恢复为红色生成的无色物质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4.(1)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这两个反应是同时同条件下进行的,SO2和H2O是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产物,H2SO3是第一个反应的产物,又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如果我们把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反应叫正反应,H2SO3分解成SO2和H2O的反应就叫逆反应。这样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表示用可逆号。注意可逆反应强调在同时、同条件下不同的方向进行,这同时说明可逆反应不能向一方进行到底,即产物和反应物同时并存。(2)SO2氯水原理化合漂白
氧化漂白效果暂时性,长时间或加热可恢复
永久性漂白范围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七、科学探究1.实验目的: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2.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1/3(上部)将氧气慢慢地通入步骤(1)的试管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4.拓展思考: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HNO3有什么启示?从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只有2/3的二氧化氮转化为硝酸,而1/3的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因此,硝酸工业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生成的一氧化氮再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又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经过这样多次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可以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八、实验4-8氨气喷泉实验1.极易3.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而烧杯内液体仍为无色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九、实验4-9浓H2SO4的强氧化性1.CuSO4+SO2↑+2H2O3.步骤与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在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用带导管和一个小孔的胶塞塞紧,从孔中插入一根铜丝。未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加热试管,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当加热时,液体变黑,产生无色气体,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并使石蕊溶液变红拔出铜丝,冷却后将试管里液体慢慢倒入盛有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颜色变化另一支试管里溶液呈蓝色4.可,能,红,二氧化硫,CuSO4。5.(1)浓H2SO4与金属铜反应表现氧化性同时表现酸性。(2)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最高价)引起。稀硫酸也有氧化性,由H+表现。H+的氧化性比的氧化性弱且还原产物不同。人教版课本实验总结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参考答案实验NaK与O2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剧烈燃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紫色结论Na、K都易与O2反应,K与氧气的反应剧烈实验NaK与H2O反应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不停地滚动,发出“吱吱”响声,有气体产生向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2滴酚酞试液,立即显红色。钾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不停地滚动,有气体产生,甚至发生轻微的爆炸。结论Na、K都易与水反应,K更容易更剧烈二、实验1-1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3.现象与结论:实验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加入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由无色变黄色,加CC4振荡后CCl4层变橙黄色。①②2.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由无色变棕黄,加CCl4振荡后CCl4层变紫红色③3.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由无色变黄色,加CC4振荡后CCl4层变橙黄色4.(1)F、Cl、Br、I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非金属性减弱,即: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2)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3)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也越强;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三、验证Na、Mg、Al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现象镁与冷水不反应,加热后,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Mg+2H2O=Mg(OH)2+H2↑实验结论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只能与沸水反应(2)MgAl实验现象产生气泡速率较快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Mg+2HCl=Mg(OH)Cl2+H2↑2Al+6HCl=2AlCl3+3H2↑实验结论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4.钠镁铝单质与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迅速单质与盐酸反应剧烈反应剧烈反应,但较镁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Mg(OH)2Al(OH)3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结论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逐渐减弱。四、实验1—2钠在氯气中燃烧3.实验实验现象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金属钠在瓶内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同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参考答案实验2-1铝与盐酸反应3.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溶液,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现象铝条溶解,表面有气体逸出,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手有温暖的感觉,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升高。结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1)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热量的变化,可直接用手触摸外壁感受热量的变化或用温度计来测量。当要准确地测量到能量的变化时,必须要用温度计。(2)所有燃烧反应;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六、实验2-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3.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混合物成糊状。结论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有NH3和水气生成,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吸热。4.(1)由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可知,反应的产物有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要吸收以防止污染环境。可用一多小孔塑料板,上面放浸有稀硫酸的棉花,盖在烧杯上。(2)没有将晶体充分研细;晶体混合后没有用玻璃棒快速搅拌;药品量不够等。(3)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大多数的分解反应;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六、实验2-3中和热3.反应物及用量酸50ml1mol/LHCl碱
50ml1mol/LNaOH混合前温度室温混合后温度T结论HC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七、实验2—4原电池3.实验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现象锌片溶解表面无气泡产生,铜片表面有气泡逸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结论装置产生电流,化学能转变为电能4.(1)设计一种装置,能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并能使其间的电子转移,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电流即可。(2)在电学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输出电流的一极是电源的正极,而流入电流的一极是电源的负极。在原电池中,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入原电池的正极。原电池两极的判断方法:方法一:通过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判断;方法二:把一块干电池与电流表对接,可以看到指针偏转的方向指向正极;方法三:理论推测——较活泼的金属容易失电子,所以较活泼的金属(锌片)失电子,即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则锌片是装置的负极,铜片是装置的正极。(3)不一样。因为粗锌粒中Zn与杂质在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八、实验2—5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2)现象结论热水气泡多而快,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升温,反应速率增大常温气泡均匀H2O2分解FeCl3做催化剂冷水气泡较少降温,反应速率减小(3)升高,加快,降低,减慢。4.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浓度变小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减小。八、实验2—6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2)现象结论加入MnO2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催化剂MnO2能加快反应速率加入FeCl3有大量气泡产生催化剂FeCl3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加其它试剂溶液中有少量气泡出现不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很小(3)改变,不同。4.(1)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的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2)现在的理论一般认为催化剂参加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中间体再分解又生成该催化剂,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有实验证明,虽然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不变,但它的某些方面如形态改变,反应前块状,反应后粉末状,间接证明上述理论。(3)不正确,O元素和I元素的化合价均上升,没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或违背电荷守衡原理)。八、实验2—7化学反应限度3.(2)Ca2+;Ca2+(4)现象结论加入适量1mol/L的Na2CO3溶液有白色的沉淀产生溶液中存在Ca2+(5)不能,可逆性;不同。4.(1)不是。因为反应条件不一样。(2)不能,因而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都存在一个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九、科学探究甲烷的取代反应3.(2)现象与结论:现象结论包黑纸没有明显变化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甲烷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没包黑纸试管气体颜色变,管壁出现黄色油状液滴。4.(1)黄绿色逐渐消失;试管壁上有黄色油珠;水位在试管内上升;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2)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不是相同的呢?
取代反应置换反应物质的特征一般生成物无单质,反应物中可有可无。反应物、生成物中必有一者为单质。反应条件反应受催化剂、光等影响较大。在水溶液中进行,遵循金属和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反应特点逐步取代,很多反应是可逆的。反应一般不可逆。十、科学探究石蜡油的分解实验3.(2)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原理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紫红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橙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乙烯与溴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点燃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乙烯能在空气中燃烧,乙烯含碳量较高4.(1)碳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与乙烷的碳碳单键相比,乙烯的碳碳双键,比较“脆弱”,容易断裂,所以乙烯的性质比乙烷的性质活泼。(2)乙烷是饱和烃,不与溴水及KMnO4酸性溶液反应。乙烯通过溴水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液态)留在溴水中,可行。而乙烯通过KMnO4酸性溶液,有氧化生成的CO2逸出,这样乙烷中乙烯虽被除去,却混入了CO2,不可行。十一、实验3—1苯的性质3.(1)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溶液分层,上层有机层为橙色,下层水层变为无色溴易溶于苯,溴水与苯不反应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溶液分层,上层有机层为无色,下层水层仍然为紫色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2)C=C,不能,不能。4.(1)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2)①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②完全相同,平面(3)不同,不同于(4)十二、实验3—2乙醇的性质(1)实验步骤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擦干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金属钠沉在无水乙醇的底部,反应缓慢,钠表面有少量气泡逸出;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滴;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证明无二氧化碳生成。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CH3CH2OH→2CH3CH2ONa+H2↑实验结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了氢气,说明乙醇分子里有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存在。(2)实验现象结论原因分析相同点都能反应,放出无色气体乙醇和水中都有活泼氢,能被钠置换成氢气乙醇中具有羟基官能团,水中也有羟基,乙醇中还有乙基,而水中没有乙基。加入酚酞后,溶液都是红色都生成了碱性物质不同点钠浮在水面上,而在乙醇中沉底钠的密度小于水而大于乙醇钠与水反应剧烈,很快,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与乙醇反应温和,很慢,钠并不熔化钠与水反应放热明显,与乙醇反应放热不明显钠在水面上熔化成的小球四处游动,并伴随“嘶嘶”声,在乙醇中上下跳动。游动和跳动都是由于反应生成气体的缘故4.(1)在酒精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证明酒精中含有H元素;然后迅速将烧杯倒转,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酒精中含有C元素。(2)将钠投入乙醇中,若反应有气体产生,检验出该气体是氢气,则证明乙醇结构为CH3-CH2-OH,若不反应,则证明乙醇结构为CH3-O-CH3。十三、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3.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试管中注入3~5ml无水乙醇,取一根光亮的细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插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并闻液体的气味。被烧黑的铜丝在乙醇中重新变为红色,试管里的液体由醇香味变成刺激性气味。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乙醇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新的物质乙醛。CH3CH2OH+CuOCH3CHO+Cu+H2O4.(1)先称量一根粗铜丝;再按照上述实验完成加热氧化乙醇;擦干后进行称量,看前后铜丝的质量是否真的不变。(2)C2H5OHCrO3C2H5OH十四、科学探究乙酸的酸性3.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溶液颜色变红乙酸能跟酸碱指示剂作用,具有酸性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酸溶液,观察现象。试管里有无色、无味的气泡生成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4.(1)会出现白色沉淀,因为CO2可使苯酚钠溶液变浑浊,即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而乙酸的酸性又强于碳酸,所以酸性是亚硫酸>乙酸>碳酸>苯酚。(2)往NaOH溶液中先加入酚酞试剂,再加入乙酸,若红色消失证明酸、碱反应已发生。十五、实验3—4乙酸的酯化反应3.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试管里先加入3ml无水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ml浓硫酸和2ml无水乙酸。然后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min。按教材图连接好装置。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溶液分层,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有一层水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生成,轻轻振荡右边的试管,有气泡产生,溶液的红色会变浅,上层无色油状的液体会减少。乙酸与乙醇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可以发生反应,实验中生成得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叫乙酸乙酯。4.(1)催化剂和吸水剂,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加浓硫酸可促进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向进行。(2)因为冰醋酸与无水乙醇基本不含水,可以促使可逆反应中酯的产率提高。(3)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易于分层析出,而且饱和碳酸钠溶液又可吸收蒸发出来的乙酸和大部分乙醇。(4)防止因加热不匀称造成倒吸。十六、实验3—5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3.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有红色沉淀生成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滴有碘水的地方变为蓝色土豆、面包中含有淀粉遇碘会变蓝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鸡皮变黄浓硝酸遇蛋白质显黄色4.(1)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2)将碘酒或碘水滴到用米汤写的信上,米汤遇碘会成蓝色。(3)皮肤中的蛋白质遇浓硝酸会变为黄色。十七、实验3—6糖类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3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min,观察现象。加了稀硫酸的试管中产生红色沉淀蔗糖在硫酸存在的情况下能水解生成葡萄糖没有加稀硫酸的试管中沉淀变成黑色蔗糖不是还原性糖。Cu(OH)2受热分解为CuO第四章化学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十八、实验4—1铝热反应3.实验实验现象把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态套在一起,取出内层滤纸,在其底部剪一小孔后用水润湿,再套回原处,使四周都有四层,并架在铁圈上。如图41所示:下面放置一盛沙子的蒸发皿。将5g炒干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均匀混合放入纸漏斗,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KClO3固体,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抽样打磨过的镁条。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镁条,让其发生反应。镁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下部被烧穿,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冷却观察为铁珠。高温4.(1)①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使置换出来的金属熔化成液态。可用于野外焊接。②用于冶炼Fe、V、Mn等难熔金属。如:3MnO2+4Al3Mn+2Al2高温(2)反应中,镁条是起引燃、启动反应的作用。KClO3在高温下释放出氧气,使镁条插入混合物中的部分能继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引发铝粉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一旦被引发,将在反应本身放出的热的作用下,继续剧烈地进行。(3)因为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用水润湿纸,可使纸漏斗较长时间地承载反应混合物,防止铝热剂未反应就四处散落。蒸发皿内的细沙可以防止高温熔融物使蒸发皿炸裂,并防止熔融物溅出伤人。十九、科学探究海带中提取碘4.(1)海带中碘主要以碘化钠的形式存在,碘化钠易溶于水,用水冲洗干海带会使其中所含碘分损失很多。(2)干海带中的碘主要是碘化钠,碘化钠熔点很高,不会挥发。(3)双氧水将I-氧化成单质碘。可以用碘酸钾(KIO3)代替双氧水。要防止氧化剂将I-氧化成更高价态的产物(例如不宜用KMnO4.氯水等)。人教版课本实验总结选修4参考答案一、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4.(1)相同。因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而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强碱溶液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2)为了保证0.50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碱稍过量。(3)溶液的浓度不准确盐酸未充分反应;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量热计的隔热效果差;温度未到达最高点就停止观察温度计;不做重复实验等。二、实验2-1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3.加入试剂反应时间(min)反应速率1mol/LH2SO4长小4mol/LH2SO4短大4.(1)锌跟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因此还可利用相同质量的锌完全溶解所用时间的不同、稀硫酸浓度的变化等来测定化学反应速率。(2)①确定变量:稀硫酸的浓度不同;②找出某种易于测量的某种物理量或性质的变化:测量氢气的体积或时间;③控制不变的因素:锌粒的表面积,温度,时间或氢气的体积。三、实验2-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浓度的不同2.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4.(2)加入试剂2mL0.1mol/LH2C2O42mL0.2mol/LH2C2O4实验现象KMnO4溶液(H+)褪色KMnO4溶液(H+)褪色褪色时间褪色所需时间短褪色所需时间长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3)增大,加快,减小,减慢。5.(1)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大,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2)充入氧气,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接触面没有增大)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一个常数,加入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没有增大,反应速率不加快。四、实验2-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温度变化2.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4.(2)试剂种类及用量5mL0.1mol/L的Na2S2O3,5mL0.1mol/L的H2SO4实验温度热水冷水出现浑浊的时间短长结论放入热水的一组,出现浑浊所需时间短(3)升高,加快,降低,减慢。五、科学探究碘化钾与稀硫酸反应出现蓝色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变化2.4H++4I-+O2=2I2+2H2O4.(2)试剂种类及用量5mL0.1mol/L的KI溶液,5mL0.2mol/L的H2SO4溶液,2滴淀粉溶液实验温度热水冷水出现蓝色的时间短长结论放入热水的一组,出现蓝色所需时间短六、实验2-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2)现象与结论:加入试剂10mL10%H2O210mL10%H2O2加入少量MnO2实验现象带余烬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产生大量气泡,带余烬的木条结论MnO2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加速反应速率(3)改变,始态到终态的途径,反应的结果。七、科学探究催化剂是有选择性3.(1)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5%H2O2溶液,再向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0.1mol/LFeCl3和CuSO4溶液各1mL,摇匀,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两支试管中均有细小的气泡产生,滴入FeCl3溶液产生的气泡更快些Fe3+和Cu2+对反应都有催化作用,Fe3+的催化作用强(2)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0.01mol/L的KMnO4溶液(H+);2mL0.01mol/L的H2C2O4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粒黄豆大小的MnSO4固体,摇匀。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加入一粒黄豆大小的MnSO4固体的试管褪色所需的时间少Mn2+是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3)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淀粉溶液和2滴碘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mL2mol/L的H2SO4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唾液,震荡,观察、比较催化效果两支试管中蓝色均褪去,加入1mL唾液的试管褪色快H2SO4溶液和唾液对反应都有催化作用,唾液的催化作用强4.提高5.(1)当温度和反应物浓度一定时,使用催化剂可使反应途径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得活化分子的百分比增大,因此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频率增大,故化学反应速率加大。(2)高锰酸钾虽然不是氯酸钾热分解的催化剂,但是高锰酸钾在受热时可以分解,所生成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热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因之使氯酸钾的热分解速率加快。八、实验2-5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三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K2Cr2O7溶液,向一支试管中滴加3-10滴浓H2SO4,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变化,向第二支试管中10-20滴6mol/L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滴加3-10滴浓H2SO4的试管溶液呈橙色,滴加10-20滴6mol/LNaOH溶液的试管溶液呈黄色增大溶液中H+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橙色加深;增大溶液中OH—浓度,平衡正向移动,黄色加深(3)改变。浓度,移动。八、实验2-6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2)滴加试剂饱和FeCl3溶液浓KSCN溶液NaOH溶液实验现象颜色加深颜色加深试管都有红褐色沉淀,且溶液颜色变浅(3)改变。增大,减小,增大,减小。5.(1)对于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方反应方向移动。(2)空气来源容易,成本低,含有大量的O2,通入过量空气,O2浓度增大,使反应向生成SO3方向移动,提高了的SO2利用率。九、实验2-7温度对反应平衡的影响4.(2)现象与结论:
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实验现象颜色变深颜色变浅实验结论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3)升高,吸热;降低,放热反应。5.升高温度,υ吸、υ放均增大,υ吸增大>υ放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υ吸、υ放均减小大,υ吸减小>υ放减小,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十、实验3-1强酸和弱酸的区别3.(2)项目1mol/LHCl1mol/LCH3COOH溶液的pH小于1约为3与足量镁条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比较快而且速率下降也快慢,但开始一段时间保持速率没有太大变化结论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盐酸小;分别与金属镁反应,盐酸的反应速率明显较快(3)电解质,电离;H+;不一定。4.HCl和CH3COOH的电离程度不同,溶液中H+的浓度的大小不同。十一、实验3-2弱酸酸性相对强弱的比较3.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CH3COOH和硼酸的试管中加入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CH3COOH能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而硼酸不能CH3COOH>碳酸>硼酸4.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或碱)的酸(或碱)性越强。电离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其数值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但与浓度无关。电离平衡常数要在相同温度下比较。十二、实践活动:酸碱中和滴定(3)滴定管的洗涤不当(先水洗后润洗);锥形瓶的洗涤不当(水洗);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移液或滴定前排尽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读数不规范(俯视读数,结果偏小,仰视读数,结果偏大);终点判断不当;标准溶液配制不当等。十三、科学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3.(2)盐溶液NaClNa2CO3NaHCO3NH4Cl酸碱性中性碱性碱性酸性盐类型强酸强碱盐强碱弱酸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盐溶液Na2SO4CH3COONa(NH4)2SO4酸碱性中性碱性酸性盐类型强酸强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3)碱性、酸性。盐的类型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中性酸性碱性4.(1)CH3COONa溶于水时,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消耗了溶液中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OH-,建立新平衡时,c(OH-)>c(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2)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十四、科学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4.(1)实验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加入少量FeCl3晶体红褐色加深增加C(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加水稀释红褐色变浅Fe(OH)3浓度减小,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加入少量盐酸红褐色变浅C(H+)增加,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加入少量NaF晶体红褐色加深NaF水解呈碱性,中和FeCl3水解产生的酸性,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加入少量NaHCO3红褐色沉淀水解完全,生成Fe(OH)3沉淀升高温度红褐色加深水解平衡正向移动(3)可逆;动态;吸热;移动;弱电解质4.(1)配制硫酸铁溶液时,因其阳离子发生水解Fe3++3H2OF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