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管理规定_第1页
可燃气体管理规定_第2页
可燃气体管理规定_第3页
可燃气体管理规定_第4页
可燃气体管理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可燃气体管理规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平安管理规定

第一条应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以下简称报警器〕监视生产现场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和积聚状况,是预防爆炸和中毒事故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对报警器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其次条报警器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应到达100%。

第三条选择报警器应满意以下条件:

1.功能、结构、性能和质量符合国家法定要求;

2.取得国家法定计量单位颁发的计量器具生产答应证;

3.取得国家指定的防爆检验部门发放的防爆合格证,并到达安装现场所要求的防爆等级;

4.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反应灵敏,便于修理,保证备品备件的供应;

5.受其它气体的干扰小,受温度、湿度影响小;

6.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要求。

第四条凡新建、扩建、改建的石油石化生产装置及贮运系统,存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意外泄漏可能的,必需根据"三同时'原则和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备报警器。

引进项目和国内配套项目也应根据这一原则配备报警器。

第五条报警器设置的地点、数量、方式,应严格执行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有关规定。

第六条报警器安装场所应留意的主要问题:

1.可能泄漏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密度;

2.室外安装时主导风向等环境因素;

3.雨水及有毒气体对检测元件的影响。

第七条报警器校验用标准气体,校验仪器、校验方法及校验人员应取得所在地市级计量部门的书面答应。

第八条报警器专业管理以机动部门为主,技术、计量、仪表等职能部门共同负责,平安部门负责监督有关制度的落实工作。

第九条各管理部门都要仔细制订以下有关制度:

1.报警器管理、检查、报废、更新、撤除、停用、临时停用和验收制度;

2.强制定期检验和标定制度;

3.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

4.有关人员的培训制度。

第十条各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

1.机动〔计量〕部门负责组织现有生产装置新增报警器的施工及投用前的验收检查;负责报警器年〔季〕度检修、技措打算的制定和审核;负责报警器运行状况和维护、检修质量的检查;负责报警器运行指标〔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的考核评比;负责正常业务范围内的其它工作。

2.平安部门参与增设报警器的审查和投用前验收检查;负责对现有报警器撤除、停用、临时停用的审查和备案;负责对报警器设计、安装、投用、管理、修理工作的监督。

3.设计、技术、供应部门负责报警器的选型、设置方案、选购等工作,并征求平安部门的看法。

4.仪表车间应指定班组、指定专人负责报警器的维护、校验工作,健全档案资料。

5.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必需懂得报警器的性能、原理,并会操作使用。

第十一条各企业要加强报警器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技术力气和修理人员,完善必要的标定手段。

第十三条在报警器使用和管理中,由于玩忽职守造成事故或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赐予严厉 处理。

可燃气体和氧气含量检测平安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规范船舶及海工〔以下简称船舶〕建筑过程中舱室可燃气体和含氧量检测要求,确保船舶建筑平安,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船舶建筑密闭舱室含氧量和含有易燃易爆或可燃气体舱室气体含量的检测。〔以下称测氧和测爆〕

3检测仪器

测氧仪和测爆仪应经国家或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并按规定的检验周期进行检验。每次使用前应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或有关资料的规定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待确认该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开头测检工作。测检结束后,再一次复核仪器的正确性,证明仪器在测检的全过程处于正常状态。

4检测人员

4.1测氧和测爆由经过培训取得检测资质的人员实施。

4.2检测时实行双人工作制。检测人员在检测时必需有一人进行监护。监护人不需有检测资质。

4.3检验人员要穿好劳动爱护服装、防滑鞋,戴好平安帽和手套,依据状况使用合格的呼吸器以及平安带或平安索。所用手电筒或照明设备应为防爆型。

4.4进入油舱、油柜进行测氧和测爆人员严禁携带火种、手机、对讲机等物品,严禁穿着化纤服装和穿带钉鞋,禁止带黑色金属下舱,应佩带防毒面具。

5含氧量检测要求

5.1合格的氧气含量在19.5%~23%。检测合格的舱室应在其道门口处悬挂醒目的检测数据板,应注明船舶名称、舱室位置、检测数据、是否允许进入、检测人及检测日期等参数。

5.2船舶建筑过程中,凡被封闭的油舱、隔离空舱、箱柜、容器罐等需进行作业,作业前应进行含氧量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舱作业。

5.3检测时应先在道门口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深化舱室或容器内检测。检测人员发觉测氧仪报警必需立刻撤离,待进行有效通风后连续进行检测;也可利用长检测管代替人员进入舱内进行检测〔详细操作方法由各企业自定,但是有人作业的舱室必需下到舱底检测〕。

5.4已加油的油舱等存有可燃气体的舱室进入前还应满意可燃气体检验要求。

6可燃气体检测

6.1凡属以下部位,确因需要进行热工作业及使用非防爆型电动、气开工具和内燃机设备等,必需到所属企业平安部门申请检测,取得《可燃气体检测证书》《氧气含氧量检测证书》后,方可施工:

6.1.1船舶建筑盛装过易燃液体、气体的容器、管道〔如油舱、油柜、油罐及液化石油气贮罐〕;

6.1.2乙炔站〔发生器、瓶〕、制氧站、液化石油气库〔站〕四周禁区内;

6.1.3易燃易爆和危急化学品贮存场所以及加油站、油漆间等;

6.1.4油漆、泡沫喷涂作业和使用丙酮、乙醚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及其四周禁区内;

6.1.5动力管系的动力沟。

6.2申请测爆应分别符合以下条件:

6.2.1船舶分段、舱室喷涂作业后,保持了至少四小时的有效的机械排风,油漆外表基本固化,并将该舱室的通风设备关停20分钟后再进行检测。

6.2.2要进行热工工作的燃油舱〔柜〕、污油舱〔柜〕、滑油舱〔柜〕等,已进行有效的清洗和通风除气,全部连通的管系阀门应关闭。

6.2.3要进行热工工作的含油管系和其它可能存在可燃物的管系及阀门等附件,必需用热水或蒸汽冲洗,去除管系内部油气,保持与大气流通,并与含油舱柜拆开、隔离。

6.2.4易燃易爆危急物品仓库、区域和场所应定期申请检测,必要时,也可随时申请检测。

6.3检测程序

6.3.1测爆人员接到检测任务后,应把握检测舱室存在可燃性气体的种类及爆炸极限和所检测部位及其相临舱室是否存放易燃易爆等危急物品和有毒有害气体,在不了解状况时,不准盲目进入。

6.3.2凡进入危急作业舱室〔场所〕检测前,应先校准仪器,然后在进口处检测氧气和可燃气体的浓度,当氧气浓度在19.5%-23%,可燃气体的浓度在爆炸下限的5%以下时,方可进入舱内检测。

6.3.3可燃气体检测点选择:

a.舱外探测:将取样管或探头从洗舱孔放入舱内,取样部位每舱应至少选舱的前后端各一处,每处一般测上、中、下三点。

b.进舱探测:在舱外探测可燃气体的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5%,舱内测量选择的测点应为油管口四周、洗舱“盲区”和舱内油气积聚处所。

c.在舱室各测点的读数中选大者为该舱记录。

7允许热工作业检测条件

需热工作业的舱室或场所,必需符合以下条件:

7.1舱内或容器内含氧量到达19.5%~23%;

7.2已经检测可燃气体未超过爆炸下限的1%且再无产生易燃气体的途径,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下方可进行。

8检测证书的签发和失效

8.1每次检测完毕,测爆、测氧人员必需在《可燃气体检测证书》、《氧气含量检测证书》上依据测得数据做出精确的鉴定,合格后签证。

8.2可燃气体检测证书,只能证明检测后签发证明书上所指舱室〔场所〕内的可燃气体处于相应的平安范围,并不保证该舱室内的可燃气体〔石油气、油漆溶剂〕在检测后保持永久不变。因此,对允许热工工作的舱室〔场所〕及四周区域内,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复测,发觉疑问应马上停止施工,再次申请复测。待可燃气体排出并经检测合格符合要求时方可连续施工。施工前要仔细检查现场各种消防设施的完备性,以便实行应急措施。证书签发后,如在证书所指的舱室〔场所〕内发觉任何在检测时已关闭或关紧的管道和阀门被开启、损坏致使油类或石油气重新进入时,证书则失效。

8.3证书签发的部位,不应包括各种管系、泵及其人员进不去和仪器摆不进的狭小部位,所以对这些部位的热工工作应特殊留意。事前必需实行通风和一端拆开等措施。

8.4热工工作的标准,必需严格要求,严加掌握。热工工作的舱室〔处所〕可燃气体浓度不准超过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1%。

8.5热工作业的舱室应有良好的通风,必要时,应实行机械排风和开工艺孔等措施。

9本规定由安监部负责解释。

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平安管理规定

第一条应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以下简称报警器)监视生产现场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和积聚状况,是预防爆炸和中毒事故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对报警器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其次条报警器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应到达100%。

第三条选择报警器应满意以下条件:

1.功能、结构、性能和质量符合国家法定要求;

2.取得国家法定计量单位颁发的计量器具生产答应证;

3.取得国家指定的防爆检验部门发放的防爆合格证,并到达安装现场所要求的防爆等级;

4.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反应灵敏,便于修理,保证备品备件的供应;

5.受其它气体的干扰小,受温度、湿度影响小;

6.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要求。

第四条凡新建、扩建、改建的石油石化生产装置及贮运系统,存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意外泄漏可能的,必需根据“三同时”原则和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备报警器。

引进项目和国内配套项目也应根据这一原则配备报警器。

第五条报警器设置的地点、数量、方式,应严格执行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有关规定。

第六条报警器安装场所应留意的主要问题:

1.可能泄漏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密度;

2.室外安装时主导风向等环境因素;

3.雨水及有毒气体对检测元件的影响。

第七条报警器校验用标准气体,校验仪器、校验方法及校验人员应取得所在地市级计量部门的书面答应。

第八条报警器专业管理以机动部门为主,技术、计量、仪表等职能部门共同负责,平安部门负责监督有关制度的落实工作。

第九条各管理部门都要仔细制订以下有关制度:

1.报警器管理、检查、报废、更新、撤除、停用、临时停用和验收制度;

2.强制定期检验和标定制度;

3.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

4.有关人员的培训制度。

第十条各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

1.机动(计量)部门负责组织现有生产装置新增报警器的施工及投用前的验收检查;负责报警器年(季)度检修、技措打算的制定和审核;负责报警器运行状况和维护、检修质量的检查;负责报警器运行指标(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的考核评比;负责正常业务范围内的其它工作。

2.平安部门参与增设报警器的审查和投用前验收检查;负责对现有报警器撤除、停用、临时停用的审查和备案;负责对报警器设计、安装、投用、管理、修理工作的监督。

3.设计、技术、供应部门负责报警器的选型、设置方案、选购等工作,并征求平安部门的看法。

4.仪表车间应指定班组、指定专人负责报警器的维护、校验工作,健全档案资料。

5.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必需懂得报警器的性能、原理,并会操作使用。

第十一条各企业要加强报警器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技术力气和修理人员,完善必要的标定手段。

第十三条在报警器使用和管理中,由于玩忽职守造成事故或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赐予严厉 处理。

可燃气体平安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杜绝因可燃气体泄露导致生产过程中员工中毒、气体爆炸等大事发生,确保生产平安、有序运行,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类可燃气体作业区域的员工、设备设施。

3职能部门

可燃气体平安小组为公司可燃气体平安管理的最高部门,对公司可燃气体平安管理负最高责任;平安小组负责每月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并组织召开会议,各单位向平安小组汇报本单位对隐患的排查方案、员工教育、整改措施、再检查等方面的工作;讨论确定可燃气体及设施的相关平安操作问题,依据需要召开临时会议,对检查出的重大隐患做出平安风险评价,商量、确定责任单位的详细考核方案,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

4各单位管理职责

4.1安环科:负责对公司可燃气体设备定期监察,组织平安检查,不定期对可燃气体区域人员、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对查出的各单位未检查到位的问题赐予考核,作好记录存档;负责对各单位的平安制度、整改方案落实状况监督、监察,对未按平安制度、整改方案落实执行的赐予加倍考核。

4.2平安员:每日到现场巡查可燃气体区域的设备、设施的平安性和牢靠性状况,发觉隐患准时整改,消退担心全因素。建立隐患排查台账。

4.3生产运营部:负责检查各单位对可燃气体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日常管理、检修工作及设备平安的周检查;负责保障可燃气体设备、设施、配件的准时性和平安性。

4.4分厂:分厂厂长对本厂涉及可燃气体区域的人员平安、设备设施的完好性及平安性全面负责,每月组织一次对设备设施,管件,阀门气密性检查,组织涉及可燃气体员工的年度平安教育培训,使员工清晰涉及可燃气体岗位的危急源点。

4.5作业长:每日必需要班前、班中检查本作业区的危急源点,必需保证可燃气体的各类阀门、法兰盘、可燃气体设备、平安防护设施平安有效并定期维护保养,报警装置严禁消音断电,电动气动阀敏捷牢靠,无泄漏;发觉隐患准时整改,整改措施要以台账的形式记录备查;作业前做好平安交底,班中做好员工的联保互保,作业过程中做好平安检查,杜绝违章操作,在涉及可燃气体的区域检修、修理要根据煤气区域、煤气设施多工种检修作业平安操作规程、高危作业管理规定执行;修理后由使用方验收,双方负责人以书面形式签字确认后方可使用。

4.6班组长: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工作前开好平安会,做好平安台账规范记录,作业前要做好平安交底并仔细填写,随时把握本班组人员的心情波动状况,确保生产平安运行,做好班后会的设备、平安设施总结。

4.7可燃气体岗位工:应按平安技术操作规程操作,遵守公司规定,可燃气体区域岗位执行人员挂牌制,严禁无人值守、单人作业,进入可燃气体区域作业、巡查必需佩戴便携式报警仪,报警仪报警后马上查明缘由,准时处理,做好超报记录。

4.8财务部:负责保障可燃气体设备、设施资金准时的投入到位。

5可燃气体区域技术要求

5.1各单位对可燃气体区域相关设备的严密性负责,保证各配件材质、质量、耐压设计复合国家标准,相关部位必需设置牢靠隔断、逆止和紧急迫断装置,保证可燃气体放散、通风排气装置的正常运行。

5.2各单位对可燃气体区域相关管道应标有明显的气体流向标志、编号以及全部可能泄漏气体的地方均应挂有提示员工留意的警示标志,且各单位每年应对相关管道进行壁厚检测,做好记录。

6应急事故处置措施

6.1各生产运营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可燃气体应急事故预案,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对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进行常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牢靠。

6.2制定可燃气体应急事故的处置方案,制定演练打算,每年演练应急事故处置方案不少于2次,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

6.3发生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马上到现场组织抢救,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实行有效措施,主动开展事故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应急结束后应编制应急救援报告。

7考核

7.1各单位没有根据本规定执行的,发觉一次考核责任员工200元、班长400元、作业长600元、平安员800元、主管领导1500元、厂长3000元。

7.2上述各职责部门均适用该考核规章。

8附则

本规定由综合管理部起草并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设施平安管理规定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了加强对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设施的管理,准时发觉可燃气体泄漏,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器的平安管理。

2引用法规、标准

《平安生产法》

《危急化学品平安管理条例》

《山东省平安生产条例》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jjg693-2023〕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设计规范》〔sh3060-1999〕

《危急化学品从业单位平安标准化规范》

3职责

3.1消防管理部门负责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设施的维护管理;

3.2生产部门电器仪表管理人员负责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检查报警器运行的技术性能状态;

3.3消防管理部门每年联系有资质的单位对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设施等进行检测,每月对进行1次试验;

3.4生产必部门操作人员必需懂得报警器的性能、会操作使用。

4总体要求

4.1在线的报警器完好率应到达95%以上。

4.2凡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装置及储运系统,存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意外泄漏可能的,必需根据"三同时'的原则配备检测报警器。

4.3报警器设置的地点、数量、方式,执行《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设计规范》〔sh3060-1999〕有关规定。

5选择报警器应满意以下要求:

5.1功能、结构、性能和质量符合国家法定要求。

5.2取得国家法定计量单位颁发的计量器具生产答应证。

5.3取得国家指定的防爆检验部门发放的防爆合格证,并到达安装现场所要求的防爆等级。

5.4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反应灵敏,便于修理,保证备品备件供应。

5.5受其它气体的干扰小,受温度、湿度影响小。

5.6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要求。

6报警器安装现场所应留意的主要问题:

6.1可能泄漏的可燃气体的密度。

6.2室外安装时应考虑主导风向等环境因素。

6.3雨水及可燃气体对检测元件的影响。

6.4便于修理和校验。

7检测报警器纳入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管理。

8在报警器使用和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事故或损失的部门和个人,视其情节赐予严厉 处理。

9本规定由平安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可燃气体氧气含量检测平安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规范船舶及海工(以下简称船舶)建筑过程中舱室可燃气体和含氧量检测要求,确保船舶建筑平安,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船舶建筑密闭舱室含氧量和含有易燃易爆或可燃气体舱室气体含量的检测。(以下称测氧和测爆)

3检测仪器

测氧仪和测爆仪应经国家或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并按规定的检验周期进行检验。每次使用前应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或有关资料的规定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待确认该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开头测检工作。测检结束后,再一次复核仪器的正确性,证明仪器在测检的全过程处于正常状态。

4检测人员

4.1测氧和测爆由经过培训取得检测资质的人员实施。

4.2检测时实行双人工作制。检测人员在检测时必需有一人进行监护。监护人不需有检测资质。

4.3检验人员要穿好劳动爱护服装、防滑鞋,戴好平安帽和手套,依据状况使用合格的呼吸器以及平安带或平安索。所用手电筒或照明设备应为防爆型。

4.4进入油舱、油柜进行测氧和测爆人员严禁携带火种、手机、对讲机等物品,严禁穿着化纤服装和穿带钉鞋,禁止带黑色金属下舱,应佩带防毒面具。

5含氧量检测要求

5.1合格的氧气含量在19.5%~23%。检测合格的舱室应在其道门口处悬挂醒目的检测数据板,应注明船舶名称、舱室位置、检测数据、是否允许进入、检测人及检测日期等参数。

5.2船舶建筑过程中,凡被封闭的油舱、隔离空舱、箱柜、容器罐等需进行作业,作业前应进行含氧量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舱作业。

5.3检测时应先在道门口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深化舱室或容器内检测。检测人员发觉测氧仪报警必需立刻撤离,待进行有效通风后连续进行检测;也可利用长检测管代替人员进入舱内进行检测(详细操作方法由各企业自定,但是有人作业的舱室必需下到舱底检测)。

5.4已加油的油舱等存有可燃气体的舱室进入前还应满意可燃气体检验要求。

6可燃气体检测

6.1凡属以下部位,确因需要进行热工作业及使用非防爆型电动、气开工具和内燃机设备等,必需到所属企业平安部门申请检测,取得《可燃气体检测证书》《氧气含氧量检测证书》后,方可施工:

6.1.1船舶建筑盛装过易燃液体、气体的容器、管道(如油舱、油柜、油罐及液化石油气贮罐);

6.1.2乙炔站(发生器、瓶)、制氧站、液化石油气库(站)四周禁区内;

6.1.3易燃易爆和危急化学品贮存场所以及加油站、油漆间等;

6.1.4油漆、泡沫喷涂作业和使用丙酮、乙醚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及其四周禁区内;

6.1.5动力管系的动力沟。

6.2申请测爆应分别符合以下条件:

6.2.1船舶分段、舱室喷涂作业后,保持了至少四小时的有效的机械排风,油漆外表基本固化,并将该舱室的通风设备关停20分钟后再进行检测。

6.2.2要进行热工工作的燃油舱(柜)、污油舱(柜)、滑油舱(柜)等,已进行有效的清洗和通风除气,全部连通的管系阀门应关闭。

6.2.3要进行热工工作的含油管系和其它可能存在可燃物的管系及阀门等附件,必需用热水或蒸汽冲洗,去除管系内部油气,保持与大气流通,并与含油舱柜拆开、隔离。

6.2.4易燃易爆危急物品仓库、区域和场所应定期申请检测,必要时,也可随时申请检测。

6.3检测程序

6.3.1测爆人员接到检测任务后,应把握检测舱室存在可燃性气体的种类及爆炸极限和所检测部位及其相临舱室是否存放易燃易爆等危急物品和有毒有害气体,在不了解状况时,不准盲目进入。

6.3.2凡进入危急作业舱室(场所)检测前,应先校准仪器,然后在进口处检测氧气和可燃气体的浓度,当氧气浓度在19.5%-23%,可燃气体的浓度在爆炸下限的5%以下时,方可进入舱内检测。

6.3.3可燃气体检测点选择:

a.舱外探测:将取样管或探头从洗舱孔放入舱内,取样部位每舱应至少选舱的前后端各一处,每处一般测上、中、下三点。

b.进舱探测:在舱外探测可燃气体的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5%,舱内测量选择的测点应为油管口四周、洗舱“盲区”和舱内油气积聚处所。

c.在舱室各测点的读数中选大者为该舱记录。

7允许热工作业检测条件

需热工作业的舱室或场所,必需符合以下条件:

7.1舱内或容器内含氧量到达19.5%~23%;

7.2已经检测可燃气体未超过爆炸下限的1%且再无产生易燃气体的途径,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下方可进行。

8检测证书的签发和失效

8.1每次检测完毕,测爆、测氧人员必需在《可燃气体检测证书》、《氧气含量检测证书》上依据测得数据做出精确的鉴定,合格后签证。

8.2可燃气体检测证书,只能证明检测后签发证明书上所指舱室(场所)内的可燃气体处于相应的平安范围,并不保证该舱室内的可燃气体(石油气、油漆溶剂)在检测后保持永久不变。因此,对允许热工工作的舱室(场所)及四周区域内,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复测,发觉疑问应马上停止施工,再次申请复测。待可燃气体排出并经检测合格符合要求时方可连续施工。施工前要仔细检查现场各种消防设施的完备性,以便实行应急措施。证书签发后,如在证书所指的舱室(场所)内发觉任何在检测时已关闭或关紧的管道和阀门被开启、损坏致使油类或石油气重新进入时,证书则失效。

8.3证书签发的部位,不应包括各种管系、泵及其人员进不去和仪器摆不进的狭小部位,所以对这些部位的热工工作应特殊留意。事前必需实行通风和一端拆开等措施。

8.4热工工作的标准,必需严格要求,严加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