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概论01_第1页
人体发育学概论01_第2页
人体发育学概论01_第3页
人体发育学概论01_第4页
人体发育学概论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管理系社区康复主讲:黄晓淳人体发育学概论一、概念

概述(一)定义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developmentalscience)的分支领域,是一门新的学科,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包括人体的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人生轨迹的全过程。(二)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2.发育与行为3.生长发育障碍

在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由于内在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正常的成长发育过程,称为生长发育障碍,其既可表现为形态结构的生长障碍,也可表现为功能障碍。4.生长发育监测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包括:生长(growth)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成熟(maturation)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生理、心理(二)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2.发育与行为3.生长发育障碍

在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由于内在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正常的成长发育过程,称为生长发育障碍,其既可表现为形态结构的生长障碍,也可表现为功能障碍。4.生长发育监测(三)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与社会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学因素

生物学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基因生理功能建立婴儿与成人的接触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等二者是双向的二、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人体发生、发育、成熟直至衰亡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现象、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发育评定。研究目的:为正确理解各类异常和疾病,制定正确的预防、保健、治疗及康复措施奠定理论基础。人体发育学的研究内容(一)正常发育规律生理功能发育心理功能发育社会功能发育(二)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先天与后天因素内在与环境因素(三)发育评定对生长发育的水平、趋势、速度、过程、规律、特点进行评定。三、发展简史(一)西方社会1.早期

对人类行为的观察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经指出“动物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科梅纽斯(JohnAmosComenius)、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裴斯泰洛齐(JonhannHeinrichPestaLozzi)、福禄贝尔(FriedrichWilhelmAugustFroebel)等人提出了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2.19世纪

真正意义上儿童发育和行为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育的研究。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所著的《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3.20世纪以来

出现了许多有关心理或心理社会发育的研究,大致包括五个方面:(1)动物研究(2)儿童学习的研究(3)儿童智力测试研究(4)儿童精神分析的研究(5)儿童认知的研究(二)中国

1.早期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涉及很多儿童心理发育方面的问题,但尚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出现。2.20世纪初期艾华编译《儿童心理学纲要》陈大齐翻译《儿童心理学》陈鹤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3.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开展了儿童发育量表的研究,成立了发育和行为研究会。1992年,我国成立了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

4.21世纪人体发育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200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四、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一)达尔文的多基因表达理论(二)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五)学习的理论(六)认知发育的理论(七)对文化生态系统适应的理论(一)达尔文的多基因表达理论该理论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发育是由“斗争”的结果决定的这一观点。达尔文发现:①各种生物都有很高的繁殖率;②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数量,一般而言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③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由此得出了两个推论:

①自然界物种的巨大繁殖潜力之所以未能实现,是由于生存斗争所致;②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得到最好的机会保存自己和生育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就会遭到淘汰。达尔文把生存斗争所引起的这个过程称为“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或“适者生存”。(二)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以格塞尔为代表,提出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首先使用成熟(maturation)一词描述这种方式。成熟论认为,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不论是形态结构、激素水平还是神经系统的变化,都具有相应的发育程序。

在大量的观察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格塞尔提出儿童行为发育的5个方面:

①适应性行为②大肌群运动行为③小肌群运动行为④言语行为⑤个体和社会行为成熟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量表》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成为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又设计出许多发育评价方法,如《Brazelton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Bayley行为发育量表》等。年龄是成熟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变量(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①“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则”。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③“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这些阶段中,满足过多或过少,都可能产生固着现象,即发育停滞在某个阶段、延迟甚至倒退,也可能产生病理现象。1.口唇期(0~1岁)——吃喝——满足,信任2.肛门期(1~3岁)——排泄——习惯,细节3.性器期(3~6岁)——性别——开始区分性别4.潜伏期(6~12岁)——学习——学会社交和学习5.生殖期(12~20岁)——性冲动——对异性感兴趣(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育有八个阶段的理论,即人格的发育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固有的社会心理危机,如果解决了冲突,完成了每个阶段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否则将形成消极的品质,以致产生心理障碍。具体的八个阶段为1.信任对不信任(0~1岁)——发展信任感2.自主性对羞怯疑虑(1~3岁)——培养独立能力,克服羞怯3.主导性对内疚(3~6岁)——培养主动感4.勤奋对自卑(6~12岁)——感受勤奋换取的果实5.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12~20岁)——“我是谁?”6.亲密对孤立(20~40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7.创造对停滞(40~60岁)——到达“人生巅峰”8.完善对沮丧(老年期)——回味人生OR后悔过去(五)学习的理论

早在17世纪就有人提出发育是学习的结果,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三人。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认为心理本质是行为。——完全依赖外界环境2.操作条件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a)他认为很多习惯性的行为是独特的操作性学习经验的结果,是由行为的结果而塑造的,发育依赖于外界的刺激。3.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A.Bandura)强调观察性学习,学习过程是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六)认知发育的理论1.认知发育理论皮亚杰(JeanPiaget)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育理论家,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育与结构,提出了认知发育的理论。他既强调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认知发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智慧是基本的生命过程——从简单到复杂(2)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同化,顺应,平衡(3)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官了解世界②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思维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逻辑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抽象思维2.信息加工理论

该理论把儿童和成人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认为儿童的认知也像计算机一样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储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做出反应。该理论将认知过程中的感性部分(如感觉、知觉、注意和记忆)与理性部分(思维)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再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社会发育理论及认知发育理论的主要特点见书本——表1-1。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以监测与评定为前提,促进正常发育;融合相关学科的研究,形成人体发育学的新理念;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促进发育监测和评定技术的发展。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正常发育规律人的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渐进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人体量和质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和成人期。(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胎儿期,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此期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机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对整个一生有着重要意义。(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主要特征:①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②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③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

(三)婴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主要特征:①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②言语功能的发育从出生时就能发出哭叫之声,到1岁末时大部分婴儿能说几个有意义的词;③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自我意识萌芽,情绪有所发展;④可以接受大小便控制训练。(四)幼儿期

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主要特征:①体格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②智能发育迅速;③会走,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渐多;④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⑤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的需求量仍然相对较高;⑥对于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有限,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高。(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主要特征:①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②各类感觉功能已渐趋完善;③智能发育更加迅速;④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思维活动主要是直观形象活动;⑤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⑥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⑦对自己的性别初步有所认识。(六)学龄期自入小学前即6~7岁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主要特征:①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器官外各器官系统外形均已接近成人;②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智能发育更加成熟;③思维过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④情感的广度、深度和稳定性都较前提高;⑤意志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但还很不稳定;⑥个性逐渐形成,性格特征也开始显露。

(七)青春期

一般从10岁到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主要特征:①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②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③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思维活动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④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⑤随着性的成熟、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上发生变化。(八)成人期18岁以后为成人期,又分为青年期(18-25岁)、成年期(25-60岁)和老年期(60岁以后),是人生过程中最为漫长的时期。主要特征是:①青年期的发育基本成熟,功能最强但不够稳定;②成年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更年期,心理功能相对稳定,承担最为重要的社会角色;③老年期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全面衰退,社会功能减弱,直至生命结束。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五)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受性激素等因素影响,青春期体格生长出现第二高峰,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包括:(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

1.营养因素;

2.疾病因素;

3.母亲因素;

4.社会因素。四、神经与心理发育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神经心理发育与体格的生长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是神经心理发育的物质基础,神经心理发育的异常不仅可以是某些系统疾病的早期表现,而且会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终生。(一)神经系统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脑的形态结构脑发育的关键期脑的可塑性脊髓反射发育小儿神经反射的发育伴随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度,分为5大类出生时即有,终生存在的反射

角膜、吞咽、瞳孔对光反射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原始反射:吸吮、拥抱出生后逐渐稳定的反射浅反射(腹壁、提睾等)、腱反射(膝腱、跟腱等)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可存在的病理反射巴宾斯基征出生后逐渐建立,终生存在的反射立直、平衡(二)感知的发育感觉(Sensory)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具体包括:视感知发育、听感知发育、味觉和嗅觉发育、皮肤感觉发育和知觉等。(三)运动发育

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发育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主要特点: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四)语言发育语言发育包括发音、理解、表达与交流。新生儿已会哭叫,以后咿呀发音;6个月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1岁小儿平均能说2~3个字;1岁半时能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指认并说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2岁时能指出简单的人、物名和图片;3岁时能指认许多物品名,并能说由2~3个字组成的短句;4岁时能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具体涵盖语言理解的发育构音能力的发育语言表达的发育内部语言的发育等儿童语言处理过程的发育特征(五)心理活动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育包括三个过程:①认知过程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具体包括七个方面早期的社会行为注意的发育记忆的发育思维发育想象的发育情绪、情感的发育个性和性格的发育(能力、气质、性格)一、运动功能障碍异常发育运动功能障碍可由于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所导致的与运动功能有关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损伤所致。1.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2.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3.脑性瘫痪

二、行为障碍或异常1.生物功能行为问题2.运动行为问题3.社会行为问题4.性格行为问题5.语言障碍6.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三、言语和语言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speechandlanguagedisorder)又称言语和交流障碍(speechandcommunicationdisorder)是学龄前儿童中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可以影响以后的阅读和书写,因此应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

言语和语言障碍1.病因(1)听力障碍(2)精神发育迟滞(3)家族因素(4)发音器官的影响(5)脑性瘫痪及其他神经系统障碍(6)环境因素2.临床表现(1)构音异常(2)嗓音问题(3)流利性问题(4)语言问题:包括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发育障碍。四、学习障碍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ies,LD)属于特殊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