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解析版)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解析版)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解析版)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解析版)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测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萦带(yíng)

殷红(yān)

草率(shuài)

兀兀穷年(wù)B.涉猎(shè)

迭起(dié)

校对(xiào)

当之无愧(kuì)C.彷徨(páng)

选聘(pìn)

赫然(hè)

锲而不舍(qì)D.迭起(dié)

署名(shǔ)

澎湃(pài)

深恶痛绝(è)【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正确。B项,校—jiào。C项,锲—qiè。D项,恶—wù。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仰慕

窘迫

鞠躬尽瘁

迥乎不同B.彷徨

混浊

锋芒必露

锲而不舍C.调羹

轻捷

慷慨淋漓

炯炯有神D.咖啡

栏杆

沥尽心血

当之无愧【答案】B【解析】考查字形。B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B.《说和做》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C.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D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4.古诗文默写。(8分)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乡念亲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人借乡书表达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答案】

(1)明月来相照

(2)山岛竦峙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竦峙、漫、柳、故园、归雁”等字词容易写错。

5.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5分)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连A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1)选文出自__________(作者)创作的小说《______________》。(2分)

(2)文中A表示的人物是________,这一段烈日酷热的描写侧面体现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3分)【答案】

(1)老舍

骆驼祥子

(2)祥子

吃苦耐劳,自尊好强【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文学常识。6.观察下面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5分)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2分)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3分)【答案】(1)示例:读书、好学、少年有志、沉醉、童趣等。(符合画面主题即可)

(2)示例:画面上有两个读书的牧童,小男孩戴着斗笠,骑在牛背上津津有味地读书;小女孩将牛绳拴在旁边,自己坐在草地上,聚精会神地读书。【解析】

(1)仔细观察图画,可以发现图画中有两头牛,两个孩童。两头牛健壮强劲,并排前行的牛儿两两相望,好似相对而言;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沉浸在手中书的世界里,走在牛儿前面的一个牧童同样读着手中的书。综合图画,我们可以从孩童好学上进角度畅谈主题,也可以从童心童趣入手阐述。(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图文转换,仔细观察图画,并用连贯流畅的语言描绘下来。如:画面上有两头健壮的牛儿,它们并排前行,相对话语;两个牧童,一个坐在牛背上,一个牵着牛绳走在前面,两个牧童都沉浸在各自手中书的世界里。答案不唯一。二、阅读理解(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4分)一面阿累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儿分敬意叫“先生”的。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红了脸说:“贵了。”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放下,不说买,也不说不买。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了。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是的。”我低低地说。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寒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己,写下了上面的话。1936年10月(选自《鲁迅回忆录》,有删改)(注解)①阿累(1909-1987),原名朱一苇,1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曾因参加工人罢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②《毁灭》的作者是法捷耶夫,翻译者是鲁迅,并且是自费印刷出版。《毁灭》描写的是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同反革命匪帮进行战斗的故事。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时候,这部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于我们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真好比“雪中送炭”。③内山完造(1885-1959),日本冈山人,鲁迅与内山结交约在1927年底,两人友谊甚深。内山书店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④《铁流》的作者是绥拉菲摩维奇,翻译者是曹靖华。它和《毁灭》两部小说都是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7.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面”,你认为“一面”是什么意思?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请你写出第一部分最后一个句子。(2分)

8.文章写鲁迅的外貌浓墨重彩,给人“一面”胜似数而之感。请你从“我”观察的角度入手,说说对这些外貌描写的材料,“我”作了怎样的安排。(3分)

9.“‘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结合文章的背景,请你说说作者在这段话中包含了哪几层意思。(4分)(提示: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考虑,为什么说“结结巴巴”?为什么说“一定是”?又为什么说“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10.在《一面》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说鲁迅是朋友,父亲,师傅?请你对这三个称呼各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

7.“我”与鲁迅见了一次面。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8.远处,略写鲁迅外貌;近处,详写鲁迅外貌。

9.作者突然发现站在身边的就是鲁迅先生时,表现出来的激动,难以用语言表达;作者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鲁迅先生,表现作者对鲁迅的崇敬与热爱;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作者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

10.朋友:鲁迅先生诚恳劝告作者买《铁流》,只要一块钱书费,体谅作者的难处,顾及作者的尊严。用“朋友”称呼,体现作者与鲁迅先生就像朋友般亲切。(或当作者强忍住不说出鲁迅先生的名字时,他微笑点头,就像朋友般默契、亲密无间。)父亲:鲁迅先生目光正直而慈祥,让作者感到了父亲的严肃和慈爱,用“父亲”称呼,体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师傅:鲁迅先生翻译革命文学《毁灭》并送书给作者,向作者推荐《铁流》,体现出他对革命青年的关心、教育、引导。因此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师傅。【解析】

7.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和对文章整体结构层次的把握能力。通读全文内容,题目的“一面”其实就是全文主要事件的概括,具体指的是“我”与鲁迅先生在内山书店见了一次面。题目提示,文章应该分为两部分,根据第二部分的内容的概括: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我们就能找到这两部分的分界点:文章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之前的为第一部分。从而找出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话: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8.本题考查对人物外貌描写特点的分析能力。通读全文,筛选出对鲁迅的外貌描写语段,进行综合分析。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总体来看是由远而近、由粗略到细致描写外貌。

9.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重要语句的意思,一定要把语句放在语段中,放在全文中去理解。我们可根据题目中括号内的提示角度逐项分析。“‘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通过对“我”语言描写表现出作者突然发现站在身边的就是鲁迅先生时的激动,难以用语言表达;“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运用反复修辞强调作者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鲁迅先生,表现作者对鲁迅的崇敬与热爱;“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则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作者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先生。

10.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文中对鲁迅的具体描写分析。先生向“我”推荐好书,看到“我”窘迫体谅”我“的难处,体贴地把书送给“我”,“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些描写也体现出了先生与“我”朋友一样的默契。“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在先生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父亲般的慈爱和温情。“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我那一本,是送你的。”先生对“我”的成长的关怀和指引就如同师傅一般。据此理解作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但当涉猎(________)(2)见往事耳(________)

(3)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4)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1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C.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D.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分)

(2)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2分)

14.刘羽冲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古人欺骗了他,请你根据乙文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并以刘羽冲好友的身份劝说他应当如何正确面对失败。(4分)【答案】

11.

(1)粗略地阅读

(2)指历史

(3)到,等到

(4)带领,率领

12.C

13.(1)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应该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2)像这样一天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

14.(示例)刘羽冲失败的原因:读书的方法死板,做事不切实际,没有灵活运用前人的经验。劝说:羽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只是前人的经验,我们所处环境与前人不一样,怎么可以照搬书上的内容呢?我们不能死读书,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失败并不可怕,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下次你就会成功了。【解析】

1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涉猎”:粗略地阅读。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C项,即: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译为: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件事划开。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士”:读书人。“即”:就。“见事”:知晓事情。“如是”:像这样。“日”:每天。

14.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一问,古人没有欺骗了刘羽冲,因为刘羽冲不会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才失败的。二问,题干要求以刘羽冲好友的身份劝说他应当如何正确面对失败。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语言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不能死读书,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一劝说主题。

【参考译文】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带领十万人马。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几乎全被擒获。(刘羽冲)又得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5分)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植物______的景象。(2分)

16.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蜻蜓上下鱼东西”所表现的画面,并说说其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

15.

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16.蜻蜓在空中快活地飞舞,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表现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

15.考查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

,植物结果、繁茂的景象。

16.一问,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蜻蜓和鱼儿活泼畅游的景象描绘出来。二问,本诗通过对活泼的蜻蜓和畅游的鱼儿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三、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0分)17.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示例一: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示例二:此乃“‘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墓,他是一个比平凡人还平凡的人,却为中国“两弹”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答案】示例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

示例二:朋友,在你所站的土地下,长眠着一个忠诚纯正,有奉献精神、坚定信念的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析】本道题考查语句仿写。仿写句子时注意事项:话题要一致;结构、句式要统一;注意例句的手法,像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本题要求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