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简述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动因。国际经济法,就其广义的内涵而言,是各国统治阶级在国际经济交往方面协调意志或个别意志的表现。各国的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总是尽力把自己所需要、所惬意的各种秩序建立起来,固定下来,使它具有拘束力、强制力,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法律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就是秩序的固定化和强制化。国家、法人、个人互相之间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有许多互利的合作,也有许多矛盾和冲突。经过反复多次的合作、斗争和妥协,逐步形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国际经济秩序。与此同时,在各国统治阶级相互合作、斗争和妥协的基础上,也逐步形成了维护这些秩序的、具有一定约束力或强制性的国际经济行为规范,即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是巩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变革旧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串着保持既得利益、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与争取平权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这些斗争,往往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妥协之后又产生新的争斗,如此循环往复不已,每一次循环往复,均是螺旋式上升,都把国际经济秩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国际经济法规范,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或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国际经济法规范一经形成和确立,就能更有效地彻底变革国际经济的旧秩序,更有力地巩固和加强国际经济的新秩序。.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的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法。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交往空前频繁,国际经济关系空前密切,相应地,国际经济法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17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数百年间,用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或惯例和国内立法,大量出现,日益完备。在这段历史时期里,先后陆续出现了许多双边性的国际商务条约。它们可以大体区分为两类,即平等的和不平等的。如果缔约国双方都是主权完全独立、国力大体相当的国家,缔约时双方都完全出于自愿,条款内容是互利互惠的,这就是平等条约。反之,如果缔约国双方的国力存在巨大的强弱悬殊,其中一方主权并不完整独立,因屈服于各种威胁或暴力而被迫缔约,条款内容是片面特惠的,这就是不平等条约。在这段历史时期里,西方强国之间签订的各种双边商务条约和协定,属于前一类;西方列强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众多弱小民族之间签订的各种双边商务条约、专项商务协定或含有商务条款的其他国际条约,则属于后一类。各种不平等条约中片面的经济特惠条款以及贯穿着弱肉强食精神的各种国际习惯或惯例,也是当年国际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西方列强与全世界众多弱小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而言,则是当年国际经济法主要组成部分。与双边国际商务条约并存的,还有许多用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习惯。在上述这个历史阶段中被用来调整列强与众多弱小民族之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条约、协定和国际习惯或惯例,都贯串着强烈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精神。除了双边性商务条约和协定之外,在这个历史阶段的后期,又陆续出现了多边性的国际商务专题公约。为了减少和避免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误会和纷争,缩短商事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提高国际商务活动的效率,有些国际性的商人组织或学术团体,往往归纳和整理商务活动中的某些习惯做法,制订和公布各种商务规则,供各国商事当事人在谈判和草拟合同条款时自由选择采用。这些规则一经采用,就成为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拘束力的经济行为规范。除了上述各种现象以外,近现代各个民族国家中商事立法逐渐完备,这也是在前述这个历史阶段中国际经济法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3.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破旧立新的历史进程展望其发展前景。自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第三世界作为一支新兴的、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舞台,它和第一、第二世界,既互相依存和合作,又互相抗衡和斗争,导致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发生重大转折,出现新的格局相应地,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也逐步进入除旧布新的重大转折时期。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联合斗争下,联合国大会于I960年底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在1962年底又通过了《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它们为发展中国家彻底摆脱新、旧殖民主义的剥削和控制,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提供了法理上的有力根据。在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下,1964年底组成了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为联合国在经济方面的一个常设专门机构。发展中国家通过这个组织,依靠自己表决权上的优势,专门针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开发方面的问题,逐步制订和推行比较公平合理的新原则、新规范,从而逐步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要求下,联合国大会于1974年4月召开了第6届特别会议,一致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1974年12月,又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宣言》和《宪章》的通过,是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年来团结斗争的重大胜利。它们的出现,是战后多年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各项基本要求的集其大成,是这些正当要求开始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有力证明,也是国际经济法新旧更替、破旧立新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和明显转折。这些纲领性、法典性国际文献所确立的基本法律观念和基本法理原则,是新型的国际经济法基本规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今后进一步建立新型国际经济法规范体系的重要基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法律拘束力势必日益加强,并定将进一步发展成为新型的、完整的国际经济法规范体系。值此人类跨入21世纪和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之际,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远未根本改变,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也远未真正确立。因此,国际经济秩序的破旧立新,依然任重而道远;南北之间的交锋,正在进入新的回合,方兴未艾。相应地,国际经济法所面临的新挑战及其i螺旋式上升i的不断更新进程,可谓i路漫漫其修远i,有待人们继续锲而不舍地i上下而求索i。4.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简论国际经济法的科学涵义。国际经济法是调整超越一国国境的经济交往的法律规范。它所调整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国家政府相互之间、国际组织相互之间以及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且包括大量的分属于不同国家的个人之间、法人之间、个人与法人之间以及他们与异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在国际经济法发挥调整作用的过程中,在国际经济关系领域里享受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主体,即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不但包括从事跨越国境的经济交往的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而且包括从事此种经济交往的一切自然人和法人。从当代的客观事实来看,国际经济交往以及由此产生的在经济领域中的国际法律关系(以下简称国际经济法律关系),其主体从来就不局限于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属于不同国籍的自然人或法人(特别是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一方或双方,超越一国国境的经济来往,愈来愈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些经济领域,甚至还担任主角。因此,显然不能不承认个人、法人(特别是跨国公司)也是国际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综合观察国际经济关系的全局并探讨其中存在的各种法律关系时,如果把眼光仅仅停留在纯粹以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作为主体双方的经济法律关系上,全然无视以个人或法人作为主体之一方或双方的经济法律关系,那就是无视大量事实,势必严重脱离实际。纯粹以国家或国际组织作为主体双方的经济关系,诸如国家政府之间或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有关投资、贸易、信贷、技术转让等方面的经济关系,应由国际公法规范加以调整和制约,这当然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当代现实生活中,大量出现并日益增多的以个人或法人作为主体一方或双方的国际经济关系,则不但受有关的国际公法规范的调整和制约,而且受有关的国际私法规范、各该交往国家的国内民商法规范以及国内涉外经济法规范的调整和制约。在调整和制约此类国际经济关系过程中,国际法与国内法、公与私法、国际商法与各国涉外经济法、民商法往往同时发挥作用,并互相渗透,互为补充。而且,东道国的国内法往往占有主导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用以调整超越一国国境的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法,确实是一个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国际商法与各国涉外经济法、民商法等多种法律规范的边缘性综合体。.试分析举出10种具体的国际公法规范、国际私法规范、各国经济法规范以及国际商务惯例,说明这四类行为规范与国际经济法规范之间的明显区别和紧密联系。国际公法规范如《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也纳条约公约》等,国际私法规范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公约》,我国《民法通则》第八章关于冲突规范的规定等。各国经济法规范如我国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国际商务惯例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这四类行为规范与国际经济法规范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之间从各自的总体上看,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上、调整的对象以及法律规范的渊源各有不同,具有各自的质的规定性,但是它们在部分内容上却又互相渗透和互有交叉,可以相互为用,而各国国内经济法规范中用以调整涉外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当然也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商务惯例作为调整跨越一国国界的私人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国际经济法这一边缘性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有着重大的独特之处,二者并不能互相替代。.简论中国当前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对中国历史上对外经济交往优良传统的自觉继承和重大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日益加强。顺应着这一历史趋向和时代潮流,中国从1978年12月以来坚定地实行经济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已取得显著的、重大的成就。1993年3月,中国宪法作出新的规定:i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i,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郑重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同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国人民齐心协力,i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接互补。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正在进一步扩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更加勇敢的姿态进入世界经济舞台,更加积极地实行对外经济交往,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开展对外经济竞争。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不但有着充足的现实根据,而且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和大国,中国实行对外经济交往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优良传统,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扭曲、破坏,并引起种种误解。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又使得它不断冲破险阻,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青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行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经济交往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深入领会学习国际经济法的现实意义,举例评析当代中国法学学人的历史职责。作为当代中国的法律工作者或法学学人,认真地学好国际经济法,才能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本领,更自觉地努力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支持和正确参与对外经济交往,即善于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运用国际经济法的知识,做到依法办事,完善立法,以法护权,据法仗义,发展法学。第一,依法办事: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现代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互相依赖和互相合作日益紧密,互相竞争也不断加强。由于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有关当事国或当事人的利害得失也常有矛盾冲突,彼此之间的经济交往就十分需要借助于国际经济法的统一行为规范加以指导、调整和约束。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中国国民(自然人或法人)作为当事人的一方,积极参加国际经济交往,发展国际经济关系,对于这种法律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向,自需深入了解,才能自觉地i依法办事i,避免因无知或误解引起无谓的纠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第二,完善立法:中国正在努力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和贸易环境,促进外商踊跃来华投资或对华贸易。中国对外商的合法权益给予法律保护,对于他们的投资、贸易活动给予法定优惠,同时,也要求他们遵守中国的法律,接受中国的法律管理。所有这些涉外的法律规范,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又要与国际上通行的国际经济法有关规范以及国际商务惯例基本上保持一致或互相i接轨i。必须广泛深入地了解这些规范和惯例的有关内容,使中国涉外经济法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工作有所借鉴,做到待遇厚薄得体,管理宽严适当,事事处处,恰如其分;尤其必须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国际经济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适时修改和废止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法律和法规,并快立法步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法律规范。第三,以法护权: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对象或对手,主要是在经济上处在强者地位的国际资本。国际资本对于吸收大量外资的中国在客观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国际资本在与中国进行互利互补贸易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都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国际资本唯利是图、不惜损人利己的本质属性,也是众所周知的。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要真正做到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中国方面受到国际资本的歧视、愚弄、欺骗、刁难和坑害的事例,大大小小,可谓络绎不绝。如果不熟谙国际经济法的有关规定,或者不掌握对方国家的涉外经济法的有关知识,那就无法打i国际官司i,无法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中国的应有权益,为振兴中华效力。第四,据法仗义: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今日世界财富的占有和分配是很不公平合理的。它是当代南北矛盾的焦点和核心。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大声疾呼,要求彻底改变现状,即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和广大第三世界一起,联合奋斗,以国际经济法作为一种手段,按照公平合理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国际经济秩序中改旧图新,除旧布新,破旧立新。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晓和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及其除旧布新、破旧立新的发展趋向,充分了解国际经济法新规范成长过程中的阻力与动力、困难与希望。第五,发展法学:国际经济法学是新兴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迄今尚未形成举世公认的、科学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在某些发达国家中,已相继出版了有关国际经济法学的系列专著,其基本特点之一,是立足于各自本国的实际,以本国利益为核心,重点研究本国对外经济交往中产生的法律问题,作出符合其本国权益的分析和论证。反观中国,这样的研究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远未能适应我国更积极地走向世界,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迫切需要,从法律上促进和保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必须在积极引进和学习有关国际经济法学新知识的基础上,认真加以咀嚼消化,密切联系中国的实际,从中国人的角度和第三世界的共同立场来研究和评析当代国际经济法,经过相当长期的努力,逐步创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第二章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试结合中外历史事实,分析经济主权原则对于发展中国家争生存、求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纵观当代世界南北矛盾的全局,对于发展中国家弱小民族说来,主权弱化论或主权淡化论显然是不可取的。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WTO体制正式运作的条件下,各国之间和各类国家之间的经济主权i攻防战i,不但迄未止息,而且有时还相当激烈。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可不正视客观现实,增强忧患意识,强化主权观念,珍惜经济主权。全球化经贸大政决策权力的国际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决定了弱国经济主权能否得到应有的保护,进而决定全球财富的国际分配是否公平合理。要改变全球财富国际分配严重不公的现状,就必须大大增强对弱国经济主权的保护;为此目的,就必须从源头上改革全球经贸大政决策权力国际分配严重不公的弊端。发展中国家弱小民族要在当代经济主权的i攻防战i中,保护自己的应有权益,显然必须凝聚集体的力量,联合自强,力争在全球经贸大政决策权力的国际再分配中,获得自己应有的平等的一份。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尤应敢于坚持和善于运用本国的经济主体。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潮流中,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势。要利用机遇,就必须牢牢掌握自己手中的经济主权,以它作为主要杠杆,才能对各种内外经济因素实行必要的引导、组织和管理。要预防和抵御风险,也必须依仗牢牢在握的经济主权,以它作为主要屏障,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各种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风险,及时地加以化解和消弭。简言之,要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潮中,趋利避害,则牢牢掌握和始终坚持经济主权就是i不可须臾离i的前提和基础。.简论公平互利原则的主旨在于树立和贯彻新的平等观,兼评实施非互惠的普惠待遇有助于贯彻公平互利和等价有偿原则。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强调公平互利,究其主要宗旨,端在于树立和贯彻新的平等观。对于经济实力相当、实际地位基本平等的同类国家说来,公平互利落实于原有平等关系的维持;对于经济实力悬殊、实际地位不平等的不同类国家说来,公平互利落实于原有形式平等关系或虚假平等关系的纠正以及新的实质平等关系的创设。为此目的,就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让经济上贫弱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权单方面享受非对等性的、不要求直接互惠回报的特殊优惠待遇,来补偿历史上的过错和纠正现实中的弊病,以实现真正的、实质上的平等,达到真正的公平。这种新的平等观,是切合客观实际需要的,是科学的,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i非互惠的普惠待遇,是公平互利原则的一种具体运用和初步体现。认真贯彻实行i非互惠的普惠待遇和非互惠的关税普惠制,有助于加强发展中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它们的出口,改善这些国家经济上贫困落后的处境,从而纠正国际上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的现状。与此同时,这种新体制也给发达国家带来许多现实的利益和对等的实惠,特别是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看来,对发达国家也是十分有利的。由此可见,这种新体制乃是公平互利原则的一种具体运用和初步体现,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种重要构成因素。.试以《洛美协定》的产生和发展为例,分析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贯彻公平互利和南北合作原则的希望、困难和前景。综观四个《洛美协定》以及《科托努协定》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是有生命力的。它表现在:第一,实施《洛美协定》26年来,参加缔约的南北两大类国家总数不增加,从55国逐步递增至86国。第二,南北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每一个《洛美协定》与前一个《洛美协定》相比,欧洲共同体及其后的欧洲联盟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的优惠条件,从总体上说,都有所改善。第三,每次续订协定的谈判,都历经艰难,从南北矛盾重新激化到南北重新对话,从舌剑唇枪到互相妥协,最后总能达成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使南北合作有所前进的新协议。第四,每一个新的南北协议,从总体上说,都更有利于双方在各个领域谋求更全面的合作,建立更稳定、更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但是,也应当看到:迄今为止,《洛美协定》式的南北合作,仍然远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南北双方之间很不平等、很不公平的经济关系。它表现在:第一,在两类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等价交换。第二,关税上的普惠待遇往往伴随着种种非关税壁垒的重重限制。第三,用以稳定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收入的补贴和给予这些国家的财政援助,其绝对数量虽不断递增,但相对于这些积贫积弱国家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说来,差距仍然很大。第四,由于在殖民地阶段长期形成的i畸形经济i,迄今积重难返,许多非加太地区国家往往不得不继续接受外来的指令,在农业或牧业生产上依然实行单一种植、单一经营和单一出口,从而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难以彻底摆脱经济落后状态。由此可见,《洛美协定》和《科托努协定》在实现南北合作、改变南北不平等关系、纠正世界财富国际分配严重不公现象方面,虽已取得初步的重要成果,但距离实现彻底公平互利的南北合作从而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总目标,还有相当漫长、艰辛的路程。.简述经济主权、公平互利、有约必守、情势变迁诸原则之间的相互制约以及发展中国家对这些原则的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有约必守原则成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是由国际经济关系本身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第三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其涉外民商立法和经济立法中,都十分重视贯彻上述双重含义上的有约必守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等,都应属于国际强行法范畴。由此可见,历史上和现实中一切以诈欺或强迫手段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切背离主权平等原则、侵害他国经济主权的国际经贸条约,都是自始无效的或可以撤销的,它们都绝对不在有约必守之列,相反,应当把它们绝对排除在i有约必守的范围以外。据此,发展中国家对于殖民统治时期列强加于它们的不平等条约,对于独立初期因国力贫弱而被迫接受的新殖民主义条约,都有权在恢复国家主权平等、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正义旗帜下,依据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强行法规范,通过国际谈判,予以废除,从而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平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样做,不但不违反有约必守原则,而且由于把它建立在经济主权原则和公平互利原则的基础之上,这就使它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和更强的生命力。《维也纳条约公法》的上述规定,对情势变迁原则的适用加以严格限制,有助于阻遏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歪曲和滥用这一原则,背信弃义,任意毁约,以达到弱肉强食的目的。因此,这些规定是合理的、有益的。但是,在国际实践中,也必须注意防止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势力歪曲和滥用该《公约》对i情势变迁i原则的限制性规定,绑住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手脚,限制和破坏它们求解放、争生存、图发展的正当要求和正义行动,以继续维持弱肉强食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在国际经济法中作为有约必守原则之例外的情势变迁原则,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紧密地结合前述经济主权原则和公平互利原则才能对i情势变迁i原则及其限制作出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第三章国际货物贸易法.试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说明发价的撤回与撤销。接受为什么只有撤回而无撤销问题?发价在送达被发价人之前,尚未发生效力,发价人可以随时把它撤回,使发价不发生效力;即使是不可撤销的发价,也可撤回。发价即使已送达被发价人,但如撤回发价的通知与之同时到达,亦可阻止发价效力的发生《公约》第15条,我国《合同法》第18条)。发价送达被发价人之后,即发价已经生效之后,发价人尚可撤销其发价,从而使发价失去效力,只要撤销通知于被发价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发价人。但如有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发价不得撤销,这两种情况是:一、发价写明接受发价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发价是不可撤销的,而且被发价人已本着对该项发价的信赖行事。发价的撤回与撤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价的撤回应该发生在发价生效之前,由于这时发价尚未生效,所以撤回的条件比较宽松。发价的撤销系发生在发价生效之后,由于此时发价已经生效,所以撤销的条件比较严格,即时间要求更紧,且有些情况下不得撤销。接受被撤回,与自始未作接受一样。接受一经到达,便即生效,合同亦即成立,因而不可能像发价那样有撤销问题。.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形式要件,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是否一致?一致。因为《公约》第11条规定:i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在形式方面也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销售合同可以用包括人证在内的任何方法证明。1按照我国原来的《涉外经济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一定要具备书面这一形式。但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i据此,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已不必一定要用书面形式,而是采用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都可以。.何谓根本违反合同芽它将引致怎样的法律后果芽我国《合同法》有无这方面的规定?据《公约》第25条,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卖方的不交付货物,买方的不支付价款,是剥夺了他方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是很明显的。卖方所交付的货物,违背了权利担保义务,使买方不能将货物在某一国转售或做其他使用,因而经济上遭到重大损失,这也应构成根本违反合同。但是,如果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那就不能认为是根本违反合同。是不是根本违反合同,引致的法律后果很不一样:是根本违反合同,受损害的一方有权宣告合同无效,有权要求损害赔偿;如果不是根本违反合同,则受损害的一方不能宣告合同无效,而只能要求损害赔偿和采取其他补救方法。又如卖方违反合同,倘买方要求交付替代货物,也只有在根本违反合同时才可以,《公约》规定的根本违反合同,与不履行主要债务或i违约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含义是基本一致的,我国《合同法》也规定在有此类情形之一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参看《合同法》第94条第2、3、4项)。.试析宣告合同无效的效果。宣告合同无效解除了双方在合同中的义务(《公约》第81条第1款),这是宣告合同无效的主要效果。宣告合同无效的一方当事人不是中止履行义务,而是完全不承担合同义务,当然他也不再期待违反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履行他的义务。但由于违反合同而造成的损失,宣告合同无效的一方仍然可以要求损害赔偿。被宣告无效的合同曾经生效过,卖方自然可能提供过货物,买方也可能支付过价款。已全部或局部履行合同的一方,可以要求另一方归还他按照合同供应的货物或支付的价款。如果双方都须归还,他们必须同时这样做(《公约》第81条第2款)。这是宣告合同无效的另一重要效果。.何谓减损义务?法律作这样规定的理由何在?有权要求损害赔偿的当事人,也不是只有权利没有义务的。依《公约》第77条,声称另一方违反合同的一方,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减轻由于该另一方违反合同而引起的损失,包括利润方面的损失。如果他不采取这种措施,违反合同一方可以要求从损害赔偿中扣除可以减轻的损失数额。这一规定,责成有权要求损害赔偿的当事人承担一定的义务,好像是保护了违反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其实是着眼于公益,是很必要的一项规定。此种义务,简称减损义务,是英美法上的概念。我国法律有同样规定(参看《合同法》第119条)。.在什么情况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分别承担保全货物的义务芽保全货物的措施有哪些?保全货物的义务,有时要由卖方承担,有时要由买方承担。据《公约》第85条,如果买方推迟收取货物,或在支付价款和交付货物应同时履行时,买方没有支付价款,而卖方仍拥有这些货物或仍能控制这些货物的处置权,卖方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保全货物。这是卖方应承担的保全货物的义务。买方承担保全货物的义务有两种情况:一是买方打算退货,即买方已收到货物,但打算根据规定把货物退回,这时他有义务保全货物;另一是买方代表卖方收取货物,即发运给买方的货物已到达目的地,并交给买方处置,而买方行使退货权利,则买方必须代表卖方收取货物,但这有两个例外:(1)假如买方这样做需要支付价款而且会使他遭受不合理的不便或需承担不合理的费用,那么他就可以不收取货物;(2)如果卖方或受权代表他掌管货物的人也在目的地,那么买方也就可以收取货物。倘使买方代表卖方收取货物,买方便有义务保全货物。《公约》只原则地规定: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保全货物。究竟具体采取何种措施,只要有利于保全货物,承担保全义务的卖方或买方可以自行斟酌决定。但《公约》也规定了两种具体措施,以供选择采用;在某种情况下,还必须采用。第一种是寄存。据《公约》第87条,有义务采取措施以保全货物的一方当事人,可以把货物寄放在第三方的仓库,由另一方当事人担负费用,但该项费用必须合理。第二种是出售。如果另一方当事人在收取货物或收回货物或支付价款或保全货物费用方面有不合理的迟延,依规定有义务保全货物的一方当事人,可以采取任何适当办法,把货物出售。7.《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怎样的一部法律文件芽它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有哪些区别?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于1994年5月制定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于指导和规范国际商事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通则》除了序、引言和前言等外,共分为七章,分别是:总则、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解释、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履行和不履行,总计119条条文。《通则》在其前言中阐明,《通则》旨在为国际商事合同制定一般规则。在当事人一致同意其合同受《通则》管辖时,适用《通则》。当无法确定合同的适用法律对某一问题的相关规则时,《通则》可对该问题提供解决办法。《通则》可用于解释或补充国际统一法的条件,也可作为国内立法或国际立法的范本。与《公约》不同,《通则》不是一个国际性公约,不具有强制性,它是由合同当事人自愿选择适用。此外,《公约》仅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而《通则》适用于包括国际货物合同在内的所有各类国际商事合同。所以说,《通则》比《公约》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最后,从同样是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制定统一规则的角度看,《公约》和《通则》的方式不同。《公约》是用国家间签订的国际条约来取代国内立法,从而实现有关国家当事人之间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规则的统一。而《通则》则是用示范法的形式供当事人选择适用,或通过示范法的形式对国内立法和国际立法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规则的统一。.试释FOB、CIF、FCA。FOB船上交货,据FOB术语,卖方承担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同时也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货物越过船舷)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该术语只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FCA货交承运人,该术语可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货物的风险自根据规定交货时,或由于买方未按规定指定承运人或其他人,或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未在约定时间接管货物,或买方未给予卖方相应的通知时,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交货期限届满之日起,但以该货物已正式划归合同项下为限,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IF术语表明卖方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虽然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保险费,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我国《合同法》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我国《合同法》既适用于国内合同关系,也适用于涉外合同关系,自然也调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关系,因而它就是我国的一部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关系是国内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我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在与其他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关系,即应适用该公约。但我国在缔约时对该公约第1条第1款(B)及第11条进行了保留,也就是说明相关规定对我国不产生效力。此外,我国当事人与非《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成员国当事人之间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关系则不适用该公约,而应适用我国《合同法》,或者当事人选择的其他国家的法律。在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情况下,对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没有规定的事项,也须适用我国《合同法》或其他法律。.我国《对外贸易法》对反倾销作了怎样的规定?一般来说,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基本条件,包括:A.构成倾销,即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正常价值的确定主要有三种方法:正常贸易中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正常贸易中出口国向第三国的出口价格;结构价格,即出口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费用和利润所形成的价格。B.对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实质性阻碍进口国同类产业的建立。C.倾销或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第41、42条对反倾销问题作出了原则规定。.何谓i信用证i芽其各方当事人的关系如何?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或为其自身需要,向第三者开立的载有确定金额,在规定期限凭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1)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的法律关系。开证申请人通常是进口人;受益人通常是出口人,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双方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为依据。当买卖合同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货款时,则自订立合同之日起,进口人就对出口人承担了按合同规定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义务。(2)开证银行与开证申请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开证银行与开证申请人的法律关系以开证申请书为依据。开证申请书属于委托合同性质。在开证申请书中除了规定要求开证银行开立信用证的具体内容外,还规定开证申请人和开证银行的权利和义务。(3)开证银行与受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开证银行与受益人之间原来并不存在什么关系,只是在开证银行开立信用证、通知到了受益人,受益人接受了信用证之后,才确立了双方的法律关系,其权利和义务的具体依据就是信用证。只要受益人按照信用证条款提交单据,他就将获得开证银行的付款、承兑和议付。(4)通知行与开证行、受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通知银行是根据其与开证行订立的往来协议或称代理协议履行义务的。为防止第三者欺诈,一般都相互交换签字样本与密押。通过通知银行通知或传递信用证的最大好处是便于证实信用证的真实性。开证行和通知行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通知行是接受开证行的委托,其责任仅限于通知信用证和证明它的真实性。(5)受益人与保兑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信用证经另一家银行保兑后,保兑银行与开证银行都对受益人负有独立的保证偿付责任。保兑银行和受益人的关系,不是以开证银行的代理人身份而是以独立的i本人i身份对受益人负责。受益人在使用经过保兑的信用证时,既可向开证银行也可向保兑银行提示单据要求付款。(6)受益人与议付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除非是限制议付信用证,一般的公开议付信用证的议付银行与开证银行之间本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是议付银行自行承担风险议购受益人签发的跟单汇票,然后以持票人的身份向开证银行行使索偿权。.政府管制国际货物贸易主要有哪些国内法律措施?各国管制国际货物贸易的国内法律措施主要分为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两大类。(1)关税措施关税是指一国海关根据该国法律规定,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货物课证的一种税收。关税措施是一种古老而当今仍然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对外贸易管理措施。(2)非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其他一切直接或间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法律上或行政上措施的总称。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既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又有相当的隐蔽性、歧视性,且对之尚缺乏有效的国际监控,所以,它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非关税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①进出口配额措施。②进出口许可措施。③外汇管理措施。④复杂的产品技术标准和商品检验措施。⑤海关监管措施。⑥反倾销措施。⑦反补贴措施。⑧保障措施。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法1.什么是国际服务贸易芽按照服务要素跨国流动的方式可将国际服务贸易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贸易定义为:(1)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2)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4)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该定义已被国际上普遍接受并成为i国际服务贸易i的权威性法律定义。它按照服务要素跨国流动的方式将国际服务贸易划分为四种类型:①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②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③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到另一成员境内设立商业机构或分支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④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到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简而言之,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向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收取报酬的活动。.GATS的主要内容有哪些?GATS的法律体系由GATS的正文、GATS的附件、各成员关于市场准入及国民待遇承诺表和部长会议决议及谅解四个部分所构成。(1)GATS的正文包括前言及6个部分共29个条款。第一部分穴第1条雪为协定的适用范围和服务贸易的定义。第二部分(第2〜15条)为一般义务和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及机密信息的披露、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经济一体化及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协定、国内法规、承认、垄断和专营服务提供者、商业惯例、紧急保障措施、支付和转移、保障国际收支的限制、政府采购、一般例外及安全例外、补贴等内容。这些内容构成协定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第16〜18条)为具体承诺,包括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和附加承诺。第四部分(第19〜21条)为逐步自由化,包括具体承诺的谈判、具体承诺减让表和减让表的的修改。第五部分(第22〜26条)为机构条款,主要规定了磋商、争端解决和执行、服务贸易理事会、技术合作、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第六部分(第27〜29条)为最后条款,规定了成员方可拒绝给予协定项下利益的若干情况,对协议中的关键词语下了定义,指出附件为协定的组成部分。(2)GATS的附件是协定的组成部分。这些附件包括:关于第2条豁免的附件、关于本协定项下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流动的附件、关于空运服务的附件、关于金融服务的附件、关于金融服务的第二附件、关于海运服务谈判的附件、关于电信服务的附件和关于基础电信谈判的附件。这些附件是处理特定服务部门或服务提供方式的特殊问题的专门规定。(3)成员方关于市场准入及国民待遇承诺表。承诺表包括水平承诺和具体承诺两部分,其他应列明的内容:①部门或分部门;②服务提供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③市场准入条件;④国民待遇条件;⑤附加承诺。(4)部长会议决议及谅解。具体包括如下各项:关于GATS机构安排的决议,关于GATS若干争端解决程序的决议,关于服务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关于自然人流动谈判的决议,关于金融服务的决议,关于海运服务的决议,关于基础电信谈判的决议,关于专业服务的决议,关于加入政府采购的协议,关于实施与审议《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的决议,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等。.乌拉圭回合之后国际服务贸易谈判取得了哪些进展?在乌拉圭回合以后,各谈判方决定就金融服务、电信服务、海运服务等几个部门继续进行谈判。因此,从1995年《WTO协定》生效起5年后,于2000年2月25日亚10服务贸易理事会召开了特别会议,发起了新一轮服务贸易领域的谈判。电信业,基础电信服务自由化在1997年2月15日达成协议,共有71个成员列明减让表,其中69个成员提交的55份减让表附在GATS第四议定书下。电信服务减让表是规定在各成员电信市场进行服务贸易的准入层次的约束性文件,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和一些附加承诺。在2000年2月25日开始的GATS谈判过程中,许多成员不但提交了水平承诺,而且还提交了各部门的具体减让承诺要价。澳大利亚提交的建议中涉及《参考文件》的全面承诺要求、费率结算问题以及取消市场准入限制等。欧盟也提出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各分部门都做出开放承诺以及取消卫星服务等最惠国待遇豁免等。美国还提出电信运营商和网络的全面私有化目标、全面承诺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各服务领域的开放等要求。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协议的达成经过了艰难过程,共进行了3轮谈判。1997年12月12日达成协议。该协议涉及全球95%的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参加成员同意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公司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有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所占比例超过50%。现在总共有102个成员承诺在此领域逐步实施自由化,占全球金融服务贸易的65%。海运服务,海运服务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在国际海运市场的开放基本上都是根据对等开放原则进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的减让表中已经包括了部分关于海运服务的承诺,特别在3个主要领域,即港口的进入和使用权、海运附属的服务以及远洋运输服务。.简述我国对外开放服务贸易的法律承诺。我国在加入亚丁0之前,根据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作出了承诺,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简称《承诺表》)。(1)承诺的部门和分部门我国对于《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中所列的11个大类仅承诺了9个大类:第1类:商业服务;第2类:通信服务;第3类: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第4类:销售服务;第5类:教育服务;第6类:环境服务;第7类:金融服务;第9类:旅游及与旅游相关的服务;第11类:运输服务。第8类健康与社会服务和第10类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我国尚未作出承诺。对于我国作出承诺的上述各部门,我国对在服务提供方式、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所提供的条件和作出的限制都作出了具体承诺。(2)水平承诺所谓水平承诺是指承诺表中列明对外开放的所有部门在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两个方面对外资开放的程度。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承诺开放的9个大类的服务部门,其他WTO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均可在中国境内以商业存在或自然人流动的方式提供服务。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的,既可以采用合资、合作或独资的方式设立企业,合资企业中的外资比例不得少于该企业注册资本的25%,也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国企业的代表处,但代表处不得从事任何营利性活动,除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部门外。以自然人流动提供服务的,仅承诺与如下各类自然人的入境为临时居留有关的措施:①对于在中国境内已设立代表处、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一WTO成员的公司的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等高级雇员,作为公司内部的调任人员临时调动,允许其入境首期停留3年;(2)对于受雇于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的WTO成员的公司的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等高级雇员,按有关合同条款规定给予长期居留许可,或首期居留3年,以时间短者为准;(3)对于不在中国境内常驻、不从在中国境内的来源获得报酬,从事与代表一服务提供者有关活动服务销售人员,允许其入境期限为90天。第五章国际技术贸易法1.试述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的区别。(1)国际技术贸易的标的通常是某种特定的、无体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的使用权。国际货物贸易的标的则是货物。(2)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技术受让方所取得的通常是技术知识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国际技术贸易的标的是没有形体、不占据空间的技术知识。而国际货物贸易的标的是有形的商品,它的每一次被使用都会引起全部或部分灭失或损耗,一旦发生所有权转让,该商品即脱离原所有权人的占有和管领。(3)国际技术贸易是一种长期的交易,而且交易过程比较复杂。而国际货物贸易,只要买卖双方在签订买卖合同后,双方按照合同规定,卖方向买方交付货物,收取货款;买方支付货款,接受货物,合同即履行完毕,交易所经历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有几个月,交易过程也比较简单。(4)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适用的法律有所区别。国际技术贸易除了适用民法、合同法的规定外,同时必须遵守知识产权法、技术转让法的有关规定,以及该国参加或缔结的与国际技术贸易有关的双边条约或多边条约穴包括知识产权国际条约雪的有关规定。而国际货物贸易则主要适用民法、合同法、买卖法(或对外贸易法)以及该国参加或缔结的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双边条约或多边条约的有关规定。2.简述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的主要内容。《守则草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序言。(2)定义和适用范围。(3)目标和原则。(4)国家对技术转让交易的管制。(5)关于管制限制性商业条款问题。(6)当事人各方的责任和义务。(7)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8)国际协作。(9)国际性体制机构。(10)法律适用和争端的解决。3.综述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及其主要特点。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1)国际技术许可。国际技术许可是国际技术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也被称为i许可证贸易i。技术许可,是指技术供方以技术许可协定的方式,将自己有权处置的某项技术许可技术受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使用该项技术,并以此获得一定的使用费或者其他报酬的一种技术转移方式。跨越国境的技术许可为国际技术许可。(2)国际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咨询服务,是指当事人一方用自己的技术和劳务,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咨询服务工作,并以此获取一定报酬的活动。如果这种咨询服务是跨越国境提供的,则构成国际技术咨询服务。国际技术咨询服务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工程项目的新建、扩建或技术改造。在国际技术咨询服务中,受托方所提供的通常是某种技术性的劳务。(3)国际技术投资。国际技术投资,是指营业地或国籍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以技术作为资本相互进行跨国投资。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中,主要采用合营企业或者独资经营企业两种方式,其中,合资企业又可以分为合资经营企业和合作经营企业两种。(4)国际合作生产。国际合作生产,通常是指两国企业通过相互提供或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技术或产品部件,由另一方或者双方共同生产组装某种机器、设备或产品。国际合作生产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完全独立的本国企业与完全独立的外国企业,依照双方共同签订的合同,各自制造同一产品的不同部件,然后由一方或双方共同组装为某种产品;另一种则是由各自独立的双方按照合同各自制造对方所需要的部件,然后各自组装为不同产品。(5)国际工程承包。跨越国境而提供的工程承包称为国际工程承包,因此而签订的协定称为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国际工程承包主要适用于大型的新建项目。国际工程承包是发展中国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一种重要方式。(6)国际补偿贸易。跨越国境的补偿贸易,称为国际补偿贸易。以国际补偿贸易方式进行的国际技术贸易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补偿贸易是技术的供方与技术的需方用设备或技术与该设备或技术产生的产品或所得收益的交换,具有易货贸易的属性。但与一般的易货贸易相比,又具有其特殊性。其二,补偿贸易具有延期支付的性质。(7)国际BOT。国际BOT投资方式是国际私人资本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的一种综合性国际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的基本内容是:由东道国政府或其指定的机构通过与私营部门签订特许协定,将应由政府投资、建设、经营的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项目交由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筹资、建设,并在一定期限内拥有、经营和维护该项目以获得投资回报,特许期限届满后,该项目所有权无偿移交东道国政府或其指定的机构。以国际BOT方式进行的国际技术贸易主要体现为以国际投资方式所进行的技术引进。4.简析国际技术许可合同的主要条款以及限制性商业条款的主要内容。在通常情况下,国际技术许可合同应当包含以下的主要条款:(1)序文。(2)关键性词语定义条款。(3)项目条款。(4)合同的价格和支付方式。(5)技术资料交付和产品考核验收条款。(6)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条款。(7)关于技术改进成果的归属和分享条款。(8)保证和索赔条款。(9)保密条款。(10)违约及其补救办法条款。(11)不可抗力条款。(12)争议解决条款。(13)法律适用条款。(14)合同的生效、有效期限、终止及其他。国际技术许可中限制性的做法主要体现为以下行为或条款:(1)搭售条款。(2)限制竞争条款。(3)限制技术产品的生产或销售。(4)雪限制合同期限。(5)不合理地限制被许可方在合同期满后继续使用许可技术。(6)限制被许可方改进或发展许可技术。(7)限制被许可方的商标使用以及广告宣传等商业行为。(8)雪限制被许可方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9)限制被许可方使用技术的技术人员范围及技术使用范围。(10)限制被许可方就许可技术的有效性提出异议。5.剖析国际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关系?(1)国际贸易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有助于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充分尊重原有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原则和规定,以不低于原有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保护水平或标准为国际贸易领域内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中的最低总体保护标准。②赋予参与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人以更为广泛的权利。③引入国际贸易规则,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或控制可能构成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④重视国际贸易领域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以对知识产权提供充分的保护。(2)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体制将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和健康地发展。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世界贸易组织范围内,由世界贸易组织出面所进行的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已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直接挂钩。②《知识产权协定》的生效不仅产生了一项新的国际贸易规则,而且也影响了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成为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法律及政策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简述《知识产权协定》的主要内容。(1)《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意义。《知识产权协定》开宗明义即指出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目的与动机,明确该协定的制定是以消除对国际贸易的扭曲和阻碍,并考虑到促进对知识产权的充分和有效保护的必要性,以及确保行使知识产权的措施和程序本身对合法贸易不构成障碍为目的。《知识产权协定》还确定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的具体目标是:推动技术革新、技术传播和技术转让,有利于生产者和技术知识使用者的相互利益,保护和实施的方式应有利于社会和经济利益,并有利于权利和义务的平衡。(2)《知识产权协定》的基本原则。①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②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以求多边贸易体制与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相接轨;③限制知识产权的滥用。(3)《知识产权协定》所确立的知识产权保护实体标准。《知识产权协定》在世界贸易组织范围内确立了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及其保护标准。该协定的实体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①著作权及相关权利保护;②商标权保护;③地理标记保护;④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⑤专利权保护;⑥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⑦未公开信息保护。(4)《知识产权协定》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制度。①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义务;②知识产权的民事和行政救济程序;③知识产权保护的临时性措施;④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边境监管措施。(5)知识产权的获得程序及纠纷的解决。①知识产权的获得与维持程序。②知识产权纠纷的预防和解决。除上述内容外,《知识产权协定》还就过渡期安排、机构设置和成员的合作等问题做出了规定。7.简述我国技术进出口管理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在技术进出口管理中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国家统一原则。(2)符合国家政策原则。(3)自由进出口和例外管制相结合原则。第六章国际投资法1.试从国际投资法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它们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国际投资法,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涉外投资法或对外投资法;涉及跨国投资问题的各类双边性国际条约、区域性国际条约和全球性国际公约;以及国际政府间机构制定的有关跨国投资活动的规范性文件,等等。一国对本国境内外国资本加以保护、鼓励、引导、管理、监督、约束的立法,通称该国的外资法或涉外投资法。从宏观上看,用以调整跨国投资活动的这一类法律规范,由于其涉及的国家、地区和人口最多,适用范围最广,适用的频率最高,因此,可以说,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法或涉外投资法乃是国家投资法整体结构中首要的组成部分。与发展中国家外资法或涉外投资法相对应的,是发达国家的外资法或涉外投资法(其中主要是对外投资法)。就吸收或接纳外国资本而言,大多数发达国家一般适用国民待遇原则,举凡用以调整本国国民投资活动的法律规范,一般也适用于境内的外国投资。.综述发展中国家涉外投资法中鼓励外资规定和管制外资规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发展轨迹。弱小民族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上独立自主、行使经济主权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通过立法,逐步排除外国资本对本国国民经济命脉的操纵和控制,对境内外国资本的活动实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加以适当的限制和约束。与此同时,鉴于在本国政治、经济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外国资本的输入毕竟带来了国内经济建设急需的大量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扩大了本国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发展本国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众多发展中国家立足于各自的国情,在全面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又通过立法,对适合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外国资本的输入,加以必要的保护,予以适当的鼓励,实行正确的引导。发展中国家通过这两个方面立法的有机结合,往往能产生很有利于本国经济建设、也很有利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的良好效果。.简述发达国家建立海外投资保险法制的动因及其运作规程。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达国家的海外投资主要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往往刚刚独立或者仍在争取独立,战争、动乱频繁;有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当地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政治上争取独立和主权平等的同时,在经济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民族经济,其中包括对长期以来控制了东道国国民经济命脉的外国投资企业实行国有化或征收;建立严格的外汇管制等等。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投资屡屡遭遇战争、内乱、征收、国有化及外汇禁兑、政府违约等种种政治风险穴又称非商业性风险雪。因此,发达国家认识到,对本国的海外投资只有鼓励措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必须予以法律上的保护,使本国的海外投资尽量免受或少受政治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于是,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就应运而生。1948年,作为马歇尔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国会通过了《经济合作法案》。根据这个法案,美国率先创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此后,适应着形势发展和海外投资家的需要,多次修订法案,使这一专业保险体制不断改善。鉴于此制行之有效,其他发达国家纷纷效尤,以国家为后盾,以国内立法为依据,以与发展中国家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为先行,由政府专门机构或国家指定的专业公司为本国海外投资者提供政治风险的保险或担保。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主要的公营出口信贷和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组成了1信贷和投资保险机构国际联盟,简称伯尔尼联盟。4.评析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体现的南北矛盾和南北合作。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剧增。与此同时,众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赢得了独立,并极力恢复和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40年代开始,美国发达国家纷纷立法,建立了旨在保护本国海外投资的保险制度。这种制度包含两个层次的机制,一是当投保的海外投资者在东道国遇到政治风险遭受损失时,由母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承保人)依国内保险合同约定的条件予以赔偿;二是该保险机构在理赔后代位取得海外投资者穴投保人雪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向东道国政府的索赔权。但在此种国际代位索赔中,该保险机构作为一个企业法人来追诉一主权国家,其主体资格并没有国际公法上的依据;且东道国作为主权国家,享有主权豁免的特殊待遇。这对于海外投资者母国投资保险机构国际代位索赔权的实现构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投资者母国与东道国之间订立双边条约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因应形势的新发展,在其国内新的立法中多有鼓励和保护外商投资的新规定,但它毕竟只是国内立法,仍不足以切实消除外国投资者的疑虑。外国投资者担心:国内法往往因政权的更迭而修订或废除,对东道国政府不具备足够的约束力,且缺乏稳定性,因而希望有国际条约上的进一步保护和保障。适应着外商的这种心态鉴于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对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发展中国家也感到有必要和有可能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的前提下,与资本输出国分别订立有关保护外资的双边专约,以进一步解除外商的疑虑,提高其投资入境的积极性,从而引进更多外资,加快本国的经济。出于以上种种现实动因,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各种形式的保护国际投资的双边专约;历经60年代至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同意在坚持主权、平等互利和趋利避害的基础上,予以协作,共同立约。于是,有关国际投资保护的双方专约(协定)得以逐渐盛行。.简论《华盛顿公约》的基本内容和中国接受ICSID体制的利弊。设立中心的主旨,在于专为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投资争端,提供国际解决途径,即在东道国国内司法程序之外,另设国际调解和国际仲裁程序中心可以受理的争端限于一缔约国政府穴东道国雪与另一缔约国国民(外国投资者)直接因国际投资而引起的法律争端。根据《华盛顿公约》,希望采取调解或仲裁程序的任何缔约国或缔约国的任何国民,应向秘书长提出书面请求。秘书长依据请求材料决定是否予以登记,如发现争端明显不属于中心管辖范围,应即通知当事人拒绝登记并说明理由。秘书长拒绝登记的决定是终局性的。组成调解委员会或仲裁庭的调解员或仲裁员的人数应为奇数,裁决由仲裁庭多数作出。裁决对双方有约束力,但当事任何一方可以根据新发现的、对裁决有决定性影响的事实为理由,要求修改裁决。当事任何一方还可以根据以下一种或几种理由要求撤销裁决:(1)仲裁庭的组成不适当;(2)仲裁庭显然超越其权力;(3)仲裁庭的一个成员有受贿行为;(4)有严重的背离基本的程序规则的情况;(5)裁决未陈述其所依据的理由。是否撤销裁决,由行政理事会主席在仲裁员名单中任命一个由三人组成的专门委员会作出决定。裁决一旦确立,争端的当事各方应当遵守和履行裁决的规定。与此同时,《华盛顿公约》的全体缔约国都应当承认依照本公约作出的裁决具有约束力,将该裁决视同本国法院的终局判决,并在其各自的领土内履行该裁决所课予的金钱义务。《华盛顿公约》明显地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基本立场:尽可能把本来属于东道国穴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雪的对境内投资涉外行政讼争的管辖权,转移给国际组织。它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发达国家的这一目的。在法律适用方面,《华盛顿公约》第42条将东道国法律规范与i国际法i规范摆在同等地位,两者平起平坐,并列适用。在实践中,中心仲裁庭也往往倾向于根据国际法来审查、纠正或否定东道国的国内法。这显然是对东道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法律适用权及其国家主权的重大限制。另一方面,它在解决国际投资争端方面,特别是在创设良好的国际投资气候以及促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i中心1仲裁体制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之中,并受到全球广泛关注。我国签署《华盛顿公约》表明了我国坚持并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决心。1中国取得[中心]成员国资格将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剖析《汉城公约》的基本条款和中国参加MIGA体制的得失。(1)《汉城公约》的基本条款包括:①MIGA的法律地位和内部组织机构。MIGA作为世界银行集团的一个成员,拥有完全的法人地位,有权缔结合同,取得并处理不动产和动产及进行法律诉讼。MIGA内设理事会、董事会、总裁和职员。②MIGA股权及投票权的分配。《MIGA公约》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尤其在投票权的安排方面体现了乂16人股权及投票的分配平衡南、北两类国家利益的努力。③MIGA的担保业务。《MIGA公约》在规定担保业务方面所体现出的种种灵活性,为实现其填补国际投资保险市场空白的目标提供了可能。④MIGA的投资促进活动。从整个结构上看,投资担保是MIGA的一项主要职能,而MIGA的投资促进活动(investmentpromotion),则是促使投资保证业务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这类i促进活动i包括开展跨国投资研究,交流有关国际投资的情报信息,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性建议和援助以改善其境内的投资环境,与国际金融公司等促进国际投资的机构进行协调,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开展协作的障碍,推动成员国间分别缔结双方投资条件,等等;此外,MIGA本身还应努力同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分别缔结有关担保投资待遇的协议。(2)中国对MIGA体制的支持是正确的,完全符合国际经济法关于在公平互利基础上加强南北合作的基本原则。自1993年至2000年6月30日,先后七年间,MIGA已为外商在华投资签发了37项投资保证(保险)合同,直接承保投资总额累计达2.5亿美元以上;而通过MIGA牵头,联合国际其他大型保险机构实行分保(coinsurance)和再保险(reinsurance),其所直接带动和促进的外商对华投资,早在1997年5月底就已接受50亿美元。到2000年6月30日为止,除前述已经签发的37项对华投资保证(保险)合同之外,MIGA又陆续收到有关对华投资保险的i初步申请(preliminaryapplication)163份以及确定申请(definitiveapplication)8份,两者合计,其投保的总金额高达176亿美元左右,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迄今为止,经MIGA正式承保的在华投资外商企业与中国地方虽不无争端发生,但在MIGA出面派遣干练人员从中斡旋、调停和沟通之后,争端双方一般均能互谅互让,化解矛盾,达成和解协议,继续合作。以此种法律环境作为基础,如果今后各方运作得当,则就整体而言,获得MIGA承保的在华投资外商可以在无后顾之忧的心态下专注经营,以赢得更多利润;中国可以利用MIGA承保的大量外资,有效地促进国内的经济建设;相应地,MIGA本身也从其为对华投资外商承保的业务中,获得数额相当可观的保险金收入。简言之,已经初步呈现出三赢的可喜局面。第七章国际货币金融法1.《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的哪些规定具有软法的特征?《基金协定》第4条第1款对成员国的一般义务]作了如下规定: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尤其是,各成员国应该:(1)尽量以自己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来达到促进有秩序的经济增长这个目标既有合理的价格稳定,又适当照顾自身的状况;(2)努力通过创造有秩序的基本的经济和金融条件而不会产生反常混乱的货币制度以促进稳定;(3)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制度来妨碍国际收支有效的调整或取得对其他成员不公平的竞争优势;(4)奉行同本款所规定的保证不相矛盾的外汇政策。i《基金协定》对成员国规定的有关汇率制度的一般义务,具有软法的性质。2.在国际融资法律文件中,贷款人通过哪些条款可以使自己与借款人的其他债权人处于平等的清偿地位?(1)消极担保条款。这一条款规定,借款人在偿还全部贷款之前,不得在自己(有时还包括其子公司)的资产及收益上,为其他债权人维持或设定任何担保物权。消极担保条款意在限制借款人为另一债权人设定担保权益,从而使无担保权益的贷款人在受偿顺位上不得不排在有担保权益的其他债权人之后。倘若借款人有违约为他人设定担保权益之虞,一些国家允许贷款人向法院申请发布禁令,予以制止;在借款人已经违约的情况下,贷款人一般虽无权要求法院撤销其他债权人已获得的担保权益,但可对借款人采取有关救济措施以减少损失;如其他债权人明知贷款人负有消极担保义务却接受其担保权益,贷款人还可在一些国家提起侵权之诉。(2)平等位次条款。这一条款规定借款人应保证,无担保权益的贷款人与借款人其他无担保权益的债权人处于平等的受偿地位,不得厚此薄彼。同样,平等位次条款的效力仅及于借贷双方,贷款人无权诉请取消借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环保型储罐废气处理设施安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质押合同(含融资与反担保措施)
- 2024年度人力资源服务合同:高端人才招聘与培训服务
- 2024年度电子设备采购与维护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家居设备买卖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智能化办公软件定制开发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转让作品、转让价格、转让权利等详细规定)
- 二零二四年度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融资租赁合同
- 个人水电承包合同范文
- 二零二四年度医药产品销售代理合同
- 职业教育国家在线课程申报书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概括+课件
- 国开2024年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形考任务2答案
- 137案例黑色三分钟生死一瞬间事故案例文字版
- 2024年“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大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大学
- (高清版)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 煤焦油水分、密度的测定方法
- 方格纸,申论答题卡A4打印模板
- 第七章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与解决问题专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