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下表是两税法在晚唐行政体系中具体实施的方案,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行政级别财政来源中央州上供藩镇(节度使、观察使)所辖州的部分税收上缴(称送使)州送使外的留州份额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形势 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渗透了以民为本的理念 D.使中央掌控税收调拨权2.唐代科举制规定,士子应在本地参加府试获得解送资格,若要离开本籍,到其他府州参加府试以取得解送资格再到京师参加全国性考试,即为冒籍。这一规定(
)A.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B.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促进了官僚政治日益成熟 D.缘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3.《通典》记载:“延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创设的初衷是(
)A.选拔治国人才 B.增强地方权力C.强化社会管控 D.打破特权垄断4.《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三年(629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唐太宗此言意在说明(
)A.国家治理有赖于严格执行国家制度 B.人情的泛滥严重威胁唐王朝的统治C.三省六部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困境 D.皇权的加强限制了官僚的议政功能5.据东汉《曹全碑》记载,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曹氏族人“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叶分布,所在为雄”。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地方势力膨胀动摇中央集权 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C.自上而下的选拔机制遭破坏 D.察举制度在实施中弊端显现6.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当时选官制度调整表明(
)A.人才选拔更加开放 B.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C.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D.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7.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决策效率 B.实现政事公开 C.抑制政治腐败 D.避免决策失误8.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隋文帝又诏令京官五品以上以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文帝此举旨在(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革除选官制度弊端C.加强君主专制权威 D.提高国家治理能力9.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期则实行了科举制。两种制度的创立都(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C.强化了儒学独尊 D.使人们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10.唐代“公荐”“通榜”“行卷“盛行,最终科举及第的主要多是世家子弟。刘塘在《隐居通议》中说:“唐尤兼采时望,不专词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于文字。”这一变化(
)A.源于科举制度的发展 B.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C.推动世俗文化的兴起 D.维护了士族门阀制度11.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以上变化说明(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C.唐宋进士考试题材单一 D.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12.《旧唐书·杨炎传》记载:“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徵(征)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这反映了当时(
)A.赋役制度亟须调整 B.户籍制度管理严格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募兵制度难以为继13.政事堂是唐朝宰相议事的场所。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开元十一年(723年)将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这说明(
)A.集体议政制度形成于唐朝 B.尚书省的权力逐渐被架空C.中枢机构出现一体化趋势 D.合署办公严重削弱了皇权14.唐朝实行两税法时,派出官员核查地方财政支出,以地方支出额来规定其两税收入定额,然核查项目中未包含如建造公共建筑或赈灾等基本支出,因而地方“任和雇诸色人役使”,皆通过无偿征调进行。这体现了两税法下唐朝(
)A.监察部门纠察力弱 B.中央限制地方行政权力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地方税制变革的必要性15.董仲舒曾向汉武帝进言: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担任皇帝的警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这一建议(
)①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②有利于中央政府人才选拔③与察举制形成有关
④使才学成为选官首要标准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6.据统计,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出身的10位宰相中6位来自下层官吏或平民家庭。晚唐正史有传的官员中,14%出身于寒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中记载有601名中榜进士的详细情况,其中大多数是乡户,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这说明唐宋时期科举制(
)A.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B.推动社会公平意识迅速增长C.促使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D.拓宽了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17.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18.魏晋时期,吏部委州郡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州郡中正则结合乡党舆论品评人才,“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倘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这表明当时的人才选拔(
)A.削弱了中央权威 B.缺乏严密的程序C.完全沿袭汉代制度 D.比较注重德行考察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经济彻底崩溃,直至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强大的中央集权则为均田制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另外,北魏早在建国时就曾实施“计口授田”的政策,这为后来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北魏太和九年,正式确立均田制(庸)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与之前相比,这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理自李羡於《论均田制的兴衰及其与租庸调制的关系》材料二
780年,唐德宗即位,接受杨炎的建议,明令“丁租庸调,并入两税”,土地买卖更加公开而频繁,田庄经济日益发展起来了,商人也要在所经商的郡县纳税。在实行的当年,唐王朝实际控制的纳税户由一百二十三万增加到三百多万户,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整理自王仲荦《中国断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新税法的“积极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北魏到唐徳宗年间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古代晚唐时期。从材料看,两税法的实施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分级分享两税的关系,调整了中央与地方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央与地方分享两税的关系,并没有涉及藩镇的削弱,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对百姓利益的考虑,排除C项;这是三级分配,看不出中央掌控税收调拨,排除D项。故选B项。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据题意可知,唐朝时期不允许士子在本籍之外参与全国性的科举考试,这是由于当时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不一,冒籍不利于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D项正确;这一规定有助于减少考试的不公平性,但并不一定能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排除A项;这一规定为了减少科举考试的不公平,并不是为了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和促进官僚政治的日益成熟,排除BC项。故选D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曹魏时期。据材料中“选用不尽人才”“以定其选”表明,陈群因朝廷无法把优秀人才都选用起来,因而创设九品中正制,利用地方中正官网罗人才,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央从地方选拔人才,而不是管控社会,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从地方选拔人才,而不是打破特权垄断,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的意思是“朝廷设置中书、门下这样的机要部门,选择人才担任官职,他们的任务和作用其实是很大的。皇上下达的诏书和命令如果不正确,他们必须大胆地指出来。然而近来我却发现他们只会唯命是从,顺水推舟,没有一个人敢直言进谏,朝廷的官员怎么能够有这样唯唯诺诺的作风呢?”,强调的是国家治理有赖于严格执行国家制度,A项正确;材料与人情泛滥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制度严格执行,非三省六部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困境,排除C项;材料与限制官僚议政功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汉时期。根据材料“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可知,东汉时期,察举制逐步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其弊端日益突显,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势力膨胀的信息,与动摇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属于九品中正制的内容,排除B项;察举制的选拔机制是自下而上,排除C项。故选D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末到三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可以得出,在官员的选拔方面,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中央集权有所加强,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下,地方大族名士仍能操纵选官,人才选拔没有开放,排除A项;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是科举制的影响,排除B项;“决定”一词夸大了社会局势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奏请多畏人之知”,可知之所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是害怕被别人知道。而唐玄宗时期又恢复史官记录所奏内容,说明不怕被别人知道,这样也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政治的腐败,C项正确;史官随同记录制度对决策效率没有影响,排除A项;实现政事公开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避免决策失误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由材料“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说明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目的在于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国家治理能力,D项正确;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属于其影响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革除选官制度弊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属于选官制度,与加强君主专制权威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科举制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并未强化儒学地位,且科举制实行之初并非以儒学为主要考试内容,排除A项;科举制使门第观念淡化,排除D项。故选A项。10.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科举制度产生后对门阀制度产生巨大冲击,但在唐代由科举入仕的官员比例并不高,后来,随着宋朝弥封、锁院、誊录制度的出现,科举制度日益完善,逐渐严密客观化,上述情况得以改观,A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世俗文学的兴起,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科举制的不断发展冲击了士族门阀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可知到了宋代科举考试诗赋题更加注重对政治事件的认识,说明宋代强调官员政治素养,D项正确;材料提到的进士科均属于文,重文轻武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选官制度都属于科举制,设问是变化,而选项是原因,逻辑不符,排除B项;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说明题材并不单一,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唐代。根据材料可知,安史之乱之后,因为兵役繁重,天下大乱,各种劳役同时兴作,人口户数减耗,户籍空虚,原先的租庸调制难以为继,赋役制度亟须调整,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户籍难以有序管理,而非管理严格,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经济重心转移,排除C项;募兵制度并非难以为继,而是正在实行,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政事堂是唐朝宰相议事的场所。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开元十一年(723年)将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由门下省迁到中书省,并改名为中书门下,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说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融合,中枢机构出现一体化趋势,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集体议政制度形成于唐朝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与尚书省无关,排除B项;合署办公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排除D项。故选C项。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规定地方两税收入额度时,未涵盖地方的所有支出,使得地方税收额无法满足其支出所需,只能将财政压力转嫁给百姓,这会激化百姓与统治阶层的矛盾,威胁统治稳定,由此可知对地方税制进行变革具有必要性,D项正确;材料说明两税收入的核查项目未包含建造公共建筑等基本支出,这是税收定额设置的漏洞,而非纠察力弱,也并不是为了限制地方权力,排除AB项;两税法实行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排除C项。故选D项。15.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令地方长官向中央推举人才的主张,并且有赏有罚,这逐步形成了汉代的察举制,有利于人才的选拔,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这一建议只是要地方举荐,选官权在地方,而不在中央,①错误;材料中所反映的标准是品行,而不是才学,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这是指唐宋时期平民家庭(乡户)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跻身到统治阶级之列,说明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拓宽了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D项正确;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科举制体现了一定公平公正性,并没有推动社会公平意识迅速增长,排除B项;科举制的实行打击了门阀政治,但促使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是中央集权的强化、庶族地主势力的壮大等综合因素的结果且材料体现不了科举制对门阀政治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以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征税标准由人丁向资产和田亩过渡,这说明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项正确;根据“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可知尚未废除人丁税,排除A项;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是在宋代,排除B项;这一变化是社会形势变化的结果,并不仅仅得益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倘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可知当时的人才选拔由州郡中正结合乡党舆论品评人才,根据德行好坏升降等次,体现注重德行考察,D项正确;州郡中正根据吏部的指派选拔人才,中央控制选官权,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威,排除A项;魏晋时期由中正官凭借德行品评人才,人才选拔具有比较严密的程序,排除B项;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改变了汉代的察举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9.(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2)简化了税制,扩大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727-2024报废机动车回用件拆卸技术规范
- 2024年度新能源项目开发合同项目投资估算与风险评估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标的:音乐作品版权3篇
- 泡茶课件教学课件
-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 课件 9.项目九 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 下
- 《餐饮单位索证索票》课件
- 2024年度租赁合同租金调整及违约金规定3篇
- 2024年度教育培训与人才输出服务合同2篇
- 《s教学课件选区》课件
- 《公务员保险与福利》课件
- 医院合同管理办法
- 2023年度小区业主大会会议召开工作方案
-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Unit 5 Developing ideas Language points 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 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经典试题100题及答案
- MATLAB基础控制课件
-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网络设备课件
-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 DB31T 840-20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完整版课件
- 2022-2023年缝纫机械行业洞察报告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