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合集篇)_第1页
2023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合集篇)_第2页
2023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合集篇)_第3页
2023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合集篇)_第4页
2023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合集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合集篇)历史教学工作安排1

一、教材分析:

初一历史第一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共22课,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索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依据学生详细状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务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化及对历史事务、人物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爱好,使学生驾驭重要的历史事务,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育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实力,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训练学生动手制作实力。

三、实现教学目标的措施

1、注意学科间学问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驾驭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意各人文学科学问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意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阅历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主动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做到“以参加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实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索实力、创建精神和自主探究实力的培育。以实力目标为主导,在教学中要以同等、理解、信任的看法,创建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实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实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学问、实力和人格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4、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效率。

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精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晰明白,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育学生实力。

四、考核方式: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考核方式主要采纳考试。本学期争取平均分达到及格水平,优良率和及格率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其次册总共有22课,从隋朝的统一讲到清朝的统一,每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新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学问、实力培育和思想教化三项教化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务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十八周,共大约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六个课时。

周次

详细安排

第1周(8.20-8.24)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周(8.27-8.31)

第3课华夏之祖

第一单元复习

第3周(9.3-9.7)

第一单元测验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4周(9.10-9.14)

第5课绚丽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5周(9.17-9.21)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6周(9.24-9.28)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其次单元复习

第7周(10.1-10.5)

其次单元检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8周(10.8-10.12)

第11课“伐五道,诛暴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9周(10.15-10.19)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第10周(10.22-10.26)

第13课两汉的经济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1周(10.29-11.2)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2周(11.5-11.9)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三单元复习

第13周(11.12-11.16)

第三单元测验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4周(11.19-11.23)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5周(11.26-11.30)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第16周(12.3-12.7)

第四单元复习第四单元检测

第17周(12.10-12.14)

期末复习

第18周(12.17-12.21)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2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在历史学问、学科潜力和思想品德、情感、看法、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培育和发展,为高等院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中学毕业生。

文科综合测试强调考查学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学问的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潜力。教学中要表现注意学生思索、学问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化理念。老师要仔细学习和探讨往年的综合试卷,特性是北京自主命题以来的新特点,关注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深刻反思我们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利于在新一年的高三教学中取得好的成果。

高三第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弄懂并牢记基础学问,培育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技能与学科潜力,首先培育学生历史学科内的综合潜力。依据新形势下的考试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问系统和线索的梳理,重视学问问的横向联系,加深对历史学问的`理解和运用,熏陶培育学生做人所须要具备的正确的情感、看法、价值观。

教学中应以热点问题和长期以来被关注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为切入点,适当训练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潜力。多与地理、政治老师沟通,共同研讨切磋备课,相互借鉴沟通,开拓视野,构成综合、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素养和修养。教学中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专心性、主动性。要讲究教学实效,也要尽可能使学生有参加体会的和感受,争取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本学期适当给学生支配一些阶段性练习,在选取试题时从学生的实际动身,落实基础,注意培育学生的思维潜力和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的水平。

为使练习的效果切实有效,坚持统一练习的统一阅卷,共同探讨探讨,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运用

依据国家对人才培育的须要和一般高校对考生文化素养的要求,参照教化部20xx年颁布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说明》(教化部颁布)和《20xx年一般高等校内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进行教学。

高三教学运用人教社必修和选修相关教材;鉴于目前教材专题式教学结构不利于初入高三的学生系统驾驭历史学问,统一运用按时序性、通史体系编写《高1三总复习指导·历史》和《高三总复习检测·历史》。

三、教学进度支配

高三年级历史课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依次支配教学工作。期中考试资料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资料包括中国史全部、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20xx高三历史教学安排上学期

2

3

20xx高三历史教学安排上学期

4

20xx高三历史教学安排上学期

四、备课组活动支配:

1、活动时间:周一下午第1节——第3节;

2、活动地点:高三历史办公室;

3、活动资料:

(1)高三每周教学教材教法的探讨;

(2)每次月考试题的出题,考后的试卷分析;

(3)学情的探讨及个别学生的辅导方法探讨;

(4)高考大方向和新改变、新动向的探讨;

五、备课组日常工作实施细则:

1、每周组织一次本组老师的群众备课活动,研读《考试说明》,探讨备课状况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及作业反馈的问题,集思广益,寻求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的良策。同时留意收集本学科新的教学信息,关注高考的新改变,关注区教研的新精神,刚好沟通。

2、制定好本学科教学安排,提前分章节备课,落实到天;

3、本备课组老师各项常规教学工作,主要围围着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质量检测这五个环节来绽开,仔细专心完成每一环节的工作,多动脑、多探讨,打团队仗、打才智战。

4、注意每次考试和试卷分析。每次考试落实到题、落实到人。

5、专心参与区教研、校内外的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3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教学安排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意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化,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留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实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实力。

二、教学内容

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晰。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务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化及对历史事务、人物的评价。

世界史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状况分析

七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学问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学问的限制,社会辨别实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另外,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看法、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育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化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九年级历史由于在中考中分数所占比重不大,又由于是文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成果不志向。初三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改变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爱好不高,缺少肯定的主动性和向学性,须要老师动脑实行方法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教材所述学问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所以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相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对以后的教化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老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爱好。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相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端正学习看法,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问结构,仔细分析其学习状况,发觉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动身,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全部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果。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化常规工作

1、仔细钻研教材、教参、教纲;仔细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性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主动参与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阅历老师的教法,深化学习教学理论,主动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实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纳多种教法,如探讨、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二)基础学问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务和重要人物进行详细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把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状况,追溯本源,充溢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学问,刚好教化。

3、对课文学问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把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索提示、“想一想”等,增加学生爱好。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看法价值观教化: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化。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加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而奋斗。通过斗争的破坏作用,刚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化。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化。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养分析归纳实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化。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同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化。历史上有多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化,增加时代责任感,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骄傲、自信。

针对初三学生时间较为惊慌,学生的时间观念也很强,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刚好发觉问题,刚好解决。既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以节约时间;又要细致入微,交待清晰,尽可能的深化挖掘教材,来照看到学生“先天”不足的问题。只有实行重点详讲,一般的学问点讲的方法。抓重点,带一般的学问点,从学问结构上选取里程碑式的事务,讲清事务的来龙去脉,不惜花费时间。强化志向前途教化、学习目的性教化和形势教化,使学生能够学得好。复习阶段,要仔细制定复习安排,细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引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实力及速度。以确保中考考试取得圆满胜利。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4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探讨。依据本人所从事的详细教学工作和实际状况,阅读了大量有关教学教化的文章,仔细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变革新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化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教学理论水平有了肯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首先,仔细制定教学安排。学期初,我就仔细探讨新教材,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编排,并和学科老师商议,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安排。在实际教学中我仔细落实教学安排,并且依据详细状况对教学安排做出适当调整,以使安排达到更加的完善。其次,仔细备课,努力钻研教材,仔细写好教案,查阅资料,去粗取精,取我所用。

三、重视基础学问教学,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育学科思维实力,因材施教,做好培优扶中辅差工作。

四、加强练习,细心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习题,培育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驾驭考试的方法。

五、文理科的'任务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同。对理科班的学生,由于会考范围为中学历史必修的三本书,因此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将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会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让他们驾驭会考纲要要求驾驭的学问,形成系统的学问体系,加强练习,主动做好会考的辅差工作。对文科班的学生同样严格要求,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在本学期我主动引导文科班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开展培优工作,提升他们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熬炼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让他们逐步驾驭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六、仔细开好公开课,获得组内的良好评价;主动参与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与学科老师沟通、探讨教学问题。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5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果,特制定以下教学安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精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果。

二、详细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

其次、“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安排性(周四、周六上午)。

其次,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学问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仔细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学问、衍生态学问、动态学问)、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其次步为“依案驾驭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学问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老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沟通。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探讨”。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相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学问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实力。

第一、细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其次、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纳限时、闭卷的形式。要运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细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留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其次,留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刚好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留意答题纸运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留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齐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学问水平和实力素养,特制定以下安排:附一轮复习安排:

复习进度:(基本根据xx历史教研室看法,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驾驭基本学问。

2、备课组组织编写学问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刚好反馈,提高实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依据课改精神,以全面推动尝试新教化教学方法为指导,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探讨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务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能够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能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和说明历史问题。

三、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表现为:新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主动性高;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育,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需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刚好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中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学问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学问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1课。单元复习占4课时,期中复习占2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务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化及对历史事务、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育学生实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究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育学生的实力。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主动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协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刚好发觉问题,刚好解决。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7

一、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大多数同学对历史比较有爱好,课堂纪律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难度,综合归纳实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时间为依次,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务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化及对历史事务、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措施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提倡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会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历史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起始,以精彩的导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供应铺垫,使学生在爱好和新奇的驱使下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实力。在课堂中,重点、难点部分将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来解决,而不再仅仅由老师讲解并描述。

2、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在敬重老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历史课来说,老师的讲授是特别重要的,但是老师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思索和展示,让学生真正参加到课堂中来。

四、课时安排

第一周:历史导言课

其次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四周:绚丽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五周:国庆假期

第六周:大变革的时代;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七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单元回顾

第八周: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

第九周:大一统的汉朝;复习

第十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状况总结;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二周: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三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第十四周: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单元回顾

第十五周:三国鼎立;三国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六周:北方民族大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十七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单元回顾

第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复习

其次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8

教好中国历史很重要,所以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是这样的:

一、教学学问目标及能理培育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从鸦片斗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历史事务。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驾驭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学问。

3、培育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学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索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七个单元,叙述从鸦片斗争代到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历史,共需2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须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依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动素养教化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探讨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问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看法、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四、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整体状况分析:学生从初一升入初二,表现为:新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主动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很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围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看法不端正,习惯又较差,相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育,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需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刚好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9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安排要求,不断更新教化理念,加强教学探讨,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化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意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化,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留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倡老师探究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初一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学问,实力培育和思想教化三项教化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三是培育创新实践实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实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主动。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学问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学问的限制,社会辨别实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相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端正学习看法,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问结构,仔细分析其学习状况,发觉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动身,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当从调动学生学习爱好上入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留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提高历史成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每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旺盛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支配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旺盛”与“开放”。“旺盛”与“开放”,是反映一个主动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其次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冲突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状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缘由、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状况。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解并描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抗拒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冲突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驾驭重要的历史事务、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相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殊注意学生实力的培育。留意培育学生的创建性学习实力;解读、推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实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实力;培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化和爱国主义教化,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化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须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旺盛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六、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同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敬重学生的差异,崇尚特性和主体性,激励探究真理,在老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这给老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学问,独立思索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肯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留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共享彼此的思索,见解学问,沟通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事实上是给了学生肯定的思索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高校生的学问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化,人文精神教化,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探讨,人人参加视察、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精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特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探讨,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刚好发觉不足,刚好总结。

5、主动开展历史活动课,激励学习参加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学问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实力。加强培育学生创建精神实践实力。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10

一、指导思想

1、以教学大纲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实力。

2、培育学生学习爱好,使优生更优,中等生更进一步,后进生前进一大步。

3、为培育学生学习历史和用好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4、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念,并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基本状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由于在小学时对历史学问接触较少,学生对历史学问驾驭程度不一,成果悬殊较大。有的学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好动。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涣散。老师要关爱每个学生,建立同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本学期起先我要抓紧,抓扎实,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端正学习及生活的看法。

(二)、教材分析

要使学生在学问,实力,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需引导学生主动参和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学问,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学问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三、目标要求

通过八年级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通过学生尝试使学生相识和了解中国古代史,从而提高对历史学问的分析理解实力。培育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

2、通过引导学生尝试、思索、探讨、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实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历史事务的学习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结合课文图片信息,培育学生的视察和想象实力;通过探究尝试活动,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实力及读图识图实力。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亲密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爱护意识。

4、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看法,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5、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的教化。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看法。

6、树立学生坚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

四、辅导对象

各班全体学生特殊是后进生要赐予更多的关切和辅导

五、辅导时间

课余时间

六、辅导地点

办公室或班级

七、方法措施

专题辅导和集中辅导相结合,后进生应赐予更多的关注,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

(一)智力因素型:对于智力因素型的学生

1、用耐性与激励拨开这些学生心理的迷雾,让其重新定位,树立自信;由于这类学生对自己错误地定位为缺少学习的艺术细胞,而且这种相识在其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我们只能耐性激励再激励,反复向学生说明或者证明其原本不笨,只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位错误才导致的结果,告知他们自作聪慧要不得,自作愚笨更可怕;待其树立起自信以后,再施以相应的方法和辅导。

2、精确定位,因材施教。在学校教书的'这几年,让我见足了智力型差生的那种差劲;一个接一个的那又怎样是他们问问题的常用语言;对这类学生进行精确的定位是有效实施转化的有力保证。

3、回来自然,笨中求进。对智力型的后进生我们是不能急于求成、期望值太高的;将问题降低难度,回来自然是促成其学习进步的必要条件。

(二)非智力因素型:

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主要体现在学习没爱好、没目的,学习习惯较差等方面;所以对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转化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改良学生的学习习惯。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他们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旦将这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他们同样可以创建奇迹!

1、树立个人榜样,凝合集体力气。

2、启迪才智,宝中淘宝。在非智力因素型的后进生珍宝当中,假如我们留意视察就会发觉,他们当中不乏智力超强、悟性超群者。对这些学生我们只须常常对其洒点阳光,刚好激励辅导,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转化效果。

抓好后进生的转化除了上面的方法,加强常规训练,严格要求也是必不行少的。另外后进生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单独作用而造成的,两者在后进生身上是交叉综合表现的,相识了这点,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后进生的整体素养,提高后进生历史教学成果。

八、辅导详细内容支配如下:

周次

时间

内容

8。15-8。2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8。22-8。28

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8。29—9。4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绚丽的青铜文明

9。5—9。11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9。12—9。18

9。19—9。25

单元复习检测

9。26—10。2

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10。3—10。9

复习第一单元

10。10—10。16

复习其次单元

10。17—10。23

综合复习

10。24—10。30

期中考试

10。31—11。6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11。7—11。13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1。14—11。20

11。21—11。27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11。28—12。4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12。12—12。18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

12。19—12。25

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12。26—1。1

总结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1。2—1。8

综合复习

1。9—1。15

期末考试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11

一、指导思想

1、仔细贯彻教化部颁布《一般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果。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养教化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学问的学习,熬炼历史学科实力,培育正确的情感、看法、价值观,从中吸取养分,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将来社会发展须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实力培育的同时,也注意对基础学问的教学,使学生顺当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材

以《一般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验)为依据,以人教版20xx新编《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I—III(必修)》为教材,以人教版《中学历史I、Ⅱ、III(必修)老师教学用书》为教参。

三、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必修I—III,老师可依据课标要求敏捷支配教学内容。

四、教学要求

1、仔细探讨课标、教材,妥当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供应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育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实力,培育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实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主动参加教学过程,从而驾驭基础学问,养成实力,形成正确的情感、看法、价值观。

五、教学支配

第1—4周完成必修I复习任务,第五周进行第一次模拟测试

第5—8周完成必修II复习任务并进行其次次模拟测试。

第9—12周复习必修III及进行第三次模拟测试。

第13—16周全面复习加强练习,进行第四次模拟测试。

第17—18周全面复习,进行第五次模拟测试及打算参与会考。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12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化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安排、有组织的顺当的进行,依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状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侧重培育学生的综合实力

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学历史教学的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综合实力培育已成为当前历史教改的热门话题。所谓“综合”大致包括:学科内的综合、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等。其中选择题以若干中心论题为主线,牵连、延长出包含实力要求的小问题,如“罗斯福新政”从基本内容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松江棉纺织业”从兴盛到衰落的缘由及后果,明显体现出从基础学问到历史概念,从古代到近代的综合性和跨时代性,学科实力的特点非常明显。什么是学科实力要求呢?“历史学科实力是我们要求人们所能达到的对历史相识的某种水准”。文科班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历史,更重要的是正确相识和理解历史,所以,我们过去强调重视学科实力培育作为教改和教学的主要方向。

历史学科从本质上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人类社会各方面有着亲密的联系,与政治、地理、语言文化和其他自然科学血肉相连、密不行分。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实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历史教学深层次实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们在教学进程中,应当有目的地选择新材料和设置新情景,有目的将史、政、地学问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育学生综合运用各科学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二、建构历史学问体系,重创新思维实力的培育

高二历史教学应注意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应将学生已有的学问融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学生零星的、孤立的学问与历史发展主线相结合,渐渐形成学问体系网络。这种网络是多方面的,教学应侧重与专题性学问线索,强化专题复习,比如中国古代中心集权制度发展线索,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衰的线索,世界近现代史中某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或政治制度演化的线索等等。这些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教学中应突出重点、兼顾基础学问、侧重创新思维实力的培育。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问体系,教学中可把复习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横向的单元是局部的‘面’。纵向的单元是‘线’,‘线’的交织形成立体的学问体系。在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体系基础上,老师应加大实力训练的力度,讲清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求历史事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励学生把握由“知”到“识”的飞跃,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历史的启示。教学中应激励学生质、思索和辩论,应给学生预留思维的空间,激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索问题。

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使历史呈现出它的阶段性特征,这特征将导向对历史发展的本质性和规律性问题的相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就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如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旺盛阶段隋、唐;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同一历史现象在上述各时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如封建中心集权政治制度。而各个时期表现出来的相同历史现象也各具特色,如农夫起义,表面上看,他们都成了封建王朝换代的工具,实质上其口号和纲领,也就是斗争水平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详细历史事务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相识,受到教化、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实力。

三、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文科综合考试中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比列,已由原来的20%下降到14%,考试时间也大为缩短,这种客观条件使考试对学问的覆盖面降低。我认为要解决这点必需从两个方面来相识,首先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正确相识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即为培育综合型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素养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对待高考覆盖面降低这一新问题。其次,还要依据实际状况,正确处理全面复习与重

点复习的关系,不能因覆盖面降低而漠视全面复习,也不能无视新状况的出现而照搬原来一套复习方法,重点复习应建立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之上。原有的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仍可沿袭,但教学安排应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加实力训练的力度。

四、正确处理高考复习中的标高问题

当前高校扩招,高等教化大众趋势日益明显,高考招生冲突渐趋缓和,这可能导致高考试题难度降低,促使我们重新谛视高二复习的标高问题。应当依据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标高。我认为以下三点必需留意:教化要面对世界、面对将来、教化要有利于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而竞争,归根究竟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新形势下出台的“3+x”高考方案,正是为适应培育综合型、竞争型人才的举措之一、它必将对一般中等学校的教化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现就我区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以来与我们高二历史教学的实践和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不能以减弱实力要求为前提,恰恰相反,应以实力的培育作为高二。高二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其次,不能放弃全面复习而去猜题、押题,对基础学问中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可不作统一要求,而重在基础学问的敏捷运用,重在基础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基础学问向实力的转化。第三,高考中整体难度的降低,并不解除个别学科难度的增加。高校扩招并未变更高考的选拔性考试性质,其考试成果区分度的凹凸对高校新生质量仍将起着重要的影响,故寄希望于靠大幅度降低难度不太现实。应当看到,实施3+x高考后,应当是有力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有利与素养教化的推动,有利于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难度,是要适当考试题历史思维水平要符合中学生特点,但减低难度并不意味着变更方向。”也不等于放弃过去在历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

历史教学工作安排13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安排为指导,落实推动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实力、教学实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实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实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实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主动。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学问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学问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务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化及对历史事务、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精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特性发展统一。

其次、使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探讨,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留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刚好发觉不足,刚好总结。

第三、主动开展历史活动课,激励学习参加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学问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实力。加强培育学生创建精神实践实力。

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