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煤炭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_第1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煤炭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_第2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煤炭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_第3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煤炭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_第4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煤炭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因子分析的煤炭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城市社会是一个制度和区域空间。城市社会空间是“社会空间的辩证法和统一性”的产物,反映了居民和城市空间的“连续互动”过程。居民的文化和社会空间的变化是由社会空间以各种方式产生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分化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居住空间、行为空间等多种空间形态的复合与重构。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人地关系研究的转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已成为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和城市规划学研究的热点领域。1920—1930年代,芝加哥大学城市生态学派的学者提出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三大古典模式,为此后相关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基础。随着研究对象的拓展和实证研究的积累,国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形成了诸如城市生态学派、行为学派、结构主义学派、时间地理学派等。近年来国外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趋于多元化,涵盖了城市、社区和个人三个尺度,包括城市的社会分异、社区的居住隔离和个人行为空间及空间行为等内容,同时比较性研究以及与新因素融合的复合动力机制成为关注的重点。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制度、经济和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社会分异和重构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的研究经历了时间、空间和对象三个维度上的延伸拓展,研究方法也由定性向定量及多元化转变。近年来国内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致力于中国特色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理论的构建,多时期、多制度以及多职能类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研究对象包括清代的广州、近代的南京、伪满时期和当代的长春、多民族混居城市乌鲁木齐、转型期煤炭资源型城市阜新等。综观近年研究进展,中国特色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和空间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研究对象的类型和区位有待进一步丰富,多类型多发展阶段城市间的比较性研究尚不多见。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是指依托于煤炭资源,同时以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支柱产业的专业职能城市。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可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或转型期,成熟期煤炭城市是指城市中煤炭资源开采处于鼎盛,但开采条件恶化带来效益威胁,处于二次创业和功能转型的最佳时期。煤炭城市是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重要的能源基地,如今在面临经济转型的同时,生态、社会和空间转型也存在巨大挑战,带有浓厚的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特色。基于上述认识,以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为例,研究其社会空间结构,以期为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提供典型案例,并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社会和空间结构转型提供决策依据。1研究领域的总结、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1.1财政投入情况,城市煤炭产业规模高速增长,成为“十五”末淮南市是安徽省省辖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中北部,1950年依矿建市,建国初期被列为全国五大煤矿之一,是中国能源之都,黑色煤炭的富集地。其煤炭远景储量444亿t,探明储量153亿t,约占安徽省的71%,华东地区的32%,全国的19%。2010年,淮南市原煤年产量首次突破8000万t,达到8110.4万t,是“十五”末原煤产量的2倍,年均增长15.1%。近年来,淮南市大力推进煤炭基地建设,先后建成现代化数字矿井及安全高效矿井16对,成为全国首个建成投产的亿吨煤基地1。纵观淮南市近年来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和规模,如今正是处于成熟期发展阶段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下辖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大通区、潘集区、八公山区、凤台县和毛集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共6区1县。全市总面积2596.4km2,总人口245.6万人。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本研究不包括凤台县和毛集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研究范围确定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大通区、潘集区和八公山区的所有街道(镇、乡),总共包含19个街道、17个镇、10个乡,研究区涵盖了淮南市主要的市域范围(图略)。1.2回归人口普查制度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淮南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分街道、乡镇数据(统称为街区),街区行政图来自淮南市行政区划图和淮南市总体规划相关图件,使用ArcGIS9.3进行空间矢量化绘制。根据人口学特征将2010年淮南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划分为一般统计指标、性别比、户口类型、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行业构成、住房来源和收入来源10类统计指标(表1),其中,根据2012年9月在两淮地区实地调研获取的煤炭产业链发展特征(图1)将行业构成中细分成具有煤炭城市典型特征的农林牧渔业、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煤炭资源初加工业、煤炭资源深加工业及非煤炭资源型产业5个二级指标。对数据矩阵采用因子分析的最大方差法提取主因子,为避免某一因子载荷过高,使用正交方法进行旋转,经反复试验和比对,系统共提取6个主因子,解释方差累计百分比达到了81.280%,因子结构较为清楚,也较符合淮南市目前的实际情况(表2)。2淮南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和空间特征2.1居民对口所占比重和流动人口的参与情况第1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30.275%,反映了25个变量的信息,与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比重成负相关,而与高学历人口所占比重、流动人口、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非煤炭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等变量的正相关性较强。第1主因子得分最高的街区是田家庵区的朝阳街道、公园街道、洞山街道和龙泉街道,其次是田家庵区的新淮街道、国庆街道以及大通区的大通街道(图2)。空间特征呈现“单核型”格局,集聚分布在城市建成区的核心区位,与矿点分布区域距离较远,是城市政务、企业办公以及经济社会转型的枢纽区域。2.2农林牧渔业监测数据分析第2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9.337%,反映了16个变量的信息,包括适龄劳动人口,6岁以上小学、初中教育人口,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等变量,均呈较强的正相关性。第2主因子得分最高的街区是潘集区的田集街道、高皇镇、平圩镇、芦集镇、夹沟乡、贺疃乡,大通区的孔店乡以及谢家集区的杨公镇(图3)。空间特征表现为“边缘离散”格局,主要分布在淮南市的外围边缘地带,是“城—矿—乡”三元结构的典型反映,也是与煤炭城市内涵型城市化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2.3人口数量的影响第3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5.127%,反映了10个变量的信息。与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退休退职的人口数量、购买原公有住房户和离退休养老金的人口数量呈正相关,而与自建住房户数,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口数以及性别比等变量呈负相关。第3主因子得分最高的街区是田家庵区的田东街道、国庆街道和淮滨街道,谢家集区的谢家集街道、蔡家岗街道、立新街道、谢三村街道和平山街道,八公山区的新庄孜街道和大通区的大通街道(图4)。此社会区内集聚了大部分从事煤炭产业退休的转移人口,空间特征表现为“双核次中心”格局,主要分布于城市建成区的东西两扇,与城市政府机关和非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居住区毗邻。2.4材料生产人员、财产性收入、上窑式收入第4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7.251%,反映了6个变量的信息,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业人员、冶金及金属轧制人员、建筑材料生产人员、财产性收入等变量呈正相关,此类产业多位于煤炭资源型产业链的中游,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初加工产业。第4主因子得分最高的街区是田家庵区的舜耕镇,大通区的洛河镇、上窑镇,谢家集区的望峰岗镇、唐山镇和潘集区的古沟回族乡(图5)。空间上呈现出“点状离散”的组团式格局,主要分布在非城市化地区,同时与淮南市各矿点的分布呈现地理邻近的格局。2.5第5主因子得分第5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716%,反映了4个变量的信息,与煤炭开采与洗选业从业人口数量、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口数量、租赁廉租房户数等变量呈正相关,同时也反映出淮南市煤炭资源开采与勘测人员的住房状况与租赁廉租房具有相关性。第5主因子得分较高的街区包括八公山区的土坝孜街道、毕家岗街道、八公山镇和山王镇,潘集区的泥河镇、潘集镇、祁集乡和架河乡,谢家集区的孤堆乡和孙庙乡等(图6)。凸显淮南市城矿二元结构特征,煤炭开采洗选从业人员主要居住在城市西部的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和潘集区,空间上呈现出“西密东疏”和“组团式”格局。2.6产业链下游产业第6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574%,反映了3个变量的信息。该主因子与炼焦业从业人员数量、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工产品生产人员数量呈正相关,此类产业位于煤炭产业链的下游,以煤化工为主导,属于煤炭深加工产业。第6主因子得分较高的街区包括田家庵区的泉山街道、安成镇、曹庵镇和三和乡(图7)。空间上构成了非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居住区的南北扇面,反映出淮南市城市建成区的主要居民包括政府机关干部、非资源型产业从业者、普通工人、退休人员以及煤炭资源深加工从业者。3淮山社会区类型以各个街区在6个主因子上的得分构建数据矩阵,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淮南市社会区类型进行划分。采用分层聚类方法,使用平方欧式距离,并选取Ward法计算类间距离,经过反复的检验和计算,最终将淮南市社会区类型划分成6类(图8)。3.1社会区内的要素集聚该社会区在第1主因子上的均值、平方和均值最高,包括田家庵区的朝阳街道、公园街道、洞山街道和龙泉街道。空间上位于淮南市城市建成区的核心区域,此社会区内包含了淮南市政府、淮南矿业集团、安徽理工大学以及淮南市各类型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是城市政务和企事业单位办公决策以及非煤炭资源型产业集聚发展的枢纽性区域,具备政务区和商业区的双重功能,同时汇聚了大部分外来流动人口。在淮南市“东城西矿”结构中,此社会区劳动力、资本、知识和技术的集聚对淮南市未来的社会和经济转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目前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和淮南市的总体规划,此社会区未来的空间拓展将以东南向为主。3.2社会区的特征该社会区在第2主因子上的均值、平方和均值最高,分布在潘集区、谢家集区和大通区的部分街区。该社会区内的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经济收入水平和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空间上大多分布在城市东部和北部地区,包含了较多的淮南市常住户籍人口。此社会区的空间特征表明了淮南市目前存在着明显的乡村边缘分散化的地域格局,城市建成区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呈对角线分布,第一产从业人员在人口结构中仍占较大比重。未来淮南市人口从业结构的转型应注重此社会区中人力资源的深加工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动空间和人口的城市化进程。3.3农人口集聚型该社会区在第3主因子上的均值、平方和均值最高,包括田家庵区、八公山区、大通区和谢家集区的城市化地区,退休离职的老年人口和非农人口占有很大比重,此社会区集聚了工薪阶层和退休人员,可见其宜居性和交通可达性在淮南市具有优势,主要分布城市中心区的东西部扇面,构成了城市建成区的次核心圈层。预测在未来煤炭资源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和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中,此社会区将会容纳更多的矿业转移人口,今后的发展应注重此类型社会区居住功能的进一步提升,改善居住环境并健全城市服务设施,以提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城市的宜居性。3.4社会区与知识分子集中的空间关联不显著该社会区在第4主因子上的均值、平方和均值最高,包括城市中北部的一些非城市化街区,空间上呈现出“点状离散”的组团式格局,与煤炭资源开采与勘测从业者聚居区的空间分布对比发现,两类社会区在均具有组团式格局特征的基础上相互毗邻,主要原因是两类社会区承担了煤炭资源型产业链的中上游分工,地理上的邻近便于煤炭资源的运送,减少运输成本,同时煤炭资源初加工产业对于知识、技术和创新的依赖程度低于资源本身和交通运输成本,所以此类社会区与知识分子集中分布的社会区空间联系上并无显著关联。3.5水资源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布该社会区在第5主因子上的均值、平方和均值最高,包括潘集区、八公山区和谢家集区的共13个街区,空间上分析目前淮南市的煤炭资源开采和勘测从业者聚居区在城市空间中占有较大比重。淮南市“东城—西矿—乡村边缘化”的空间隔离特征显著,此社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西面,以潘集区和八公山区为主,其组团式格局主要是基于矿点分布的自然区位特征,“缘矿而建”、“缘矿而居”是矿业城市发展所共有的空间特征。3.6知识分子聚居区该社会区在第6主因子的均值、平方和均值最高,包括田家庵区的泉山街道、安成镇、曹庵镇和三和乡4个街区。淮南市煤炭资源深加工从业者主要集中在建筑材料和化工材料制造业两个产业中,此社会区主要分布在田家庵区的南北扇面,由于其承担煤炭资源产业链的下游分工,对于技术、知识和创新的依赖性强,所以空间上与知识分子聚居区显示出地理邻近,而与矿点的分布没有显著相关性。此社会区是淮南市延伸煤炭资源产业链而产生的,属于接续型产业,未来将与资源替代型产业共同构成淮南市经济社会转型的主导作用力。4社会结构的模式基于上述6个社会区类型在各个主因子上显著的得分特征(表3),在淮南市社会区分布特征和对两淮地区实地调查等经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抽象方法总结出2010年淮南市的社会空间结构模式(图9)。4.1产城融合型社会区的内涵与结构淮南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呈现出典型的“城—矿—乡”三元结构特征。“城”主要指城市建成区中非矿业采掘及非资源型产业从业者居住区,包括政府机关、知识分子及非资源型从业者聚居区、一般工薪阶层与退休人口聚居区和煤炭资源深加工从业者聚居区三类;“矿”主要指与其煤炭勘测、采掘以及初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资源指向性强的人口居住区,包括煤炭资源开采与勘测从业者居住区和煤炭资源初加工从业者居住区两类;“乡”主要指非城市化地区,即低学历、农业及贫困人口居住区。淮南市作为典型的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其“东城—西矿—乡村边缘化”的空间隔离特征显著,因煤炭资源分布的自然区位,其矿业从业者主要集中在城市西部和西北部;建成区则远离矿区位于环境条件较好、基础服务设施完善的城市东部,是城市政府、企业以及非资源型产业集聚的枢纽,也是非矿业人口集中分布和城市功能转型的核心区域;农业从业人口则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的边缘地带。成熟期煤炭城市具有典型的三元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同时其内部的空间形态也呈现差异性,“城区”所包含的三类社会区呈同心圆和扇形格局,政府机关、知识分子和非资源型产业从业者居住区构成了核心圈层,一般工薪及退休人员居住区和煤炭资源深加工从业者居住区共同构建了外围次核心圈层的同时也分别呈核心圈层的东西和南北扇面分布;“矿区”因其矿点的分布,“缘矿而建”、“缘矿而居”使其呈飞地型组团式格局,矿点周边形成毗邻的煤炭资源开采与勘测从业者居住区和煤炭资源初加工从业者居住区,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