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_第1页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_第2页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_第3页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_第4页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

根据中共中央总职能公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指出,大学生“能够理解国家的未来和命运,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道德、智育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员和可靠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走入社会所应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然而,近年来,由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给整个社会价值系统带来的深刻的冲击,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弱化倾向。因此,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育和重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的重要内容。一、责任感的内涵责任涉及到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等领域,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认为“责任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要对它解释就等于做一个政治声明。”1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应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既是社会对人提出的要求,更是人自身发展必然的要求。责任感作为一种社会情感,是在一定社会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来的,也是社会化的结果。它含有较多的理性成分,并表达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从德育学角度看,责任感是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的道德判断。责任心是责任感的重要内核。从人的本质看,人的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而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是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人正是在承担各种社会责任中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体越是能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客观要求和他人的具体需求,以及自己在满足这些需求中的作用,他就越有某种社会责任感,并表现出相应的责任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中的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而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与崇高的意志、态度,是与人的理想、志向与价值观高度统一的,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一种巨大的驱动力”2。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消除(一)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错位方面增加了大学生的生命孤独感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伴随着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也得到了强化。许多青年大学生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的利益,不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明显的向个人利益倾斜的特点,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对社会缺少主人翁责任感。部分大学生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如“别人不负责,我想负责也负责不起来”——无法负责任,“大家都不负责,我一个人负责也白搭”——讲责任无用,“别人对我不负责,我对别人负责是犯傻”——讲责任吃亏。凡此种种,是对责任感的肢解和歪曲。在涉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时,过于强调自我,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还有少数大学生对个人爱好的偏执和对个人利益的过度敏感,使得他们的自我责任观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和功利化倾向,这种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错位带来了一些大学生的生命孤独感与无意义感。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增多,既是对自我的否定,更是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尽责任的一种漠视和逃避,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二)不思进取,功过了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总体上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理想追求。但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令人堪忧:重视个人前途,缺失社会理想;注重自我价值,漠视社会价值;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奉献的精神。如有的大学生对政治不关心,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有的甚至思想颓废,不思进取,社会责任感淡漠;一些学生把参加政治学习、入党、担任学生干部,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过多地关注个人发展,缺乏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上大学的目的,他们在大学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充分享受自己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旷课、补考、重修,甚至降级都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他们忘了在校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义务,忘了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义务,问得最多的是“国家为我做了些什么?”却从不问“我为国家做了些什么?”。据一项在全国37所高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只关心个人利益,不太关心社会事务,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身要求低,更多地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考虑择业的因素时,有的大学生希望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大学生希望到“三资企业”,而只有的大学生希望到西部去这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得较多,对社会需要方面考虑得较少。学生在择业中过分强调地理位置、薪金报酬和单位知名度,不愿意到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不愿意从事艰苦的劳动。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重自我价值、个人奋斗和个人前途,轻视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三)能力和义务感、责任感强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不少家庭都过上了殷实的生活,而这样舒适安逸的生活也使大学生们产生懈怠。身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家庭中越来越处于核心地位,这种核心地位意味着,一方面,他们独享了家庭全部的爱与照顾,得到了比多子女家庭更加优越的成长条件;另一方面,也赋予了独生子女义不容辞的更多的甚至是全部的家庭责任。然而,他们在成长历程中更多是被照顾的感受和体验,沉浸在对现实生活的享受和家长的过分关爱中,对家庭所给予的一切心安理得,忽视了自己作为子女的义务,而养成了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习惯。只愿享受家庭的爱与照顾,而不愿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为家庭付出,缺乏对家庭对父母的感恩意识。缺乏生活的磨炼,意志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他们对自我过分关注,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我的要求低而少。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个别大学生与周围人盲目攀比,不珍惜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四)集体主义价值观方面由于个人自主性的增强、个人自由度的扩大和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对个人和他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不足。少数大学生对个人爱好的偏执和对个人利益的过度敏感,使得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和功利化倾向。遇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自我出发,缺少集体主义的协作观念,缺乏服务他人和奉献的精神;同学之间,缺乏真情和友爱,同寝室之间,人情关系淡漠。在道德评价上存在着双重标准,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偏低,主要反映在道德责任意识和义务观念薄弱,而个性化、民主化的要求却增强。部分大学生往往倾向于夸大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对个人和他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认识却相对不足。因此,在追求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不关心他人,这些同学的自我责任感容易走向处处以个人为中心的极端,这势必影响对他人责任的践履。(五)群体生活间的不和谐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纪律意识松懈。在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时常出现大学生不如小学生的“倒错”现象。如有的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喧哗、排队加塞现象屡见不鲜;对损坏公物不以为然,肆意践踏草坪,“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随处可见;打架斗殴、盗窃诈骗的现象时有发生;墙壁上经常留有脚印等污渍;图书馆时常出现偷书、撕书、污损图书资料的“天窗”现象;部分大学生对“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视而不见。明知大学生活是群体生活,却漠视群体生活应遵循的规则和应履行的义务。表现在将集体宿舍视作自己的“私人空间”,卫生不打扫,东西随意乱放;美丑荣辱不分,恋爱对象在公共场所过分亲热,行为不检点等;对学校正常的管理规定持反感和对立态度,抱着侥幸心理故意违反,出现不良后果后又不敢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所有这些现象都说明,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公共责任欠缺问题。三、分析学生责任感弱化的原因(一)思想文化共同激化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的生活方式、就业选择、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出现多样化趋势,不同区域之间、阶层之间、代际之间的认识差异日益明显,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增多、渠道扩大、程度加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群体本位开始向个体本位转变,导致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小我膨胀,大我萎缩”;其次,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带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无时无刻的通过各种渠道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着渗透和传播,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受到多元的冲击,造成部分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淡薄,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流于空谈。(二)家庭在德育中的责任价值被“弱化”中国社会家庭教育的传统的是以家为本位的,以家庭伦理为核心,重视亲情教育。中国的父母可以心甘情愿为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作出一切牺牲,不求回报,但父母过多地“付出”反而造成了孩子“责任失重”养尊处优的状况。众多家庭对孩子不惜代价的投入,几乎全用在智力开发上,而把道德教育、责任教育却放在了次要位置。多数家长都在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考好大学找好职业,缺乏家庭责任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不懂得把家庭教育的方向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要求融为一体,就很难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社会。在基础教育中,我国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仍沿袭“工具德育”模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条,责任实践的机会微乎其微。中学迫于升学的压力,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责任教育处于失位状态。(三)部分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缺乏统一意识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他们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从一些大学生自身看,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升华能力。所以在认识上容易走极端,常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事业激情,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与责任认识和定位不清楚,目标意识差,学习动力不足。虽然他们有时也无情地批判现实社会,似乎很关心社会,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并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不是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难以充分实现而否定这一社会,以偏概全,缺乏理性的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四)大学教育责任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责社会责任教育本该是学校德育中的基础部分,但在德育工作中却未得到充分的重视。高校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校没有正确发挥教育引导的能力,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但高校目前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有许多方面却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喜欢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评价学生的道德面貌得悉,很少关心学生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混淆了学生应当与可能承担的责任,这种脱离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责任要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使德育工作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使责任感处于空状态。导致德育的实效性不佳。很多大学的德育体系不完备,责任教育更是流于形式。再者,多数高校实行的是开放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大学生能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但过于宽松的管理也给大学生创设了“放任自我”的条件。高校应建立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积极改革不利于大学生成人意识培养的大学管理体制,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使大学生积极向上,主动参与,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一)坚定理想信念,做中国梦的大事教育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是一个人对祖国、对民族的繁荣和进步,对他人的生存和发展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它反映的是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它的价值取向始终是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只有对国家、社会负责,才能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才能获得个人利益的满足,实现个人价值。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自觉地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人对自我负责,是指个体在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能做出负责任的行为选择,并能承受该行为选择的后果。个体只有首先对自我有责任感,才会逐渐表现出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自我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人对自我负责,即是对自己的人生历程负责。人对自己选择的行为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否定责任也就意味着否定了选择,否定了权利和义务,否定了人的主体性。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首先要启发他们尊重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学会在各种利益冲突中独立地判断和选择,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其次开展自信自尊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与自尊。自信、自尊是大学生社会人格形成的两个重要支柱,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大学生是家庭团结的纽带家庭和学校是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群体,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这两个群体。大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一直受父母的关爱、长辈的厚爱,承载着父母和长辈的希望。这就需要大学生承担起子女应负的责任,孝敬父母,维护家庭团结,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同时,作为学校大家庭的一员,大学生也应该热爱学校,关爱同学,尊敬师长,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四)个体对集体的责任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最基本的要求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其中包括要真诚地帮助他人改正缺点和错误。广泛地承担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个体对集体的责任集中表现在如何正确对待及处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问题上。一方面,个人正当的利益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部分,集体利益是每个个人利益汇合而成的,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集体利益;另一方面,不包含所有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集体利益,也不可能有个人利益。(五)大学生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人类进入新世纪,全球化问题的出现要求人类以智慧和理智建构新的伦理价值观念体系。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道德沦丧、信仰动摇、精神迷惘等问题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彼此越来越独立,同时又越来越相互依存,发生在世界上任何角落的重大事件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也都会给全球带来变化。加强责任教育是全球的共识与趋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自然也包括对全人类的责任。这就要求广大学生树立全球化和国际化观念,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本土观念,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承担起为人类长远发展,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重任。五、培养和重建学生社会责任感(一)强化大学生能力,提高正确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在责任教育中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能力。一是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独立与自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充分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没有个人的自由发展,社会也难以健康发展。我们摈弃只言社会而忽视个人的观点,更反对重个人轻社会的自私主义。二是要使大学生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通过社会责任的承担来衡量的,不承担和不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是不具备多少社会价值的,因此也谈不上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对有社会责任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个人,社会只会更多地给予他们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要教育学生自觉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把强国富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强化学生立志成才,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和成才的动力。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担当起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二)培养社会的爱国精神从教育角度来说,个体对责任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是不够的,只有责任认知转化为责任情感,才会产生履行责任的动力。情感要依靠主体在一定环境中产生一种相应的主观感受,即情感体验,进而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因此,学校责任教育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自主选择并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通过各种合作与交往活动,让个体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的现实状况,深刻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必要性,对自己所担负的道义上的责任具有切实感受,从而萌生责任动机,履行自己的责任。在感恩教育中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与社会的关爱,感恩之情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是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境界。近几年来,在确保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保证录取、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社会捐助等方面,家庭困难学生都深深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这种感受不能仅停留在情感方面,而要更多地体现在报恩家庭、报效祖国、报答社会的责任感方面,并且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责任感转化为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动力。(三)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志,有很多大学生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产生的徘徊与动摇,作出背离自己认识和思想的行为,出现言行不一致甚至人格的分裂的行为,究其原因都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青春期的个性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青年人容易缺乏意志力,尤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长的人更明显,这无疑提醒我们,在培养大学生责任认知与责任情感的同时,不可忽视其责任意志的发展,要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意志优化教育。要让学生明白顽强的意志品质是承担责任的基本保证,要善于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只有个体拥有不畏艰难、涉险不惧的意志品质,才会在社会责任行为实践中表现出主动精神,坚持与自制,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品质。(四)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社会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自我认识,自责任感不仅是一个主观范畴,也是一个实践范畴,社会责任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强化,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的熔炉。青年始终是时代的晴雨表,大学生敏感于社会的变化,对社会进步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却缺乏改造现实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因而,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社区去,通过科技服务、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