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居民海岛生态用岛技术指南编制说明_第1页
无居民海岛生态用岛技术指南编制说明_第2页
无居民海岛生态用岛技术指南编制说明_第3页
无居民海岛生态用岛技术指南编制说明_第4页
无居民海岛生态用岛技术指南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1 1 1 1 2 3 5 5 5 5 5 5 6 6 6 7 33 33 34 34 34 35 35 351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居民海岛生态用岛技术指南》的立项申请。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60号),该申请于2021年10月被批准立项,计划项目编号:202120011。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提出,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二)标准起草单位标准起草牵头单位为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标准起草参与单位为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我国有11000多个海岛,面积在500平米以上的海岛有6000多个,无居民海岛约占全部海岛个数的96%,海岛总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0.8%。在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颁布之前,约有3000多个无居民海岛已被开发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规定,单位或个人经批准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截至目前,约有60多个无居民海岛依法确权发证。2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GB/T42641-2023建设内容、建设方案及动态维护等工作指南。生态岛礁工程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时,无居民海岛在开发利用与管理中仍存在着生态用岛理念和实践不足、用岛方式缺少指引、用岛范围核定缺少标准、精细化管理缺少量化管控指标等问题,生态用岛的模式尚未形成。编制本标准的目的在于填补无居民海岛生态用岛技术规范的空缺,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生态用岛技术指引,促进我国无居民海岛的集约利用和绿色发展,为实现新时代无居民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四)主要工作过程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征集2021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建议的函》,组织开展2021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2021年4月,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通过自然资源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提交了《无居民海岛生态用岛技术指南》项目建议书及标准草案;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召开2021年度自然资源(海洋)标准立项审查会的通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参加答辩会,并将修改完善后的项目申报材料上报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2021年10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60号),批准标准立项(编号:2021200112021年11月-2023年9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制(五)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情况如下:申请立项,负责标准实施方案编制与落实,组织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等材料的修改完善。负责生态用岛内涵、产业准入、4用岛方式、保护对象的保护措施制定、建筑物和设施的占岛面积指标等研究工作。专题任务分工、总体把关、指导标准修改完善工作。量标志、气象观测设施、海洋观测设施等公益性用岛范围划高度、建筑密度、工业用岛投资强度等控制指标设计研究工岳奇: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负责技术指导,组织协调。肖兰: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参与用岛范围中保护对象及保护措施等相关部分研究工作。于淼: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道路及附属设施项目用岛、桥梁隧道及附属设施项目用岛、电力设施项目用岛、通信设施项目用岛及地下管廊设施项目用岛等常用线性基础设施项目用岛范围划定研究工作。逯玲燕: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负责无居岛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工作。陈琪: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参与无居民海岛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工作。5研究工作。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一)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性原则本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订,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化和补充,为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2.规范性原则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编制说明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二十七条、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二十条、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自然资源海洋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的通知》等的要求进行编写,确保规范。3.协调性原则本标准注重与其他相关标准、技术指南的协调性,在对有关概念、定义、要求等内容的界定和叙述方面保持一致。4.科学性原则6利用我国已有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实践案例,结合海岛资源禀赋和未来需求,本标准综合考虑了无居民海岛产业方面的技术要求,借鉴了生态用地、生态用海等成熟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提供无居民海岛生态用岛技术指引。5.适用性原则本标准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等生态用岛理念,秉持具有可操作、易实现的思路,力求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标准结构框架本标准的总体结构框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确定,标准由9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标准、规范等(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中关键词语的解释(4)产业准入(5)用岛方式(6)用岛范围(7)控制指标7(8)监测与整治修复(9)附录2.标准主要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与管理。(2)术语和定义根据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GB/T15918-2010《海洋学综合术语》将“岛屿”定义为“散布在海洋中,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按照面积大小,不足1km2的,称‘屿’;大于1km2甚至达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称为‘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将“海岛”定义为“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规范》将“海岛”定义为“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综上,本标准沿用“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作为“海岛”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六章附则第五十七记地的海岛。”HY/T250-2018《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8规范》也将“无居民海岛”定义为“不属于居民户籍管理的住址登记地的海岛”。本标准沿用“不属于居民户籍管理的住址登记地的海岛”作为“无居民海岛”定义。根据HY/T250-2018《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规范》,将“海岛岸线”定义为“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水与海岛岛陆的分界痕迹线。”根据HY/T250-2018《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规范》,将“海岛投影面积”定义为“海岛岸线围成区域的水平投影面积。”根据HY/T250-2018《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规范》,将“占岛面积”定义为“建筑物和设施外缘线围成区域的水平投影面积。”《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2023版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定义为“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设备工器具购置以及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HY/T0306-2021《产业用海面积控制指标》,将9“产业用海投资强度”定义为“项目填海造地范围内单位面积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综上借鉴相关定义,本标准将项目用岛的“投资强度”定义为“项目用岛范围内单位投影面积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以及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将“生态用地”定义为“承载着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地”。《全国生态岛礁工程“十三五”规划》,将“生态岛礁”定义为“生态健康、环境优美、人岛和谐、监管有效的海岛。”。原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在人民日报发布的署名文章《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必须坚持“五个用海”》中提出“坚持生态用海,要按照整体、协调、优化和循环的思路,进行海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一是开发使用海域应维护、保持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生态功能,特别是着重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与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二是应根据海域的自然禀赋确定具体用海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特定海域的资源环境潜在功能与海域的经济效用,实现海域使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应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以生态友好、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使用海域,尽可能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积极鼓励生态用海活动与海洋生态修复、建设的有机结合。对海洋生态功能已严重受损的海域,建设措施,逐步恢复已受损或遭严重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海域使用的生态安全。四是应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工作,有效保护海洋典型濒危动物及栖息威胁生物实施救护和迁地保护,对受损生物栖息地实施生态补偿。”技术指南的重点内容,本标准将“生态用岛”定义为“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开发、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原则,科学选实现海岛生态健康、绿色发展和有效利用的用岛活动。”(3)产业准入为促进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发利用活动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方面,建议执行最新《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限制类产业;另一方面,限制资源消耗大、环境影响大、投入产出效益差的项目用岛,避免房地产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休闲娱乐项目用岛;第三是鼓励使用清洁能采用生态友好型的先进施工方式与生产工艺,鼓励应用雨水集蓄、海水淡化、废弃物再生利用等新技术。(4)用岛方式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提出用岛方式的管控要求。其中,用岛方式依据《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调整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标准>的通知》(财综〔2018〕15用式、极度利用式、填海连岛与造成岛体消失的用岛六种无居民海岛用岛方式。123456提出的基本要求如下:“尽量减少用岛活动对无居民海岛自然岸线、岛体和植被等的改变程度,最大程度避免重度利用利用式、极度利用式、填海连岛与造成岛体消失的,应在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项目论证报告中设计用岛项目方案比选内容,确保用岛方案对海岛自然岸线、岛体和植被等的改变程度最低,避免过度利用、超前利用。”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类型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提出用岛方式建议。考虑到目前无居民海岛用岛审批采用的是《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调整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标准>的通知》(财综〔2018〕15号)划分的用岛类家海洋局关于印发<调整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标准>的通知》(财综〔2018〕15号)分类体系。通过分析无居民海岛现状填报数据,分析不同用岛类型农林牧业用岛、公共服务用岛和可再生能源用岛,宜采用原地下通信管线及地下管廊设施等穿越无居民海岛岛体的用此外,《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142号)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上述活动涉及利用无居民海岛的,原则上仅允许按照相关规定对海岛自然岸线、表面积、岛体、植被改变轻微的低影响利用方式。”参照上述文件要求,本标准提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项(5)用岛范围①针对用岛范围,标准提出合理选取用岛范围的前提是符合规划、回避生态保护红线区及保护对象分布区等。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海岸带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涉及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据此,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首先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专项规划等相《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生态保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明确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据此,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应回避生态保护红线区、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禁止利用的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六条提出“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需要设置海岛名称标志的海岛设置海岛名称标志。禁止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海岛名称标志。”《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指导意见》提出“海岛开发利用应加强对原有助航导航、测量、气象观测、海洋国海岛保护规划》提出“保护海岛植被、淡水、沙滩、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及周边海域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编写要求》明确提出“将海洋生态红线区、沙滩、珍稀濒危与特有物种及其生境、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遗迹列为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措施和保护要求。”《关于印发<县级(市级)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写大纲>的通知》(国海岛字〔2011〕332号)提出“划定单岛保护区的范围,单岛保护区保护的主要对象包括航标、名胜古迹等人工建筑物;沙滩等重要的海岛资源等。”据此,本标准提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区域其他需要保护的区域。综上,本标准提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并回避生态保护红线区、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禁止利用区域的基础上,根据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利用条件适宜性,合理选取用岛范围,科学划定开发利用边界。开发利用区域应避开下列保护对象监测等公益设施,淡水水源区域,沙滩,珍稀濒危与特有物域。”②针对用岛范围,标准提出了常用线性基础设施项目用岛范围划定技术要求。具体如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对道路、绿道的相关规定,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陆地区域,设置距离一般较大,考虑到无居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提出无居民海岛道路及附属设施项目用岛范围划定要求如下:“道路及两侧的绿化带、服务设施、标识设施等附属设施项目用岛范围,为道路边线向两侧各外扩不超过1.5米所围成的区域;延伸范围超过海岛《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对桥梁控制区和安全保护区域的相关规定,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陆地区域,设置距离一般较实际情况,综合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提出无居民海岛桥梁及附属设施项目用岛范围划定要求如下:“桥梁及附属设施项目用岛,不直接占用无居民海岛、但建造高度高于岛民海岛,或不直接占用无居民海岛、但建造高度低于岛上植被群落最高高度的,为桥梁边缘线向两侧各外扩不超过5米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区域;延伸范围超过海岛岸线时,以海岛岸线为用岛范围的边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对公路隧道、桥梁控制区和安距离一般较大,考虑到无居民海岛面积一般较小,不符合无考《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宗海范围界定指南(试行)》中隧道用海立体空间范围界定方法,提出无居民海岛隧道及附属设施项目用岛范围划定要求如下:“隧道及附属设施项目用岛范围,为项目所占高程范围与平面范围所封闭的海岛岛体,其中,高程范围为隧道设计或实际使用的底部高程至顶部高程区域,平面范围为隧道边缘线向两侧各外扩不超过5米所围成的区域;延伸范围超过海岛岸线时,以海岛岸线为用岛范围的边界。”域立体分层设权宗海范围界定指南(试行)》中工矿通信用海立体空间范围界定方法,提出无居民海岛电力设施项目用一是架空电力设施项目用岛范围,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一定距离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区域,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最大延伸距离可参照以下要求(表A.1)执行:5二是地下电缆设施项目用岛范围,为项目所占高程范围设施设计或实际使用的下缘高程至顶部高程区域,平面范围为地下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外扩不超过0.75米所形成的区域。三是延伸范围超过海岛岸线时,以海岛岸线为用岛范围岛市通信设施建设与保护管理办法》(2019)的通信设施建设与保护规定,并参考《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宗海范围界定指南(试行)》中工矿通信用海立体空间范围界定方法,提出无居民海岛通信设施项目用岛范围划定要求如下:一是架空通信线路及基站等设施项目的用岛范围,为外电线路两侧各水平延伸不超过2米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二是地下通信管线及基站变压器等设施项目的用岛范围分别为:地下通信管线设施项目的用岛范围,为项目所占高程范围与平面范围所封闭的海岛岛体,其中,高程范围为地下通信管线设施设计或实际使用的下缘高程至顶部高程基站变压器等设施项目的用岛范围,为基站变压器垂直投影外缘线向周边外扩不超过2米所围成的区域。三是野外移动通信基站、机房、通信杆(塔)等设施项目的用岛范围,为其垂直投影外缘线向周边延伸不超过3米所围成的区域。四是室外通信设备及通信配套设施项目的用岛范围,为其垂直投影外缘线向周边延伸不超过1米围成的区域。五是延伸范围超过海岛岸线时,以海岛岸线为用岛范围参考《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市政园林局等部门关于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保护范围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用地审批及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合肥高新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保护范围管理办法(试行)》等地下管廊安全保护区的相关规定,考虑到地下管廊都是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以及附属设施,无居民海岛地下管线有的只修建了容纳一类管线的管廊、有域立体分层设权宗海范围界定指南(试行)》中工矿通信用海立体空间范围界定方法,提出无居民海岛地下管廊设施项一是地下管廊设施项目的用岛范围,为项目所占高程范围与平面范围所封闭的海岛岛体,其中,高程范围为地下管廊设施设计或实际使用的下缘高程至顶部高程区域,平面范围为地下管廊主体结构外边线两侧各外扩不超过3米所形成的区域。二是延伸范围超过海岛岸线时,以海岛岸线为用岛范围③针对用岛范围,标准提出了公益设施用岛范围划定技术要求,具体如下:2021年4月实施的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灯塔主体及附属设施设置要求》(JT/T321-2020)提出:“灯塔建设用地是指灯塔主体及附属设施所需占用的土地。一般建于孤岛或孤岛式建筑物上或乡建制以下(不含乡建制)海岛的灯塔属于A类灯塔。”该标准对各类灯塔的用地面积进行了明确要求,如下表所示:灯塔辅助用房包括业务用房和生活用房:业务用房包括值班房、仪器设备房、发电机房、蓄电池房、修理间、库房、会议活动房等,应根据灯塔管理方式、供电方式等实际需要进行配置;灯塔业务用房应符合以下面灯塔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单位为㎡房等,有人值守灯塔应根据灯塔的环境条件和人员等情况设置生活用房;生活用房总建筑面积应符合以下要求:综上,依据《灯塔主体及附属设施设置要求》(JT/T321-2020)标准,提出:灯塔主体、灯塔辅助用房等助航导航类设施的用岛范围划定不宜超过JT/T321-2020的有关要求;无人值守航标主体及附属设施的用岛范围划定不宜超过JT/T321-2020中A类无人值守灯塔的有关要求。日起施行)明确“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需要占用土地的,地面标志占用土地的范围为36-100平方米,地下标志占用土地的范围为16-36平方米。”综上,测量标志的用岛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2018年7月1日实施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GB/T35221-2017)提出“地面气象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坦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东西向)×20m(南北向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只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而没有人工器测项目时观测场可取7m(东西向)×10m(南北向建在高山、海岛等特殊环境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其观测场可按需要确定。”综上,气象观测设施的用岛范围按照GB/T35221-2017标准执行,即:气象观测设施的用岛范围不宜超过GB/T根据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洋观测设施的用岛范围参照以下要求执行:有人值守海洋站用岛范围不宜超过3500㎡,无人值守海洋站用岛范围不宜超过1500㎡,潮位观测点用岛范围不宜超过50㎡。”范》(HY/T201-2016)提出了不同波长、不同天线组合形式的雷达站天线场地范围,因此,雷达观测点的用岛范围可不宜超过HY/T201-2016的有关要求。”④针对用岛范围,标准对用岛范围内涉及保护对象的,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和保护要求。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六条明确“禁止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海岛名称标志。”,第二十二条明确“国家保护依法设置在海岛的助航导航、测量、气象观测、海洋监测和地震监测等公益设施,禁止损毁或者擅自移动,妨碍其正常使用。”用岛范围内涉及海岛名称标志及公益设施的,提出要求如气象观测和海洋监测等公益设施的,采取措施保护海岛名称标志及公益设施完整,不被损毁和擅自移动。”本标准参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范围内涉及淡水水源区域的,采取措施保护淡水水源地及涵制海岛地下水开发,禁止在淡水水源区域倾倒垃圾与污水,禁止在该区域附近建造污染水源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及相关活动,保持该区域环境卫生不受污染。”61号)指出“保持现有砂质岸线长度不变。”采取措施保护海岛沙滩资源,避免破坏海滩植被、开采海滩沙等任何破坏沙滩的行为。”珍稀濒危与特有物种,是无居民海岛生态价值的重要体现,对于维护海岛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加以保护。特有物种及其生境的,采取有效保护和恢复措施,避免影响生态功能,防止降低生物多样性,不得擅自将野生动植物资源带离海岛。”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遗迹,特别是存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水下文物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等区域的,是无居民海岛上重要的资源,应当加以保护。因此,本标准提出要求如下:“用岛范围内涉及自然景观和历历史人文遗迹保护不利的开发利用活动。”(6)控制指标标准从自然岸线保护、海岸建筑退缩距离、占岛面积、针对控制指标,标准提出无居民海岛自然岸线的保护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7〕61号)指保持现有砂质岸线长度不变。”《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态岛礁工程实施的指导意见》(国海岛字〔2018〕56号)提出“不得改变海岛自然岸线属性,不得减少砂质岸线长度。”《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提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已经划定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监管,全面清理非法占用红线区域的围填海项目,确保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标准不降低、海岛现有砂质岸线长度不缩短。”2021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海岸线占补实施办岸线导致岸线原有形态或生态功能发生变化,要进行岸线整并优先修复海岛岸线。”综上,本标准参考上述文件规定,对无居民海岛砂质岸岛自然岸线,原则上保持现有砂质岸线长度不减少”同时,考虑到特殊情况,参考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的《海岸线占补实施办法(试行)》规定,提出“项目选址和平面设计应集约利用等要求,对岸线占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论证,并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整治修复本岛或其他海岛岸线。”针对控制指标,标准提出无居民海岸建筑退缩距离的要求。具体如下:《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指导意见》提出“在海岛上建造建筑物和设施应与海岸线保持适当距离,一般应保持在20米以上。其中对砂质海岸线,建筑物和设施应与海岸线保持50米以上距离。”综上,本标准参考《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指导意见》筑物和设施应与海岸线保持适当距离,一般应保持在20米以上。其中对砂质海岸线,建筑物和设施应与海岸线保持50需在50米范围内建设的,应在项目论证报告中进行专题论参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填报数据,针对交通运输用岛、旅游娱乐用岛、渔业用岛、农林牧业用岛及可再生能源用岛等类型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区域占岛情况进行分和设施,交通运输用岛(除道路及附属设施项目用岛、桥梁及附属设施项目用岛、隧道及附属设施项目用岛外)的占岛面积原则上不超过海岛投影面积的20%,旅游娱乐用岛、渔业用岛、农林牧业用岛和可再生能源用岛的占岛面积原则上不超过海岛投影面积的5%。”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核电工业从属于“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工工业从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修造船厂从属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按照正式印发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前两类工业类型的建筑密度适用“≥30%”,第三类工业类型的建筑密度适综上,本标准参考《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提出工业、化工工业项目用岛的建筑密度原则上不低于30%,修造船厂及其它工业仓储项目用岛的建筑密度原则上不低于40%。涉及聚集使用2个及以上无居民海岛的工业仓储用岛,使用范围内的建筑密度可统筹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三十二条明确“经批准在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建造建筑物或者设施,应当按照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限制建筑物、设施的建设总量、高度以及与海岸线的距离,使其与周围植被和景观相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016)第7.0.4章节规定“减少对原地形地留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具有景观价值或标志性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貌。”综上,本标准参考上述文件和行业标准相关规定,对无居民海岛建筑物建设高度和坡度,提出要求如下:“限制建筑物和设施的建设高度,建筑物和设施尽量避开具有景观价值或标志性的制高点、俯瞰点和具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貌,尽量避免挡住山脊线。涉及跨海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其建设高度严格参照相关行业设计规范执行;鼓励建筑物和设施沿岛体自然坡度修筑,鼓励利用岛体地形建设山地型建筑和设施,最大程度避免破坏海岛地表形态。”制指标》,制定了同等级土地的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控制值,要求各地可参考制定控制值后在本地实施。沿海各省率先制定更新了《海南省产业用地控制指标》(2023根据行业给出了工业用地项目的投资强度控制要求。无居民海岛的岛陆开发与土地具有一定相似性,鉴于海岛开发难度和运输成本较高,本标准提出“工业用岛投资强度不宜低于所在区域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控制值的平均值。”海岛土壤贫瘠,淡水缺乏,植被生长困难。旅游娱乐用岛应充分利用无居民海岛自然禀赋,注重保护海岛原生植被。综上,本标准提出要求如下:“旅游娱乐用岛应避免破坏海岛原生植被,原则上保持海岛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不降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三十三条明确“无居民海岛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排放。无居民海岛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禁止在无居民海岛弃置或者向其周边海域倾倒。”基于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参考《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指导意见》,本标准提出要求如下:“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产生的污水、废水应进行达标处理,处理率达放标准应高于GB16297等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避免在海岛弃置、填埋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应100%外运出岛处置。”(7)监测与整治修复根据“谁利用、谁监测、谁修复”的原则,用岛主体承担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责任,应根据用岛项目特点和无居民海岛资源、生态、环境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监测与整治修复计划,落实相关保护措施和保护修复方案。具体依据及内标准对用岛主体应开展的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