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_第1页
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_第2页
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_第3页
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_第4页
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人们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完成,个人的力量将显得孤立无援,在这种时候,合作能力将比其他的专业技能显得更为重要。据专家研究,幼儿时期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最佳时期,然而现在的社会现象表明:幼儿惟我独尊、自私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日益明显,不善于交往、不会合作等能力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师虽然在此方面也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但是收效甚微。怎样才能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会交往,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团体的力量,从而使他们的分工、交往与合作等能力得到培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通过观察和了解,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和同伴的相处方式是最融洽的。然而目前幼儿园现行的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中,在对孩子进行音乐的定向培养上存在专业化倾向,过于注重音乐的技能技巧训练,轻视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忽视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较单一。经过多种途径了解,我们觉得奥尔夫音乐能解决我们的难题。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为儿童们精心设计的音乐,受到音乐教育界的广泛欢迎。奥尔夫音乐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需要人们亲自参与的活动,它是通过音乐、集体演奏、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促使形成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家长与幼儿、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幼儿建构多元发展的基础及展现幼儿的合作能力。它对中国幼儿音乐教育改革起了积极的影响作用。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的幼教领域掀起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热,纷纷在幼儿园开展了奥尔夫音乐的实践,如北京崇文三幼、小牛津双语才艺幼儿园等均以奥尔夫音乐为办园品牌。通过学习培训、专家咨询、网络查询、奥尔夫相关专业著作的学习,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智能上。运用奥尔夫音乐进行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通过教学尝试,感觉到幼儿的音乐素养确实提高很快,而且幼儿在合作能力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在演奏、戏剧观摩、比赛等活动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觉得很有必要挖掘出奥尔夫音乐原理与幼儿合作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二、研究概述1、研究内容如何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我们将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奥尔夫音乐是以团体性作为自己流派的四大特点之一的,因此在教学案例设计中,教师首先就要把能科学有效的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教材整理出来并作记录,然后考虑怎样使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快速地与同伴商量、分工?幼儿们在音乐活动中该如何保证集体活动的质量?怎样将奥尔夫音乐教育所获得的交往能力运用于生活,以促使形成良好的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家长与幼儿、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关系,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都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2、预期目标(1)奥尔夫音乐强调音乐与动作的结合,这就是说:单凭自己的口、手、耳的感受是不够的,如果能通过自己肢体的动作(“闻乐起舞”),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幼儿的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从而让幼儿喜欢上奥尔夫音乐课,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做铺垫。(2)提高教师在音乐游戏、演奏活动、戏剧活动等需要幼儿分工、合作环节中的指导策略,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意识。(3)通过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从而使幼儿的合作意识能有明显的增强,能够与同伴主动交往、互相合作,共同解决游戏活动中的问题。3、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具体有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对课题研究提供参考思路和理论依据。(2)观察法:观察幼儿合作能力的具体表现。(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案例的分析研究,归纳幼儿在奥尔夫音乐学习中合作能力的变化。(4)经验总结法:总结幼儿在奥尔夫音乐的学习与合作能力之间的关系。4、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奥尔夫教学是艺术教育的基础,也是道道地地的普及教育,除了用于幼儿的启蒙期之外,任何年龄层通过它的浸渍,都可从中获得启发,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合作、互动的乐趣。(1)统合性的教学,教学里面统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图画。根据美国的统计,学龄前的孩子专心时间仅有一个广告的时间。所以一个音乐的主题,通过了音乐,跳成了舞蹈、扮演成戏剧,画成音乐图,甚至用乐器演奏出来。由此,让孩子看到音乐所有的变化,他不但听到了音乐且看到了音乐,他知道音乐的存在,而且这存在是原本就存在于他自己。(2)渐进性的教学,回想幼儿在妈妈的手中是如何成长,妈妈怀中抱着宝宝摇着、哼唱着、看图说故事,慷慨不求回报的给予。孩子在这样的丰富经验当中,一岁之后他便开始牙牙学语,从听、说、直到六岁进入读、写。音乐教学不也就如同语文的学习,亦是通过经验、探索、创造才通往认知。(3)创造性的教学,创造力是孩子与生俱来最丰富的潜能,它将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减,甚至骤减。根据美国另一项统计,5岁以下的孩童创造力高达90%;5-7岁的孩子只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上的孩子却只剩下2%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要能够把握孩子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来设计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只要用些许的力气,孩子就能够创意百分百。(4)团体性的教学,在教学活动当中,老师是一个活动的引导者,他设计活动让孩子能够即兴、能够创作,并且能够通过音乐来活化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进而与别人一起合奏!5、实践的理论支撑(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性的,是主体内在潜能的自觉开发和价值的自我实现,其意义在于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自主交互性活动中主动进行认知改组,统合、完善,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情感、智慧、能力、个性等素质以及友爱、合作、人生价值和创造性等潜能的发掘和发展。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教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是内部新旧经验获得整合,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2)情境教育:情境教育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在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构建的。“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情境教育不仅从哲学上找到依据,而且还从科学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学、心理场等研究成果,构成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3)音乐教育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经过时间与实践验证的一些比较成熟的音乐教育体系,如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前苏联卡巴列夫斯基和他的教学大纲: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奥尔夫认为: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卡巴列夫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6、主要概念界定:(1)音乐开放教学:以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合作能力为导向,建立一种以合作性等为特征的培养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合作活动,让幼儿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感受合作的意义和需要。(2)玩:玩能锻炼人的体力,也能开发人的智力,玩是一个人身心自由的需要,也是集体合作的精神产生的源泉,玩,令人兴奋,令人鼓舞,更能引导孩子去开拓新的领域、尝试新的组合,去实现惊人的新成就。(3)玩“音”:就是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和同伴一起去做、去听、去唱、去跳,在轻松的氛围中去感受、去表演、去陶冶、去发现、去创造。(4)玩“音”而“乐”:中国的“音乐”一词意义蕴涵十分有趣,以“音”而得“乐”,“音”是客观的,“乐”是主观的感受,“音”为“乐”而生,可见重心是“乐”。在我们的研究中,孩子们在和同伴一起做、听、唱、跳等方式尽情的“玩”中获得的愉悦和快乐比个人更多一些,从中学会体验、学会享受、学会学习;享受音乐、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三、研究的实施步骤阶段:准备阶段(2007、5——2007、6)(1)收集情报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7——2008、6)(1)调查幼儿合作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2)奥尔夫音乐的学习与培训。(3)全园选择四个班级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4)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案例记录、分析。(5)观察幼儿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环境下,幼儿合作能力表现的变化。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7——2008、9)(1)整理分析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素材。(2)做好后测,分析研讨,撰写研究报告。(3)活动实录或案例集。四、研究过程与分析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就是运用它的原本性音乐教育原理,它是与动作、语言乐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需要人们亲自参与的活动,因此需充分发挥教师、幼儿、家长的主动性,形成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家长与幼儿、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过程,就是培养幼儿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意志和合作行为的统一教育过程。1、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认知。合作认知,主要是指对合作的准则及其意义的理解与评价,合作认知在合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只有了解体验了合作对于自身和他人带来的方便、愉悦、成功等结果之后,才能使之产生相应的合作欲望。若没有正确的合作认知,就很难形成自觉的合作情感和合作行为,只能是“为了合作而去合作”。在理解合作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还需要使儿童在行为实践中逐步体会到不合作的危害性,从而为其自觉进行合作打下初步的基础。我国《乐记》中有一段话: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时男耕女织,音乐与劳动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们的喜怒哀乐自然而然地通过音乐来抒发。随着生活的日益现代化,我们与音乐的紧密联系也日益被削弱。惟有对于孩子而言,音乐还是一种本能,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行为。他们通过语言、歌唱、动作、舞蹈来感受音乐,表达情感。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们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完成任务。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呢?就是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帮助幼儿克服不良心理,大胆与幼儿交往合作。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训练孩子的节奏和合作能力的。通过身边做普通的事例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从而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对与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础。2.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体会与人合作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情感。合作情感,主要是指儿童具有一定的合作认知水平和自觉的合作行为,能按一定的合作认识去评定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在合作中产生高兴、偷快、不安或憎恶的情绪体验。换言之,合作情感是儿童对合作的爱憎、褒贬的态度,是合作认识的外部表现形式,是形成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例如:歌曲《游乐园》中,需要幼儿自己和同伴设计娱乐工具,幼儿需要用身体去造型,而1个人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活动,如“旋转木马”这个项目就需要5个以上的小朋友来组成,这就要求幼儿通过语言或者动作寻找一位甚至更多位合作者,在完成旋转木马组成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互相配合,无形中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也就提高了,而且通过活动,幼儿敢于表现自己,增强了自信心,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幼儿在与同伴进行打击乐、合唱、轮唱、戏剧的排练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这时,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成果展示法如:我们每学期都进行奥尔夫专场演出,让幼儿欣赏同伴表演的节目,演出后观看自己的演出DV,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祥见附件12园报第4、5期)2.表扬法,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对他们的好的合作方式给予表扬。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3激励法,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要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也要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3、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渗透合作理念,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其方式也很多。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也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奥尔夫音乐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法独具特色的部分。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我们可以请孩子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如卡车(xx)、摩托车(xxx)、公共汽车(xx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率、准确的节奏感在这里得到训练,一首儿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甚至音条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让幼儿的听觉得到享受,从而促使幼儿有合作的意识。很多家长常常向老师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任性、不体谅父母、不肯与大人合作等情况。而家长内心又惟恐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亏”,常对孩子说:“谁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别人的事不要去管。”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在集体中处处逞强、霸道,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因此,要培养孩子学会合作,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奥尔夫音乐原理重视加强家园配合,对家长教育观念转变,在新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联系本、家访及与幼儿的对话,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中不是自己玩玩具,就是看动画片,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一起做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一部分家长也不知道应当怎样跟孩子玩儿,他们始终放不下成人的架子,去玩一些他们认为不屑一顾的游戏,而这恰恰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于是我们把奥尔夫的基本理念向家长渗透,请家长有意识地在家庭中配合幼儿园进行音乐的练习。如:大脚和小脚的游戏,爸爸用大脚,孩子用小脚,大脚跺一下,小脚跺两下,从刚开始的单独跺到最后大脚、小脚合起来一起跺,这样孩子在游戏中就能够感知快慢,动作逐渐协调起来,而且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融洽,父母也会有回到童年时代的感触。如名曲欣赏《糖梅仙子》里“糖梅仙子要把好多的糖果送给小朋友、、、、”就能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意识,并让幼儿在活动中交到好朋友。(活动祥见附件28)再如《小毛巾》的活动中,我设定目标:1让幼儿认识五官及身体其他部位。2、感受音乐里的休止符。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意想象活动并使家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互动就是让家长和幼儿一起用毛巾进行创意的用法。4.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幼儿创造合作行为的机会。合作行为反映合作认知和合作情感的效果及水平,是合作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合作行为在儿童身上具体可表现为:分享、协商、谦让、友爱、关心等外显行为。通过实验前测幼儿的合作行为,我们发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知、情、意、行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之中,而且“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可见他们在教师的教育下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合作认知能力,但这种认知只停留于表面,并未在他们内心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因此才导致了在实践中的行为与认知的脱节和背离。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中,这一点恰恰是非常欠缺的。奥尔夫的合作是多种多样、灵活变化的,是需要沟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如两两合作“拍报纸”的游戏,两人面对面站着,一起听节奏或唱歌,一个幼儿双手拿报纸,并按节奏变换报纸的方位,另一个同学有节奏地“跟踪”敲打报纸;再如两两玩“我有一头小毛驴”的游戏;接着还有三个人玩、四个人玩的俄罗斯舞曲,互相商量动作及先后的顺序;也有一组幼儿合作的情境表演:“风”“云”“雷”“雨””,古诗《江雪》等。在表演古诗《江雪》的过程中,肢体语言表演比较擅长的就可以用舞蹈表现老爷爷钓鱼的姿势或表现雪花的漫天飞舞,有手工特长的同学可以制作必备的道具,对乐器感兴趣的可以为古诗伴奏,朗读比较好的可以为情境表演配上独白,唱歌好的也可以把古诗唱出来。这样,即使对音乐活动不是很感兴趣的孩子,也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也能各司其职,真正学习合作,体会合作的快乐。从开始的两两合作,摆一些简单的造型,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到后来非常多且越来越复杂的小组活动证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如:在小造型师让三个或多个小朋友为一组,结伴到T台上摆造型,此游戏培养幼儿即兴创编动作及合作能力。(祥见附件活动剪影)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为重要了。首先,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合作游戏,如:奥尔夫很强调打击乐的练习,幼儿在外玩打击乐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分两组或多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首乐曲,这时大家配合的过程,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其次,把幼儿合作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的各个环节当中。再如: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如:大带小进行联谊奥尔夫戏剧的演出活动,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经过这样与人商量、讨论的锻炼,使幼儿合作能力大大加强,体验到与人合作中遇到种种问题。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技术简易,且伴奏的各个声部大多数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极易于孩子作自由即兴性演奏。这对培养孩子奏乐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都极其有益。即兴演奏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兴创编包括让幼儿创编简单的歌词、节奏、舞蹈动作等。这些都正好符合了奥尔夫要求孩子“动”、“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孩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五、研究成效:我们通过木偶剧的演出,打击乐,或是歌曲、儿谣中的卡农,或是顽固伴奏等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的奥尔夫教学实践,我们感受到在孩子们身上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能够与同伴主动交往,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一般上完奥尔夫音乐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喜欢与人合作,喜欢集体生活,家长会发现孩子不论是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大学,以及以后走向社会都会有一个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乐观开朗的性格,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不再是抽象的、陌生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幼儿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具体表现在:1、奥尔夫合作游戏的开展促使幼儿的同伴关系得到改善。我们采用了“同伴评定法”,即请每个幼儿用照片进行评定,打分情况分别为对同伴接纳(1分)、一般(2分)、拒绝(3分)。每一幼儿的得分为所有同伴评定的平均分,得分越低说明被同伴接纳度越高,反之则排斥度越高。通过奥尔夫音乐合作游戏的开展,两个实验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与对比班相比,实验班幼儿中被同伴接纳的人数比实验前有了显著增加,幼儿的接纳度明显提高,而被拒绝度有明显下降。同伴间友爱和睦,攻击性行为少,师生感情融洽。而且,我们确确实实地看到两个实验班的幼儿个性乐观、开朗,班级团队合作精神佳,集体荣誉感增强,在全园幼儿早操比赛和“迎新年亲子运动会”的集体游戏“钻山洞”中,这两个班两次获得平行班冠军。2、奥尔夫合作游戏的开展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合作能力的测试,我们主要对“合作认知”和“合作行为”两个较为外显的项目进行了测试,并且是采用“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即将全体42名幼儿按学号分为六个“合作小组”,每组六名幼儿,三组同时进行测试。我们发现:(1)两个实验班幼儿的合作认知水平提高较快,而且合作认知水平与合作行为相一致,均有明显的进步,“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