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自主性的中介作用论文设计_第1页
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自主性的中介作用论文设计_第2页
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自主性的中介作用论文设计_第3页
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自主性的中介作用论文设计_第4页
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自主性的中介作用论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2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自主性的中介作用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自主性的中介作用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问题的现状以及自主性在其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0名在校初中生;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社交焦虑量表(SAS-A)、青少年自主性量表进行测量;采用PROCESSPROCEDUREFORSPSS检验自主性的中介效应。结果:①初中生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于父母心理控制,自主性水平显著负相关于父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于自主性;②关于父母心理控制对初中生社交焦虑机制中产生的部分中介作用,自主性起显著影响作用。结论:对于初中生而言,父母心理控制不仅对其社交焦虑有直接影响,也有通过其自主性而产生的间接影响,提高初中生自主性是降低其社交焦虑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自主性;中介作用ABSTRACT3PSYCHOLOGICALCONTROLANDSOCIALANXIETYOFJUNIORHIGHSCHOOLSTUDENTS:MEDIATINGROLEOFAUTONOMYABSTRACTObjective:Thisresearchaimstoexplorethecurrentsituationofjuniorhighschoolstudentsparentspsychologicalcontrolandsocialanxietyandautonomyi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termediaryrole;Method:Adoptthemethodofconvenientsamplingtoselect168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inschool,adopttheparentsofmentalcontrolscale、theadolescents’socialanxietyscale(SAS-A)、theadolescentautonomyscale,andthePROCESSPROCEDUREFORSPSStotestthemediatingeffectofautonomy.Results:①Therearea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thepsychologicalcontrolonsocialanxiety,andasignificantnegativecorrelationbetweenthelevelofautonomyandsocialanxiety.②Partofthemediatingeffectofautonomyinparentalpsychologicalcontrolonsocialanxietyofjuniorhighschoolstudentsissignificant.Conclusion:thepsychologicalcontrolof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parentsnotonlyhasadirectimpactonthesocialanxietyof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butalsohasanindirectimpactthroughitsautonomy,improvingtheautonomyof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isaneffectivewaytoreducetheirsocialanxiety.KEYWORDS:psychologicalcontrol,socialanxiety,autonomy,mediation4目录引言................................................................61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61.1文献综述..................................................61.1.1社交焦虑的有关研究....................................61.1.2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71.1.3自主性与父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的关系...................81.2问题提出..................................................91.2.1研究内容..............................................91.2.2研究假设..............................................92研究方法......................................................92.1研究对象..................................................92.2研究工具.................................................102.2.1父母心理控制量表....................................102.2.2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102.2.3自主性量表...........................................102.3研究程序.................................................102.4数据处理.................................................103结果.........................................................113.1对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方差分析...........................113.1.1父母心理控制的基本情况...............................113.1.2社交焦虑的基本情况...................................113.1.3自主性的基本情况.....................................123.2父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自主性的相关研究.................133.3中介作用分析.............................................143.3.1回归作用分析.........................................143.3.2自主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144讨论.........................................................1554.1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154.2自主性的中介作用.........................................155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谢...............................................................196引言以如今的实际情况来看,青少年的社交焦虑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人们乐于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点,对该问题愈加深入的了解,就会影响人们愈加对初中生的社交焦虑问题进行重点关注。目前,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在深入研究该问题,而且尝试通过分析研究可以找到其关键影响因子。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初中生社交焦虑问题的产生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较大;而其中父母对青少年进行的心理控制又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效用,但是这种作用与子女的年龄增长呈反相关关系,子女年龄越大,该作用越小;特别当子女进入初中年龄,成人感在他们心中越加明显,他们会渐渐在自己的意识中形成独有的价值体系,而脱离于父母的思想认识,并形成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个人意识,因而造成子女在初中年龄阶段想努力找寻自己的个人意识与父母的管控之间产生矛盾,且变得尤为突出[1]。通过开展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现实状况的研究分析,可以使得初中生进行社交时存在的问题浮出水面,通过开展初中生自主性发展水平与其父母心理控制的关系研究及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了解初中生出现社交焦虑情况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其三方面关系的研究及分析,可以使得在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时,教师和父母能更加有所依据,以便解决初中生社交焦虑的相关问题,最终能够使得孩子更好的成长成材。1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1文献综述1.1.1社交焦虑的有关研究所谓焦虑是指个体因为预料到某些即将发生的潜在的威胁或者不好的结果时而出现的情绪,而此情绪会给该个体带来担心、焦灼、郁闷或者害怕等的心情;其包含了本文所要研究的社交焦虑,英文名为socialanxiety,其发生场所为社会交往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如焦灼、担心等),以及想要回避该过程的一种行为表现[2]。在Watson等人的定义中,将一个人害怕社交时别人对其产生不好的看法,而对别人心存严重的防备,以不可理喻的强硬态度拒绝与别人交往的这一行为称之为社交焦虑[3]。在李波等人的定义中,将一个人在社交过程中,因为害怕被陌生人关注或者害怕出现于陌生人眼中,而产生的会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的长时间且明显的害怕心理称之为社交焦虑[4]。除此之外,还有丁姗姗于2013年也对社交焦虑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即将一个人在社交过程或者大7庭广众之下因为不自信,害怕被别人作为观察或者讨论对象,并且担心自己丢脸或者表现不佳,而产生担心、不适应等心理,且进行躲避行为定义为社交焦虑[5]。根据Kendler等人的相关研究,与生物遗传因素作比较来看的话,环境因素对个体产生社交焦虑有着更重要的影响,而在这其中,家庭因素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有关社交焦虑障碍的研究一致指出,导致儿童及青少年产生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因子包括孩子在家受到挑衅和虐待、父母的溺爱、父母在外职责孩子、父母的恼怒情绪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等[6]。Asbrand等(2017)发现,教养活动中父母缺乏温暖、退缩、拒绝和对儿童的严厉批评等消极性因素会明显加剧儿童的焦虑症状[7]。以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假设为依据,Priest(2015)认为直接造成青少年的广泛性焦虑的关键因素是家庭的教育环境不佳,如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太多等,如此便会更多的使孩子在社交场合中出现消极情绪反应的可能。杨梅(2017)提出,不同家庭教养类型的孩子间的适应社会的水平有差异,其中由于父母如果具有强的独裁性,完全不对孩子的想法进行考虑,要求孩子一致的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样孩子更容易出现不自信心理,并产生社交退缩行为[1]。Hasebe等(2004)在进行跨文化研究时,指出青少年出现的紧张、颓废、敏感于人际交往等内化问题大都直接关系与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过多,也就是说此结果是由父母的心理控制导致而成[8]。青春期的孩子所面对的压力以及焦虑情绪较多,各种焦虑情绪的产生与过度的心理控制有着无法分离的关系(Stoneetal.,2015;Xu,Lou,Wang&Pang,2017)[9]。1.1.2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Barber(2012)定义心理控制(Parentalpsychologicalcontrol)为一种极具隐藏性的控制手段,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可能会造成约束或者侵扰的结果,其主要是采用对亲子关系的连结进行控制、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或者进行指责等方法对孩子进行过度的控制。相关研究指出,心理控制是父母教育过程中一种极其不好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对孩子造成恐惧社交、躲避社交等内化问题[10]。AlexandraLoukas(2014)等人进行相关研究时发现,孩子出现社交焦虑与母亲这一重要角色实施的心理控制呈正相关关系[11]。Teah-MarieBynion(2017)进行研究,发现母亲实施心理控制与孩子出现社交焦虑呈现显著的间接关系,但对父亲模式影响不明显。除此之外,张静(2013)指出,孩子的私人范畴如果被父母侵犯以及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等,孩子会更容易产生社交焦虑,父母消极的教育往往是孩子产生社交焦虑的主要因素[12]。同时还有研究表明,孩子产生社交焦虑的主要原因还有孩子被父母过度的进行保护和约束(Rosenbam,1994)。何风雪(2010)发现,父母心理控制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其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侵犯隐私、能力无效感是预测焦虑的重要因素[13]。还有研究指出,父母过度参与干涉孩子的行为,会使得孩子事8事依赖于父母,凡事不能进行自主行动,这些也是造成孩子社交焦虑产生的可能原因[14]。另外Clark&Ladd(2000)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如果孩子与母亲间的相互关系很好,母亲积极赞成孩子的自主行动,会使得孩子更乐于结交朋友,因此会拥有更多朋友。由此可见,心理控制与孩子社交焦虑等不良适应问题有正相关,并且这种影响有可能是通过影响孩子的自主性而发挥作用的。1.1.3自主性与父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的关系个体从青少年过渡到成年,获得健康心理机能的一个要素是自主性的发展,其中自我决定论把青少年的自主性当做各维度之间的集合,也就是以能够保持个体与家庭相互联系为前提下,个体能自主决定生活形式并能承担该种生活[15]。Steinberg(1990),SmetanaJG(2002)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寻求获得自主性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而使用大量心理控制行为会阻止心理自主的出现[16-17]。还有研究认为,与从教养方式为独裁型、权威型和许可型的家庭出来的个体相比,那些从父母教养方式是冷漠型的家庭出来的个体的自主性水平更高(Oliva,2000)。通过对青少年同伴关系和自主性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调查,Schneider和Younger(1996)发现极其依赖于父母的青少年往往很难建立好的同伴关系。BarberBK(1996)认为,自尊、自我价值、自我依靠、自我表现和心理成熟是儿童自我发展的过程体现,父母心理控制越多,该过程的发展越不好,两者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18]。而在Deslandes(2002)等人调查研究中,通过调查父母干涉程度与青少年自主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到过多的父母干涉和青少年自主及同一性的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的结果。因此,这间接地说明了父母心理控制方式和青少年自主性的之间的相关关系。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年级越高,其自主水平也会逐渐升高,其中升高得最多的是安全、结交朋友、私人三方面[19]。在Lamborn等人(1996)的相关研究中,青少年孩子如果没有得到父母对于自主的很多支持,那么他们将有拥有更高的偏离水平,导致其产生不完善的心理社会功能。自主行为与健康心理之间是呈现的负相关关系,如果一个个体的行为自主水平越低,那么造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就越高(陆芳,2014)。当孩子的行为自主水平不高时,就更难使其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主性需求得到满意,因此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社交焦虑问题(李彩娜,刘佳,黄凤,2012)。因此这也足以说明,个人自主水平越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就越好[20]。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者们大多关注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对社交焦虑的作用以及影响个体自主性发展的教养方式等因素,而鲜有将此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更缺少对于自主性在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之间作用的探讨。91.2问题提出1.2.1研究内容综合上述讨论内容,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前人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对孩子发生社交焦虑与父母心理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扩充,除此之外还增添对孩子社交焦虑、自主性发展、父母心理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调查初中生社交焦虑、自主性及父母心理控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2)讨论父母心理控制对初中生自主性及社交焦虑的影响。(3)初中生自主性发展水平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1.2.2研究假设(1)父母的消极心理控制与初中生社交焦虑呈正相关,并能预测其的社会缩行为。(2)父母心理控制与可通过影响自主性的发展来影响社交焦虑。(3)自主性在初中生的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取样法,对临沂市第十二中学的初中学生以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总共200份问卷,其中有168份有效回收问卷,84%的有效回收率,具体被试情况见表1:表1被试具体情况分布(N=168)变量类别人数百分比性别年级独生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男女初一初二初三是否初中及以下中专(高中)大学及以上初中及以下中专(高中)大学及以上89794757643013843774867732853.047.028.033.938.117.982.125.645.828.639.943.516.7102.2研究工具2.2.1父母心理控制量表在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父母心理控制量表为Wang等人编制的表格,项目数为18;包括引发内疚,收回关爱,坚持权威三个维度;计分方式为李克特5点计分法,“从来没有”—1;“很少”—2;“有时”—3;“经常”—4;“很经常”—5。越高的分值代表了父母越高的控制程度;该问卷父母心理控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为0.886。2.2.2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在本研究中使用的青少年的社交焦虑量表(SAS-A),其编制者为LaGreca,修订者为朱海东,项目数为13;包括三个维度:对否定评价的害怕,对回避陌生情境社会的苦恼,对回避一般情境社会的苦恼;计分方式采李克特用5点计分法,“从来没有”—1;“很少”—2;“有时”—3;“经常”—4;“很经常”—5。得分值越高说明社交焦虑越严重;该问卷父母心理控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为0.903。2.2.3青少年自主量表在本研究中采用的自主量表,为Anderson等人编制,王帆等人又进行改编的表格。包括两个维度:情感自主,行为自主,项目数为20;以4点计分法为计分方式,从“非常不一致”—1到“非常一致”—4,具体由自身实际情况与被试评价所述情况的符合度进行确定;该量表整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08。2.3研究程序问卷调查均采用匿名的自我报告形式,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并按要求填答问卷。主试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施测前经过严格的培训。研究程序如下:(1)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分析。(2)对父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自主性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3)对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间初中生自主性所具有的中介效应进行查验分析。2.4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相关处理和分析。113结果3.1对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差异分析3.1.1父母心理控制的基本情况表2父母心理控制得分情况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引发内疚收回关爱坚持权威父母心理控制1053184825158525.579.589.2544.417.204.593.4613.00表3父母心理控制变量差异分析引发内疚收回关爱坚持权威父母心理控制性别男t女独生是t否年级初一F初二事后初三检验父亲1F文化2程度3母亲1F文化2程度30.7030.1160.015*初一<初二初三<初二0.7010.6680.6850.003**是>否0.044*初一<初二0.9560.7340.5400.1090.2490.9250.0940.033*初一<初二0.9410.746注:*P<0.05,**P<0.01,***P<0.001;“1”表示初中及以下,“2”表示中专(高中),“3”表示大学及以上,以下同。根据对父母心理控制的数据分析,男女不同性别感知到的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对于初中生而言,在父母收回关爱这个维度上,相较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获得的控制得分明显更高;在引发内疚维度上,相对于初一和初三学生,父母对初二学生实行更高水平的控制;关于在收回关爱维度和总体心理控制上的得分情况,与初一学生相比较,初二学生的父母心理控制明显获得更高的分值;且父母心理控制和父母文化程度无关;具体结果见表2表3。3.1.2社交焦虑的基本情况12表4社交焦虑得分情况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害怕否定评价陌生情境下的社会回避苦恼一般情境下的社会回避苦恼社交焦虑733133515156418.548.696.5433.777.113.472.9311.67表5社交焦虑变量差异分析害怕否定评价陌生情境下的社会回避苦恼一般情境下的社会回避苦恼社交焦虑性别男t女独生是t否年级初一F初二事后初三检验父亲1文化2程度3母亲1文化2程度30.0020.5580.006**初二>初三0.9730.8220.0550.5070.1890.1840.1950.2330.9960.3830.4700.4270.0070.5800.029*初二>初三0.6820.498根据分析社交焦虑的数据,得到初中生的社交焦虑程度与父母文化程度、独生与否、性别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社交焦虑和害怕否定评价在年级变量上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初二学生在社交焦虑方面要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具体结果见表4表5。3.1.3自主性的基本情况表6自主性得分情况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行为自主情感自主自主性21173938394631.1530.0761.213.283.776.1613表7自主性变量差异分析行为自主情感自主自主性性别男t女独生是t否年级初一F初二事后初三检验父亲1文化2程度3母亲1文化2程度30.2180.4080.005**初一<初三初二<初三0.9790.027*1<32<30.9620.4240.2250.0670.0540.5310.3520.024*初一<初三0.3400.014*1<32<3根据对自主性的数据分析,初中生自主性水平在年级变量上和母亲文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变量上,初三学生的自主性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其中在行为自主这个维度上,初三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在母亲文化水平的变量下,母亲的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初中生,其自主性水平显著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与中专(高中)的学生;具体结果见表6表7。3.2父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自主性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的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r=0.303,p<0.01)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自主性(r=-0.155,p<0.05)呈显著性负相关,自主性与社交焦虑(r=-0.205,p<0.01)呈显著性负相关。表8父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与初中生自主性的相关矩阵MSD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25.579.589.2544.4118.548.696.5433.7731.1530.0761.217.204.593.4613.007.113.472.9311.673.283.776.1610.63**0.60**0.94**0.34**0.22**0.18*0.32**-0.15-0.12-0.1510.40**0.80**0.26**0.050.21**0.22*-0.120.03-0.0510.74**0.19*0.110.130.18*-0.25**-0.13-0.21**10.33**0.17*0.21**0.30**-0.19*-0.09-0.16*10.59**0.60**0.93**-0.23**-0.15*-0.22**10.560.79**-0.13-0.09-0.1210.78**-0.14-0.12-0.151-0.21**-0.15-0.21**10.52**0.85**10.89**1注:*P<0.05,**P<0.01,***P<0.001,下同。1表示引发内疚,2表示收回关爱,143表示坚持权威,4表示父母心理控制总分,5表示害怕否定评价,6表示陌生情境下的社会回避苦恼,7表示一般情境下的社会回避苦恼,8表示社交焦虑总分,9表示行为自主,10表示情感自主,11表示自主性总分。3.3中介作用分析根据本研究中所做出的假设,父母心理控制作为自变量,社交焦虑作为因变量,自主性作为中介变量;采用PROCESSPROCEDUREFORSPSS检验自主性的中介效应。假设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自主性和社交焦虑的模型为:自主性自主性社交焦虑父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父母心理控制3.3.1回归作用分析因为父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和初中生社交焦虑三者存在显著性相关,因此可对其进行两两回归分析,从而得到此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表9父母心理控制、社交焦虑与自主性的回归分析预测变量自变量R2△R2Bβtp社交焦虑自主性引发内疚收回关爱坚持权威行为自主情感自主引发内疚收回关爱坚持权威0.1010.0500.0320.0440.0230.0220.0020.0450.0960.0440.0270.0390.0170.017-0.0040.0390.516***0.567***0.607*-0.750**-0.467-0.128-0.061-0.377**0.3180.2230.180-0.211-0.151-0.150-0.046-0.2124.3272.9492.355-2.780-1.970-1.954-0.590-2.7930.0000.0040.0200.0060.0510.0520.5560.006结果发现,父母心理控制对社交焦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B>0),父母心理控制对自主性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自主性对初中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的负向预测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父母心理控制水平高,学生也会相应的产生更高的社交焦虑,父母心理控制水平高的学生往往有较低的自主性水平,自主性水平低的学生往往有较高的社交焦虑水平。3.3.2自主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表10自主性在父母心理控制和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检验15自变量因变量R2FBetaSEtLLCIULCI父母心理控制父母心理控制父母心理控制自主性社交焦虑自主性社交焦虑0.09170.02420.117316.7669***4.1125*10.9583***0.3029-0.1550.2777-0.1620.07400.07670.07400.07404.0947***-2.0279*3.7511***-2.1838*0.1568-0.3070.13150.4489-0.0040.4239在控制性别、年级、父母文化水平等人口学变量后,回归分析表明,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自主性水平(t=-2.0279,p<0.05),父母心理控制与自主性对初中生的社交焦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线性关系显著(F=10.9583,p<0.001)。由表10可知,a值为-0.155,p<0.001,b值为-0.162,p<0.05,因此说明自主性在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又因为c’值为0.2777,p<0.001,说明初中生的自主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4讨论4.1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本研究深入考察了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父母心理控制水平与初中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达到显著的负相关,即父母心理控制的力度越强,初中生的社交焦虑程度越严重,这个结果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心理控制一种消极的控制方法,可以反向预测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21],父母的心理控制可能直接促使青少年产生消极情绪感受,而其自我修复功能的受损会使这一种消极的情绪受到压抑,从而引起青少年对自我及他人的否定,并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独立、排斥和退缩的行为。结合已有研究,可以得出社交焦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而父母心理控制则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社交焦虑问题,因此对于学生社交焦虑的问题进行干预的同时也应当重视父母心理控制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机制,通过有效降低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给与青少年更多的自我决策的意识与机会,促进其社交焦虑问题更好的解决。164.2自主性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实证结果表明,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之间,初中生的自主性起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即父母心理控制既能够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社交社交焦虑问题,也可以通过影响其自主性水平来产生间接的影响。其中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需求作为个体的三大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其被满足时,个体会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Chirkovetal.,2003)。就自主性的中介作用而言,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营造亲密的家庭环境,进而能够很好的促进个体自主性的形成与发展(李彩娜,张曼,冯建新,2010)。因此青少年自主感的获得可以提高其社交关系的形成能力以及维持的能力,而在这之中,青少年的独立决策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于凤杰等,2013)。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初中生的社交焦虑问题,作为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减少对孩子心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独特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给他们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即使是他们与自己的意见相悖时,也不要有意无意的通过心理控制的各种方法引发孩子的内疚感,从而达到使孩子服从于自己的目的,而应当在一定范围内注重对孩子自主性的培养,以此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社交活动,从家庭环境方面帮助其克服社交焦虑的问题。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可以以下研究结论:(1)父母对初中生的心理控制在年级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父母对初二学生的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学生。(2)在年级变量上,初中生的社交焦虑及其害怕否定评价维度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其中初二学生在社交焦虑方面要显著高于初三学生。(3)初中生自主性水平在年级变量上和母亲文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变量上,初三学生的自主性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在母亲文化水平的变量上,母亲的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初中生其自主性水平显著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与中专(高中)的学生。(4)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且父母心理控制对社交焦虑具有显著性预测作用。(5)父母心理控制与自主性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且父母心理控制水平几乎达到显著负向预测自主性水平,即父母心理控制越强,自主性水平越低。(6)自主性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且自主性水平可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水平。(7)自主性在父母心理控制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机制中部分中介作用显著。17参考文献[1]杨梅.高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D].山西大学2017[2]陈超.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5.[3]Watson,David,Friend,Ronald.Measurementofsocial-evaluativeanxiety.JournalofConsulting&ClinicalPsychology,1969,33(4),448-457.[4]李波,钟杰,钱铭怡.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09-112.[5]丁姗姗.初中生社交焦虑现状及其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Ghazwani,J.Y.,Khalil,S.N.,&Ahmed,R.A.(2016).SocialanxietydisorderinSaudiadolescentboys:Prevalence,subtypes,andparentingstyleasariskfactor.JournalofFamily&CommunityMedicine,23(1),185–186.[7]Asbrand,J.,Hudson,J.,Schmitz,J.,&Tuschen-Caffier,B.(2017).Maternalparentingandchildbehavior:anobservationalstudyofchildhoodsocialanxietydisorder.CognitiveTherapyandResearch,41(4),562–575.[1]杨梅.高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D].山西大学2017[8]Hasebe,Y.,Nucci,L.,&Nucci,M.S.(2004).ParentalControlofthePersonalDomainandAdolescentSymptomsofPsychopathology:ACross‐NationalStudyintheUnitedStatesandJapan.ChildDevelopment,75(3),815–828.[9]Stone,L.L.,Otten,R.,Soenens,B.,Engels,R.C.M.E.,&Janssens,J.M.A.M.(2015).Relationsbetweenparentalandchildseparationanxiety:theroleofdependency-orientedpsychologicalcontrol.JournalofChild&FamilyStudies,24(11),3192–3199.[10]ArumRG,ShapkaJD.TheImpactofPubertalTimingandParentalControlonAdolescentProblemBehaviors.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2008,37(4),445-455.[11][J].心理学报,2014,46(1):90-100.LoukasA,PaulosSK,RobinsonS.EarlyAdolescentSocialandOvertAggression:ExaminingtheRolesofSocialAnxietyandMaternalPsychologicalControl.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2005,34(4),335-345.[12]张静.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