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蓝藻混群的生物学特性_第1页
4种蓝藻混群的生物学特性_第2页
4种蓝藻混群的生物学特性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种蓝藻混群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科学家对山羊繁殖生态进行了报道,但关于山羊繁殖生态的研究还不系统。1999年4月至8月,作者系统地观察了四种山羊混合群体的繁殖活动,包括池鹭、牛鹭、苍鹭和夜鹭。1引物繁殖生物学及繁殖过程观察区位于宁波市半路涨宁波大学东区校园内.本地区地处120°55′~122°16′E、28°51′~30°33′N之间,属亚热带温暖海洋性气候,湿润多雨,平均气温16.3℃,年降雨量1360mm,年平均湿度58.5%.繁殖区以针叶树为主,也有小片针叶和阔叶混交林,树种以水杉(Cunninghamialanceolata)为主,另有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栎树(Quercusacutissim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等.校园地处市郊,傍临甬江,周围有滩涂、水田、村落,为鹭鸟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物资源.每年4月中下旬自鹭鸟迁人营巢开始,对其繁殖习性进行集中、定时的观察.每种鹭选取巢数30个,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观察、记录参数主要为各种鹭产卵情况、窝卵数、孵化期、觅食、育雏及其雏鸟孵化和生长率等.雏鸟的各种指标每2d记录一次.观察采用高倍望远镜在繁殖区对面的教学楼上进行.2结果2.1夜鹭和牛背鹭根据调查发现,1999年4月上旬开始,有少量的白鹭、牛背鹭迁入繁殖.2000~2001年,又陆续出现了池鹭和夜鹭,种类增加到4种,数量也逐渐增多,见表1.4种鹭中,白鹭迁入最早,4月7日即可见零星小群白鹭在距营巢地约10km范围外觅食,4月13日可见成批白鹭迁入营巢地.至8月下旬、9月初陆续迁走.夜鹭几乎与白鹭同时迁入,4月15日在营巢地已可见上百只夜鹭栖息于杉树林中,根据观察,夜鹭在本地区为留鸟.繁殖结束后栖息于校园内的一片香樟林中,距杉树林约50m.牛背鹭与池鹭迁来较晚,4月18日始见有这2种鹭迁入营巢地,8月下旬至9月初陆续离去,见表2.白鹭和夜鹭迁入较早,占据了杉树林中央的巢地,其巢位一般位于树的上半部.牛背鹭与池鹭迁来较晚,繁殖时间也较白鹭和夜鹭为晚.牛背鹭常与夜鹭和白鹭组成混合群.牛背鹭营巢时,白鹭中较早繁殖个体,其雏鸟已长成幼鸟,一般不在巢中栖息,而停栖于附近杉树树枝上,牛背鹭多利用这种弃巢的巢材,或直接利用白鹭的巢繁殖.池鹭由于迁入较晚,其巢区主要分布于杉树林缘的香樟或栎树上,也有极少数零星分散于牛背鹭群中.观察中发现,白鹭和夜鹭,白鹭和牛背鹭常共栖一树,夜鹭和牛背鹭、池鹭和牛背鹭也有类似发现;白鹭和池鹭、池鹭和夜鹭则极少混杂于同一棵树上,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种鹭巢的密度较大,一般每株杉树3~4巢,巢数最多达6巢:靠近树顶的最上层为夜鹭巢,1个;第二层也为夜鹭巢,2个,左高右低;第三层为牛背鹭的巢,2个;第四层也为牛背鹭的巢,1个.巢间水平距最小仅23cm左右,垂直距最小不足40cm.进入发情期后,几种鹭离巢觅食时间缩短,留巢时间显著延长,大多数个体恋巢迹象明显.2.2是利用弃巢的特性完成交配后即进入营巢期.一般为一亲鸟叼运巢材,另一亲鸟编织筑巢.白鹭、牛背鹭筑巢需4~7d,夜鹭筑巢速度较快,一般3~6d即可筑成.池鹭营巢需7~11d,池鹭的繁殖时间较晚,有些池鹭营巢产卵时,白鹭、夜鹭中较早繁殖个体,其雏鸟已长成幼鸟,一般不在巢中栖息,而停栖于附近杉树树枝上,池鹭也有利用这种弃巢的巢材,或直接利用弃巢繁殖的现象.池鹭的巢比较粗糙,巢材呈不明显的盘旋状;其它3种鹭的巢材呈放射状.产卵孵化期间,有补巢行为.随着繁殖的进行,巢不断得到修补和加固,巢体逐渐增大,由最初的浅盘状变为深碗状.根据观察,发现夜鹭、白鹭从4月30日开始产卵,牛背鹭为5月2日,池鹭为5月10日.四种鹭卵参数和孵化期见表3.4种鹭一般产卵数均在3~6枚,曾发现池鹭最多一巢产卵8枚.4种鹭均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卵.每昼夜约轮换3~5次.在整个孵化期,由于伴有补巢、换孵、翻卵等活动,常发现有跌落至地面的卵.2.3鹭鸟和牛背鹭食物组成4种鹭的育雏工作均由雌雄亲鸟轮流担任.育雏初期,亲鸟喂雏次数较少,坐巢暖雏时间较长.喂雏方式多为雏鸟伸颈张嘴,亲鸟呕食于雏鸟嘴中,并有雄鸟喂食雌鸟现象.随雏鸟体羽逐渐丰满,常由一亲鸟守巢,一亲鸟取食.至育雏后期,喂食次数增加,亲鸟常呕食于巢中,由雏鸟自行取食.关于鹭鸟的食性,已有较多分析.通过剖检胃内食物,发现4种鹭鸟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夜鹭以蛙类和鱼类为主,辅以昆虫;白鹭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另有蛙类和昆虫类;牛背鹭的食物主要由昆虫类和蛙类组成;池鹭以鱼类为主,辅以蛙类和昆虫类.育雏期雏鸟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天敌危害和恶劣的天气,每年的5~6月份是当地台风发生季节,大风和暴雨常常致使卵和雏鸟掉落地面,亲鸟的觅食也更加困难,引发了较高的死亡率.观察中发现,雏鸟一旦掉落地面,鲜有成活的机会.2.4夜鹭幼鸟的体重增长曲线4种鹭的孵化期分别为夜鹭约需25.3d,白鹭约需20.5d,池鹭需23.1d,牛背鹭需23.2d.雏鸟的体重增长曲线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夜鹭幼鸟在10~12日龄和15~17日龄、白鹭在7~9日龄、池鹭和牛背鹭在2日龄后体重增长较快,这与张龙胜等的观察结果相似,也证明了Ricklefs关于同属、同科或同目鸟类中生长率与成体体型呈负相关的研究结果.3引物种的分布浙江省鹭类已知共9属18种,其中繁殖鸟15种,白鹭、池鹭、牛背鹭、夜鹭、苍鹭、中北鹭等6种为优势种.白鹭、池鹭、牛背鹭、夜鹭4种常混群营巢繁殖.混群形式主要有:池鹭-白鹭、池鹭-白鹭-夜鹭、池鹭-夜鹭、池鹭-白鹭-夜鹭-牛背鹭等4种.不同鹭种群形成相对集中的鹭类混群对营巢树种的选择不太严格,因地域差异,营巢树种也有不同.繁殖地中,白鹭、夜鹭、牛背鹭主要分布在水杉、马尾松上,池鹭主要分布在杉木周围的栎树、香樟上.混合鹭群中,白鹭种群数量最多,占40%;其次为夜鹭和牛背鹭,分别占31%和20%;池鹭种群数量最少,占混合鹭群的9%.白鹭迁入时间最早,种群数量较先达到稳定,为群体中的优势种.综合国内外的有关报道[1,2,3,4,5,6,7,8,9,10,11],观察的4种鹭中,白鹭迁到时间早于安徽(4月18日),与山东相近;池鹭则迟于苏北(3月13日),与安徽、浙江安吉相近;夜鹭早于安徽(4月18日),与浙江余杭、常山相近;牛背鹭与河南相近.窝卵数方面,白鹭4.15枚与山东的4枚相近而多于安徽的3.94枚;池鹭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