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物权法》中路不遇人的思考
第112条。中国的《法律法律》规定,“当债务人收到继承货物时,他必须向继承人或有关部门支付剩余货物和其他成本的必要费用。”。”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93条都有相应的规定。在当前道德滑坡、社会风气欠佳之际,有人认为此项规定对于面临崩溃的道德体系来说,如同雪上加霜,将使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更加泛滥。但笔者认为《物权法》的这一规定与传统拾金不昧的美德并不对立,相反,它将有助于倡导拾金不昧的美德。一、拾金不尘和失物归拾金不昧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公德水平与精神风貌。古代就有“勿贪意外之财”、“路不拾遗”等名言典故。今天,我们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美德,而且还把它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上升为法律义务。《民法通则》第79条第2项: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根据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规则才能上升为法律这一基本原则,我们可知拾金不昧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因为人们要想对自己所有物的占有和维持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在承认各自应得利益的同时,同等地尊重他人对其所有物的权利,即使他人所有物遗失也应当同样尊重其所有权的归属。道德贵在人们自觉遵守。同样,考察一个国家的法,不但应看它规定了什么,更重要的还应当看这些规定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如何实施。尽管我们从道德、法律上都绝对首肯了拾金不昧的精神,但反观当今,现实生活中拾金不昧又被多少人付诸实践呢?我们不能统计我国或某一地区有多少失物未归的事例,就我们身边的寻物启事就数不胜数,而绝大部分的失物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为何古人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能做到“路不拾遗”,而今人虽衣食足却“拾金而昧”呢?这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应该更多地分析制度如何使“道德沦丧”,而不是单纯指望“道德说教”去改变人们的行为,而忽视了制度(包括“法”)的改进。二、银币欺诈是保护第三方财产的法律和道德原则(一)拾金不检测的法律依据法律要得到有效遵守,有赖于制裁机制和人们的法律观念,且法律还必须符合人们的道德水准,符合人们有关何为正当的理念,这样人们才会自觉履行法律义务。首先,从法律制裁来看,《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97条规定: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己有,拒不返还而引起诉讼的,按侵权之诉处理。即法律对拾金而昧者的制裁按侵占他人财产处理,但此法律制裁只有在引起诉讼时才适用,而绝大多数遗失物如同海底捞针,根本无法找到拾得者,更谈不上诉讼。其次,从社会舆论制裁来看,“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带贬义的机会主义者或实用主义者,他们在有些环境下的行为似乎符合某些道德原则或世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道德高尚,而仅仅是因为这种行为方式对他们的生存更为有利和有效”。只要换一个环境,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可以逃避处罚或制裁的环境,他们的行为就可能变得不“道德”。一个将同事遗失的钱包归还给同事的人,完全有可能在火车站或其它陌生的地方将不知名者遗失的钱包悄悄归为己有。这并不是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变了,而仅仅是由于环境变了。因而社会舆论的谴责也制裁不了道德“机会主义”者。再次,从法律观念来看。我国法律规定拾得人负有通知义务、保管义务、报告义务、返还义务,而从权利上讲只有“费用偿还请求权”,且此请求权是以拾得人先行支付费用为前提,这与其负有的义务是不相应和不平等的。因而传统中的拾金不昧不仅不能调动拾获者将遗失物交还失主的积极性,反而为拾获者附加了一定的义务。在公平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的社会———尤其是体现在经济、民事领域中的公平观念,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都有个人利益的存在,其行为前后都会考虑自己是否得到公平对待,既然法律不能保证对其拾金不昧行为的公平对待,那么我又何必自找麻烦呢?不如拾而不报、拾金而昧之,何乐而不为呢!即使在遗失人刊发了悬赏广告上的承诺,也有许多拾得者在拾金不昧之后,不仅没有领到悬赏金额,反而惹来道德之谴,诉讼之烦。因此,从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来看,我国《民法通则》有关“拾得”的法律规定违背了公平观念,因而也就阻碍了人们正确法律观念的形成。(二)以法律为依据首先,从良知的制裁来看。“良知凝缩了人类通过长期进化所获得的人性潜能和个人在生活中积累的感性和理性诸因素,它一方面体现着理性,另一方面又体现着人身上作为道德之人性土壤的社会性情感。”,如果出现违背自己道德的动机、行为,良知会表现为面向自我的愤怒或内心的愧疚,这种情感使一个人在内心中开始同不良欲望进行斗争。然而,现实社会中实现富足生活的希冀极大地刺激了人的欲求;专业化对人性的分割;过度的物质主义对人的丰富性的遮蔽;大众传媒和游戏以大量的信息包围人而致使一些人精神麻木,以致像保持良知的这一亘延数千年而且只要人不甘堕落就必须一直亘延下去的人性法则也在遭到冷漠,良心的谴责也变得麻木不仁。所以,要使法律得到遵守,关键还在于使公众具有符合一般道德理念的法律观念。其次,道德是软约束,其实现在于人们的自觉遵守。一般认为,一种道德是否为大众所自觉遵守,主要看这种道德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在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现代道德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市场经济促成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人的个性的独立与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价值,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道德关系,而不是被动地去服从某种道德训诫,或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这种道德是诉诸主体的内在良知的,是主体的一种自律,是完全真实和彻底的道德实践。而传统的拾金不昧美德是一种片面的道德,即只强调拾获者对遗失者的义务和责任,而排斥拾获者的主体意识与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否认拾获者的权利和价值,这就使得拾金不昧这一传统美德成了拾获者的片面义务,不符合拾获者所具备的现代道德理念。这就是为什么多年来我们对公民进行“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教育,而我们的社会道德仍处于滑坡状态的原因之一。由上可知,我国《民法通则》对拾金不昧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执行力。“一个国家创制了‘好’的法律而不能在社会生活中转变为现实,无异于一纸空文,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作用也无从发挥。”同时,由于道德是软约束,不能强制执行,而我国目前所处的市场经济决定了我国还不具备要求每个公民都无私奉献的经济基础。因此,要想维护所有权制度,使公民自觉履行并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就必须修改有关“拾金不味”的法律规定,使得法律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物权法》提出对“拾金不昧”的修改正是恰逢其时。三、建立社会道德义务的良性社会机制“法的形成最终是由生产力、经济基础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引起和决定的。”所以,法的形成有其客观的历史性,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是法的形成的最深层次的原因,《物权法》规定拾金不昧者享有报酬权也正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从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而言,一方面,一方不能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另一方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在同一法律关系中,遗失者在享受“获取遗失物”权利的同时,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拾获者在履行“交还遗失物”义务的同时,也应当享受一定的权利。而我国《民法通则》对拾金不昧者只规定了义务,没有规定其应承担的权利;对遗失者只规定了权利,没有规定其享有相应的义务。因此,根据权利和义务的一致原则,我们必须在法律上明文规定拾得者享有“报酬请求权”,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其结果必定促使拾得者自觉地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在同一种法律关系中,根据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客体———是同一的原理,作为拾金不昧者的权利客体———“报酬”也同样适应这一原理。与这一权利客体相对应的义务客体,即遗失者义务客体也是“报酬”。“报酬”对遗失者来说,是他对其遗失行为的过错而承担的责任,即义务;对拾金不昧者来说,是对其“拾金”并“还金”行为所付出的劳动而支付的劳动报酬和奖励金,即权利。从法律的道德基础来看,法律所规定的必须是道德理念所认可的。道德理念和法律观念一样,要想根植于民众心中,就必须有其社会基础,并和一定的权利结合在一起。我们通常所说的履行道德义务不以获取道德权利为目的前提,决不意味着道德义务是脱离道德权利的孤立的义务。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原则同样适用于道德领域,道德义务的先目的性、道德行为的非功利动机性,不应当在理论论证上成为无视甚至否认道德权利的理由。道德权利不是道德义务的简单对应物,但从结果看,道德主体在履行了一定的道德义务之后,客观上理应得到相应的权利回报,这既是社会公正在道德义务领域中的体现,也是现实社会真正建立起扬善抑恶机制的客观要求。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只承认道德义务,不承认道德权利,或者说道德权利没有取得合理的地位,只要求人们履行道德义务,却不强调如何回报这种德行奉献,久而久之,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德行成为有德之人的重负,缺德倒成了无德之人的通行证。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偿,“劳模”精神在某种缺乏正气的环境中反倒成了一种压力。有些人不履行道德义务,甚至见死不救;而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却因住院治疗费用而大伤脑筋等。一个社会如果陷入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状态中,那么,社会风气败坏、人际关系恶化、个人品质堕落就会成为一种必然。所以,建立奉献与回报的良性社会机制不仅符合道德理念,而且也是社会生活客观需要的,是我国道德理念所包含的。当然,回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是物质奖励。例如,为奉献者设立相应的基金和奖励制度,规定其相应的待遇和资格;通过社会传播媒介传播赞颂,使奉献者的社会形象大放光彩,使之感受到做有德者的高尚光荣;还可为他们创造一些特殊的有利于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机会和便利。如北京工商管理学院为“弘扬社会正气,传颂英雄美德”,而向全国招收见义勇为学员,并免收全部学费。这些,都体现出履行道德义务的价值。但如果每一个拾金不昧者的权利行使都要通过社会媒介和国家机关,那么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将大大降低国家机关的办事效率和权威。因此,《物权法》有关“报酬请求权”的规定是有道德基础的,也是可行的,不违背我国的传统道德,它通过法律手段肯定了拾得者道德回报机制。从经济利益来看,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每个人作为个体都有各自的经济利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经济基础的市场经济,决定了我们必须承认公平、等价有偿原则,保障公民个人利益。《物权法》的“报酬请求权”实际上就是肯定了公平意识,承认了拾得者享有与其义务对应的权利,保障拾得者的个人利益。同时,要想维护遗失者的所有权和利益,与其用高额悬赏金来寻回失物,不如在法律上直接规定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这就使得拾获者拾得失物后就主动报告失主,而不是等到悬赏广告发出后才报告,大大地缩短了遗失物失落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因而,《物权法》不仅保障拾获者的利益,而且从效率、利益来讲,也维护了失主的合法权益。由上可知,《物权法》中的“报酬请求权”是必要的,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建筑安装工程节能评估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机关单位劳动合同续签与解约操作指南3篇
- 二零二五版海洋工程船舶维修保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机构借款合同范本:助力教育产业发展3篇
- 二零二五年红提葡萄品牌推广与销售代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股权投资合作终止后的股权转让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保育员家庭服务与职业发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劳动保障监察与管理规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地下管廊钢筋施工分包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与货物索赔快速处理协议3篇
- 奶茶督导述职报告
- 山东莱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 白熊效应(修订版)
-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化教学
- 视频监控维保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
- 立项报告盖章要求
- 2022年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 被执行人给法院执行局写申请范本
- 主变压器试验报告模板
- 安全防护通道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