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周与隋末政局_第1页
刘武周与隋末政局_第2页
刘武周与隋末政局_第3页
刘武周与隋末政局_第4页
刘武周与隋末政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武周与隋末政局

隋朝末年,杨嗣的残酷统治使人民不快,尤其是在后来的辽朝战争中,人们真的无法生存,所以他们不得不站起来。到隋亡前夕,从全国来看,有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人数达20余万人;有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占领了河北大部分地区;还有杜伏威、辅公祐为首的江淮义军,在山西,有司马长安及离石胡刘苗王领导的义军,有毋端儿起义军等等。这些农民起义军都给隋王朝以沉重的打击。隋政权已处于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中,灭亡是迟早的事。大业十二年(616)七月,炀帝再次南游江都,北方的一些地主豪强也看到有机可乘就纷纷起兵反隋。这年底,罗艺于幽州(今北京西南)起事,次年正月,山东豪强徐圆朗反于东平(今山东省军城县),二月,梁师都在朔方(今陕西省横山县)起事,四月,薛举、薛仁臬父子在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起事,六月,李渊父子于晋阳起兵,七月,李轨在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起事。面对着隋末农民起义与地主豪强的起兵反隋,隋王朝内部已分崩离析,从而触动了刘武周、李渊以及更多的英雄豪杰也加入到反隋斗争的洪流中来。这种大混乱的社会背景下,晋北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也于二月在马邑发动兵变,并勾结突厥,随后,突厥封其为定杨可汗,刘自称天子即皇帝位。一、刘武周即为定杨可汗,其“传”于隋的各规定也已经不完全明确了“定杨”的性质对于刘武周当皇帝后,究竟有无国号,目前还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隋末群雄割据势力中称帝者多有国号,如王世充国号郑、李子通国号吴,宇文化及国号许等,刘武周于乱世中率先称帝,且势力达到今山西大部分,河北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地区,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也是李唐王朝在北方最大的威胁,然而,其所建的定杨政权,其“定杨”象征意义是什么,目前尚存在误解。《旧唐书·刘武周传》记载:“突厥立武周为定杨可汗,遣以狼头纛,因僭称皇帝,以妻沮氏为皇后,建元为天兴。”这些说明刘武周当时既称皇帝,又立年号,则应该是有国号的。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说:“二月已丑,马邑军人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据其郡而自称天子,国号定杨。”这明确指出刘武周当皇帝时是有国号的即“定杨”。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又在“突厥立武周为定杨可汗”的下面注释说,“言将使之定杨州也。”经我查阅,新旧《唐书》中都没有说刘武周称帝时有国号,只有《创业起居注》中说其国号定杨。据此,说刘武周即皇帝位时有国号是定杨,也是有史料记载的。当时隋炀帝被困江都即扬州,胡三省注释显然是将“定杨”解释为平定扬州,代隋而立。然而,“定杨”之“杨”与“扬州”之“扬”并非一字,故胡注不准确,尽管这样,胡注还是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线索,那就是“定杨”与灭隋有一定关系。隋末,接受突厥可汗封号的除了有刘武周之外,还有与他同时起兵又几乎同时称帝的梁师都。梁师都先称大度毗伽可汗,后又称解事天子;刘武周则先称定杨可汗,后又称定杨天子,因为可汗就相当于突厥的天子,其实是一个意思,因此我认为,刘武周先前并无国号,只是后来受封定杨可汗,依惯例,定杨也就成为其国号,但因其封号来自北方突厥,而非中原的国号,刘武周以中原天子自居,故不常用。二、刘武周建立政权的原因刘武周起兵反隋建立了定杨政权,定杨政权的性质是属于地主阶级的地方割据势力,理由如下:大业十三(617)年春,马邑大饥,饿殍遍野,当时马邑太守王仁恭却“不敢辄开仓癝,赈恤百姓”,这时刘武周聚集乡闾豪杰,倡言:“今百姓饥饿,死人相枕于野,王府尹闭仓不恤,岂忧百姓之意乎!……今仓内积粟皆烂,谁能与我共取之?”同郡豪侠张万岁等十余人表示愿意响应。之后刘武周伪装奏事王仁恭,趁其不备,斩王于厅堂,当即宣布起事。于是一面开仓济贫,一面传檄境内。半个月的功夫就集兵马万余人,刘武周自称太守。为了避免背腹受敌,刘主动遣使与突厥联络,随后,与突厥联兵反击雁门郡隋军,大败隋军,雁门郡归刘武周所有,接着,刘武周又乘胜移兵袭破娄烦郡,夺取汾阳宫,又北上攻破定襄。突厥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刘武周则即皇帝位,以妻沮氏为皇后,建元天兴,任命卫士杨伏念为左仆射,妹婿苑君璋为内史令,至此,刘武周正式建立了政权组织。刘武周的起义从形式上看,他是统治机构内部的“兵变”,不过,他的兵变具有反饥饿、反对封建地方官吏腐朽统治的性质,同时,他要通过开仓济贫来结集队伍,所以说他在起兵之初,具有农民起义的特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随即他就与突厥联络,利用突厥兵力来抢夺扩大自己的地盘,“……遣使附突厥,……又引突厥之众……”,而后刘武周又自称天子,建立政权,图谋向南以争天下,这就与后来的李渊、王世充等地主阶级分子图谋取隋而代之没有多少差异了。起义前,刘武周本是马邑鹰扬府校尉,即就是隋朝旧官员,作为地主官僚统治阶级的一员,面对当时风雨飘摇的隋政权,他抓住时机,利用人民愤怒情绪杀死当时太守王仁恭,然后勾结突厥,进陷太原,联兵南下,晋州(临汾)以北的城镇,除浩州(汾阳)以外,全部陷于刘武周之手,这样刘武周取的整个山西的统治权。这时据守浦坂(永济县北)的旧隋将王行本也宣布响应刘武周,一时关中震骇,唐高祖李渊亲下手敕:“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刘武周也不满足于现状巩固自己的根据地,而是乘李渊他们未准备就绪,为了夺取更大的地盘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这个时候的刘武周就成了隋末群雄中与李渊等地主阶级李密、窦建德等农民起义军争夺天下的重要人物之一了。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刘武周在起兵之初,开仓放粮、体恤百姓,具有农民起义的特点,随后又遣使突厥并接受突厥封号“定杨”可汗,又具有依附突厥的特点,其实这样做并非真实意图,而是其为达目的的一种手段。开仓放粮、体恤百姓是想利用百姓们对温饱的渴求而拥护他当太守,是为夺取马邑统治权而采取的策略。当他当上太守后又遣使突厥,这只是想借助突厥当靠山,避免腹背受敌,并利用突厥的兵马来夺取更大的地盘。“……佐刘武周五百骑入句注,将侵太原。”刘武周在起义前是马邑郡校尉是隋朝统治阶级成员,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所以称帝建业,割据一方,图谋天下,这是当时每个有胆识的志士梦寐以求的事业。刘武周因自己实力太弱小,在当时天下群雄竟起的环境中,为了使自己有立足之地,必须给老百姓些许好处。又为了使自己能够向南以争天下,必须先暂时依靠突厥、贿赂突厥,借助突厥军事实力来为自己打天下,所以给老百姓给突厥的好处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只是一种策略一种手段而已,自己真正的志向是称帝建国干一番大事业。因而,刘武周是属于地主官僚反隋起兵当中的一支,所建政权属封建地主地方割据势力。三、“定阳”政权解体的原因和历史作用弄清了定杨政权国号释义和性质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刘武周起兵所建“定杨”政权最终失败的原因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1.刘武周刚其人第一,“定杨”政权覆灭的内部因素。首先,从军事角度分析,定杨政权集团内部犯了军事战略错误,虽然刘武周占领了李唐王朝的“龙兴宝地”太原等大片土地,但当他建立政权后不肯见好就收,巩固新生政权,仍不断扩张,终于因孤军深入补给线太长而战败,为此把多年积累的军事力量消耗殆尽,“……太宗復追及金刚于雀鼠谷,一日八战,皆破之,俘斩数万人,获辎重千余辆。”最后当有生力量消耗完毕,所得到的全部领土也就全部丢失,可以说是犯了以人命换土地的严重错误。其次,从刘武周个人来说,是他刚愎自用,不听劝戒造成的结果。他被刚开始一些小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刘武周南下时,其内史令苑君璋谏曰:“唐主举一州兵,定三辅之地,……此固天命,岂曰人谋,……不如联合突厥,结缘唐朝,南面称孤,足为上策。”刘武周不听劝告,引兵南下,后来得知宋金刚惨败后,武周哭着对妹婿苑君璋说:“恨不用君言,乃至于此”!这充分说明刘武周刚愎自用的个人性格给定杨政权所带来的后果。第二,“定杨”政权覆灭的外部因素。定杨政权覆灭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李唐王朝的建立者李渊有着超强的个人魅力与政治手腕。李渊出身于关陇贵族,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早有四方之志的人物。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称李渊“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隋朝末年,面对当时群雄竟起争夺天下的局面,李渊显示了一个老练政治家的谋略,他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各种矛盾以对付群雄,为此他制订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方针,首先与李密结盟,并推其为盟主,从而达到麻痹李密斗志,消除了西取长安的最大敌手。大业十三(617)年七月,李密致书李渊,要求与李渊结盟。李密自恃兵强,欲为盟主。李渊得书后,高兴异常,说:“密妄自矜大,……若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志,……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之后,于武德元年,首先消灭了盘踞陇右的薛氏集团、凉州的李轨集团,稳住关陇局势,然后,又利用突厥与刘武周之间的矛盾,联合突厥,最终消灭刘武周势力。以上论述,充分说明为什么李唐政权得以不断巩固和扩大,而定杨政权却中途夭折的原因。李渊有着杰出的才能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利用各种谋略消灭各个割据势力。而刘武周太过执着追求地盘,没有在起义之后着手营建自己的根据地,而是一味的攻城略地,导致后方不稳,行军作战又技不如人,最终使新生的定杨政权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覆灭了。2.定杨政权的建立是增加人的诉讼,实现了隋王朝的统一,加速了必然消灭至于定杨政权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我觉得必须防止简单化的看法:以为定杨政权既然是地主阶级性质的,就应该加以完全否定。我们必须就当时的历史趋势历史潮流来进行具体分析。隋末,由于炀帝的暴政,各种反隋斗争、农民起义遍布全国,一浪高过一浪,隋朝的灭亡已成必然,统治集团内部也开始离心离德。当时全国割据林立,一片混乱。有薛举父子的割据势力、萧铣的割据势力和窦建德的农民起义军等等,而刘武周的定杨政权也是其中的割据政权之一。本文认为定杨政权在建立之初在历史上起积极推动作用,后期起消极阻碍作用。从积极方面来说,定杨政权建立后,刘武周并不是偏安于马邑一带,而是乘农民起义迅速摧毁随王朝之机,向外扩大其割据地区。“……率兵二万人侵并州,……又引突厥之众兵锋甚盛,袭破榆次县,进陷并州。”刘与唐争锋的结果,除浩州和虞、泰二州诸城堡外,大部分的山西地区全洛入刘武周之手,形成一个在河东地区较大的割据势力。这一个脱离隋政权的新的地方割据势力与当时其它地区的反隋力量结合在一起,跟河东地区的农民起义相配合,形成对隋王朝的四面包围之势,这些割据政权的存在,加速了分崩离析的隋王朝内部矛盾的爆发,对摧毁残暴的隋王朝统治并使隋王朝很快灭亡起了积极作用。大业十四(618)年三月,随炀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缢杀,最终结束了随王朝的统治。因此,刘武周起兵所建的定杨政权给腐朽的隋政权以沉重的一击,加速了隋政权的灭亡,而且刘武周起兵后,就一直和当地隋兵作战,牵制了部分隋兵,这客观上减少了李渊西取进攻长安的阻力。所以,定杨政权在建立之初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从消极方面来说,在当时天下百姓久乱思治、厌恶战争,统一成为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情况下,定杨政权的存在必然会阻碍天下的重新统一,而且它的建立者刘武周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当地生产,善待百姓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是为了私欲背道而驰,在山西重燃战火,继续南下,与李唐王朝一较高低,争夺天下,给当时山西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因此,从客观上来讲,定杨政权的存在延缓了李唐统一天下的进程,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说定杨割据政权违背历史潮流和民心,其最终覆灭是必不可免的。根据如上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隋末混乱的形势下,刘武周领导的定杨政权率先举起反隋大旗,在灭亡随王朝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促成了李渊的起兵倒戈,给摇摇欲坠的隋政权以沉重的一击,在隋末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但在建立政权的后期,刘武周刚愎自用,不听别人劝诫,在没取得地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不顾当时统一之大趋势,与唐争锋,结果惨败而归,定杨政权也随之覆灭,而且在作战的过程中使当地人民重新陷入战乱中,阻碍了大唐统一天下的历史步伐。因此,后期刘武周“定杨”政权起着消极、阻碍历史进程的作用,刘武周与唐争夺山西的斗争也只能以刘的惨败而宣告结束。通过以上的论述与分析,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刘武周在起义初,所做的一些措举是有利于农民的,带有农民起义特点,但他毕竟是封建官僚出身,身上带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思想,所以当他即皇帝位,建立政权并南下作战时,他就彻底成为一个图谋取隋而代之的地主阶级分子。因此,他所建立的政权为地主阶级的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所建“定杨”政权虽然短暂,但它却对残暴的隋王朝的灭亡起了重要作用,并推动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发展,在当时来说有着重大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