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系总论.脊髓(贺细菊)_第1页
N系总论.脊髓(贺细菊)_第2页
N系总论.脊髓(贺细菊)_第3页
N系总论.脊髓(贺细菊)_第4页
N系总论.脊髓(贺细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

TheNervousSystem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贺细菊1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区分,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核、神经节和网状结构的概念。2.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及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及名称;脊髓主要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和机能。3.熟悉神经元的分类以及突触和反射弧的概念。目的与要求2总论神经系统定义:由脑、脊髓以及附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经组成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的活动维持肌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作为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功能3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主要含有大量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内脏神经主要由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组成

4内脏运动神经系称自主神经系或植物神经系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周围神经按分布部位分为:

躯体神经-体表、骨、关节、骨骼肌

内脏神经-内脏、心血管、平滑肌、腺体

周围神经按功能分为:

感觉神经-传入神经

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5

间脑小脑中脑中枢神经系统脑桥脑干(CNS)延髓脊髓脑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周围神经系统(PNS)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端脑6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组织

(一)神经元

神经元Neurons

神经胶质Neuroglia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71.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

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出信息8

双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假单、双)

运动神经元(多极)

联络神经元——占总数99%突起数目功能2.神经元的分类9神经元的分类按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多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胞体的位置: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突起的特点:T型周围突中枢突细胞体的位置:视网膜、鼻腔粘膜嗅部和前庭蜗器神经节内突起的特点一个树突一个轴突胞体的位置:主要位于脑和脊髓内,也有部分存在于内脏神经节内突起的特点:多个树突一个轴突10

3.神经纤维定义: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髓鞘厚薄和神经纤维直径的大小成正比11突触前部突触间隙突触后部电镜4.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及感受器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1213(二)神经胶质星形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间质或支持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保护和修复作用小胶质细胞大胶质细胞14

灰质Graymatter

皮质Cortex神经核Nucleus白质Whitematter髓质Medulla纤维束Fasciculus网状结构Reticularformation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中枢部灰质皮质神经核白质髓质15周围部神经节Ganglion

感觉神经节内脏运动神经节神经Nerve脊神经节内脏神经节(椎旁节)臂丛神经16四、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reflex反射弧:reflexarc感受器recept传入神经afferentnerve中枢centor传出神经efferentnerve效应器effector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反射活动即减弱或消失。17第十四章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第一节脊髓

TheSpinalCord

18古埃及的脊髓灰质炎患者脊髓灰质炎患者可能终生都要与拐杖为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于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以后行走只能用双拐和轮椅温家宝总理给四岁小女孩肖延裕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19脊髓灰质炎病毒20外形:前后略扁的圆柱状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L1~S3)脊髓圆锥终丝马尾

一、脊髓的外形位置位于椎管内上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止于第1腰椎体下缘。21沟、裂(6条)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附脊神经前根后外侧沟附脊神经后根前根后根22脊髓节段

定义脊髓全长分为31节(8,12,5,5,1)脊髓节段与椎骨节段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对应椎骨上颈节(C1~C4)=C1~C4下颈节和上胸节(C5~T4)-1=C4~T3中胸节(T5~T8)-2=T3~T6下胸节(T9~T12)-3=T6~T9腰节=T10~T12骶节和尾节=L123腰椎穿刺部位

成人在第1腰椎以下只有马尾。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术24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中央管灰质

蝴蝶形前角后角中间带侧角(T1~L3)灰质前连合灰质后连合

中央灰质25白质前索外侧索后索白质前连合

网状结构:灰、白混合交织前索外侧索后索26IIIIIIIVVVIVIIVIIIIXXIXIXIIIIIIIVVVIIVIIIX(一)脊髓灰质Rexed脊髓灰质板层(了解)

Ⅰ层(边缘层)Ⅱ层(胶状质)Ⅲ层Ⅳ层Ⅴ层位于后角颈部(网状核)Ⅵ层位于后角的基底部Ⅶ层占中间带的大部(胸核、中间内、外侧核、骶副交感核)Ⅷ层位于前角底部Ⅸ层(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Ⅹ层位于中央管周围含有后角固有核27

前角

两种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两群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外侧群:支配四肢肌损伤后表现为所支配的骨骼肌瘫痪并萎缩、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称弛缓性瘫痪。28后角头部:接受位于皮肤上的痛、温觉粗触、压觉等外感受器传来的刺激后角颈部、基底部:接受本体觉感受器传来的刺激。与运动的调节有关中间带:中间内核接受内脏感觉纤维;中间外侧核、骶副交感核是内脏运动低级中枢,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前角:躯体运动的下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运动。脊髓灰质板层小结29(二)脊髓白质纤维束: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固有束301.长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31(1)薄束和楔束:占据白质后索,薄束成自同侧T5节段以下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同侧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1)薄束和楔束:分别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32患者闭目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