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石之瓠怼人专家——庄子边看边思考惠子和庄子的关系《庄子·人间世》

故事一: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故事二: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庄子笔下的“不才之木”得延天年,支离疏因病躯而得终天年,庄子借此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同意庄子的人生哲学?庄子的“有用”标准是对外的,即对社会、他人而言,而不是对自己而言的。而无用的标准是在内的。无用,可以保全自己。庄子生活的时代,国家不是一个道德国家,社会不是一个道德社会,他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做这样的人生思考:为什么要成为别人有用的人?为什么要为别人活着?其实,庄子也意识到,当一个人真的完全无用时,他可能也不会得到社会和他人对他的关照,更难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同样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庄子其人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善于使用寓言说理,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庄子其书《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题目解读

《五石之瓠》选自《庄子·逍遥游》“石”,shí:现在读dàn,计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十升为一斗。“瓠”,植物名。葫芦科葫芦属。“五石之瓠”,可容五石的大葫芦。分析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层(惠子曰……无为其无用而剖之)惠子认为大瓠无用第二层(庄子曰……则所用之异也)庄子举例说明“所用之异”的道理第三层(今子……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批评惠子见识浅陋庄子名句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②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③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④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⑤不以物挫志之谓完。⑥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⑦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深度探究夯实基础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坚:坚固。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掊:击破。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瓠落无所容: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实五石: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树:种植。贻:赠送。夯实基础惠子对庄子说:“魏惠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结出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的果实),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瓢,却因宽大而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这个葫芦内中不是不够空虚而宽大。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击破了。”夯实基础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不龟手之药:防止手冻裂的药物。龟,同皲,皮肤冻裂。鬻:卖洴澼絖:漂洗丝絮。洴澼,漂洗。絖,同“纩”,丝绵絮。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的“大”的功用。状语后置夯实基础庄子说:“这是你本来就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一个客人听说了这件事,请求用百金购买他的药方。宋人聚合家人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所得不超过数金,现在一旦卖出药方就可得到百金,还是卖给他吧。’。

夯实基础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说:同“悦”,取悦。将:带兵。裂:划割。省略句,“或以(之)封”夯实基础客人得到药方,用它来取悦吴王。越人发兵侵吴,吴王派他带兵。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结果大败越军,吴王画出一块土地来封赏他(因为用了这药,兵士可免于冻裂之患),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不能免于漂洗丝絮,这是使用它的方法不同。夯实基础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樽: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虑:用绳结缀。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夯实基础

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用绳结缀把它当做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宽大空廓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有不通达的见识啊。”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惠子:大瓠无用庄子:不龟手之药客→获裂地封侯之赏宋人→不免于洴澼絖不龟手之药总结寓意宋人和惠子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客和庄子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庄子→做成大樽浮乎江湖惠子→盛水、装东西总结寓意五石之瓠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方法不同,其作用效果大不一样。我们要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完美利用。思考: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点?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惠子→“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眼光狭窄,思维固化,只见世俗小利,不见事物背后的“大用”。思考: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点?客→以说吴王获裂地之赏庄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事物固有之用的窠臼而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理解内涵

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用意?惠子用“五石之瓠”的故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1)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2)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只看到有用,看不到无用之用。(3)讥讽惠子做法本质与宋人做法一样,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与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文本探究惠子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庄子是从审美主义的角度: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瓠,还发挥了“大用”,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的境界。小与大之辩;无用和有用的话题之争。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站在历史和今天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看待“有用”“无用”的观点?“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