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整合_第1页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整合_第2页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整合_第3页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整合_第4页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整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学习理论的发展与整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知识分类的学习观加涅累积学习理论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理论根源(一)哲学根源康德: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人们无法知道的,人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经验。库恩: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知识是个人的理解。后结构主义:强调非理性。(二)心理学根源皮亚杰: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思维发生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图式不断协调、建构的过程。维果斯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作用。(三)技术根源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一)行为主义客观主义:分析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强化: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链。(二)认知主义世界是客观实体、其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强调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三)建构主义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关于学习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发不是由教师统一引导,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二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二)关于学习结果从学习所获得的经验的性质看:相对的知识从学习者形成的认知结构的构成看:网络结构知识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关于教学的主要论点(一)基本思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注重协作学习,提倡师徒式传授。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二)主要模式:随机通达教学设计自上而下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设计支架式教学设计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设计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随机通达教学设计(1)结构不良领域与学习结构不良领域特点:概念的复杂性、实例间的差异性。两种学习: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知识获得三阶段:初级阶段、高级知识获得阶段、专家知识学习阶段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随机通达教学基本观点: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作用: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形成背景经验。有利于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示。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自上而下教学设计自上而下的教学进程: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学生尝试解决,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及所需的知识技能。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知识是围绕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组成,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教学可从问题开始,也可从规则开始。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情境性教学设计基本观点:①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②教学过程与现实问题解决过程类似,教师提供解决问题原型,指导学生探索。③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采用融合式测验。优点;学生有主人翁感;容易激发内部动机;易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及表达自己的知识。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支架式教学设计基本观点: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基本环节:①预热:引入问题情境,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②探索:教师确立目标,让学生探索尝试,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探索。③独立探索:学生决定探索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设计基本观点: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另外侧面。优点: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第一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五、主要评价贡献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等观点丰富和深化了学习理论的研究。教学观具有相当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局限过于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否认知识的客观性。过于强调信息加工的个别性,否认共同性。归于强调知识的情境性、非结构性,否认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第二节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一、理论背景哲学背景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社会背景科学主义导致对人性尊重的缺乏。心理学背景行为主义的片面性,精神分析的人性恶的观点。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第二节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二、基本理论观点自然人性论

自然人性、似本能、人性本善。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自我实现的需要。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第二节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三、关于学习基本观点学习结果: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有用的人,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学习过程: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如何促进学习:①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②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③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④从做中学。第二节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四、关于教学原则与模式总的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潜能。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运用原则:①强调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群体讨论中。②强调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个别性和独特性。③不长时间集中于某一讨论题目。第二节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①学生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方式。②学生选择信息源。③师生共同制定契约。④课堂结构安排的变通性⑤由学生进行学习的评定。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①学生不局限于固定课堂②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活动③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活动第二节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五、主要评价贡献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局限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第三节知识分类的学习理论一、理论背景心理学的发展安德森二、知识分类知识的分类按照知识的获得、表征与提取的心理机制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第三节知识分类的学习理论三、陈述性知识及其获得陈述性知识定义: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表征方式: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命题常以句子为外部表现形式。获得过程:①激活与联结:知觉到的语言符号进入工作记忆中,激活了长时记忆中相应的节点,然后联结形成新的命题。同时也激活了这些节点有关的若干旧命题。②精加工:将新形成的命题与所激活的旧命题进行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局部的一组命题网络。③组织:将已形成的一组命题网络放到整个知识系统中去。第三节知识分类的学习理论四、程序性知识及其获得程序性知识定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表征方式: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产生式的一般形式是“如果(IF)……那么(THEN)……”。类型:①模式识别:指按照一定的条件,识别出客体所属的特定模式。②行动序列: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一系列操作。第三节知识分类的学习理论获得过程: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学生首先学习用陈述性知识表达的程序性知识。第二阶段:程序化阶段,经过大量练习,使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并进一步将小的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操作程序准确性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