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_第1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_第2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_第3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_第4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1.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占90%;全国14岁以下儿童总量超过2亿,其中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子女”有近2000万,“留守子女”总数也将近2300万。严峻的事实、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西安作为西部的中心和正在崛起的国际化大都市,集中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社会原因1.1.1高速城市化是“农民工”问题及其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一个基本社会场景。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年均规模达到了1500万以上。城市化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镇化水平1990年为26.4%,2000年为36.1%,2004年为41.8%,2000—2004年期间年均提高0.4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约为1000万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在短时期内流入城市工作和居住,其子女的受教育作为家庭生活的重要事项,自然也就成为他们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主要议事日程。尽管2004年初,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级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接受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全日制公办小学入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但公立学校设置重重障碍。这主要是学校出于升学率、社会影响等因素的考虑而不愿接受农民工子女。1.1.2国家对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问题的规范,开始是在1996年颁发的《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中体现的。其中的部分条款,明显地反映了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的城镇流动人口子女与流入地的城市居民子女在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性。如第六条规定:“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凡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的,流动期间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第十五条规定:“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在流入地接受教育,流入地学校或教学班、组,可以向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两条规定限定了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两个基本条件:户籍与缴费。反映出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有条件的。即使他们进了城上了学,仍然被拒之于优质教育之外。这种情况直至2003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才有了转机。文件明确要求,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求流入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接收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在人学条件等方面,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学校不得违规乱收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酌情减免费用。2006年6月29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了。它明确规定了农民工子女应该享受什么样的教育权利。第二章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二章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但实际上,现有关于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保护的法律由于规定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也没有明确的制约和惩处措施。加上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认识不到位,也是阻碍农民工子女实现平等受教育权的重要因素。政策、制度的不健全是很多流动儿童失、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民工子女在离开农村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动,其直接后果是流入地接收的流动儿童越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就越大,所以往往以地方财政困难为由,排斥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1.1.3现行户籍制度单是城市化,甚至是短期内的高速城市化,并不能构成“农民工”现象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安排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无疑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社会分类,而且延续至今,使得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业人口”仍然背负着“农民工”的标签。这不仅使得他们自己不能享受非农业人口的相关福利待遇,其子女的教育也随之成为一个问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一国两策”,对城市居民是一套政策,对农民是另一套政策。从宏观方面看,一是农民流动作为一种既成的社会存在,在他们实现职业的身份转换的同时,却失去了组织依托、保护和相关的制度承认;二是农民进城后,在户口、就业、社会保障、婚姻、子女就读等方面被基本排斥在城市之外。从微观方面看,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只片面地强调使用民工,却忽视了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对农民工最关心的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缺乏人性化的思考和有效的保障措施。他们子女的入学就成为一个困难。由于农民工子女没有城市户口,就必须交纳高额的学杂费、择校费和借读费。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流动儿童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按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政府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主要依户籍所在地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因此,流入地的教育事业费是以当地户籍为基数划拨的,流动儿童少年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则加重流入地公办学校的负担,这些公办学校必然要求其支付借读费。由于《办法》没有对流入地接收流动儿童所涉及的教育事业费进行合理的安排,而是赋予流入地学校收取借读费的权利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因而使农民工子女人学的费用大大高于当地户籍学生。除学杂费之外,农民工子女还要交择校费。在有些学校,择校费占了全年教育经费的近50%。因此,要逐步改革清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限制和妨碍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政策,这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1.2学校原因在学校教育方面,“流动子女”面对的主要是入学问题和能否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只要到当地的教育部门登记报名就可以入学。在陕西省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学校,入学难是流动子女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当然,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越来越重视,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相信入学问题会逐步得到较好地解决。城市里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比农村学校强,应该更有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但是据我们调查,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的占到了45%,没有变化的占到了44%,成绩下降的占到了11%,这说明好的教学环境对学习成绩提高固然有很大程度上的关联,但是孩子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个人努力也非常重要。同时调查发现,学校老师对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也并没有体现出特别的关注,进城的子女受过家访的仅占14.7%。1.3家庭原因自身的贫困有了认识,自卑心理从此产生。他们因此与社会产生隔膜、对抗甚至仇恨。一些地方专门设立的“民工子弟学校”或在公办学校内部单独编设“民工子弟班”更是对农民工子女贴上了“标签”,这些孩子会意识到自己是城市里的“异类”,是需要“隔离”起来的特殊群体。心理专家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