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答案_第1页
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答案_第2页
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答案_第3页
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答案_第4页
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农业生态学》课程作业姓名:屠江云学号:712305262019年级:12秋农业技术推广学习中心:嘉兴农业学习中心—————————————————————————————绪论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2.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3.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4.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简答题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类别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物构成生物农业生物、人类环境组分自然环境人工调控系统稳定性高低开放性封闭开放净生产力低高服从规律自然规律自然和经济规律论述题1.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环境组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受人类的控制2、农业生产系统的净生产力高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能较差4、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性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制约6、农业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区域性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2.阿利氏原则指每个生物都有自己最适的密度,过疏和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种群总是避免过分的分散和过分拥挤,使种群内个体能获得最佳的生活和生存条件。3.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4.群落稳定性群落对于环境的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能够自我调控、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使其内部稳定的能力5.耐性定律.耐性定律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它们之间的幅度称为耐性范围或耐性限度也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6.生境指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7.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8.粗密度粗密度单位总空间的个体数或生物量。9.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率。10.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11.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业立体模式。2.简述食物链的类型答按食物链的始端和生物成员取食的方式分为三种1捕食食物链也叫草牧食物链这种食物链起始于植物经过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这样一条以活的有机体为能量来源的食物链类型2腐食食物链也叫残屑食物链是指以死亡有机体或生物排泄物为能量来源在微生物或原生动物参与下经腐烂、分解将其还原为无机物并从中取得能量的食物链类型。3寄生食物链是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能量来源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论述题1.论述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加环类型答:食物链加环的作用1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3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食物链加环类型1生产环2增益环3减耗环4复合环5加工环2.如何利用系统的时间结构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答时间结构控制主要是农业生物的安排即根据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时间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搭配适当的物种实现周年生产。搭配的方法有长短生育期搭配、早、中、晚品种搭配喜光作物与耐阴作物时序交替子粒作物与叶类、块根类作物交错绿色生物与非绿色生物交错设置控制措施延长生长季节化学催熟、假植移栽等。主要方式有间作、轮作、套作、轮养、套养等。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名词解释:1.生态效率指食物链各环节上能量的各种转化效率。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3.生态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当营养级由低到高画成图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所含能量一般呈现出下大上小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4能值是一种流动或储存的能量中所包含的另一种类别能量的数量称为该能量的能值。5.初级生产自养生物利用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进行同化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首次把环境中的能量转化为有机体化学能并储存起来的过程。6.次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物进行同化、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过程。简答题1.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1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生产体系增加饲料来源、开发草山草坡发展氨化秸秆养畜2培育、改良和推广优良畜禽渔品种不断提高良种推广率全面提高农业次级生产力3适度集约养殖加强畜禽渔环境控制及设施工程建设减少维持能和其他消耗4推广鱼畜禽结合种养加配套的综合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和废弃物2.简述次级生产的作用答1、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2、生产动物蛋白质改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促进物质循环增加生态系统功能4、提高农副产品经济价值3.简述提高农业初级生产力的措施。答1、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2、保护农业环境、治理生态退化改善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条件建立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3、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4、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4.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改善次级生产的主要方向。答1发展草食动物2充分利用水面发展鱼、虾、蟹、贝类水生生物3发展腐生食物链生产4、发展沼气和堆肥等有机物综合利用方式有效利用分解能5、混合养殖多级利用。5.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的类型及作用。自然辅助能的形式有风力作用、沿海河河口的潮汐作用、水体的流动作用、降水和蒸发作用。人工辅助能包括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两类。前者是指来自于生物有机物的能量如劳力、畜力、种子、有机肥、饲料等也称为有机能后者是指来源与工业的能量投入也成为无机能、商业能、化石能包括以石油、煤、天然气、电等含能物质直接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工业辅助能以及以化肥、农药、机具、农膜、生长调节剂和农用设施等本身不含能量但在制造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的物质形式投入的间接工业辅助能。6.根据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水平和数量,生态系统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这题不会7.简述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1、扩源扩大绿色植被面积2、强库一是从生物体本身对能量的贮存能力和转化效率考虑二是从外界生存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考虑加强辅助能的投入3、截流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可能地截留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扩大流通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4、减耗降低消耗节约能源。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名词解释:1.物质循环的库物质循环的库物质在的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2.物质循环的流物质循环的流物质在库与库之间转移运动状态。3.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作用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残留浓度是处在高营养级的生物其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4.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因难以降解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简答题1.简述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原则。答1、多样化的养分输入2、建立养分循环再生机制3、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养分减少养分流失4、系统的整体优化2.简述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按物质的主要贮藏库不同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循环和沉积物循环。3.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答1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2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3养分保持能力弱流失率较高4.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4.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答1、通过减少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的转换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系统。2、通过对水土流失、盐碱化等退化土地的治理和恢复、休耕、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等土地整治措施3、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加快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用农业生产的生物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消费等。5.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治理方法?答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为大气污染、城市污水排放、农田化肥使用过量、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体养殖等。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法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2、降低内源性营养物质的负荷3、去除污、废水中的营养物质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简答题1.简述自然信息流与人工信息流的特点答1、自然信息流一般没有专用信道、信息传输距离有限人工信息流一般有专用信道、信息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大2、多数自然信息流在信息传输中消耗能量多而现代的人工信息流在信息传输中消耗能量少。3、自然信息流信息转换速度慢人工信息流信息转换速度快。2.农业生态系统中资金流与能物流的关系类型有哪些?答通过价格的耦联关系和相互独立的关系3.生态系统自然调控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答1程序调控2随动调控3最优调控4稳态调控。4.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直接调控主要有哪些?答包括系统模式的选定和技术体系的确定系统模式直接调控包括环境改造、品种布局、输入安排、产出计划、内部关系等技术体系的采用工程措施加生物措施。第七章农业发展的生态轨迹名词解释:1.刀耕火种特指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原始耕作方式。先砍伐树木再用火烧光林地种植数年便撂荒自然恢复林地后再砍树、烧荒、种植作物如此反复。2.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3.工业化农业通过大量工业品投入来支撑的农业。4.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5.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5.可持续农业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简答题1.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主要是什么?答1地力和养分维持机制农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外部物质的收集利用、绿肥生产和利用、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粪肥的循环使用传统。2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害虫、病害控制技术、草、鼠、鸟害的防治技术。3、哲学思想和农业中的系统构建三才和三宜的思想、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实践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措施是什么?答1、对传统农业经验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进行筛选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改造走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2、吸纳现代科技如现代科技手段掌握用地信息、需要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现代生物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鉴别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及需要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生产生态安全的农用化工产品。3、注重农业的合作经营和企业化经营坚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激励。分析题1.分析农业起源、农业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答:一、农业的起源是人类压力和可驯化生物存在相结合的结果,人类的生存压力是基本的动因,当生态压力特别明显,人口数量超出自然环境承载力,会促使人们寻找新的生产方式,同时多样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的生物资源能够使人类有机会获得驯化对象,促进农业的发展二、在农业发达的区域都有灿烂的农业文明,但大多数农业文明又都因为农业的衰落,农业支撑体系的崩溃而中断,而农业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态环境的恶化。2.我国农业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未来的农业要如何走?答:在总体上我国农业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化肥、农药、农机的投入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我国的农业发展不一概地反对使用化肥、农药,而要强调注意克服化肥农药的负面影响,鼓励扩大生态农业的经营规模,鼓励减少对输入能源和养分的过度依赖,重视内部循环利用过程,走循环农业、可持继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第八章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体系第八章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体系简答题1.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答:1、水土保持模式,主要技术:有拦蓄、造防护林、作蓄水工程,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等2、小流域模式,主要技术: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坝系、节水灌溉、建水土保持林,建立多年生多层次的植被覆盖模式等。3、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4、生态恢复模式,进行农业群落、混农林业群落等人工植物群落的建设对退化农业生态系统修复。2.秸秆与禽畜粪便循环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秸秆循环利用的途径:1、直接做有机质补充农田;2、作为饲料供牛羊等草食动物食用;3、通过氨化处理、微生物发酵及添加剂处理,可替代部分粮食。禽畜粪便循环利用的途径:1、经过处理作为食用菌培养料和猪、鱼等动物饲料;2、作为沼气原料,又可作为有机肥利用3.简述减少农药、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