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与设备》审查要点-建筑结构抗震_第1页
2021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与设备》审查要点-建筑结构抗震_第2页
2021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与设备》审查要点-建筑结构抗震_第3页
2021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与设备》审查要点-建筑结构抗震_第4页
2021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与设备》审查要点-建筑结构抗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顶共8第顶共8页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顷共8第顷共8页2021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与设备》审查要点:建筑

结构抗震自己整理的2021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与设备》审查要点:建筑结构抗震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与抗震设计有关的一些概念为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根据具体情况,结构单元之间应采用牢固连接或有效分离的方法。高层建筑的结构单元应采用加强连接的方法。设置尽可能多的抗震防线。强震往往伴随着多次余震。如果只有一道防线,第一次破坏后,结构会因为破坏积累而坍塌。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在强震作用下形成多重防线,并考虑某一道防线被破坏后内力重分布的影响,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结构倒塌的有效措施。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结构刚度和承载力应沿建筑高度均匀连续分布,以避免结构的薄弱或薄弱部分。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和耗能能力。主要耗能构件应具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的刚度,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应视为主要耗能构件。合理控制结构的非弹性(塑性较区),掌握结构的屈服过程,实现合理的屈服机制。框架的抗震设计应遵循“强柱弱梁强节点”的原则(柱不先于梁破坏,因为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是局部的,柱破坏会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一一有可能整体倒塌,后果严重)。当构件屈服和刚度降低时,节点应能保持其承载力和刚度不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滑移、过早剪切破坏、混凝土破碎等脆性破坏。考虑到上部结构嵌在基础结构或地下室结构上,基础结构或地下室机构应保持灵活工作。高层建筑基础主应力范围内有较厚的软粘性土层时,不宜采用天然地基。天然地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地震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二)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页共8页(1) 多层和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适用高度应符合表(见规范)的要求。平面和垂直方向不规则的结构的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2)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房屋的强度、结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满足相应的计算和结构措施的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见规范)确定。(3)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于抗震墙较少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部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根据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其框架相同。2) 裙房与主体建筑相连,除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得低于主体建筑的抗震等级;裙楼顶层及相邻上下楼层的主体建筑结构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楼与主楼分离时,应根据裙楼本身确定抗震等级。3)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预埋件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应逐级降低,但不应低于4级。地下室没有上部结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3级或更低。抗震设防类别为第项规定值的70%可用于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抗震缝宽度,第项规定值的50%可用于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抗震缝宽度。且不应小于lOOmmo当抗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缝宽应根据较宽抗震缝的结构类型和低层房屋的高度确定。地下部分可无地震裂缝;当有设防要求时,伸缩缝和沉降缝应满足抗震缝的要求。8度和9度框架结构房屋抗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抗震缝两侧框架柱箍筋应沿房屋整体高度加密,并按要求在缝两侧设置不少于两个与抗震缝垂直的防撞墙。每侧防撞墙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并应分别对称布置,长度不得超过层高的1/2,抗震等级可与框架结构相同。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应分两个方向布置,柱中心线与抗震墙中心线、梁中心线与柱中心线的偏心距不应大于柱宽的1/4。高度大于24m的甲、乙类建筑和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超过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之间无大开洞的建筑物和屋而的长宽比不应超过表8-11的规定;超过时,应考虑人体地板而内变形的影响。(7) 采用预制建筑物和屋顶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和屋顶的完整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当采用钢筋现浇面层加固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8)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抗震墙应贯穿房屋的整个高度,横向和纵向抗震墙应连接在一起。2) 端柱应设置在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孔的两侧)或与抗震墙在另一个方向连接。3) 房屋较长时,不宜在房屋端湾设置纵向高刚度抗震墙。4) 抗震墙洞口应上下对齐,洞口与端柱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5) 楼梯间应设置抗震墙,但不应造成较大的扭转效应。(9) 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端柱应设置在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孔的两侧)或与抗震墙在另一个方向连接;端柱应设置在落地墙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或与抗震墙另一方向连接;2) 长抗震墙应设置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形成洞口,一面抗震墙应分成若干等长的墙段,每一墙段的高宽比不应小于3;3) 墙肢长度沿结构整体高度不应有突变;当抗震墙有大洞时,在第一和第二抗震墙底部,洞口应上下对齐;4) 对于某些矩形平面框架支撐抗震墙结构,框架支撐楼板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非框架支撑楼板侧向刚度的50%;框架分支楼抗震墙间距不应大于24m,框架分支楼平面布置应对称,并设置抗震柱。底部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得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10)抗震墙底部加固部分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部分的高度(1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架-支撐抗震墙结构的地基抗震墙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主楼与裙房相连,采用天然地基。除第一节、第五节、(2)(4)的规定外,在地震频发的情况下,主建筑基础底面不应出现零应力区。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预埋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大开口;地上结构地下室顶板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采用现浇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各方向各层配筋率不小于0.25%;结构底层侧向刚度在相关范围内不应大于地下楼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围应有与其屋顶相连的抗震墙;地下室顶板与地上框架柱对应的梁柱节点,除抗震计算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地下柱截面每侧纵筋不应小于地上柱相应纵筋的1.1倍,地下柱上端与节点左右梁端的抗震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柱下端的抗震抗弯承载力的1.3倍;当地梁刚度较大时,柱截而每侧的纵向配筋而积应比底层相应柱大1.1倍;同时,梁端顶部和底部的纵向钢筋而积应比计算增加10%以上;4)地下抗震墙肢端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而积不得小于底层相应肢端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而积。(15)楼梯应符合下列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