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岩相模式总结_第1页
碳酸岩相模式总结_第2页
碳酸岩相模式总结_第3页
碳酸岩相模式总结_第4页
碳酸岩相模式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碳酸盐岩沉积微相模式碳酸盐沉积的基本规律绝大多数碳酸盐是在浅水的海洋环境中形成的,其沉积作用过程主要受化学及生物化学条件的控制。1.生物在碳酸盐沉积中具有重要作用2.水动力条件对碳酸盐沉积具有控制作用3.碳酸盐沉积基本上在原地形成4.碳酸盐沉积主要形成于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环境5.碳酸盐的沉积作用迅速,但容易受到抑制。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比砂岩复杂,包括海相和陆相两类,但最常见到的碳酸盐沉积多属于海相沉积。碳酸盐岩沉积的地质特点为:①碳酸盐岩很少含碎屑物,这是它与碎屑岩的主要区别,且大多分布于海相环境。其沉积物源和沉积地区与生物丰度有关。②碳酸盐岩沉积作用与海浪、潮汐流及具体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如海湾、潮坪、海滩、泻湖、广海等,而与河流则关系甚少。③生物作用对碳酸盐岩形成关系密切,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及生物类型部反映了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④碳酸盐岩在成岩阶段,化学作用占主要地位,这与碎屑岩是很不相同的。⑤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及岩类都比碎屑岩复杂,它包括石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石膏、岩盐、石英砂、泥岩、页岩与硅藻土等。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1.陆表海和陆缘海的概念(Shaw,1964)A.陆表海(epeiricsea,epicontinentalsea,inlandsea,continentalsea):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低坡度,范围广阔,很浅的浅海。B.陆缘海(pericontinetalsea):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坡度较大、范围较小、较深的浅海。2.按海水运动能量带划分的理想模式Irwin(1965)陆表海清水模式--由海向陆,分X、Y、Z三个带:X带--深水低能带,波基面以下,灰泥及浮游生物碎屑—有利于生油;Y带--近岸高能带,波浪、潮汐的主要作用带,礁、滩—良好的储集相带;Z带--滨岸低能带,水浅,蒸发量大,泥晶灰岩(白云岩)、蒸发岩、藻叠层构造。3.潮汐相带模式拉波特(Laporte,1967)⑴潮上及潮间带(Z):蒸发作用强。白云岩、云质灰岩;叠层构造、干裂、鸟眼构造等。⑵浅的潮下带(Y):潮汐作用强。颗粒灰岩、叠层石、泥晶灰岩、冲刷、干裂等。⑶无陆源碎屑潮下带(X上):浪底之上,高能,发育礁、滩。⑷有陆源碎屑潮下带(X下):浪底之下,低能,泥晶灰岩。杨等(1972)A.潮上带—平均高潮面以上:白云岩、泥晶灰岩、少量蒸发岩。B.潮间带—平均高潮面和平均低潮面之间上潮间带—平均高潮面和平均海平面之间;泥灰岩、泥质白云岩。下潮间带—平均海平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内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藻灰岩。C.潮下带—平均低潮面与波基面之间局限潮下带—低能,含灰泥的生物灰岩或内碎屑灰岩开阔潮下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