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橡皮筋的滞后现象研究模板_第1页
实验五-橡皮筋的滞后现象研究模板_第2页
实验五-橡皮筋的滞后现象研究模板_第3页
实验五-橡皮筋的滞后现象研究模板_第4页
实验五-橡皮筋的滞后现象研究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实验五橡皮筋的滞后现象研究实验目的:探究橡皮筋的滞后现象。了解滞后现象发生的原理。仪器和用具: 铁架台、橡皮筋、砝码、尺子。实验原理、内容及步骤:实验原理: 橡皮筋的滞后特性对于著名的胡克定律,我们都很熟悉,其物理机理实际上就是表明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成线性关系,而橡皮筋或劣质弹簧在受到外力拉伸时,拉力与伸长量不是线性关系,下面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橡皮筋存在滞后特性。实验内容: 取三根保存良好无破损的相同橡皮筋,无缠绕无扭曲地悬挂于铁架台的钩子上。依次增加砝码数量,并依次记录橡皮筋的长度Xi。 增加8次砝码之后,再依次减少砝码的数量,记录橡皮筋长度Xi’。 将获得的数据绘制成图像。数据处理结果: 橡皮筋长度和砝码数量的记录表砝码个数12345678Xi/cm6.36.67.07.47.88.28.89.6Xi’/cm6.46.77.17.57.98.49.09.6分析与思考: 下方曲线为增加拉力对应的伸长量变化,上方曲线为减少拉力对应的伸长量.表明橡皮筋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特性,相同的拉力对应着2个伸长量.图中的2条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代表了在加减砝码这一周期中损失的能量,一般称为内耗ΔW,它在橡皮筋拉伸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相互摩擦错动而转化为热能散失在空气中.很多材料都存在着滞后与微观不可逆性,橡皮筋内在拉伸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变化.从图1中还可看出,随着砝码的增加,单位伸长量在变化,当砝码加大到一定程度后,单位伸长量越来越小,伸长量趋于极限值,从能量角度来分析,代表的物理意义是橡皮筋伸长到一定长度时,伸长变化量逐渐变小,导致摩擦散热减小,单位内耗也随之减小. 若讲橡皮筋换为弹簧,ΔX会更小,因此一般日常使用中难以察觉,但原理上考虑ΔX依然存在。 为了消除滞后现象导致的误差,《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的试验中,也同样记录了伸长时的长度和收缩时的长度,并取平均值。实验七用钢板尺测量激光的波长实验目的:(1)利用光的波动性,用钢板尺,根据激光的相干性和反射光的干涉原理,经过分析,找出规律,测量出激光的波长。(2)了解实验原理,掌握测量的方法。实验仪器:小型半导体激光器一支,普通钢尺一把,卷尺一把,胶带纸若干,纸若干,垫高物等。实验原理:(1)激光作为一种光源,由于其单色性好、方向性强、色散少等特点在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测量中,一般都要预先知道所用激光源的波长。不同材料和发光机制的激光源具有不同的波长。因此如何测定激光的波长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钢尺,测出了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而且看到了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的"奇怪"现象。它说明,反射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成立。若反射面上刻有许多很细且等间距的刻痕,就可使不同波长的光反射到不同的方向上去,这就是现代高科技中常见的光学元件—”光栅”的雏形,在传统的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中,就用到了这个分光器件。(2)钢尺测量激光波长的原理巧妙地利用了光的波动性质进行激光波长的测量,其原理如图1所示。让一束激光掠射(入射角不小于88°)到钢尺的一端,一部分光直射到光屏上,形成亮斑S′0,一部分反射到光屏形成亮斑S0。可观察到除了S′0,S0两个对称点外,在S0上面分布着一系列的亮斑S1,S2,S3,S4,S5……,这是因为钢尺上有刻痕的地方对入射光不反射,而两个刻痕之间的部分(刻痕的间距是d=0.5mm,刻痕的宽度是0.01mm)使光束产生反射。由于刻痕的间距与激光的波长是能够比较的,光束反射的同时又发生衍射。当两束衍射光的相位相同时,则会互相叠加而加强,在光屏上形成亮斑;若相位相反时,则形成暗斑。如图2所示,从光源的某一点A发出而在相邻光滑面B,B′反射的光到达屏上P点时所经过的路程差Δ(称为光程差)为:ΔABP-AB′P=BD′DB′=d(cosα-cosβ)(1)当Δ恰好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则这些衍射光的相位就相同,在P点叠加出现亮斑。而在Δ=0,即α=β处,形成的就是S0处所对应的亮斑。在S1,S2,S3,S4,S5……处,对应的Δ各为λ,2λ,3λ……。因此,由(1)式可知d(cosα-cosβ1)=λ(2)d(cosα-cosβ2)=2λ(3)d(cosα-cosβ3)=3λ(4)其中d=0.5mm是已知的。因此,只要测出以上式中的α,β1,β2,β3,……就能够计算出波长λ的值。实验中,使钢尺与光屏垂直,则tanβ=hL(5)由式(1)(2)(3)(4)(5)得:(6)其中,L是尺端到光屏的距离(2m左右),h是各亮斑到O的距离,而O位于S’0点和S0点的中心。量出各亮斑到O点的距离,即可求得各β值。而对于亮斑S0的β就是α。因此只要测量出中央亮斑到O点的距离h以及激光的照射中心到墙面的距离L,即可测量处激光的波长。实验内容与步骤:(1)测量时,把钢尺放在表面水平且抗震性较好的实验台上,末端漏出台面1~2cm。在尺端前方放置一与钢尺平面垂直的光屏,为了描绘干涉亮斑可在光屏上粘贴一张硬白纸。(2)打开半导体激光器光源开关,让出射激光束掠射钢尺有刻痕的地方。调节激光器的入射角,直到光屏上出现一系列的亮斑为止。固定好激光器,用铅笔记录亮斑所在位置(包括S’0和S0点)。标上坐标值,并测量光屏与尺未端的距离L。(3)记录下各亮级到O点的距离……,代入公式求得波长,并计算不确定度。实验数据:由记录数据的纸条可测出:,,,EQ数据处理:(1)计算激光的波长:把数据代入公式(6),可算出:,(2)计算不确定度:取h=,卷尺的仪器误差,钢尺的仪器误差,,,则由间接测量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可算得激光波长的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为===0.1%激光的波长λ=(635.40.6)nm=0.1%分析与思考: 激光束在钢尺上反射后形成干涉亮斑的实质是反射光栅模型,相当于在光洁度比较高的钢板上刻出一系列等间距的平行细槽而形成的。由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能够看出,用钢尺测量激光波长时虽然实验方法较粗糙,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大。但经过波长相对误差比较,此方法的误差与传统实验方法的误差大致一致。因此,在科学实验特别是工程技术现场应用中,使用该方法就能够很简洁的快速得到激光的波长值,或者是作为分光装置使用,把入射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分隔开来,很容易形成光谱,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使用精密仪器测量的周期。反过来,如果充当反射光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