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地区奶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_第1页
海拉尔地区奶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_第2页
海拉尔地区奶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_第3页
海拉尔地区奶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_第4页
海拉尔地区奶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拉尔地区奶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2002年初,海拉尔从该市撤出。这是内蒙古呼伦旗13个城市中唯一的一个。这个城市是自治市的中心、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东、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西、北部与陈巴尔虎旗毗邻。面积1319.80平方公里。下辖哈克镇(原为乡)、奋斗镇(原为乡)、建设镇(现改为街道办)。一、是坚持、发展、改造,阶段20世纪20年代海拉尔有着悠久的饲养奶牛的历史。奶牛饲养集中在下辖的哈克、奋斗、建设三个乡镇。早在1889年东清铁路西线修建时,迁入的苏侨,就已在现哈克镇、建设街道办事处等地饲养奶牛,并引进西伯利亚、后贝加尔奶牛品种。1932年日本入侵后,曾对奶牛品种进行改良。1946年该市解放前,所辖三个乡镇范围均已有奶牛饲养。当时散养粗放,公牛供农业生产役使,母牛所产鲜奶除自食外卖给城区居民。1949年,全市共饲养奶牛380头。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只允许社员每户养殖1头奶牛,其余归集体所有,集体养殖奶牛5000余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割资本主义尾巴,至1970年,三个乡镇只剩奶牛1500余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放宽了畜牧业管控政策,政府鼓励集体、个人积极饲养奶牛,促进了奶牛业发展。1985年,三个乡镇奶牛总数恢复至6011头,奶产量增至1.3万吨。1986年前后,奋斗乡等乡村开始引进三河牛。198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专家技术鉴定,哈克乡奶牛养殖达到三河牛技术标准,以此为标志,全市奶牛养殖业进入了第一次发展高峰期。1991年,全市奶牛总数达到10617头,牛奶产量达2.2万吨。由于受市场经济及乳制品生产企业经营滑坡等因素影响,奶牛业发展受到制约,一度低迷徘徊。到2000年,全市仍只有奶牛12974头,年产奶量2.8万吨。养牛专业户主要集中在哈克镇、谢尔塔拉镇(后撤销划归建设镇),其他镇、村只有散户饲养。2001年,经国家立项,建成现代化“海拉尔区奋斗镇奶牛养殖基地”,海拉尔市奶牛业发展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2004年,在全国奶牛发展会议上,奋斗镇绿色奶牛养殖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奶牛养殖协会命名为“全国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基地实现了奶牛舍饲化养殖、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全海区奶牛饲养全部实现了半舍饲,50%实现了全舍饲(奶牛放牧与圈养相结合为半舍饲;全部圈养标准化喂饲为全舍饲).形成了城郊奶牛饲养区、301国道奶牛饲养区和谢尔塔拉奶牛饲养区,建成了标准化牛舍1200余栋,面积12余万平方米,奶产业走在了呼伦贝尔市奶牛专业化、标准化饲养的前列。2005年,海拉尔区三个奶牛饲养区建成标准化奶牛小区8个、奶牛村6个、奶牛冷配站点54个,相应配备机械化挤奶厅22个。全区奶牛存栏增至5.1万头,年产牛奶增至15.1万吨。截至2011年,全海区共建成标准化奋斗镇奶牛示范小区、哈克镇哈克奶牛小区、哈克镇扎罗木得奶牛小区等18个奶牛小区,配套完善奶牛冷配站54个,增设生鲜乳机械化挤奶厅47个。全区奶牛存栏达到6.4万头,商品奶总产达到了22万吨。奶牛品种改良、综合技术配套服务为全市做出了示范及表率。海拉尔区以仅占呼伦贝尔市1/100的草场,饲养占全市1/10奶牛,生产商品奶产量占到了全市的1/7。二、拉尔奶牛业的发展(一)海拉尔区奶牛业发展历程海拉尔区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技术含量、城郊型奶牛业,奶牛饲养向奶源区集中,形成了连续成一线的奶牛基地、奶牛村、奶牛小区,饲养实现了规范化、集约化经营管理,形成了“公司+基地+奶户”经营模式,特别是舍饲奶牛业发展为全市树立了样板,但在饲养规模上距呼伦贝尔市统一规划要求和要达到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全区牛奶产量只能满足龙头企业北京三元乳业公司不到一半的鲜奶需求,且产奶大户哈克镇的鲜奶还要就近供给驻鄂温克旗大雁镇的洛娃集团双娃乳业公司。因此发展海拉尔区奶牛业,首当其冲的是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尤其是奋斗乡作为海拉尔区哈克、奋斗两个乡镇之一,虽然奶牛养殖不是主导产业,但牛奶产量还不如以养殖奶牛为主的哈克镇产奶大户扎罗木得村产奶多,无论如何产奶量还是偏低。2004年,奋斗乡奶产量5300吨,扎村奶产量10084吨;2007年,奋斗乡奶产量9500吨,扎村奶产量13142吨;2011年,奋斗镇奶产量8200吨,扎村奶产量23510吨。从中不难得出奋斗镇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尤其是2007年建设镇撤销改建街道办事处后,2011年区政府决定原建设镇所辖5个行政村由奋斗镇代管,原建设镇奶牛养殖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一定比重,为奋斗镇发展奶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该镇整合发展奶业资源,扩大奶业经营规模潜力和空间很大。为此,建议该镇应该统筹规划奶业发展,整合扩大现有养殖基地、小区,以便形成规模经营效益。(二)鲜乳优质优价政策没有充分体现2001年以来,由于海拉尔市(区)委、政府重视奶牛业发展,扭转了奶业发展徘徊状态,使奶业在北京三元乳业公司等乳品企业拉动下崛起,但在协调奶户与乳品企业关系、资金投入与支持,对科学饲养奶牛的宣传、教育、引导、示范等方面仍没有完全到位。鲜乳优质优价政策在养牛户身上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散养户向乳品生产企业提供的鲜奶还存在质量问题。在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政策扶持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力度还不够大。(三)是采集了近两年来奶的情况奶牛养殖成本大,效率低,饲料价格一涨再涨,投入产出难成比例。尤其是近两年来日产鲜奶15公斤以下的奶牛,扣除饲养成本和人员工资外,养殖根本没有利润,导致农户减少对奶牛养殖的投入,有啥我喂啥现象日渐凸显;管理粗放,养殖条件差,导致奶牛疾病频发,影响了养殖效率。(四)海拉尔区奶牛业发展现状总体上看,海拉尔区畜牧业属城郊型,既不同于牧区,也不同于农区,发展奶牛业受城市面积小、草场有限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奶牛业发展要提高科技含量,以全舍饲、半舍饲为主,重点解决青贮、喂饲饲料问题。2010年,全区有饲料生产企业5家,饲料经营户19家,种植饲料作物4.2万亩,禁牧10万亩,休牧30万亩,实行草畜平衡草场50万亩。从既要长期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现有的饲养条件难以满足奶牛业扩大经营规模需要;尤其是饲草来源,郊区农户主要靠民间形式到周边牧区打草分成,获得有限干草,而且现已无可能。发展海拉尔区奶牛业,有待从根本上解决草畜矛盾、种植饲草料和开发饲料作物问题。局部上看,海拉尔区奶牛饲料品种单一,精粗搭配不合理。70%奶牛养殖户没有搭配奶牛日粮,有啥喂啥现象较突出,尤其是在奶价波动时更明显,不按奶牛产奶量补充精料,舍不得饲料成本投入,特别是严重缺乏蛋白质饲料供给,导致有好的奶牛品种却得不到较高的产奶量;30%奶牛养殖户舍得投入精料补充,但搭配不合理,同样影响奶产量提高。(五)加强专业技术服务海拉尔区发展奶牛业,具有相对完善的畜牧、兽医、草原等技术咨询与服务网络,长期聘请内蒙古农业大学从事草原饲料加工、家畜改良、动物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展技术服务,为奶牛饲养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但在草原和种草、种饲料及饲料加工体系等方面尚需加强,政府应以行政手段在此方面加强调控与引导,创造有利于全海区奶牛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三、发展奶牛业的对策和建议(一)加强政府管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2000年以来,海拉尔区提出“稳定猪禽生产,大力发展奶牛、肉牛和饲草料的产业调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养牛户扩大养殖规模的积极性。“十二五”期间,区政府在制订、执行符合实际的发展奶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要坚持行政领导与龙头企业扶持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奶牛业加快结构调整、寻找新的突破口;尤其是要协调乳品龙头企业调整鲜奶价格,实行优质优价、保证收购。区、镇两级政府要大力宣传北京三元乳业公司等企业实力及产品,树立企业形象,以此带动全区奶牛业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加快发展。为加强奶源基地、小区建设,调动投资者和饲养者的积极性,政府要为养殖基地、小区养殖大户提供便利土地,并继续执行在投入生产前三年免去各种收费政策;对奶业税,实行征后等额支付;对退耕还林还草、建立饲料基地,继续执行三年减免土地承包费。对本地企业和外地投资商投资奶牛业基地建设,要一视同仁,给予享受招商引资和发展奶牛业同等的所有优惠政策与待遇;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镇、村要在饲料基地、建设用地使用上提供保障。制定完善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技术承包、科技服务与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的优惠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建设挤奶站、科技示范园区所收取的出让金可由财政全额用于扶持奶站、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对科技示范园区、奶牛小区以及养殖专业户,政府行政部门要从审批到建设,逐个环节主动介入,减少程序,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和落实奶牛养殖风险基金业扶持政策,使奶牛养殖富民工程真正让农民受益。奶牛业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集约化、高技术的产业。区、镇政府要针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奶牛养殖科学知识的实际,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与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方式,改变奶牛养殖户传统饲养观念,提高奶农科技素質和养殖水平,特别是要想方设法为养殖户提供购牛贷款担保、赊销饲料、购置设备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扶持养殖户健康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哈克奶牛合作社、奋斗镇奋进奶牛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奶牛养殖社会服务体系构建,为奶牛业发展保驾护航。发挥合作社、协会组织在行业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作用,解决技术指导、疫病防治、饲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创造“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新模式,并由物价部门、奶牛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制订奶价。(二)加大奶业基地建设,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要针对“十二五”期间海拉尔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编制完善“海拉尔区奶业发展规划”加强奶牛基地、小区等基础建设。奶牛基地、小区建设要和城郊、村城市化建设协调一致;同时通过奶牛业项目实施,修建青贮窖、奶牛舍、氯化池等,提高奶牛产奶能力。要把“绿色奶源基地建设”,作为各村镇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把促进发展奶牛业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力争取得实效。同时,奶牛示范户要对圈舍进行扩建,创造良好养殖环境,减少奶牛疾病风险。要按照呼伦贝尔市“注重基础、强化调整、立足长效、全面提高”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当超前原则,努力使奶业基地、小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奶源区建设向沿铁路线和301国道范围集中,构筑海拉尔区带动呼伦贝尔市绿色奶业发展大区域,实现局部跨越式优化升级,形成聚集生产要素的载体和原料基地核心增长极。要以暖棚建设为主导,达到每头奶牛至少有平均6平方米以上暖舍,实现绝大部分奶牛养殖全舍饲。推行标准化、模式化饲养技术,实现由单纯数量扩张型向数质并举的效益型奶牛业经营发展的转变。要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哈克乡实施草业奶牛业系统工程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发展人工草地,建设高产饲料地,推行青贮养奶牛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海拉尔区2005年已建设草原24.5万亩,种植饲料作物10万亩,人工种草4.5万亩,改良草场4万亩;2011年,人工草地种植1万亩,饲料作物种植7.7万亩,实行草畜平衡草原面积53万亩,禁牧37万亩。为奶牛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今后要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和已垦草原退耕还草项目,力争使每头奶牛平均有2亩青贮玉米、1亩有灌溉的高产饲料地,保障奶牛不断提高单产、增加产奶总量,降低单位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三)加强大力加强牛奶养殖品种的选育,确保优良品质、降低生产一是要继续坚持奶牛业专业服务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原则,建立以奶牛业专业服务为重点、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为依托、农民技术服务点为补充的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配套技术服务体系。二是要坚持引进高产奶牛与冷配自繁奶牛相结合原则。贯彻“冷配自繁为主,引进为辅、引改结合”的方针。在抓好引进高产奶牛的同时,突出抓好养殖基地、小区、养殖大户的自繁自育,每年新增奶牛中冷配自繁数要达到95%以上(数字要求高于牧区、农区)。海拉尔区奋斗镇经多年品种改良繁育,全镇奶牛已全部改良为优良的新西兰荷斯坦奶牛品种。总而言之,全区奶牛饲养,要以提高奶牛质量、单产为主攻方向,增加鲜奶总量为目标,加大实施奶牛“种子工程”力度,采取奶牛良种“引、育、繁、推”并举措施,加强奶牛良种繁育、良种推广体系建设。一要在产奶结构上,本着调高品质、调优品种原则,把住种牛选用关,运用现代育种手段,提高其产奶性能,大幅度增加高产奶牛比重,形成商品奶生产优势基地、小区。二要打好“奶牛冷配改良”攻坚战,抓好奶牛冷配改良工作,增设冷配站,配备冷配器材,确保奶牛冷配改良工作的顺利进行。坚决淘汰劣质公牛,奶源区奶牛要全部冷配,扩大优良奶牛规模和数量。三要对冻精、液氯实行统一组织、统一供应、统一制定奶牛配种收费标准,防止引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产奶牛覆盖度。四要坚持开展奶牛胚胎移植,继续开展国家农业部下达的万头奶牛胚胎移植工程。五要加强荷斯坦牛、三河牛的选育提高。对饲养状况较好、现已达到舍饲或半舍饲养的奶牛,应继续用优质的荷斯坦奶牛精液进行冷配改良,迅速提高其单产水平。三是要把好奶牛入口关,全力抓好防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