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他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文章随物赋形,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创作了无数名篇佳作。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希冀;挥洒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无限豪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悲怆。

他是谁呢?苏轼

面对山水之美,陶弘景忍不住发出“实是欲界之仙都”的感慨,并提笔成章分享给友人;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苏轼则记下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抒情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游承天寺时又有怎样的感慨呢?

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掌握文章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01文学常识标题解读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抒情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碑记游记杂记记…事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情绪。文体知识

记承天寺夜游

游记——体裁现在湖北黄冈,点明游玩的地点点明时间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文—“唐宋八大家”之一;汪洋恣肆,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清新雄健;词—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宋四大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谤讪朝廷”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审讯历时五个月,在多方营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轼幸而死里逃生,被贬往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在黄州,有职无权,无事可做,但他并不悲伤憔悴,仍然乐观旷达,自适于山水之间,于是写了《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准字音,划分节奏01疏通文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想要,打算。窗户。睡觉。共同,一起。考虑,想到。高兴的样子。介词,在。院子里。疏文晓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形容水的澄澈。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均为水生植物。大概是。01文言积累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中庭

)动词,参与,文中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动词,和。一词多义与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一起01合作探究游。1.从标题《记承天寺夜游》中找出一个关键字。

2.结合文章内容和创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①因为月色很美。②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地点黄州承天寺内容庭院赏月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找关键句,再体会作者心情。“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闲人”欣喜之情有点儿遗憾急切、激动、渴望心有灵犀的喜悦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从容、闲适关键句

心情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句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请作简要赏析。这短短的三句话,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1)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其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的月下美景图。

(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的皎洁。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二者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5.作者因景议论抒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谓“闲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即政治生活清闲之人。2、具有闲情雅致的人。闲人

作者的感情: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投进监狱,严刑拷打,历尽屈辱方才出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有职无权,生活窘困,在城东山坡,耕种养家,友人不敢与其来往。

6.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并依此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其内容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叙

描写

——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议论抒情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月下庭中景物的描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接着再议论抒怀,月下感叹,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01拓展积累月之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关于“月亮”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