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部件结构原理介绍(初稿) - 副本_第1页
系统部件结构原理介绍(初稿) - 副本_第2页
系统部件结构原理介绍(初稿) - 副本_第3页
系统部件结构原理介绍(初稿) - 副本_第4页
系统部件结构原理介绍(初稿)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结构原理介绍目录第一部分系统部件组成第二部分循环系统介绍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第一部分系统部件组成系统部件组成

压缩机

定速压缩机压力容器

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

储液器两器蒸发器冷凝器变频压缩机阀类电子膨胀阀电磁阀截止阀单向阀其它过滤器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板换、二重管四通阀消音器第一部分系统部件组成

系统构成第一部分系统部件组成第二部分循环系统介绍

制冷循环接室内侧第二部分循环系统介绍

制热循环接室内侧第二部分循环系统介绍FS3Q回油及旁通接室内侧制冷剂和油的混合物冷冻机油第二部分循环系统介绍RAS-560FSNQ(20HP)FSNQ回油及旁通第二部分循环系统介绍RAS-560FSNQ(20HP)

系统图第二部分循环系统介绍想一想,FS3Q、FS5Q和FSN1Q系统有何区别?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主要系统部件压缩机压力容器过冷设备四通阀单向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压力开关电磁阀检测接头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一、涡旋压缩机内部供油外部供油

示意图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

压缩机编号规则介绍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

涡旋式压缩机的几何参数

尽管可以有不同的涡旋盘形状,圆的渐开线型式是很适合涡旋盘的设计和生产的。这一广泛应用于齿轮齿剖面的基本几何形状产生了相互配合的涡旋盘部件间在整个压缩过程中的相对滚动和滑动。这种剖面可被描述为由一个柔性部件(如绳子)的展开而产生的拱形剖面。柔性部件展开时所沿着的圆被称为基圆,其展开产生了对应于每一选定尺寸的圆的唯一的剖面。这种唯一的剖面确定了一种可实用的压缩机涡盘设计所需要的功能表面。当选定了基圆直径,唯一的渐开线剖面的起点可以被逐步调整以产生厚度尺寸,通过增加剖面边界内区域的高度尺寸,一个实用的渐开线涡旋盘就可以实现了。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

为了制造一台符合使用要求的正排量压缩机,两个同样的渐开线涡旋盘成180°反相放置。当180°相位差移动到接触点时,两个同样的渐开线涡旋盘中形成了共扼的月牙形空间。一个涡旋盘固定,另一个与之配合的涡旋盘则可沿一定的轨迹运动,且保持180°相位关系(没有自转),这里利用一些反自转机构。这个轨迹运动完全是圆形的,大小取决于基圆半径和所选的涡旋盘叶片厚度,应使其在轨道上的任何位置上月牙形空间边界都保持接触。共轭的月牙形空间容积在两个接触的涡旋盘的最外部形成,密封后通过轨迹运动向内挤压,使在涡旋盘内部区域出现容积的明显减少。这些被压缩的气体通过位于相互配合的涡旋盘最内部的气体通道被排除。最外层的密封的空腔容积决定了压缩机的排气量,而最内部的减小的空腔容积由排气口的构造决定。一般说来,几个或更多的轨迹(曲轴旋转)共同完成压缩循环,以实现连续的压缩过程。最外部的空腔容积(吸气)和最内部的空腔容积(排气)是由轨迹运动和基本形状参数唯一确定的。很明显,一个渐开线涡旋盘组合展示了内在的容积减少和由此产生压缩比能力,而且渐开线涡旋盘组合有一个内在的压缩过程。因此,渐开线涡旋式压缩机不需要阀,并且在很宽的一个运行条件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容积效率。

压缩原理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连续不断的吸、排气;涡盘左右两侧同时进行压缩;

压缩机结构主要是由动涡盘、静涡盘、十字滑环、曲轴、支架、机壳等组成。涡盘安装在机壳上部,静涡盘和电动机定子安装在机壳内壁上,十字滑环是在上下两面设置相互垂直两对凸键的圆环,上面凸键装在动涡盘背面的键槽内,下面凸键装在支架键槽内,十字滑环的作用是防止动涡盘倾斜和自转。在动涡盘下面设有一个背压腔,背压腔由动涡盘底盘上的小孔引入中压气体自动充气,使气腔压力支撑着动涡盘。

结构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不对称涡旋盘回油管副轴承结构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注意:更换压缩机之后一定要包扎好隔音罩,隔音罩可以降低配管振动,减少配管疲劳。压机隔音罩(1)进口:柔软,与压机外型吻合;(2)国产:坚硬,与压机外型分离;

动盘、静盘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

十字滑环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

中间压力腔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涡旋式压缩机和螺杆式和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等其它回转式压缩机一样和活塞式相比需要很少的运动部件。在涡旋式压缩机机构中所有接触点的滑动速度均较低.这就有可能利用直接接触来实现密封,而不需用油作密封剂。这种接触排除了间隙的存在,从而使泄漏减少到了绝对最小量。涡旋式压缩机的另一个性能特点是气体统一地流向中心,这样流动损失和从高温到低温的传热量都得到了最小化。缓慢、多室的压缩过程也使气流速度降低。吸排气过程连续,不使用吸排气阀件可以减少功率损失并排除使用阀件的压缩机所必有排气脉冲。涡旋技术固有的噪声和振动低。噪声源相对独立于气体波动,并且随着主要来自涡旋叶片接触表面不规则的机械冲击而增加。因此要求叶片剖面有很高的机械精度和表面加工质量以达到降低噪声。振动控制主要是确定平衡块尺寸以为运动涡旋盘质量提供动态平衡。某些扭转振动则是由同压缩过程相关的扭转扰动引起的。然而,由于压缩过程是连续的,这些振动同横向振动相比很小,可不必特别注意,这点同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一样。涡旋式压缩机的运行特性是具有较低的噪卢、振动和气体压力波动,以及高容积效率和等熵效率。运动部件少,加之没有动态阀件,从而提供了固有的很高的产品可靠性,尤其是在液体制冷剂的允许极限方面。对于单元式空调系统,在停止运行周期的液体制冷剂迁移和启动过程中暂时的液体回流都会导致压缩机机械系统方面非常高的压力负荷,并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对于一种典型的涡旋式压缩机设计,固定的容积比限制了最小压缩容积为初始容积的1/3。这一几何特性要求有很大容积的液态制冷剂以很大的压力锁定压缩机。由于涡旋压缩机压缩过程缓慢,且是柔性配台设计的,涡旋盘在压力过高时可以分开,从而可使多余的液体很容易地排走。相比效而言,活塞式压缩机在遇到液击情况时,随着活塞上移而使气缸内容积接近为零,致使气缸内所承受的压力非常高,因此要求压缩机能经受液击过程中产生的高应力。对于涡旋式压缩机,由于引起其结构破坏所需的液体回流量很大,所以它可以更好地对付液击。零件数量少,重量轻,体积比同制冷量的活塞机小40%,重量轻15%

特点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二、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一般泛指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工艺过程,并能承受压力载荷(内力、外力)的密闭容器。压力容器的分类方式根据不同的需要,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按生产工艺过程分为:反应、换热、储存、分离容器。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断面最大尺寸)大于等于150mm,且容积大于等于25升(0.025m3)最高工作压力≥0.1MPa

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习惯上按压力大小将容器分为四个等级(p为设计压力):

㈠、低压容器0.1Mpa≤p<

1.6Mpa;

㈡、中压容器1.6Mpa≤p<

10.0Mpa;

㈢、高压容器10Mpa≤p<

100Mpa;

㈣、超高压容器p≥100Mpa。我公司产品中共使用了三种类型的压力容器:

1、储液器

2、油分离器

3、气液分离器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

压力容器在制冷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气体高温高压气体低温低压压缩机(压缩)●耗电做功使低温低压冷媒气体变为高温高压气体冷凝器(冷凝)●向空气放出冷媒的热量使气态冷媒变为液态蒸发器(蒸发)●空气吸收冷媒的冷量使液态冷媒变为气态液体高压高温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制冷系统循环示意图

压力容器在制冷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油分离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

气液分离器1、安装位置:安装在压缩机的吸气端(低压端)2、作用:气、液分离作用和回油作用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注:制冷系统中油和冷媒互溶,油不能单独存在。平衡孔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气液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回压缩机低温低压气体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确保压缩机的回气量以及回油量。回油口堵塞的危害:

压缩机回气量和回油量不足,导致压机烧毁气液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回油孔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

油分离器1、安装位置:

安装在压缩机的排气端(高压端)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2、油分作用:油分离的作用,防止压机排出的润滑油大量进入管路系统。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回压缩机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

气液分离原理1、重力沉降: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在与气体一起流动时,液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产生一个向下的速度,而气体仍然朝着原来的方向流动,也就是说液体与气体在重力场中有分离的倾向,向下的液体附着在壁面上汇集在一起通过排放管排出。

2、折流分离: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流动时,如果遇到阻挡,气体会折流而走,而液体由于惯性,继续有一个向前的速度,向前的液体附着在阻挡壁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通过排放管排出。

3、离心力分离: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旋转流动时,液体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体,所以液体有离心分离的倾向,液体附着在分离壁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通过排放管排出。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三、过冷设备过冷设备有哪些?工作原理?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四、四通阀第三部分主要系统部件原理注:1.压差未达到要求或压差过大,四通阀均不会换向。2.四通阀的电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