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2019年年度报告_第1页
银行理财产品2019年年度报告_第2页
银行理财产品2019年年度报告_第3页
银行理财产品2019年年度报告_第4页
银行理财产品2019年年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理财产品2019年年度报告目录一、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背景 3二、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回顾 51、年内发行数量平稳增长,季末效应然明显 52、发行主体结构稳定城商行发行量增长迅速 53、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84、产品收益结构稳定非保本型产品成为主力 115、资产配臵高度灵活不同银行产品配臵偏差异明显 136、超短期理财双重受限短期理财占据半壁江山 167、个人客户是2012年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对象 18三、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 201、银行理财产品不存在流动性溢价 21(1)已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集中集中的期限收益率“性价比”低 21(2)理财产品不存在期限溢价的情况 242、理财产品收益率存在信用溢价 25四、可能会影响理财产品的事件 281、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入场将改变投资者结构 282、监管层监管的深入或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 29一、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背景--通胀势头得到遏制,采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市场利率下降,货币投放量稳定增长商业银行作为目前市场上最为主流的金融销售机构,在广泛意义上,基金、保险、券商资产管理产品、信托等都可以作为商业银行所售的理财产品。本文狭义上以由商业银行作为发行主体发行的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讨论。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继承了11年的高速发展势头,全行业呈现供需两旺的状态,并延续了爆发式的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首先是作为理财产品发行方的商业银行存在发行产品的动力。2012年12月5日,惠誉评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补充流动资本的重要方式。而2012年6月7日通过,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实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在监管层面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提出正式法律要求,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灵活且多用途的金融工具,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其次,投资者作为理财产品的需求方,对于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货币资金管理,获得更高收益率的理财理念的认可程度愈发加深,也从侧面加强了市场的需求。如上图所示,2012年全年,抗通胀政策持续发挥作为,CPI水平发生高位滑落,从2012年1月的的4.9%,降低至2012年11月的2%,并于2012年3月跌破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负利率”现象已经实质扭转。与此同时,为恢复经济增长,央行分别于2012年6月与2012年7月两次调低一年期存款利率至3%,并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滚动式逆回购提高货币供应量,M2总量持续上升。经历了上一轮通胀后,人们对于财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增加,而过低的存款利率也使人们对于主动管理货币资产的需求增加,推动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持续发展(见图1)。二、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回顾1、年内发行数量平稳增长,季末效应然明显从分月统计数据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稳步增加,2012年前6个月,月平均发行产品2395只,低于7-11月的月平均发行2809只。同时2012年理财产品发行的季末效应依然明显,理财产品发行的季末效应是指由于季末是银行存款考核的时点,因而该时点上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将会得到提升的现象(见图2)。2、发行主体结构稳定城商行发行量增长迅速从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上看,与2011年相比,2012年发行主体结构相对稳定,国有控股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依然占据发行方的主体位臵。2012年全年,国有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为31.19%,股份制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为34.57%,股份制银行产品发行量首次超过国有银行产品发行量。与2011年相比,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和下降了10%,但依然占发行市场的大部,外资银行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上升至2.5%,较2011年上升1.5个百分点,而农商行等构成的其他银行类则较2011年下降了0.64个百分点,总体发行主体的构成结构保持稳定。全年变化最大的部分来自于城商行发行数量的迅速增长,发行占比从2011年的17%迅速增加至2012年的25.24%,发行占比与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的发行占比差距已经缩小到不足10个百分点(见表3、表4)。从不同主体2012年发行产品数量的分布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国有控股银行个体发行量较之其他类别银行仍明显优势,前三大发行主体平均发行2396只产品,远超其他类别银行发行均量,城商行、外资行与其他类银行个体发行规模依然较小(见表1)。城商行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的迅速增加。我国城商行数量众多,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共有66家城市商业银行,超过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数量总和,同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时间较晚,自身规模有限,面临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农商行在内的多重竞争,有着强烈的扩大自身规模以及通过竞争获得市场份额的双重驱动力。2012年全年,城市商业银行共发行7449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同比增幅达到83.34%,远超全年理财产品的平均增长水平,仅次于由于基数较小而增速迅猛的其他类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与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增长规模还是增长速率,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见表2)。3、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自2007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首次超过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后,人民币产品的市场规模保持了稳步的增加,市场地位得到巩固。究其原因,一方面,美元的持续走弱、类似挂钩汇率的结构化人民币理财产品等替代品的增加使得07年前以非人民币理财为目标所设计的理财产品已逐渐被市场趋势淘汰。另一方面,客户进行主动人民币资产管理意识正在增强,银行也有通过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扩大自身资产规模的意愿(见图5)。至2012年11月,全年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占27725只,较2011年同比增加31.27%,市场规模占比已达到92.02%,较2011年增加5.64个百分点。非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2398只,较2011年同比下降27.19%,市场规模占比7.98%,较2011年减少4.64个百分点。从已发行的外币产品分布来看,美元理财产品依然是非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的主导产品,澳元和港元理财产品分居二三位,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情况从另一方面揭露了国内投资者非人民币货币的持有与偏好情况。行集中程度较高,除美元产品外,其他非人民币理财产品前三大发行人发行的产品市场占比均超过50%,澳元产品前三大发行人发行产品市场占比为55.15%、港元产品为74.01%、欧元产品为73.67%、其他类货币前三大发行人的市场占比更是达到了94.95%,发行人集中程度明显;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是非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外资银行在澳元、港元和其他类理财产品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美元类理财产品由于发展时间较长,模式比较成熟,参与发行的银行业较其他非人民理财业务更多,城商行发行了其中15.86%的产品。4、产品收益结构稳定非保本型产品成为主力2012年由于股票市场全年不景气,使得收益率基本固定、期限选择多样、进入门槛较低且风险较低的银行类理财产品成为投资首选。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过程中,由于大量采用结构化设计,将高风险的投资标的,通过资产池打包与产品分级设计的方式合理的分散到多个产品中,针对高净值客户出售首先承担损失,并获得剩余浮动收益的高风险高收益级产品,针对普通投资者出售低风险,收益固定的产品优先级,这一部分产品所获资金主要投向于银行间债券和票据市场,银行本身拥有比较严格的风控与投资体系,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这一类非保本产品可以被认为近乎无风险。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18707只非保本型产品,同比增长23.71%,占全部发行产品62.46%,非保本型产品市场份额的稳定,说明投资者已经认同了这一收益类型产品。与2011年相比,今年发行的产品在收益类型上保持了稳定,非保本型产品、保本浮动型产品、保本固定型产品占比与2012年相比,同比变动-0.1%、2.58%、-1.24%,基本保持结构稳定。2012年,除外资银行外,各发行主体所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类型中,非保本型产品发行占比均超过50%,成为各发行主体的主要发行品种,同时,保本浮动型产品的发行量均高于保本固定型产品。外资银行发行产品主要以保本浮动型为主,主要是由于其发行产品主要挂钩股票、汇率、大宗商品等标的,其收益表现波动性较大,保本浮动型为主的收益设计,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保本的前提下,根据产品设计,获取可能的收益。5、资产配臵高度灵活不同银行产品配臵偏差异明显资产配臵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来源,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可配臵于多个市场,并随着各个市场的发展情况,灵活改变资产配臵比例,以期获得低风险的固定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往往根据资本市场的运行情况灵活调整资产配臵比例,05年时,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主要用于配臵其他组合的比例达到87.19%,只有8.15%的资产配臵于债券市场,造成资产单一配臵主要由于05年时可配臵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理财产品监管尚未严格,大量理财产品所获得资金用于银行补充自有资金进行放贷。从05年起,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理财产品可配臵资产类型逐渐丰富,资产配臵更为多元化,同时对于市场的反应也更为灵敏,如配臵于股票市场的资产,在07年牛市时最高配臵比例达到21.23%,而随着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08年开始配臵与股票市场资产比例已经只有6.64%,随后,持续保持低配状态,至2012年,配臵与股票市场的资产比例降至3.31%。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配臵资产比例紧贴资本市场发展脉络,前三大配臵市场分别为其他类资产32.47%、利率市场31.07%、债券市场27.9%,其中其他类资产主要为信托标的与另类产品标的为主。按发型主体分类来看来看,国内银行主要理财产品资金均集中配臵在其他类、债券与利率类资产上,除此以外,发型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将理财产品资金部分配臵于其他资产上,如城商行与农商行为主的其他类银行累计发行了686只可配臵于票据的理财产品,国有银行发行了58只可配臵于黄金资产的理财产品,而其他银行由于自身投研实力较弱且市场低迷,未发行可配臵于股票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外资银行由于自身业务特点,发行的理财产品资产配臵模式与国内银行不同,大量理财产品资产配臵于汇率市场与股票市场,此外,外资银行也发行了配臵于原油、黄金等商品的结构化产品。2012年,对于配臵票据类资产与信贷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受监管影响,双双急刹车,从08年开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资产大量配臵于票据市场与信贷市场中,资产配置比例最高达到14.81%与26.72%,2012年2月,为控制银行表外业务风险,银监会发布为《关于信托公司票据信托业务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紧急叫停票据类信托,同时对银行票据类理财产品展开针对性窗口指导,这一措施使得配臵于票据资产的理财产品数量急剧下降,2012年全年共发行1613只可配臵票据的理财产品,占比2.27%,同比下降72.03%。而在2010年银监会就通过口头通知、窗口指导、发行《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方式,加强监管、解决信贷类理财产品超常规发展的问题,并将其逐步纳入表内监管,2012年全年,单一投资于信贷类资产的理财产品仅发行24只,而组合类产品中含有信贷类资产的产品也仅有1063只,占比1.49%,同比下降72.22%,预计银监会出于银行系统稳定性的考量,短期内将继续加强对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不会放松该两项业务的监管尺度。我们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将越发看重于产品设计的资产配臵水平,在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跨行业、跨市场的合理配臵资本,通过市场的周期性发展获得稳定收益,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来源。6、超短期理财双重受限短期理财占据半壁江山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设计期限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降低,大量超短期理财产品转为短期理财产品发行。2012年全年共发行1574只超短期理财产品,市场占比5.05%,与2011年相比,发行数量同比下降79.71%,市场占比减少27.04%。与之相对应的,是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急速增加,2012年共发行18715只短期理财产品,与2011年相比,同比增加115.91%,市场占比60.02%,市场份额同比增加24.17%,短期理财产品成为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替代品,大量占领发行市场份额。除此以外,2012年发行的其他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结构与2011年相比大致保持稳定。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急刹车,最直接与最重要的原因是来自银监会为了防范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来进行变相的高息揽储行为所带来的风险,于2011年9月正式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在20011年11月的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由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提出: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并明确要求各家银行暂停发行一个月期限以下超短期理财产品。此外,资产配臵层面上的考量,也是超短期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出于短期赎回的考虑,更为重视投资标的的流动性,降低产品收益率,影响其产品的竞争力;可配置资产池中长期限的其他类资产比例的增加,也从另一方面加强了银行开发更长持续期的理财产品的意愿。从不同类别的银行情况来看,国有银行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银行体系,全年仅发行2只超短期理财产品,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发行数量虽大量减少,也依然分别发行了680只与206只30天一下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但总体而言,超短期理财产品的禁发,对于各大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均有显著的影响。7、个人客户是2012年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对象2012年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按照发行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针对单一客户群体发行的产品与针对混合客户群体发行的产品两类,在各自类别中根据所面向的具体客户种类进行细分,又可分为面向个人客户、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三种不同的客户类型。按照上述客户类型进行分类,2012年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可分为针对个人客户、针对机构客户、针对特定高净值客户三类针对单一发行对象的理财产品与针对含机构类混合可和与针对其他混合客户两类混合发行对象的理财产品,2012年,商业银行共发行25239只针对单一对象的理财产品与5096只针对混合对象的理财产品,针对单一对象的理财产品中,针对个人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市场占比高达66%,个人客户也成为2012年理财产品发行人最为重视的对象,针对机构客户发行与特定高净值客户发行的单一对象理财产品占比分别为11%与6%,而混合产品中,含机构类的混合客户市场占比达到15%。站在发行主体的角度上来看,2012年不同发行主体针对以机构客户与高净值客户发行的产品方式各有不同,国有银行、城商行与其他类银行均采用针对机构客户主要发行混合对象型产品而对特定高净值客户发行单一对象型产品的发行方式,而股份制银行则无论是针对机构客户还是针对高净值客户,在发行产品时均坚持以发行针对单一对象的产品为主。从理财产品需求者的发展来看,机构投资者、普通个人投资者与特定高净值客户由于自身的购买需求不同,对于理财产品在结构设计、期限、风险收益情况上必然有着细微的差别,因而,针对这种差别,设计面向特定客户的特定产品,必然是未来理财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三、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2012年全年,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依然保持高于同期定存的收益率,全年发行产品平均年华收益率4.62%,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配臵货币资金获得相对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率是其进行理财产品投资的初衷。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往往拥有不同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单纯购买更高名义收益率的产品是否能获得更高的真实收益?而面对大量同质的产品时,选择哪一个银行的产品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率?我们将通过分析决定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几大主要要素,探讨其对于理财产品收益率真实溢价的影响,为投资者揭示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构成。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我们通过理财产品的设计期限揭示其流动性溢价的构成;通过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的性质分类,揭示其信用溢价与部分投资者的偏好溢价;通过其发行的具体日期,揭示市场分割要素对于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同时,采用银行间同期限的质押式回购债券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因为相比定存利率,这一种利率有更好的期限匹配性,也能更好的反应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成本。1、银行理财产品不存在流动性溢价流动性溢价是指投资者在持有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因为丧失了投资资金的流动性而获得的溢价回报,通常而言,被占用的资金时间越长,理财产品发行人就应该支付更高的利率。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产品收益率往往直观的与产品设计期限呈正相关关系,即越长期限的理财产品,银行就要支付越高的收益率给投资者,投资者为了获得更高的名义收益率,往往购买长期限的理财产品,因而,我们将理财产品的期限列为首先计算的溢价。(1)已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集中集中的期限收益率“性价比”低2012年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结构有着明显的集中性,全年理财产品的发行集中在以下5个期限:35天产品发行2422只,63天产品发行797只,91天产品发行1672只,182天银行理财产品发行1169只,365天理财产品发行1021只。理财产品期限的集中分布,对于集中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在理财产品设计期限集中分布的时段,同期限产品发行供给大,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理财产品的估价也受其影响,溢价情况波动性变强,并会出现溢价普遍明显下降的现象。如图与表格所示,产品设计期限的集中性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最重要体现于集中设计期限的理财产品的收益溢价于期限的负相关关系。随着产品期限的增加,理财产品收益溢价也随之下降,35天期产品平均收益率溢价33.78BP、91天产品收益率溢价11.57BP,而182天与365天设计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溢价仅为-0.73BP与-26.08BP。其次,集中设计时段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溢价波动性逐渐增大来体现,在产品集中发行前后四天的时段,产品名义收益率均会产生较大幅度波动,随着产品期限的增加,这种波动率会同步上升,并在长期限的产品时段出现负收益率现象。91天以上设计期限的产品,其发行日邻近4天内均出现了负溢价的理财产品,而溢价低点与高点的差值也随之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理财产品发行周期的分布不均匀,短期产品较多,而中长期产较少,2012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期限在3个月内产品占比超过60%,而期限6个月内的产品发行占比更是超过了85%,较长期限的91天、182天与365天产品很少,从而使得消费者长期限产品选择范围降低,替代产品也少,出现了负溢价的产品。而中短期的35天与63天的产品虽然当日发行量较大,但是投资者可选择的替代品较多,发行主体通常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溢价才能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是发行主体习惯进行的成熟理财产品相互模仿,长周期的理财产品有利率风险,对于银行资产池研究和管理能力有较高要求发行较少;中短期产品市场需求度高,大量中小银行也采用模仿形式进入市场,这两者的结合造成了理财产品设计期限“扎堆”的现象。(2)理财产品不存在期限溢价的情况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溢价主要表现在长期限理财产品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上,2012年全年,长期限理财产品相比短期限理财产品拥有更高的名义收益率,但更高的名义收益率能否代表更高的实际收益率溢价呢?在计算长周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时,考虑到目前产品设计期限“扎堆”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集中发行日所发行的产品相比平时发行的的少量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均值更具有代表性,同时,为了减少波动性的影响,我们将截取时间拉长到产品集中发行当日的前后十天并计算均值,与对应期限的质押式回购利率进行价差计算。我们可以直观的认识到,对于银行发行的理财产来说,名义高收益率并不代表实际的高溢价,理财产品的收益溢价并不随着产品的期限而增加,相反,高期限的产品往往拥有更高的溢价波动性,获得实质负溢价产品的可能性更高。根据上述理财产品流动性溢价的特征,我们建议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不要被长期限理财产品较高的名义收益率所吸引,盲目进行长期限的资金配臵而造成自身流动性的紧张,应该根据自身流动性的实际需求情况,合理配臵相应产品,获得最适宜的收益率产品,同时无论购买长短期产品,均要注意在银行主推的产品设计期限时段中,在保证风险要求的前提下,灵活配臵资金方式,利用该类产品收益率的波动性,寻觅一个较高收益率的产品,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2、理财产品收益率存在信用溢价产品的信用溢价,是决定收益率的重要因素,他表示对产品发生违约情况的风险补偿,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其发行银行往往以自身的规模于实力为理财产品提供了信用背书,因而,我们将根据银行的分类,探究理财产品信用溢价的2012年理财产品市场中,外资行发行理财产品总体规模较小,同时发行产品灵活多样,通过挂钩不同标的,进行多样化的资产配臵,其收益率总体波动性较大,因而不纳入信用溢价评价体系,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需根据自身投资需求谨慎投资。除银行理财产品外,根据WIND分类,将我国银行体系按照其自身规模、股东与业务范围等情况,综合分类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其他类银行四种。根据测算后数据反映,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受不同发行主体影响,存在收益率溢价的现象,其溢价情况基本与自身规模成正比,国有银行以4.02%的平均收益率成为信用溢价最低的发行产品,这也与国有银行自身良好的资产规模和综合实力相对应。与此同时,股份制银行以4.55%的产品平均收益率和城商行4.75%产品平均收益率,均很好的反应了投资者与发行人对于理财产品信用溢价存在现象的肯定。农商行为主的其他类银行,虽然自身综合实力较弱,信用等级不高,但发行产品依然能获得较低的溢价,4.58%的产品收益率仅高过股份制银行0.03个百分点。同时,国有银行理财产品波动性最大,达到1.04,其他类银行发行产品收益率波动性最低,仅为0.42,收益率更为稳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种类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研发上的不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往往因为需要满足自身需求而以自行研发为主,其收益率差综合反应了发行主体信用于设计能力的差别,而其他类银行产品收益率低于城商行,则更好的佐证了主体信用溢价的存在,其他类银行自身产品研发能力较弱,发行理财产品大致模仿国有银行的成熟产品进行发行,产品较为成熟,相比城商行等自行研发产品,更有市场认同度,因而收益率低于城商行产品收益率,其溢价水平代表了市场中投资者对于其他类银行相比国有银行的主体信用差额。而不同主体发行产品收益率的波动,则反应了不同主体银行的市场议价能力与市场认同度。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其收益率波动性主要来源于其经常发行行的低收益率出产品,这一类产品的出现,从一方面说明国有银行于股份制银行有较强的市场议价能力,经常能发行出低利率也就是低成本的产品,也从另一方面市场也比较认可这两类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即使收益率很低,也依然能顺利发行和销售。四、可能会影响理财产品的事件1、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入场将改变投资者结构2012年10月22日,出于拓宽保险企业资金投向的目的,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四项新政。其中《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最为耀眼,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首次对包括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和券商理财等在内产品开闸,在权益投资收益下滑的情况下,希望望拓宽保险公司的收益来源。《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中规定,保险机构可以用不超购总资产规模50%的部分,投资包括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和券商资管产品在内的金融产品,至2012年底,保险机构总资产规模逼近7万亿,即最多有3.5万亿资金可以投入到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各个金融产品领域内,庞大的可投资金额与险资作为机构投资者对于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