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学段高中学科 历史编号教学课题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年级高二教学背景分析课标: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课标分析:“了解”的掌握难度和掌握程度应大于“知道”。“了解”的步骤应该从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的分析着手,学生能够自主推断户籍制度与赋税紧密相关。教材分析:本课为选必1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中的第一课,上承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下启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7课的内容,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以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18课的内容则介绍了西欧中世纪的基层治理,近代以来强调基层自治以及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进程,并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也逐渐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分别整合,将18课涉及到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内容整合到第17课。从本课三个子目的标题入手进一步梳理本课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发现第一子目“历代户籍制度演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编制、管理户籍的相关内容。第二子目为“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这些基层组织是政府编制户籍,也是赋役征发的基本单位,其正常运转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有效统治。第三子目“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主要涉及历代救济与优抚政策的具体内容,它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和基层政权配合,来保证中央集权与地方的安定。学情分析:本班的学生状况为:知识基础方面,经过必修课程,学生对历朝的时代特点以及基本制度已有基本了解,特别是《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对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已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些都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本课学完后,也将使知识连成体系,利于知识的关联和深化;学科素养方面,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基本的学科素养,能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分析、认识历史;能够从各种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明之间社会治理方式的多元特点;学习兴趣方面,户籍管理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本课内容之前没有太多接触,既生疏也有一定新鲜感;本课学习有助于打通之前较难理解的土地、赋役制度,能够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要尽量用文物资料、具体案例等创设情境,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热情。重点: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难点:东晋时期的土断;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特点。学习目标1.概括梳理古代中国户籍制度、中国历代基层组织形态的演变历程;2.通过不同类型史料,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印证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改革与赋税制度改革的联系;认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救济与救助的积极作用;认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评价设计探究:清前期湖北德安府应山县三次救灾表现出很强的相似性,体现了当时特色鲜明的“地方赈灾模式”。根据材料概括该模式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防灾救灾的有利条件。问题框架1.我们今天的户口本上有哪些基本信息,国家通过户口本能了解哪些基本状况,古代的户口的演进历程是怎样的?2.通过户籍制度可以对基层的信息进行掌握,但是现实的管理依靠基层。中国古代的户籍编制和管理离不开基层组织以及基层管理监督机制的建立。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及治理的组织是怎样发展的?3.如何来保证最底层人民的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稳定?教学方法与策略小组讨论法;讲述法;表格法;史料分析法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意图时间分配上图是一个户口页,我们看一下户口页上都有哪些信息呢,国家通过户口本能了解哪些基本状况,古代的户口的演进历程又是怎样的?联系现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课内容。教师:一般认为,户籍制度是伴随国家而产生的。国家产生征兵征税的需求,就会开始户籍统计。如夏禹的“会稽”、殷商的“登人”、西周末期的宣王“料民”等可能都与户口统计有关。那国家大规模编排户口是在什么时候呢?你如何知道的呢?展示史料:(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史记·秦始皇本纪》令民为什伍……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商君列传》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境内》教师讲述《史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汉代司马迁所著。《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秦献公424年公元前361年(一说公元前362年)是孝公父亲,是战国时期人物。学生根据史料内容及教师讲述得出国家大规模编排户口是在战国时期。加强对史书的了解,通过时间和史料内容来判断国家大规模编排户口是在战国时期。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及阅读史料的能力。8’展示史料:举民众口数……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府)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gǎo]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商君书·去强》思考:为什么战国时期开始大规模编制户口呢?学生通过史料联系所学得出原因:经济:井田制瓦解,私田的发展;政治:宗法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各国富国强兵的需求:发展农业;征兵、征税,加强对人口的控制等。文化:法家思想的推动。夏商周时期也可能制定了户口,为什么战国时期是大规模的编订户口,这和当时的社会变革有重要的关系,学生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加深学生对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的深入了解,培养历史背景类答题的全面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阅读教材P99100页,自主梳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完成时间轴的填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时间轴的方式进行填写,增强时空观念,条理清晰。教师讲述: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317年,西晋贵族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于这些北方人来到南方属于侨民。东晋用原有的政策来治理北方南迁的居民,这叫侨置政策。展示史料:东晋的黄籍和白籍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历史纵横简要分析东晋政府“土断”的原因和影响。学生得出原因:地方行政管辖系统出现混乱局面,侨人和土著居民矛盾激化;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豪门士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南北文化的交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兵源;一定程度上可缓和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东晋的户籍制度是本课的难点,教师需对背景进行分析,学生结合材料得出东晋户籍制度的变化。做到论从史出。展示概念:大索貌阅: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目的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展示史料:“大索貌阅”……通过这一措施,新增成定人数44.3万,新附人口164万。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大索貌阅”的含义多数学生难以理解,需要对其进行概念的厘定。通过史料学生了解清查户口有利于政府控制人口,增加税收。展示史料: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增强学生对清查户口有利于政府控制人口,增加税收的认识。教师讲解:唐朝的主户是指当地的土著居民,客户指外来户。宋代的主户指尤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展示表格学生思考,宋代的宋代户籍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学生通过和教材表格得出北宋中期客户比例下降,主户比例上升。因为主户的增加可以保证国家的赋役征发,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是本节课的难点,对于难点的突破采取出示史料与表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并填写表格的形式完成。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