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大凌河流域的工商业_第1页
辽代大凌河流域的工商业_第2页
辽代大凌河流域的工商业_第3页
辽代大凌河流域的工商业_第4页
辽代大凌河流域的工商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代大凌河流域的工商业

隋唐时,大凌河称白狼水、辽陵河、金凌河。据辽圣宗时期宋朝使臣路振在其所撰《乘轺录》中记载:“沿灵河有灵(其地待考)、锦(今锦州)、显(今北镇)、霸(今朝阳)四州”,可知其流域范围与今相近。今大凌河流域主要包括朝阳大部、阜新西部、锦州大部、葫芦岛市建昌县。一、明代凌河流域工艺发展概况辽代大凌河流域手工业发展以金属制造业、陶瓷砖瓦制造业、纺织业的发展较为突出。(一)大凌河流域出土青铜器和首饰辽代大凌河流域有兴中府(今朝阳老城)铁冶,矿场在州西90里蓼子峪。依据考古发现,葫芦岛建昌县老大杖子乡歪沟遗址、三道沟遗址和王宝营子乡曹子地炼铁遗址采集有辽代炼铁渣、焦炭砟,即应为辽代炼铁作坊遗址。从目前发现大量的辽代铁制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车马具来看,有许多可以确定为本地制造,说明当时各地的铁器作坊也比较多。如锦州北镇大市乡东沟村出土的铸犁铧的铜范,通长41厘米、宽26厘米,为子母范的母范部分,范作菱形,范内有阳文铁线契丹文2字,应为辽地制造。此外,据天庆二年(1112)僧慧材《释迦定光二佛舍利塔记》记述,辽重熙十五年(1046),辽朝工匠在中京道兴中府“铸铁塔一所,立十三檐,亘二百尺”。如此规模的铁塔能够修造完工,足见其铸铁工艺水平非同一般。辽代金、银、铜等有色金属冶炼业也有发展。锦州境内有银冶,如道宗寿昌三年《贾师训墓志》记载贾师训在锦州附郭永乐县,“行视其州银冶之地”。朝阳喀左六官营子镇南哈巴气屯发现辽代铜矿遗址,有两处斜井式巷道,井口高2.5米,宽2米,深10米,巷道内和井口附近堆积有铜矿渣。(557)大凌河流域发掘的辽代墓葬较多,其中出土的辽代金银器物相当精美,如朝阳建平张家营子辽墓出土的二龙戏珠鎏金银冠和朝阳前窗户辽墓出土的双凤鎏金银冠皆为箍首作圈,装饰图案疏密有致,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还出土了众多的金银首饰,虽然不能说这些器物均为本地所产,但可想见大凌河流域的金银制造业具有一定的水平。各地出土铜镜也较多,目前朝阳市博物馆收藏20余件辽代铜镜,“建州”铭弦纹铜镜刻有“建州官记”四字楷书,“兴中府”弦纹铜镜刻有“兴中府”字样,可明确其产于朝阳地区。亚字形牡丹纹铜镜虽在朝阳市金代初期墓葬出土,但从其特点来看,镜体轻薄、制作精致、纹饰秀丽,属于辽代铜镜中精品。(二)兴中府罗马法州“丝蚕户”今大凌河沿岸地区是辽代丝织业基地。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宋朝使臣路振出使辽朝,路经灵河(今大凌河)一带,在其所撰《乘轺录》中记载,“沿灵河有灵、锦、显、霸四州,地生桑麻贝锦,州民无田租,但供蚕织,名曰太后丝蚕户”。当然,这些“丝蚕户”不只向皇室提供丝蚕原料,同时还从事部分绫锦织品生产。锦州因太祖以擅长纺织技术的汉人俘户建州而得名。显州所产绫锦更享有盛名,其精美华贵令契丹贵族所赏识,是定期向辽廷库藏交纳的贡品。统和元年(983)十二月,辽圣宗曾“以显州岁贡绫锦分赐左右”。1988年,朝阳市文物局在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征集到一方刻有篆书“兴中府绫锦印”的官印,这方铜质的官印现收藏在朝阳市博物馆。由此证明兴中府设有绫锦机构,管理当地丝织生产。另外,以定州俘户所置的宜州弘政县(今义县九道岭镇复兴堡村),“民工织絍,多技巧”;(487)《武经总要·前集》卷16引《北番地理志》记载川州(又称白川州,今朝阳东北四角板村)“地宜桑柘,民知织絍之利,岁奉中国币帛,多出白川州税户所输”等。说明这些州县所产绞锦绢帛的数量很可观,质量也相当高。(三)大凌河流域辽土瓷器作为日常生活的必备品,陶瓷器和砖瓦在大凌河流域众多辽代遗址中出土最为普遍,陶器和瓷器应用均十分广泛,砖瓦的质量也较高。考古发现的窑场也较多,如朝阳凌源四合当镇楼上村遗址、喇嘛沟屯西北遗址、牛营子乡烧锅杖子村窑址、四官营子镇小塔沟屯西遗址、朝阳县大庙镇大庙西遗址、大庙镇西沟里遗址、葫芦岛建昌县喇嘛洞镇王杖子屯窑址皆有窑址遗迹。还有锦州北镇广宁乡小常屯窑址,西邻辽代乾州遗址,共发现两座圆形砖筑窑,窑壁四周堆积有大量的板瓦、筒瓦、吻兽等半成品,遗址地面也散布有大面积的半成品堆积,瓦的土质细腻,硬度高,扪之有声,属于辽代瓦窑遗址。(117)一般来说,辽代大凌河流域大多数窑场都属于民窑,主要供给民用,产品比较粗糙简朴,而且陶瓷窑较少,多为砖瓦窑。从辽瓷造型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中原传统形式和契丹特有形式两类。中原形式器物自然多为仿造,器类主要有碗、盘、瓶、壶、碟、杯、缸、瓮等,种类齐全。器皿以素白瓷为最多,而且仿制北宋定窑白瓷在辽瓷制品中所占比例最大,因为定窑靠近辽境,仿制比较方便。仿制品在胎质、釉色、花纹等方面虽还不及“真定”,但亦已颇为相近,并且不乏精品出现。如辽宁建平郑恪墓出土的仿定白瓷碗,为契丹辽地自制瓷器中的“最精之品”之一,代表了辽代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契丹形式器物是根据民族习俗和生活特点而烧制的,造型别致,粗犷质朴,有较强的实用性。代表性的器皿以鸡冠壶最具特色,是由盛贮水、酒、乳的皮囊发展而来,适应契丹族马上生活的物品,一般可分为单孔式、双孔式和提梁式三种。另外,盘口长颈瓶、凤首瓶、牛(鸡)腿坛等高体陶瓷器和扁背壶、扁提壶等扁体器皿也颇具民族特点。这些器物在大凌河流域的辽墓中出土较多,也不乏精品。如朝阳前窗户、朝阳上烧锅等辽墓,这两座辽墓均在单墓中出土4件鸡冠壶,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单彩和三色釉饰是辽代陶瓷的一大特色,辽朝中晚期生产的辽三彩也是契丹统治区的典型器物。辽三彩借鉴唐三彩,一般为黄、绿、白三色釉,主要施以盘、碟类器皿之属。朝阳凌源五里堡辽墓、建平县东山辽墓、喀左北岭辽墓、葫芦岛萧孝忠辽墓等十余座辽墓出土了三彩盘、碟等辽代三彩器,亦可见大凌河流域陶瓷业的发展情况。(四)川州酿酒。为饮酒,酒酒监督辽人爱饮酒,酿酒业是辽代各地比较普遍的产业之一。许多州县设置了制曲酿酒的机构与职官,虽未载于《辽史·百官志》,但见诸于辽代石刻文字资料,如“曲院使”“都曲院都监”“酒坊使”“酒务使”“曲务判官”等。圣宗开泰二年(1013)《白川州陀罗尼经幢记》即见建幢施主“商税曲务都监王元泰”“同监曲务张翼”“曲务判官兼知商税事翟可行”之名,(146)说明川州即设有酿酒机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凌河流域的酿酒作坊。1955年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扎兰营子乡严金皋村,发现辽代酿酒作坊,出土有辽代酿酒用的鸡腿坛13个,经遗址复原,确认该遗址为一个头下军州贵族的酿酒作坊,一次酿酒170公斤,所产酒为菊花酒,是专供契丹贵族饮用的御酒。辽朝除了官酿外,多为私酿,民间酿酒的小作坊,也叫酒家。同时产生了为饮酒服务的行业,即酒肆。契丹酒肆遍布各州县。(五)药物、工具与具物大凌河流域的辽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玉石制品,所用材质有玛瑙、绿松石、琥珀、水晶、白玉、白石、黑石、煤精等,以玛瑙为最多。虽然这些器物不能说都是辽宁本地所产,但亦可见玉石加工业在辽西地区十分普遍。玉石制品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北票北四家子乡水泉村辽墓出土的龙首鱼身鸟翅的摩羯纹石佩饰,形制独特精美;朝阳旧城常遵化墓出土玛瑙围棋子一副,计372粒,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辽代围棋子,十分珍贵。辽代的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石臼、石杵在各地出土也较多。如锦州义县大定堡乡牌坊屯遗址出土磨盘、石臼;阜新阜蒙县沙拉镇六家子村上六家遗址出土石臼、石杵;朝阳建平县昌隆永镇新房身村柴达木遗址出土小石磨;朝阳建平县罗福沟乡紫杖子村房身沟屯遗址出土石磨;葫芦岛建昌县牤牛营子乡三道杖子村遗址出土小石磨等,大凌河流域出土石磨的辽代遗址有十余处,而且民间使用小石磨的情况也较普遍。除了上述手工业门类以外,皮革制造业、车马具制造业也是大凌河流域的重要手工业部门。大凌河流域的辽代遗址中出土的众多皮革、车马具器物反映其制作水平较高。实际上,唐代以来,皮革、车马具制造业在契丹、奚地区即有较好基础,辽代延续并有所发展。二、大凌河流域工具、工具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失去了对于辽西地区的有效管辖,大凌河流域为奚、契丹所据,地旷人稀。总体来看,手工业生产极为落后。那么,辽代大凌河流域手工业发展由无到有,并兴旺发展,在于以下一些原因。(一)大凌河流域人口、州县设置从唐天复元年(901年)耶律阿保机任夷离堇以来,东征西讨,掳掠了大量人口,其中一些俘户被安置在今大凌河流域,并设置了一些州县。据《辽史》地理志记载,霸州(今朝阳)为太祖平奚和俘燕民所建(后兴宗时升为兴中府);黔州(今义县北)为“太祖平渤海,以所俘户居之”;黔州下辖盛吉县为“太祖平渤海,俘兴州盛吉县民来居,因置县”;锦州为“太祖以汉俘建州”;宜州(今义县东北)也为太祖时所建。(51)由此可见,太祖时期大凌河流域迁入了汉人和渤海人。太宗、世宗、穆宗时期亦迁民进入大凌河流域。考《辽史》地理志,榆州(今凌源西十八里堡古城)为“太宗南征,横帐解里以所俘镇州民置州”;海北州(义县南开州屯)为“世宗以所俘汉户置”;显州(今北镇)为世宗“迁东京三百余户以实之”而建奉陵州;下辖奉先县为“世宗析辽东长乐县民以为陵户”;归义县为“初置显州,渤海民自来助役,世宗喜悯。因籍其人户置县”;山东县为“穆宗割渤海永丰县民为陵户”;康州为“世宗迁渤海率宾府人户置”。圣宗在位49年,迁入大量移民。据《辽史》地理志,徽州(阜新县旧庙乡四家子古城址)为圣宗朝以秦晋大长公主以媵臣户(从嫁户)置;成州(阜新县红帽子乡古城址)为圣宗女晋国长公主以媵臣户置;安德州(朝阳五十家子古城)为圣宗统和八年(990)析徒河县境户置;川州(今朝阳东北四角板村)弘理县为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户置;辽西州(今义县东南王民屯)长庆县为圣宗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户置。之后大凌河流域的人口和州县设置基本稳定下来。辽代大凌河流域设置的州县数量大增,计有兴中府、安德州、、黔州、宜州、锦州、川州、建州、显州、嘉州、辽西州、康州、乾州、海北州、徽州、成州、惠州、利州、榆州、潭州等1府18州、还有各州下辖县以及中京大定府所辖的长兴县、劝农县、归化县、神水县、金源县等34县,共53个行政机构,实际数目还应略超于此数。渤海人主要集中在今北镇境内,其余地区大多为汉人,分布广泛。契丹人散居于各州县之内,以今北镇、义县境内较多。大量的汉人、渤海人移民的迁入,为大凌河流域手工业生产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供了较多的手工业劳动者,直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二)大凌河流域的租赋制度辽朝统治者鼓励农桑的政策也是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圣宗以前对大凌河流域实行特殊政策。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宋朝使臣路振出使辽朝,路经灵河(今大凌河)一带,在其所撰《乘轺录》中记载,灵、锦、显、霸四州“州民无田租,但供蚕织,名曰太后丝蚕户”。即大凌河流域的大部分州县不纳赋税。辽代后期才开始缴纳租赋,如道宗大安三年(1087)三月因为灾荒“免锦州贫民租一年”。其次,统治者强调地方长官劝课农桑。太宗会同初“诏有司劝农桑,教纺织”,(924)这也成为以后诸帝的基本政策。在辽代墓志中,有一些地方州县长官劝课农桑的事例,如清宁六年(1060)《赵匡禹墓志》记:“知临海军(今锦州)节度使事。公乃覃信惠,去烦苛,劝农桑,缮庐舍。考未三载,治洽一同。”(300)(三)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条件辽西丘陵山地适宜于养殖柞蚕,为丝织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具有较多的铁、铜等矿产资源,玉石原料蕴藏也极为丰富。这些也是手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大凌河流域中的工具工业辽代大凌河流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首先,手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不仅满足民众基本生活需要的铁器制造业、陶瓷砖瓦制造业、纺织业得到较大发展,而且根据考古发现成果,还具有一些特色行业,如玉石制造业、皮革制造业、车马具制造业等。其次,以家庭小生产为主。除了一些银冶、铜冶、甲局等官办手工业以外,民间家庭纺织业、铁器作坊、陶瓷砖瓦窑场、玉石加工作坊、皮革作坊、酿酒酒肆等主要以小生产为主,规模也较小。手工业的发展,对于辽代乃至以后金元时期的大凌河流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对于辽代大凌河流域来说,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手工业制品,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手工业结构。大量的手工业产品,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有些制品还流通于周边各地,促进了商业的兴旺发展。尤其是大凌河流域手工业结构得到建立与完善,更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古代频繁的战乱,大凌河流域出现不断的民族迁徙与流动,使经济发展具有断代性。比如三燕时期较为发达的纺织业至北魏、隋唐时期,大为减少,主要集中在营州(今朝阳)附近地区。而其余地区则为各族部落的游牧业生产所取代,兼有皮革、车马具制造业。辽代是大凌河流域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高潮期,门类较为齐全的手工业结构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其次,为后世大凌河流域的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金、元两代,虽然在朝代更替之际遭受了残酷的战乱,手工业凋零。但经过几十年的恢复之后也有所发展,手工业继承了辽代的基本部门结构,总体布局并没有太大变化。比如元代的金属冶炼业有兴中州铁冶、利州铁冶、锦州的铜矿开采、利州东南的金山金矿开采等;陶瓷砖瓦制造业有兴中州的笠子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