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经济分析_第1页
生态旅游的经济分析_第2页
生态旅游的经济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旅游的经济分析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该概念更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友好旅游模式。因其可持续发展性联合国则将2002年定为生态旅游年。随着热门对环保理念接受度的日益提高,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持续发展。1环境友好行为生态旅游的概念,由于视角差异,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多数定义是从生态旅游的旅游者旅游方式及目的地经营方针的角度来看的。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该定义要点有二,一是生态旅游的元素,即自然景物;二是要确保生态旅游的元素不应受到损伤。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则提出,生态旅游是为保护地区环境而筹措资金,创造雇佣机会,提供环境教育,为自然保护作贡献的自然指向型的旅游。不论哪一种概念均指向两点:旅游者出行需具有环境友好性行为;兼顾目的地资源保护与居民利益。2生态旅游的发展2.1游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早期的山水旅游活动就包含了朴素的生态旅游思想,然大众旅游迅速发展,旅游产品设计往往单方面强调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略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也就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竭泽而渔式的粗放开发损害了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二是原本的无烟工业却给环境带来持续污染压力。2.2阻碍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2.2.1疗效理论的提出现阶段,生态出游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共识,在资源开发上也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理论。在大众观念上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常规的旅游产品为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方式,在管理上重开发利用、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而且在旅游收入中很少一部分才会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中去。2.2.2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可持续性我国大众旅游人口基数庞大,旅游业发展又极迅速。为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上马建设,往往忽视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而后续管理持续粗放,导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可持续性,也无法兼顾环境、旅游者体验与旅游地居民根本利益。生态旅游依托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发展,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的发展和调节规律,但是随着旅游人数的激增,服务设施也需要相应的增加,使我国许多的风景名胜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建设性的破坏。而过量的游客,其行为需要进一步约束。本文将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案例,进行阐述。3湿地生态旅游与发展分析3.1城郊型湿地西溪湿地,位于杭州西部,面积为10.08km2,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都不多见的城郊型湿地。随着西溪湿地旅游经营的开展,这一难能可贵的所谓“城市绿肺”面积正在减小,环境在恶化,经过研究调查发现,造成西溪湿地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3.1.1湿地环境恶化但近几年来的高强度开发利用,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和杭州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使得湿地环境保持面临压力,其面积不断缩减,功能逐步退化,部分区域小环境恶化,环境保护难度较大。因此,对西溪湿地进行综合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特征的任务迫在眉睫。3.1.2盐碱地湿地富营养化污染西溪湿地保护区涉及蒋村等9个行政村,暂住人口1.5万。由于环境保护区范围内的近3000户居民点分布散乱,分散的农村住宅区无法进行统一治理,导致5400吨/日的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景区河道。目前,西溪湿地保护区范围内通过三年“禁养”工作,目前牲口饲养已经全面禁止,但家禽1万余只却无法处理。保护区内共有鱼塘4822亩,但由于人工养殖的鱼塘不断投放饲料,又因鱼塘水体年换水频率极低,故鱼塘富营养化污染严重。且景区内陆路交通并不发达,居民或旅游者出行大量借用机动船舶,而机动船舶大多用柴油作动力,导致水体石油类等污染物超标。3.1.3湿地景区内游客根据西溪湿地综合保护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从2004年9月1日起,为执行游客流量控制,禁止湿地景区内居民接待游客。然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居民私自接待游客量平均每日仍达1000人左右,污水排放量增加200吨左右。且游客普遍存在不良旅游行为,无论是景区绿地,还是河道中都有垃圾,这也是造成生态污染的原因之一。3.2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战略研究3.2.1旅游产品的开发从运由于没有具体可行的生态旅游法案或者相关法规,致使包括西溪湿地在内的大量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游览区、修建旅游设施。到目前为止,也并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行业自我约束性标准。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有法可依,需制定论证有关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景区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与建设,兼顾湿地内居民利益。3.2.2污水直接排流系统西溪湿地水质恶化,一是因为管理与监管不力,所有污水处理未得到有效疏导,故而首先不能再允许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二是因为缺乏必要环境净化措施。建议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基础上采用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三是控制旅游人数。根据规划,确定游客容量控制为每天6000人左右,这一流量控制的方案必须得到有效执行。在控制游客数量的同时,也必须提成合理利润作为对景区居民的合理回馈。3.2.3对有关生态旅游的具体的介绍西溪湿地需重视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利用多种宣传途经(如派发导引手册)具体指引游客如何开展负责任的生态旅游,或者相关鼓励措施,能够让大家在了解西溪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加强西溪湿地景区内部指示牌的制作,在引导的同时,使得游客生态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4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已有20多年,1999年更是中国生态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