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议》中的定金_第1页
《唐律疏议》中的定金_第2页
《唐律疏议》中的定金_第3页
《唐律疏议》中的定金_第4页
《唐律疏议》中的定金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律疏议》中的定金

古代的自我问责制是指在犯罪后未发现犯罪后,故意向政府提起诉讼,并真实解释犯罪,以减少或免除处罚。自首减免处罚,是中国古代刑法的特色,其目的在于鼓励犯罪分子自动投案,改过自新。如《论语》所言:“过则无擅改”。《唐律疏议》亦曰:“过而不改,斯成过矣。今能改过,来首其罪,皆合得原”。自首制度不仅有利于犯罪分子改过自新,而且对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一、继承秦律,完善自罚制度中国古代自首制度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自首制度的萌芽状态,早在西周时期,《尚书·康诰》中就出现了“极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的记载,其含义为犯罪人已经将犯罪事实全部述说出来,虽犯罪或大,亦可不杀。秦朝时候,自首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被规定于秦律之中,自首制度得以确立,秦律中自首被称为“自出”、“自告”,《法律答问》:“隶臣妾系城旦舂,去之,已奔,未论而自出,当笞五十,备系曰。”即被处以城旦舂刑罚逃亡的人,如果未有论处而自首者,可以从轻判决为笞打五十刑罚。由于秦严于法治,只能减刑,不能免刑。汉代继承秦律关于自首的规定,并有进一步发展。汉朝规定了“先自告除其罪”的原则,犯罪未被告发时,不仅可以减刑,还可以免刑可见,汉朝对于自首有了更宽大的处理。但是自首不适用于共同犯罪中的“首恶”及“造意”者,即使先自告也不能免其罪,汉律自首在继承秦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汉代以后,魏、晋、南北朝及隋朝皆取消了“自出”、“自告”的称呼,而统一为自首,并为后世所沿用。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唐朝时中国古代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立法成果最为辉煌的时期,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其结构之严谨,内容之完备,对我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既往开来的深远影响。其中对于自首制度的规定,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立法精神和立法技术,成为后世封建王朝自首制度的立法典范。(一)《名例律》的规定自首是唐律最为发达的法律制度之一,唐律中自首制度的律文较多,与自首有关的律文主要规定于《名例律》和《斗讼律》之中,其中基本律文规定于《名例律》中。唐律自首的原则。在《名例律》中就规定了自首的基本原则,“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疏议》曰:“过而不改,斯成过矣。今能改过,来首其罪,皆合得原。”即既犯过错而又不肯悔改,这就成为永远的过错了,现在有人能够悔改自己所犯的过错,来投案自首交代他的罪行,都应该得到原宥。该条原则限定了自首的基本条件,其他关于自首的规定都以此项原则为基础。(二)唐代法律的自我完善1.未发而自认原则的指引发展《名例律》规定:“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由此可知,自首成立的前提条件是“犯罪未发”,唐律中关于自首制度的规定都是围绕这一原则建立的。《疏议》曰:“若有文牒言告,官司判令三审,牒虽未入曹局,即是其事已彰,虽欲自新,不得成首。”犯罪一经告发,不论是否已经开始处理,就认为犯罪已经告发,即使本犯想要改过自新,也不成立自首。以下两种情形称为“未发而自首”原则的引申与发展。(1)犯有轻重不同的罪,轻罪已发而自首重罪的,免其重罪。律文规定:“其轻罪虽发,因首其重罪,免其重罪。”《疏议》曰:“假有盗牛事发,因首铸钱,铸钱之罪得原,盗牛之犯仍坐之类。”(2)犯有数罪,在推问已发现之罪时,又主动交代了其他未发现之罪,则未发现之罪,依自首免除。律文规定:“即因问所劾之事,而别言馀罪者,亦如之。”《疏议》曰:“劾者,推鞠之别名。假有已被推鞠,因问,乃更别言余事,亦得免其余罪,同‘因首重罪’之义,故云‘亦如之’。”2.为不实、无效之罪罪唐律规定自首制度的目的,在于肯定并鼓励犯罪人“改过自新”,而能否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恰好表明犯罪人是否具有“改过自新”的心理态度,自首须如实供述,不得隐瞒遗漏,这样,自首才能免罪,若自首不实、不彻底,则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律文规定:“即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疏议》曰:“自首不实,谓强盗得赃,首云盗窃赃,虽首尽,仍以强盗不得财科罪之类。‘及不尽者’,谓枉法取财十五匹,虽首十四匹,是为不尽之罪。”所谓自首不实,是说强盗打劫所得的赃物,向官府说是偷盗的赃物,虽如数交代清楚,仍应以强盗打劫未得财物的正条判罪,所谓自首不尽,是指交待不彻底,枉法取财十五匹,仅自首十四匹。3.军府之官不得和被军所受唐律原则性规定,接受自首的官府是犯罪人所在地的非军事衙门。《斗讼律》规定:“诸犯罪欲自陈首者,皆经所在官司申牒,军府之官不得辄受。其谋叛以上及盗者,所受,即送随近官司。”即罪犯自首必须向其所在地的非军事官司以词状陈诉,军府之官不得随便接受自首,若是谋叛以上的犯罪及盗窃罪,则军府可接受自首,但是应立即移送附近的官府。”《疏议》曰:“‘军府之官’,不许辄受首事。其谋叛以上事是‘重害’,及盗贼之辈……军府受得,即送附近官司。”(三)唐代司法自我执行和处罚1.根据罪状免其重罪《名例律》自首免罪的规定:“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罪虽发,因首其重罪,免其重罪。”“即因问所劾之事,而别言馀罪者,亦如之。”“诸犯罪共亡,轻罪能捕重罪者,及轻重等,获半以上首者,皆除其罪。”自首免罪的情况相当广泛,自首、代首、为首、告首、悔过还主原则上都可以免罪。2.减罪人员能否减罪《名例律》自首减刑的规定:“即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其知人欲告及亡叛而自首者,减罪二等坐之;即亡叛者虽不自首,能还本所者,亦同。”这里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知人欲告,即知道有人打算告发他,不能完全免除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罪两等处理,这是从犯罪人的主观恶行出发,犯罪人并没有打算去自首,但是知道有人打算告发,所以才去自首,不能免其罪。二是逃亡自首,逃亡的人连同谋叛已公然行动,出奔上路,这类人在犯罪事发后回来自首的,减免刑罚。(四)不适用于自认的特殊情形唐律并不是对于任何犯罪都使用自首制度,《名例律》规定了几种不适用于自首制度的特殊情况。即“其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即事发逃亡,若越度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列。”1.损、伤罪及过失杀、伤《名例律》规定:“因犯杀、伤而自首者,得免所因之罪,仍从故杀、伤法。本应过失者,听从本。”《疏议》曰:“损,谓伤人身体;伤,谓见血为伤。”即因杀伤罪而自首的,仅免除引起其犯杀伤行为的犯罪,对于其杀伤行为,仍然按照杀伤之罪处罚,过失杀伤的,依照过失杀、伤的律条处理。《疏议》曰:“假有因盗故杀、伤人,或过失杀、伤财主而自首者,盗罪得免;故杀、伤罪仍科。若过失杀、伤,仍从过失本法。”2.私人家庭成员有这里所称之“物”,是指皇帝的玉玺、官府的印章、鱼符、旌节、皇帝的诏敕、官府的公文书、官府的盔甲、弩弓、各种旗帜、禁止民间使用的武器等。私人家中既不应该有,这是无从赔偿物品的名目,不在自首免罪之列。但是存在例外情况,如无从全部赔偿的一类物品,若原物还在,则按照自首法条的规定办理。3.亡的是否可以减免注文曰:“虽不得首所犯之罪,得减逃亡之坐。”即犯罪后逃亡的,虽然自首,但是所犯之罪不得减免,逃亡之罪可以减免。”《疏议》曰:“假有盗罪合徒,事发逃走,已经数日而复陈首。犯盗已发,虽首不原;逃走之罪,听减二等。”4.自由权归责于亲权非亲权《疏议》曰:“度关有三等罪:越度,私度,冒度。其私度、越度,自首不原;冒度之罪,自首合免。若奸良人者,自首不原。”即偷越过关和私混过关的罪,虽然自首,也不可原宥;冒名过关的罪,自首后应予以宽免。倘若奸污良民的,虽自首也不予以宽宥。5.“私习天文,伤”以下《疏议》曰:“天文玄远,不得私习。从“于人损,伤”以下,“私习天文”以上,俱不在自首之列。”即天文这门学问,玄妙幽远,涉及社稷福祸及帝王气数,应有朝廷掌握,不许可私自学习。三、有利于唐代经济的发展《唐律疏议》中关于自首制度的规定作为历代刑法典中自首制度的集大成者,真正做到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当时既有效的维护了唐初的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又有利于唐朝经济的发展。《唐律疏议》中对自首制度的规定虽然只在《名例律》和《斗讼律》之中,但是已经涵盖了对自首的认定、对自首处罚等方面的规定。《唐律疏议》在律条正文对自首做了详尽的规定,又在《疏议》中,对于如何具体使用自首制度进行解释和答问,通过列举的具体的刑名、量刑,以及不同情况下的法律适用,使司法官员明确了适用自首制度的具体标准,防止主观善断,有利于保护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秩序,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原则和灵活性的原则,唐朝的法律不仅是自治的,而且是灵活的原则的成立条件做了一般性的规定,而且还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特殊的规定,做到区别对待,一定程度上缩小刑罚打击的范围。(二)从犯罪人的心理特性看,可分为犯罪未发、改改者从成立的方面来看,不仅关于自首的一般规定还是特别规定,都是以犯罪人的悔过程度加以区分的。如“犯罪未发而自首”,“知人欲告而自首”,“自首不实不尽”等,都反映了犯罪人改过自新的心理态度,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从处罚方面看,针对犯罪人的悔过程度不同,规定不同的处罚措施,从免除处罚到减轻处罚不等。(三)以自立制度为依据历代打击的重点,唐朝以前的法律,一般都对共犯采取加重处罚的方法,以遏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