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镇(考向5人口城市类解题)高考地理二轮核心考点突破课堂_第1页
人口与城镇(考向5人口城市类解题)高考地理二轮核心考点突破课堂_第2页
人口与城镇(考向5人口城市类解题)高考地理二轮核心考点突破课堂_第3页
人口与城镇(考向5人口城市类解题)高考地理二轮核心考点突破课堂_第4页
人口与城镇(考向5人口城市类解题)高考地理二轮核心考点突破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与城镇专题六高三二轮专题考向5:人口、城市类解题角度1:聚落景观与地域文化类1、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地域文化影响城镇建筑

多数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如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2)城镇景观体现地域文化

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了某种用途而建造的,还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如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建筑遵循严格的礼制。

一座城市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2、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1)屋顶平顶屋:降水较少的地区,不需要坡顶排水;斜屋顶:降水较多的地区,需要坡顶排水;降雪较多的地区,斜坡顶利于积雪滑落。(2)墙体墙体厚:炎热、寒冷、昼夜温差大的地区,防止和外界交换热量,起到保温作用。墙体薄:气候湿热的地区,有利于散热,减少室内潮湿。(3)窗户大窗户:气候湿热的地区,增加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室内潮湿闷热。小窗户:沙漠地区,减少强烈阳光照射,降低空气流动,减少水分蒸发;寒冷地区,冬季气温低,雪大风猛,减少室内热量向室外传递。角度1:聚落景观与地域文化类3、气候与建筑特点(1)光照: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其次要根据当地日照时间的长短及强度决定采光面积。(2)温度:主要表现在墙体的厚度和房间的大小上;(3)降水:影响建筑材料选择与屋顶的不同处理。(4)风:对建筑存在突发性的破环,对环境中的水分平衡、气体交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南方炎热地区,自然通风是选择建筑物朝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考虑建筑物与主风向的关系。

在台风或飓风等灾害天气频繁的地区,建筑物低矮,外观简单,少有尖顶等突出部分,以减少强风对建筑的影响。角度1:聚落景观与地域文化类(5)气候特征:湿热地区的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房顶尖,有助于快速排水。干热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换热量,阻挡风沙。寒冷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防止和外界交换热量。4、地形、水文与建筑特点(1)山丘地带:利用山丘的坡度和分层建筑,使屋顶逐层提高;或出挑楼层和廊檐,前后加撑做吊脚,下存物、上住人;或利用坡度就地砌石筑台,使不同高度坡台上的建筑高低错落,相互衔接。(2)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多夹河而建,面街背河,顺河展开。(3)河谷平原地区:为避免洪涝灾害,多建在阶地或岗地上。角度1:聚落景观与地域文化类角度2: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方向类1、城市发展的要素分析(1)一个根本和动力:生产力发展是城市起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推动力。(2)二类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基础)和社会经济因素(主导)。(3)“三个阶段”:城镇化进程历经初期阶段(<30%)、中期阶段(30%-70%)和后期阶段(≥70%)。(4)“四种形态”:即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市化、再城镇化。2、现代城市的三大建设方向(1)海绵城市:借助城市湿地和水系,运用生态学原理,发挥水循环的作用,实施雨污分流,缓解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生态城市:措施--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通道,减少环境污染;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3)智慧城市: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深度融合,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缓解大城市病。角度3:城市群、城市带发展类1、城市群形成条件(1)城市群内部要有一个以上的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为核心,聚集优质因素,形成辐射效应,发挥带动各城市协调发展的作用。(2)有相当数量的规模等级不同的城市。城市数量不足,资源要素的基础含量低,集聚效应就发挥不出来,城市数量过多,则超出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和能力,使得要素流动受阻,两者都不利于城市群的形成和持续发展。(3)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需要有一定规模的梯度,这样才能实现网络层级化,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无序竞争,促进资源要素的充分流动,从而加强城市间的彼此依存和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网络。角度3:城市群、城市带发展类2、城市群发展的必然性(1)资源获得便利(2)劳动力分工和市场竞争更加充分(3)集聚效应显著(4)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效应(5)物力资本丰富(6)社会资本形成迅速3、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1)拥挤成本较高(2)基础设施维护困难(3)社会凝聚力差(4)政策协调较差(5)财政协调较差角度3:城市群、城市带发展类4、我国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对策(1)优化空间发展模式,构建合理的城市群规模和结构。(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群的公共服务水平。(3)创新治理模式各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群的系统保障功能。(4)共建生态共治环境,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群。▋课堂练习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一定程度上盲目扩张城市功能、放大城市规模、增大经济总量,以至于超出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物理极限,“集中式”城镇化带来的弊端日渐显露,例如:大跨度的调水、输电、输气,治污的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成本越来越高;水及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等等。德国的“去中心化”城镇化模式,通过规划和立法确保城乡平等发展;资源的二次分布;公共服务可获得性的均衡;行政机构的分散化以及教育分享的多种选择等途径,推动了区域间及城乡间的等值化发展,防止了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度集中,在城市病防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至今仍然对社会平衡和正义发挥着正面的作用。下图为德国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分布图。(1)简述目前我国“集中式”城镇化带来的好处有哪些?(2)对比我国集中式的城镇化特点,推测德国的城市规模及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城市化模式的优点。【答案】(1)布局紧凑、节约土地,节省建设投资;相关配套设施集中布局,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人口集中分布,方便生产协作。(2)特点:城市规模小、数量多、分布相对均衡;优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各种城市问题;产业、教育等均衡分布,利于各地经济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方便治理环境污染,利于整体生态的保护;就地城镇化,降低了居民的部分生活成本(房租、交通等),竞争压力小,利于生活质量提高。▋课堂练习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收缩即城市规模的缩小,反映城市相关要素(人口、经济、社会、投资等)的缩减情况,表现出用地低效、住房空置、公共基础性设施欠缺、经济下滑、财政税收减少、社会公共服务能力降低等发展问题。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收缩最为典型和显著的区域。2000—2017年东北三省收缩城镇的老年人口比例由10.21%增至21.93%,年均增长0.69%,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与城镇收缩互为因果,两者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不断加剧城镇收缩。下图为“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类型的空间分布图”。(1)描述图中城市收缩状况的空间分布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推测鹤岗与绥化两个城市收缩原因的差异。(3)试就“人口老龄化与城镇收缩互为因果”进行合理阐述。【答案】(1)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空间分布不均匀差异比较大,东北部城市收缩严重,西南部相对较弱,其中双鸭山、七台河等地进入收缩后期阶段,哈尔滨、大庆、长春、沈阳等地为非收缩城市。(2)鹤岗与绥化均处于收缩中期阶段鹤岗是因煤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其城市收缩主要原因是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以及产量和价格的下降等,使城市经济发展出现萎缩,人口外流绥化临近哈尔滨等非收缩城市,因其周边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等,吸引其城市人口流入,而使绥化等地出现人口大量外流,人口规模缩小,经济下滑,城市收缩。(3)人口老龄化会引起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现象,从而制约城镇化进程,导致出现城镇收缩现象城镇收缩使得城市出现经济下滑、社会公共服务能力降低等现象,制约城镇经济发展,出现劳动力外流,而使城市的老龄化现象加剧。▋课堂练习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TOD”城市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布局模式。公共设施及商业网点集中分布在公共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形成生产生活功能齐全的城市片区,有效治理了“大城市病”。日本东京“TOD”城市模式发展起步早,形成了独具东京特色的“接驳错位”模式。下图示意传统“TOD”模式(a)和东京“TOD”模式(b)下的城市布局形态。(1)解释“TOD”城市模式在治理“大城市病”中发挥的作用。(2)与传统“TOD”城市模式相比,分析东京“接驳错位”模式对城市片区的影响。【答案】(1)集约公共设施,预留绿地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和商业网点集中,功能齐全,利于人们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缓解交通堵塞,提高交通运输效率。(2)站点以步行街道连接,并沿街布局商业网点,延长了乘客换乘时间,并将其转化为消费时间,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发展;延长乘客换乘时间,降低了城市交通枢纽的换乘效率。▋课堂练习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培育特色小镇,即“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钱塘智造小镇位于杭州东部,是以智能工厂为主体的特色小镇,形成了高端智造,绿色医疗,品牌服饰等产业。下图是浙江省特色小镇分布图。(1)分析浙江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的主要原因。(2)评价特色小镇的建设对杭州市主城区发展的影响。(3)说出钱塘智造小镇为引进创新型企业可能采取的措施。【答案】(1)离市区近,有资金支持;科技支持;交通便利;人才众多;距离主要市场近;与市区相比,土地价格较低。(2)有利影响:分散了主城区的职能;疏解了主城区人口;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改善主城区环境质量等。不利影响:减少了主城区的就业机会。(3)提供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等。▋课堂练习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8年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并通过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来吸引入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材料2:临港新城(L城)是产城结合的典范。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覆盖蓝色透水沥青路面实行,道路两旁草木林立,海风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1)据图归纳从阶段I到阶段III郊区的功能区变化特点。(2)说明阶段III各个要素流动对中心城区人口拉力作用。(3)说明临港产城发展模式中体现的自然环境协调功能。【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